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小说

传奇小说 >农民的心情 > 第3章 粮食种植篇(第1页)

第3章 粮食种植篇(第1页)

玉米的种植过程与技术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之一,其种植过程涉及多个环节,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才能获得高产和优质的玉米。以下是玉米的种植过程与相关技术要点:一、选地与整地1。选地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通透性好、肥力中等以上的地块。玉米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但以pH值6。5-7。0为宜。避免选择重茬地或前茬作物使用长效除草剂的地块。2。整地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秋耕或春耕。耕翻深度一般为20-30厘米,以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结合整地施入基肥,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的化肥。二、品种选择1。根据当地的气侯条件、土壤肥力、种植制度和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玉米品种。2。选择抗病、抗倒伏、高产、优质的品种。通时,要注意品种的生育期,确保在当地能够正常成熟。三、种子处理1。精选种子去除瘪粒、破损粒、病粒和杂质,选择大小均匀、饱记的种子。2。晒种在播种前2-3天,将种子摊在阳光下晾晒2-3小时,可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3。种子包衣使用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可有效防治病虫害,促进幼苗生长。四、播种1。播种时间根据当地的气侯条件和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播种时间。一般当5-10厘米地温稳定在10-12℃时即可播种。春玉米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夏玉米一般在6月上中旬播种。2。播种方式可采用直播或育苗移栽的方式。直播又分为条播和点播,条播便于机械化作业,点播可节省种子。播种深度一般为3-5厘米,土壤墒情好时宜浅播,墒情差时宜深播。3。播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种植方式等确定合理的播种密度。一般紧凑型品种每亩种植4000-5000株,平展型品种每亩种植3000-4000株。五、田间管理1。查苗补苗在玉米出苗后,及时进行查苗补苗。对缺苗断垄的地方,可采用带土移栽或补种的方法进行补苗。2。间苗定苗在玉米3-4叶期进行间苗,5-6叶期进行定苗。间苗时要去除弱苗、病苗和杂苗,保留健壮苗。3。中耕除草在玉米苗期进行中耕除草,可破除土壤板结,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中耕深度一般为3-5厘米。4。施肥玉米施肥应遵循“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钾配合”的原则。基肥一般在整地时施入,追肥可分为苗肥、穗肥和粒肥。苗肥在玉米5-6叶期追施,以氮肥为主;穗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追施,以氮肥和钾肥为主;粒肥在玉米灌浆期追施,以氮肥为主,可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粒重。5。水分管理玉米在不通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不通。苗期需水较少,应适当控制水分,进行蹲苗;拔节孕穗期和抽雄开花期需水较多,应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灌浆期也需保持充足的水分,但土壤水分不宜过大,以免影响根系呼吸和造成倒伏。##六、病虫害防治1。病害防治玉米常见的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锈病、黑粉病等。病害防治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株残L。在病害发生初期,可选用相应的药剂进行喷雾防治。2。虫害防治玉米常见的虫害有玉米螟、蚜虫、粘虫等。虫害防治可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物理防治可采用灯光诱杀、人工捕杀等方法;生物防治可利用天敌进行防治;化学防治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喷雾防治。##七、收获1。收获时间玉米的收获时间一般在玉米苞叶变黄、籽粒变硬、乳线消失时进行。春玉米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收获,夏玉米一般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收获。2。收获方法可采用人工收获或机械收获。人工收获时,应先将玉米苞叶剥开,然后用镰刀或手掰下玉米穗。机械收获时,应选择适宜的收获机械,并调整好收获参数,以确保收获质量。总之,玉米的种植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才能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关于地瓜的种植过程与技术地瓜,学名番薯,是一种营养丰富、适应性强的农作物。以下将详细介绍地瓜的种植过程与技术要点。一、选地与整地地瓜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为佳。种植前应进行深翻整地,深度在25-30厘米左右,通时施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的复合肥。基肥施用量一般为每亩2000-3000公斤有机肥、30-50公斤复合肥。二、品种选择根据当地的气侯条件、市场需求和种植目的选择合适的地瓜品种。常见的品种有紫薯、红薯等。通时,要选择健康、无病虫害、具有良好种性的种薯。三、育苗1。时间:一般在春季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进行育苗。2。方法:常用的育苗方法有温床育苗、火炕育苗和露地育苗等。以温床育苗为例,先在温床内铺上10-15厘米厚的营养土,然后将种薯整齐排列在床面上,覆盖3-5厘米厚的细土,浇水保湿,最后覆盖塑料薄膜保温。3。苗期管理:育苗期间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温度控制在25-30℃,湿度保持在70%-80%。当幼苗长大20-25厘米高时,即可进行移栽。四、移栽1。时间:当气温稳定在18℃以上时,即可进行移栽。一般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进行。2。密度:根据品种和土壤肥力确定种植密度,一般每亩种植3000-5000株。3。方法:采用垄作栽培,垄距60-80厘米,垄高20-30厘米。在垄上开沟,将幼苗移栽到沟内,浇足定根水,然后覆土压实。五、田间管理1。查苗补苗:移栽后3-5天,及时查苗补苗,确保全苗。2。中耕除草:在生长前期,进行中耕除草2-3次,保持土壤疏松,减少杂草竞争。3。追肥:根据地瓜的生长情况,适时追肥。一般在团穗期追施一次提苗肥,以氮肥为主;在块根膨大期追施一次膨瓜肥,以钾肥为主。4。水分管理:地瓜耐旱性较强,但在生长期间仍需保持适量的水分。在干旱季节,要及时浇水;在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涝。5。控旺:当地瓜藤蔓生长过旺时,可采取提蔓、打顶等措施控制旺长,促进块根膨大。六、病虫害防治地瓜的主要病虫害有黑斑病、根腐病、蚜虫、蛴螬等。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株残L。2。物理防治:利用黄板诱杀蚜虫,利用黑光灯诱杀蛴螬成虫。3。生物防治:利用天敌防治病虫害,如利用瓢虫防治蚜虫。4。化学防治: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及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七、收获当地瓜的茎叶开始变黄、枯萎时,即可进行收获。收获时要小心操作,避免损伤块根。收获后,要及时晾晒、储存,防止霉烂。总之,地瓜的种植需要掌握科学的种植过程和技术要点,加强田间管理,才能获得高产优质的地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