这种小板凳,只能挑着去农村走街串巷。
这就需要庞大的倒爷群体。
但他又组织不了那么多人,刚好这些其他国营厂闲置的工人就可以。
最关键的是,当黄东胜说,他的小木凳,一张的出厂价可以做到一元五角的时候。
这些厂长们个个呆若木鸡!
有一个厂长忍不住开口:“你们,怎么能做到这么便宜?”
“我在合作社看到也有卖的,他们都卖四五元一条啊!”
黄东胜于是带着他们去了工厂。
这些厂长们更看的腋窝毛都要倒立起来。
因为他们看到了木工切割,打磨等机床。
还看到了很多改造出来的电动工具。
这些东西都是黄东胜自己发明创造让焊工烧焊点出来的。
在这年代闻所未闻。
接着他们看到了小板凳的制作流程。
那边一个班组专门切割凳面,这边一个班组专门切割凳腿。
那边负责机器磨榫,在下面是一个班组专门组装,还有质量检测……
速度非常快。
这一整个流程下来,流水作业的最终端,基本每隔那么一分钟,就有一条小板凳下线。
而这条流水线,才五十个人不到。
这年代的国营厂,一般都是师傅带徒弟。
师傅做事,徒弟在边上打下手,学习。
也经常会看到那种一个人做事,十个人围观的场面。
厂里有事了,大家一起上。
这种分工合作,流水线作业的方式,这些厂长闻所未闻。
木工师傅是个技术活,一个徒弟想要学出来,没有个几年时间搞不定。
可黄东胜把这个复杂老师傅活,给拆解成了十来个简单的工序。
如此,是个人,有手有脚都可以干了。
最大程度的提升了生产效率。
生产效率提升上来了,成本自然就降到了最低,产品价格自然就有优势了!
合作社卖四块,东胜同志一块五出厂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