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小说

传奇小说 >明月别枝by顾沉知下载 > 第88章(第1页)

第88章(第1页)

  “祖父是怕靖安侯权利过大无法压制,日后成朝中忧患,才多番针对想打压靖安侯。可祖父为何敢这般雷厉风行地去做这件事?如今靖安侯征战在外,您不怕逼急了他当真行举兵谋反吗?”  闻言,宋诃怔怔地看着她,似乎被她的话质问住了。  宋知岁轻笑了一下,叹了口气道:“您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您从心里也信任靖安侯的为人,您觉得他根本不会行不忠之事。那既然如此,您不觉得您的想法十分矛盾吗?”  宋诃闭了闭眼,许久没有说话。  像是窥探了一番自己的内心,半晌后他闷声道:“我的确相信靖安侯的为人,”  “可这世间事变换莫测,靖安侯府内光他一人的忠心就够了吗,若是后代亲友中有一人生出不臣之心,到时候再想弥补就难了。”  “那就是之后的事了,我们总得先顾及眼下的安危。”  宋知岁眉目平缓,一字一句道:“祖父替陛下替朝廷分忧本没有错,但如今涉足过深只会引火烧身。祖父有没有想过,陛下有意给七皇子赐婚,便是已经担心咱们家插手储君一事,反倒是想借助靖安侯府来制衡于我们。”  “伴君如伴虎,我宋氏一族有今日实属不易,孙女能理解祖父身为臣子的一片赤诚之心,但紧要关头也当明哲保身才是。”  院中房檐上的积雪落下来,发出一阵声响。  宋诃站起身,负手缓缓行至门前向外看过去。  乌云布满了整个苍穹,漆黑的夜里看不见半点星光。  良久后,他叹了口气,挺拔如松的脊背像是在这一刻被人抽光了力气。  “你既说了这么多,想来是心里早有盘算。同四皇子结亲一事,你如何打算。”  宋知岁自矮凳上起身,朝祖父宋诃福身行了一礼。  “烦请祖父替我告知,孙女返京途中受凉一时间水土不服卧床不起,无法准备成亲之事。”  ……  暮色沉沉,都察院偏殿内一片寂静,唯有书页翻动的声音时不时的响起。  烛火映照在书卷上,接连看了几日的卷宗,不免有些眼花头疼。  许昱淮抬头看了一眼外面的天色,侧首对身边人开口道:“七殿下,天色不早了,您先行回去休息吧。”  闻声,萧珩自书卷中抬起头。  他伸手揉了揉眉心,相同的卷宗看了一整日,凝神时不觉得怎样,这会儿一放下只却感到头晕眼花。  户部尚书刘玄江在位多年,此番虽已经伏法,可留下的烂摊子却怎么也收拾不完。  此案牵扯其中的户部官员多达十几人,新上任的寒门官员虽已经接手户部的公务,但碍于全员都是新人一时间难以顺利推进。  临近年关,内阁叫上六部核对朝廷一年来收入开支账目。  查卷宗,找证据,给已经入狱的官员定罪的事便再次落到都察院头上。  许昱淮见萧珩有所动作,便跟着合上书卷,站起身。  马车已经在都察院外等候多时,许昱淮错开半步跟在萧珩身后出了大门,一路上两个人都显得有些心神不宁。  临上马车前,他驻足道:“殿下恩情,臣没齿难忘。”  萧珩头有些疼,也在思考别的事,将他的话听得模模糊糊,只应声道:“公事,也是我应做的。”  许昱淮没有说话,僵持中,萧珩似乎意识到不对,回过神来看向他。  二人目光刚一对视,许昱淮拱手朝萧珩行了一个端正的礼。  “臣四弟因户部案件此番身陷囹圄,此番脱罪还需得感谢殿下费心搭救。”  萧珩静静地看着他,面色淡然。  “许御史心里清楚,许翰林当初不过是临时调任至户部,很多账目早就作假他并不知情,户部的案子进展如此顺利还是因为许翰林最先拿出证据告发。此番功过相抵,是他应得的。”  许昱淮神情怅惘,正欲开口被萧珩打断,  “我不过是成人之美,”萧珩低下眼睫,“凭借许御史你刚正不阿的性子,即便是知道许翰林另有隐情,也会因亲友身份避嫌不会插手此事中。”  许昱淮顶着寒风,怅然道:“殿下说笑了,臣没有您想得那般高尚。臣只是觉得执意查户部案件本就危机重重,不想因此落下把柄连累于他。”  萧珩目视前往,突然笑了笑。  “许御史知道我在诏狱中见到许翰林时,他对我说得最多的是什么吗?”  许昱淮侧首,“什么?”  “许翰林说,所有罪过他一人背,无需靖安侯府中任何人搭救。”  萧珩说这话时,眼神里闪过一丝向往。  “你们府中手足亲友,当真是和睦。”  提起家人,许昱淮一贯没有什么表情的脸上似乎生起一抹柔情。  “臣家中父亲母亲向来看重府中和睦,教导最多的话便是阖府上下同气连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萧珩愣了愣,低头道:“曾经也有个人和我说过这样的话。”  “只是可惜,我没信。”  门前覆盖着一层积雪,萧珩踩着脚下的雪前行了两步。  “我自幼同母亲相依为命,一同居住在幽宫,常受缺衣少食之苦,饱经手足欺凌。但那时,我从不觉得日子过得艰难,总想着凭借自己努力早日出人头地,带母亲过上更好的生活。”  许昱淮静静地看着萧珩,没有做声。  宫里关于萧珩生母的那些流言蜚语他也有所耳闻,只是还是头一次听萧珩自己提起。  “可是后来。。。母亲不在了。。。。。。”  想他这一生,名义上的父亲对他只有利用,手足折辱讥讽,唯一爱他的母亲因为他起了向上攀爬的念头而失去了性命。  所以在那个天真烂漫地姑娘闯入他生命中时,他只觉得她单纯的可怕。  人心险恶,世态炎凉。  这世间能倚仗的只有自己,什么和睦的手足亲友,那不过都是营造出来的假象罢了。  事实也如他料想的那般,萧珩还记得一日他下学回来,看见许明舒坐在墙角哭地厉害。  他问她发生了什么事。  她说,她母亲不慎跌入池水中昏迷不醒,肚子里的弟弟也停了心跳。  萧珩垂眼看着她,沉默不语。  靖安侯只有她一个女儿,将来侯府爵位只能落到许家有男丁的亲友头上。  袭爵这等诱惑摆在面前垂涎了这么多年,侯夫人突然怀孕,怎么这般顺遂的让嫡子降生。  只是面前的姑娘似乎永远都看不透这一层道理,仍旧活在就像她自己说得那样,许家亲友和睦同气连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梦里。  再后来,那个灿若暖阳的小姑娘还是挤进了他生命中,成为他昏暗人生里唯一一点光亮。  只是可惜,当时的他被仇恨蒙蔽了双眼,根本不相信真心。  他不懂得亲人究竟是什么含义,他的亲人欺他辱他,利用于他。  这世上除了母亲,没有人对他好。  他冷眼看着许明舒的四叔卷入户部的案子,证据确凿后被抄家流放。  当时的他觉得秉公执法没什么不对,许昱康是罪有应得,他不明白许明舒为何会哭得那般伤心。  再后来,他当着宸贵妃的面杖毙了曾经参与害死他生母的宫人。  看着宸贵妃漂亮的脸一点点扭曲,他竟觉得五脏六腑似乎被揪起来一般难受。  他应该开心才对,分明这一刻,他等待了许久。  萧珩觉得有什么东西似乎在他心里控制不住的疯长,他开始不敢面见宸贵妃,开始过分地在意许明舒,也在意她心心念念的家人。  所以在闭门不出多年的王皇后出面将宸贵妃送出宫外,去寺庙修行时,他没有从中阻拦。  萧鉴晟死得太过简单,远不能解他心头之恨。  他报错了仇,也恨错了人。  可当他意识到自己的内心时,什么都已经晚了。  他想重新开始,想让许明舒留在自己身边,可每每回东宫看见的都是她毫无生气的脸。  他安慰自己没事的,余生还有大把的时间用来弥补用来赎罪,只要她还能留在自己身边。  可他没想到,许明舒竟那般决绝地离开他。  再次有了记忆,想起从前的点点滴滴时,萧珩只觉得庆幸。  他身边有悉心照料他的皇兄萧琅,许明舒也安然无恙地站在自己面前。  活了两辈子,第一次感受到手足亲人的呵护。  时至今日他方才能理解,许明舒为何会如此爱重她的家人。  许家的上下每一个人,都有牺牲自己保全家人的决心。  许昱淮张了张口,他不善言辞更不知该如何安慰于萧珩。  只道:“七殿下尚且年轻,人生路上还会遇见许多真心相待的人。”  闻声,萧珩扭头看向他,没有说话。  视线笔直地落在许昱淮手间的手笼里,随即开口道:“许御史这幅手笼上的花样很独特,京城很少会有红色的山茶花。”  趁着许昱淮低头看时,萧珩转身朝马车走去。  “天不早了,侯府亲友还在等着许御史用膳,许御史早些回去吧。”  而他,也该回到他空空荡荡的皇子府中,等待着日复一日夜幕的降临。第105章  北境连绵多日的大雪转停,开阔地势使得蛮人的大军暴露在正中央的位置之上。  后方补给粮草被烧毁的消息一经传开,对将士们带来的影响不小,他们失去了打持久战的能力,一时间士气低沉。  乌木赫深知,眼前此困境唯有仰仗一场畅快淋漓的胜仗方能洗刷。  他迅速做出举措,率领大军发起进攻,企图速战速决。  苍穹阴郁,万里无风。  重甲车在细密的箭雨掩护下逐步向玄甲军城墙推进,一轮接替着一轮的人不断向城墙之上发起进攻。  一时间火光四起,哀鸣声阵阵。  攻势进展了半日之久,双方都在死人,城门却依旧纹丝不动。  饶是乌木赫再心急,看着面前宛如铜墙铁壁的玄甲军大营也无能为力。  玄甲军显然是做足了同他们做持久战的准备,面对如同狂风骤雨般的进攻依旧有条不紊的应对。  天色渐暗,城墙隐在深蓝色的苍穹中,只能看得清一排排漆黑的轮廓和城墙下似有似无的火光。。  连续的进攻已然叫将士们身心俱疲,乌恩瞭望着远处沉思了许久,策马走向乌木赫身侧。  “他们这是打算同我们耗下去。”  乌木赫额角的发丝随风飞扬着,目光定留在远处城墙之上的玄甲军军旗上。  “我们已然没有了退路可言,唯有孤注一掷的进攻才有取胜的可能。”  两方持续对峙,他们损失了装备与人力,守城的玄甲军也是一样。  乌木赫在用这种方法,将没有后方补给带来的风险降到最低。  夜色如墨,四周的炮火声渐渐减弱。  正当蛮人以为玄甲军已经不准备出门迎战,放松警惕之时,地面一阵轻微的颤动声传来。  紧接着,东西两侧有暗影不断逼近。  玄甲军骑兵从左右包围过来,四方火光冲天,杀声大作。  看着手持火把的军队从四周不断逼近,众人皆是有些恍惚。  直到玄甲军的军旗暴露在视线中,他们方才意识到,城里的军队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般多,不过也是在拼尽全力拖延时间罢了。  蛮人的进攻在仓促之间转变为防守,纵使他们早已经身经百战,也难免措手不及。  尚未做出反应时,玄甲军已经行至眼前。  刀枪碰撞之声不绝于耳,漆黑的夜里厮杀,哀嚎声此起彼伏。  仅仅不到半个时辰,攻城的蛮人尽数被逼的节节败退。  邓砚尘策马行至城墙前,手中的亮银枪枪尖在不断滴着血。  小将跟在他身后,望了一眼仓皇逃走的敌军身影,不解地问道:“将军,我们不追吗?”  邓砚尘沉默不语,一双明亮的眼在漆黑的夜里死死地盯着远方。  他在赌,  赌乌木赫不会就这么撤退。  东西两侧皆被玄甲军团团围住,形成一个口袋似的包围。  后方粮草补给被烧毁,若是就这么撤退了,定当陷入饥寒交迫的困境。  若是乌木赫不退,  这个想法只在脑海中闪现了一瞬,前方马蹄踏地的沉闷响动声阵阵,如同酝酿着一场声势浩大的雪崩。  蛮人的大军朝着南边飞速奔来,邓砚尘握紧手中的枪,朝身后说了句,“打起精神来,北境日后十几年的安稳就仰仗诸位今夜了。”  躲过了一阵密集的箭雨后,从盾牌背后冲出一队各个身强体壮的蛮人,挥舞着铁锤不断靠近。  邓砚尘早有预料,在近身搏斗时铁锤的威力足以碾压一切兵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