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小说

传奇小说 >回到明朝当王爷 小说 > 第18章(第1页)

第18章(第1页)

杨凌正要回答,忽地看到幼娘站在一旁,好奇地听着自已讲话,不由得心中一凛,他本是山中一个秀才,异域他乡的事凭什么知道的这么详细?虽然不怕幼娘会因此怀疑什么,但让她追问起来,解释一番也不免要大费唇舌,于是呵呵笑道:“斗牛可不是小孩子玩的游戏,很危险的,你有兴趣,平时有空来拜访拜访这几位西洋和尚,问问他们不就知道了?我和娘子还有事情,不能耽误太久,要向诸位告辞了”。小书生翻了翻白眼,暗暗嘟囔道:“斗牛很了不起么?等我再大一些我就斗一斗去,不但要斗牛,我还要斗虎,哼!瞧不起我!”沙思各听了忙道:“尊贵的客人,请等一等,我有几件小礼物送给你们”。他匆匆拿起自已的小箱子,从里边摸出几件东西,捧在手里说道:“今天多谢你们的帮助,这里有几件小东西,送给你们做为礼物。”他手中捧着两块怀表,一只三棱镜,两只银制怀表一只表壳上雕刻着骷髅,另一只是个十字架,小书生十分好奇,毫不客气地拿起来把玩。那位中年文士显然也没见过这种东西,神色间满是好奇,不过却只是微笑着站在儿子身边,看他把弄。沙思各笑容可掬地告诉那小书生三棱镜以及怀表的用处,小书生听了便拿起三棱镜跑到一旁对着灯光观看,雀跃不已地和父亲说着看到的新奇景象。杨凌见了他的东西,心中暗想:这些传教士大多精通哲学、物理、化学,如果大明朝廷能够对他们予以重视,以这些传教士为媒介,加强东西方的文化科技交流,或许我们就不会出现闭关锁国、固步自封的情形,导致后来满清入关,汉人死亡过亿,更不会出现四万万同胞为人鱼肉的局面,既然皇帝宠爱太子,这位未来的正德皇帝又比较贪玩,我倒是可以利用一下,明日进宫,不妨进进“谗言”。想到这里,他对沙思各低声道:“沙思各先生,在下厚颜想向先生讨取一个十字架和一只怀表,我对贵国和你们的教义略知一二,方便的时候,我会向朝廷进言,希望能引起朝廷重视,允许你们建筑教会、宣扬教义”。沙思各听了又惊又喜,颤声道:“你是。。。。。。朝廷的官员还是贵族,你可以见到皇帝陛下吗?”杨凌连忙道:“小声些,呵呵,沙思各先生不必怀疑,明天我就要进宫见皇帝的”。沙思各喜得眉开眼笑,连忙从脖子上摘下自已的十字架,又跑去从箱子里拿出一只怀表,瞧这模样敢情他们也知道糖衣炮弹比‘上帝爱世人’更容易被人接受,东来时没少带礼物。沙思各郑重地把礼物交到杨凌手上,说道:“你是我们的贵人,衷心希望能够得到你的帮助”。杨凌微笑点头,扬声对小书生道:“小兄弟,后会有期了”。那小书生正把一只怀表贴在耳朵上,新奇地听着里边滴答滴答的声音,闻声对他扬了扬手,杨凌转身走了两步忽又回头对沙思各笑道:“对了,教士先生要宣扬教义,不妨先在街坊里跟老太太们说说,或许容易成功”。沙思各奇怪地道:“为什么?”,杨凌学着他耸耸肩,笑道:“国情不同,这些封建迷。。。。。。嗯,这些事情,在我们这里总是女人比较先喜欢相信的,呵呵呵,告辞”。杨凌和幼娘出了护国寺,沿着大街走了会儿,韩幼娘忽然拉住他袖子,忸怩地回头瞧了瞧护国寺,吃吃地道:“相公,咱。。。。。。咱不求佛像了么?”杨凌见她壮着胆子说话儿,怕羞的表情十分动人,忍不住故意逗她:“不了,天色晚了,咱改天再去吧”。韩幼娘又扯了扯他的衣袖,嘟着嘴儿耷拉着脑袋,闷着声儿不吭气,象个受气的小可怜,杨凌被逗得心中痒痒的,忍不住低声笑道:“小娘子,这么盼着早点被相公欺负呀?呵呵,回家吧,佛像。。。。。。相公已经讨到了”。*********************************韩幼娘把洗脚水端到杨凌身边,蹲下来给他脱着靴子,问道:“相公,快告诉我嘛,你什么时候讨的佛像?”韩幼娘把他的双脚浸进水里,一边轻轻替他揉搓着,一边抬起眼来看他。杨凌从怀里掏出那个银十字架,手里提着链子,笑嘻嘻地在她的俏脸前晃动着,幼娘眼睛一亮,连忙把手在衣襟上擦擦,拿起十字架看了看。她忽闪着长长的睫毛,仔细端详半晌,蹙着秀眉奇怪地道:“相公,这是。。。。。。什么佛呀,好奇怪,怎么穿这么少的衣服?”杨凌眼珠一转,随口答道:“这个。。。。。。你看庙里的罗汉也是呀,很多都光着膀子,这个佛爷就是光大腿的”。“喔。。。。。。”,幼娘歪着脑袋又打量半晌,担心地道:“相公,这个光腿的大胡子佛灵不灵呀?开光了么?”杨凌道:“光了,怎么不光,再光就全脱了。这个神呀,叫基督,你看我们锦衣卫最高的官儿叫提督,提督嘛,是督管提辖锦衣卫的,够厉害吧?这基~~督呢,当然是督管。。。。。。”他说到这儿,忽地嘿嘿一笑,不敢胡乱开玩笑了。以前他是不信神的,可是自从投胎转世,有些玩笑他是真的不敢乱开了。杨凌低下头,见韩幼娘低着头认真地帮他洗着脚,俊俏的脸蛋儿上一副贤惠媳妇的神气儿,红嘟嘟的嘴唇儿微微地翘着,说不出的迷人。这个年轻美丽的小妮子,无论多么悲苦穷困,一直紧紧地跟随着他,把他视作自已的天,自已的命,从来没有过怨言。自已一直浑浑噩噩、随波逐流,才混到了今天的位置,可是如果没有幼娘那稚嫩的脊梁在背后无怨无悔地支持,他不知道自已现在是不是早已变成一堆腐骨了。捻着手中的银链,看着那纯银的十字架,杨凌忽地想起了许多人成婚时那庄严的誓词:“我愿意成为你的妻子,在这一生中,无论喜悦还是悲伤,无论富贵还是贫穷,无论疾病还是健康,我都将忠实于你,对你不离不弃,永远陪在你身边!”曾经这么说的人,不知道其中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但是杨凌丝毫不怀疑,根本不懂得,也不会说的幼娘,却正在这么做着,而且也会一直这么做下去。杨凌在心里也暗暗发誓:幼娘,我们曾相濡以沫,也将不离不弃,幼娘,你将是我最珍惜的财富。他心头一热,忽地抬脚踩在便鞋上,一哈腰把幼娘抱了起来,幼娘娇呼一声,慌乱地道:“相公,你做什么?”杨凌将她放在炕头上,柔声道:“好生坐着,你为相公吃了那么多苦,受了那么多罪,直到今天,才是你嫁给我以后我们真正的洞房花烛之夜,可是相公没有喜字红烛,没有贺客盈门。刚进门的时候,相公要委曲你自已揭开盖头,今晚,就让相公给你洗脚,赔罪伺候。”“什么?”幼娘听了满面惶恐,连忙挣脱道:“不可以,相公,你。。。。。。万万不可以,女人侍候自已的男人,是应该的,是本份,相公给我洗脚,要折福的”。杨凌握紧了她的双脚,浸在水中,用不容置疑的口吻道:“坐好!尽瞎说,幼娘的脚这么漂亮,相公能给你洗脚,是相公的福气,这不是折福,该是添福才对。”。幼娘的脚瑟缩了一下,脚趾轻轻蜷曲着,任由他轻轻地抚揉,那双纤秀的玉足美丽极了,脚掌曲线柔美,瘦不露骨。头顶传来低低的啜泣声,泪珠儿一颗一颗滴落在水盆里,杨凌无奈地道:“幼娘,你哭什么?今天可是我们的喜日子,要开心,不然多不吉利?”。“喔”,幼娘慌忙地拭干了眼珠,眼泪汪汪地道:“相公,你明早什么时辰上朝啊,我好叫你起床”。杨凌想了想道:“是寅时三刻,呵呵,傻丫头,现在可是我们的春宵一刻呢,你倒还想想着那些。”幼娘咬着嘴唇,不好意思地笑了,紧跟着脚底被杨凌轻轻一搔,痒得她脚丫一缩,口中一声轻呼。杨凌抬头,只见她柳眉弯弯,樱唇微翘,一副似喜似愠、娇媚入骨的神情,不由得心中一荡,总算知道什么才叫色授魂消了。夜,已经开始。。。。。。*********************************PS:弱弱地问一声,一天4000-5000字,对于只有晚上才能码字的写手来说真的很慢吗?现在俺一看到“更新呀”三字就象就好象整天有一只苍蝇,嗡……对不起,不是一只,是一堆苍蝇围着你,嗡…嗡…嗡…嗡…飞到你耳朵里面,救命啊~~~!所以呢我就抓住。。。。。呵呵,我发誓,到目前为止,一章存稿没有,天地良心!另外:咳,这一章叫今夜销魂,嫌销的少不?如果嫌少,梦中告诉我,我在梦中给你继续补充,春梦,春梦,直到天明。。。。。。^_^闭着眼睛闯京城第57章春宵苦短吹灯?不许!躲进被窝里脱衣裳?不许!韩幼娘在“暴君”老公的阻止下,闭着眼睛褪了小衣,露出一身的粉滑柔腻,杨凌不禁眼前一亮,红色的肚兜、薄薄的藕色亵裤,遮不住她的冰肌玉骨,少女的胴体欲露还掩,沐浴在朦胧的光晕里,晃得人眼睛发晕。看到杨凌痴迷的目光,幼娘羞得嘤咛一声,慌忙转过了身去,只把个粉粉嫩嫩的后背冲着他。杨凌屏息靠近,轻轻将幼娘推俯在被褥上,然后忽地伸手一扯她的亵裤,幼娘娇呼一声,手掌来不及抓住裤子,被他一把扯了下来,羞得幼娘赶紧捂住滚烫的脸颊,双腿不依地直踢被褥,那一团雪沃沃的翘挺,颤巍巍地映入杨凌的眼帘。就象味美多汁的水蜜桃,从腰部往下,诱人的曲线左右延伸,倾泻成浑然天成的流畅和性感,那用柔滑白嫩构架的跌宕起伏的曲线,让人意荡神驰。细嫩到极致的肌肤就像刚刚剥了皮的蛋清,透着晶莹剔透,直想叫人和口水咕咚一声吞下去。杨凌咽了口唾沫,手指沿着幼娘结实秀美的小腿向上摸去,幼娘可爱的小脚丫倏地收缩了一下,盈盈一握的足踝紧张地靠在一起,大腿绷在一起紧得连根手根都插不进去。感觉到了她的紧张,杨凌轻轻地笑了,他轻轻褪去衣衫,贴着幼娘光滑幼嫩的身子轻轻滑了上去,幼娘立刻感到相公的身体也已是赤条条的了,她的脸更红,身子却不敢再扭动一下。杨凌把手轻轻探进她的肋下,穿过肚兜轻轻抚弄着她娇小的乳房,小小的乳头在他的抚弄下很快竖立了起来,慢慢的,随着杨凌温柔而技巧的抚摸,幼娘急促的呼吸变成了娇媚的呻吟,在他的爱抚下她的身体发出一阵阵轻微的颤抖,下体已经开始濡湿了。幼娘感觉到自已身体产生了从来没有过的,既让她心慌慌,却又有种说不出的奇异愉悦的感觉,她臊得浑身的肌肤都泛起了粉红色,用糯甜颤抖的声音哀求道:“相公,求。。。。。。求你。。。。。。熄了灯吧”。“不!”杨凌在她背上轻轻地吻着,痴迷地说:“我要看着你,这样的美丽如果让它沉默在黑暗里,天都不饶我。我要看着你,哪怕再过一百年,一千年,我都要记得,美丽的幼娘,把她的爱和身体奉献给我的那一晚”韩幼娘捂着绯红的脸蛋,被夫君诗一般充满柔情的赞美熏陶得快要醉了。杨凌的指尖轻轻捻起她肚兜的绳结,轻轻地一拉,幼娘脊背一直,沿着脊背形成一条浅浅的、优美的谷线。背心的结扣开了,她轻盈的身子被翻过来时,双手捂住的脸蛋儿上露出的部分都红通通的。杨凌惬意地支起上身,双眼闪着爱的欲火,刚想凑过去温存她的樱唇,韩幼娘忽然“呀!”地一声叫,忽地挪开了双手,紧张地张开眼道:“相公,你带了佛像吗?”这一睁眼,正看见杨凌赤裸的胸膛,那上边一个十字架正轻轻地摇晃,幼娘大羞,赶紧又闭上了眼,她青涩的动作和年轻的身体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杨凌的呼吸顿时急促起来。他忍不住低下头,吻着幼娘的酥胸,一只手在她的纤腰和胯部轻轻抚摸着,弄得幼娘平坦的小腹绷得紧紧的,手指过处,肌肤都浮起一层颗粒。杨凌深深地注视着她的柳眉,轻轻地用腿拨开了她的双腿,胸膛也覆压在她娇小的身体上。女性的直觉使幼娘一下子静了下来,一双乌溜溜的眼睛也惊恐地睁开,她那双小手死死地抓住杨凌的手臂,肌肉哆嗦着等待着那紧张的一刻。杨凌的眸子忽然间也变得黑亮黑亮的,他轻轻地唤着幼娘的名字,轻轻地抬起自已的身体,轻轻地道:“幼娘,相公来了”。“不要!等等,相公!”幼娘忽然惊叫起来,杨凌急忙悬崖勒马,吃惊地道:“怎么了幼娘?你。。。。。。你不愿意。。。。。。?”幼娘红着脸道:“不,不是,相公,你起来,我。。。。。。我忘了白绢。。。。。。”。她一边说,一边羞涩地扭过头去,伸出一只手吃力地去够一边仍叠着的被子,晚上回来她就找出了出嫁时娘家陪送的验红白绢,悄悄地塞进了自已的被底,千钧一发之际,她总算想了起来,没有误了大事。杨凌看着她拽出那块洁白的方巾,就象摇着一面白旗,不禁啼笑皆非。他最爱的娘子,他只想她的初次,能够记住彼此占有时的那种甜蜜和快乐,而不是要她战战兢兢地躺在那块小小的方巾上,把心思都放在等着自已检验她的忠贞,他希望幼娘也能享受,而不是一味地奉献。幼娘正咬着唇羞羞地想将白绢垫在臀下,杨凌一把抓过那块白绢丢在了一边,幼娘惊奇地张大了眼睛,吃吃地道:“相。。。。。。相公,你。。。。。。你做什么?”“不需要那个,太板人了,娘子,要有情~~趣,懂么?”“去。。。。。。去哪?”杨凌把双手探进了幼娘的臀下,象揉面团似的紧紧抓住了那两团绵软,唇角带着让幼娘魅惑的微笑,在她耳边轻声道:“去这儿,相公不要阵地战。今晚,相公要攻城掠寨,让我武艺超群的小娘子举手投降。。。。。。”。。。。。。。。。。。。。*********************************全身心的投入和交融,在愉悦畅快之余,更让人得到心灵无穷的的充实和满足。初承雨露的幼娘“投降”了三次,杨凌才在酣畅淋漓、如同羽化登仙般的快感中拥着她沉沉睡去。睡得好甜,不知什么时候,杨凌忽然醒了,他睁开眼睛,只见幼娘穿着小衣、披着袍子,坐在身边正轻轻地推着他:“相公,该起来啦,相公,今天要上朝呀”。杨凌懒洋洋地向窗外看了看,窗纸上仍是一片漆黑,回过头来,灯光辉映下,今夜刚刚饱承雨露的幼娘花容泛晕,青丝凌乱,那种少妇的风韵美得令人屏息。杨凌心中一荡,伸手一揽将她拥进怀里,在她唇上轻轻一吻,笑道:“天还黑着呐,这么早叫相公起来,是不是想让相公陪你说话?昨晚相公太累了,结果。。。。。。亲着亲着你,就睡着了”。幼娘被他搂在怀里,心头一阵旖旎,又听他提起那甜蜜羞人的事,脸上红晕更胜,一时骨头都酥了。她娇慵地推了推杨凌,却觉得现在一被相公抱住,连手都软软的使不出力气,不由又羞又急地道:“相公,你快起来啊,不早了,马上就要寅时了,妾已经做好了早饭,你今天要去见皇帝的啊”。“啊?”杨凌吓了一跳,他心里对这时的什么寅时卯时根本没有太深刻的印象,一时没想到现在刚刚凌晨四点多钟的光景,居然已经到了时候。这一下杨凌也着急起来,连忙翻身坐起,杨凌一坐起来,忽然发现被面上四四方方有一块补丁,这床被子还是两人从杨家坪带出来的,一时还没顾上置办新的,那上面虽有几块补丁,可是杨凌记得这个位置并没有坏,他不由奇道:“幼娘,这里什么时候坏了?不要补来补去的了,不行改天买些布料棉花再做一床吧”。幼娘睫毛垂着,脸蛋儿跟块红布似的,忸忸怩怩地从身后拿出一块叠得整整齐齐的东西,羞羞答答地道:“还不都是你。。。。。。,这是。。。。。。女儿家的大事,人家又不能留在那儿,羞也羞死了”。杨凌看看,那块布料怎么看怎么象刚从被面上剪下来的,而且布面虽是叠着的,可是上面隐隐还露出一些红色。“呃?。。。。。。咦?哦。。。。。。”*********************************日上三竿,杨凌站在中和殿外,饿得前胸贴后背,皇帝老子架子大啊。不想那么早接见,干吗让人起那么大早啊?杨凌初次上朝,再加上对京城不熟,所以饭也顾不上吃,急急忙忙就奔了紫禁城。要说起来,这朝廷的官员们起得还都挺早的,杨凌到的时候,已经有许多大臣候在午门外。杨凌被刘瑾引着通过小门儿进入皇宫时,还当自已有殊荣待遇,却不知一直被领到了中和殿,然后就被告知皇帝已经早朝去了,回来才会接见他。杨凌从天色朦胧等到旭日东升,又从旭日东升一直等到现在,他有气无力地看看脚下的影子,然后又东张西望起来。刘瑾把他领到地方就不知道溜到哪儿去了,杨凌候在这儿,殿前的侍卫目不斜视,看也不看他一眼。杨凌也不敢主动搭讪,倒是偶尔进出的宫女,似乎对他很感兴趣,总是上下打量他。杨凌也偷眼瞄瞄人家,虽说十八无丑女,可是这些宫女儿大多也就是容貌端正、身材匀称,可没电视上随便拉出来个丫环宫女都娇俏动人的模样,杨凌看了一会儿,便也开始目不斜视了。肠子又咕噜噜地抗议了一番,杨凌忽地看到前殿转过一队人马,前边是执仪仗的大汉将军,后边黄罗伞盖下有个步辇,由八个太监抬着向这边走来,杨凌顿时精神一振。远远近近见到黄罗伞盖的宫女、侍卫、太监们纷纷就地下跪,刚刚把腰杆儿拔起来的杨凌也连忙学着跪倒在地,浩浩荡荡的大队人马从身边走过,直趋中和殿,根本旁若无人。杨凌跪在地上暗暗摇头,皇帝就在自已家里办公,弄这么多闲人干什么?他却不知,这仪仗还是小的,如果今天是举行大朝会,那仪仗中还有两头虎豹,四头大象,五辆礼车,那队伍更是庞大无匹,帝王当然有帝王的风范,而风范是要靠装扮的。眼皮子底下一只蚂蚊从他膝旁匆匆奔过,杨凌屈指一弹,把它弹到了一边,蚂蚁在地上翻滚了几圈,蜷起身来装死,过了片刻没有发现危险,又爬起来匆匆逃掉了。杨凌的唇角不禁露出一丝笑意:在皇帝眼中,自已大概也象一只蚂蚁一样吧。他微微抬起头,仪仗仍在前行,执旗的,执伞的,执金瓜的络绎不绝,旗幡掩映下,是天边一角湛蓝的天空。杨凌看得悠然神往,今天,能来到这天下权力的中心,我就已不是一只小小的蚂蚁了。如果,给我时间和机会,那么在这片历史的天空下,我会是招摇而过的旗幡呢,还是屹立不倒的楼阁?仪仗分立在宫门两侧廊下寂然不动,估计皇帝老爷也饿了,不免要喝点茶水,吃些点心,又过了许久许久,才见一个太监走出中和殿大门,拂尘一扬,尖声喊道:“宣侍读杨凌进见!”刘瑾走时,已教过他宫廷应对礼仪,杨凌听了急忙上前,高声道:“臣杨凌晋见”。那小太监微微一笑,说道:“杨侍读,请随我进来吧”,说着扭身先进去了,杨凌垂着头匆匆跟了进去。这中和殿他前世游故宫的时候也是来过的,但是现在里边的布局和摆设显然有所不同,杨凌也不敢四下乱看,只顾跟着那小太监的脚步向里走,行至猩红的地毯尽头,小太监向旁一闪,高声道:“侍读杨凌见过皇上”。杨凌知道上边必是坐着当今天子弘治皇上了,他跪倒在地,双掌向上贴在毯上,额头叩在指尖,提足了气朗声道:“微臣杨凌叩见皇上”。上边一个雍容清雅的声音道:“免了,起来吧”。“谢陛下!”,杨凌起身恭恭敬敬地退在一边,眼观鼻、鼻观心,心中虽想亲眼见见这弘治帝的模样,眼睛却是不敢乱瞧,他的眼光只是微微一动,看见前方有一双官靴,似乎另有一位官员在场。只听那雍容清雅的声音又道:“刘卿,就这样吧,你拟旨告诉朝鲜国王,就说太子年幼,本无需进奉女子,不过朕还是念着他一片心意的,虽然这些女子麻的麻矮的矮胖的胖,都不甚好,但朕都封了女官了”。杨凌听得嘴角一歪,差点儿忍俊不禁笑出声来,估计这位刘大人拟旨时是不会将原话这么直白地写上去的,但是能亲自听到皇帝下这么有趣的圣谕,倒是极难得。只听那位刘大人呵呵笑道:“想是朝鲜国王也晓得太子年幼,纵然进献了美貌女子,也难获欢心,所以挑了些送出去也不心疼的打发到陛下您这儿来了”。弘治皇帝听了哈哈大笑,喘道:“就你一张利嘴!呵呵,他小气,朕不能小气,回馈的礼物,不可失了我天朝气派,去吧去吧,自去拟旨便是”。“是,臣遵旨”,那位刘大人应了一声,躬着身退了出去。杨凌也听说过这位弘治帝只宠幸皇后一人,再无一个嫔妃,如今太子又年幼,没准儿朝鲜国王真是打的这主意。这位刘大人在皇帝面前还敢言笑,想来必是弘治身边得宠的近臣了,却不知是哪一位。他有权拟旨。。。。。。杨凌想到这里心中一动,忽地想起时人评论朝中三位大学士时说“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难道这位刘大人就是大学士刘健?这时只听弘治帝说道:“你就是杨凌?唔,年纪比太子也大不了几岁,甚好,甚好。。。。。。咦?你是。。。。。。,杨卿,抬起头来”。闭着眼睛闯京城第58章糊涂应对杨凌本就没有当时读书人那种君父天子的敬畏感,再说人饥饿时耐性也有限的很,根本没心情说句什么臣惶恐、臣不敢的奴才嗑,然后再等皇帝哈哈大笑两声,大手一挥,来句“朕射你无罪”的场面话,因此听了弘治帝的话,他立即抬起头来,向龙书案后望去。这位皇帝,长得富富态态,甚有威仪。他头戴翼善冠,身穿盘领窄袖团龙袍,那眉目依稀有些熟识。弘治帝见了他相貌,不由得霍地站了起来,把眉尖一挑,呵呵笑道:“原来是你”。杨凌“啊”地一声,一下子想起昨晚碰到的那对父子,原来他们是。。。。。。,杨凌又惊又喜地道:“原来皇上是。。。。。。”。弘治帝急忙咳了一声,向他递了个眼色,杨凌顿时醒悟,连忙把下半句话咽了下去。皇帝微服私访,在那时可是足以招致百官奏谏的事由,虽说目前周围都是皇帝的近侍,皇帝偷偷出宫的事他们十有八九都心中有数,但是当众说出来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弘治见他颇为机灵,眼中不由露出满意的笑意,他缓缓坐下,微笑道:“原来是你呀,朕念到你的名字,才省起原来你就是秉笔直书、针贬弊政的那个鸡鸣驿丞,呵呵呵,你可知朕的朝廷如今可是为了你一封书信吵翻了天呐”。他说着轻轻捏着眉尖,虽然满面笑容,却露出一抹难以掩饰的倦意。不出锦衣提督张绣所料,今儿早朝,户部就上折子为自已辩解、摘除责任了。本来弘治当初只是命三法司议议何参将的罪责,可是如今何参将在刑部大牢里蹲了半个多月了,朝中百官却已将他忘在一边,开始互相扯皮,把些有关无关的问题都扯了出来,弄得弘治头疼不已。旁边一个老太监见皇上露出倦态,连忙走到他面前打开一个小盒子,杨凌鼻端嗅到一股淡淡的香气,抬眼望去,只见盒中缎垫上放着一枚龙眼大的红丸,弘治拈起那枚红丸,送入口中就着茶水吞服了。杨凌心中一动,印象中明朝皇帝大多短寿,好象没几个活过四十岁的,就因为明朝皇帝一直以道教为国教,每代皇帝都喜欢服食道士练的丹药,那些丹药虽能醒脑提神,但大多具有慢性毒素,莫非弘治吃的也是这种丹药不成?弘治见他发呆,还以为他是被自已方才的话吓着了,不由笑道:“呵呵,位卑未敢忘国忧,朕心甚慰呀,杨卿不必惶恐”。“是!”,杨凌趁机鼓足胆量道:“臣启万岁,臣在鸡鸣驿曾随大军与鞑子交战,对当时的情形有所了解。臣以为,鞑靼人纠集两万余众,进犯我大明,涿县、赤县两路大军皆立下功勋,怀来一路虽有所损失,但功过足以相抵,臣冒昧。。。。。。以为。。。。。。何参将并无致罪之由”。杨凌心中其实颇为同情那位何参将,虽说这位何参将也有私心,临敌作战先遣不是嫡系的部队主攻,但面对鞑虏时,确也惮思竭虑不敢松懈,如果当日不是两位参军再三催促,他未必会那般躁进。如今他成了替罪羔羊被关进大牢,杨凌觉得未免过于严苛了,所以趁着皇帝高兴,他壮着胆子说出了自已的看法,说完之后,他也是心头怦怦直跳,紧张之极,生怕这位皇帝也是个喜怒无常的主儿。弘治服下红丸,精神好了许多,听了杨凌的话,他颇有兴趣地看了杨凌一眼,说道:“你说说看,有什么理由不该治他的罪呀?”今日早朝,兵部、工部、户部、五军都督府又打起了罗圈架,弘治正为这事儿头疼,可是如今他也是骑虎难下,如果杨凌能说出个理由替何参将脱罪,那么要惩治的人都开释了,各部官员自然不会再在此事上纠缠不休,这正是他现在想要的结局。杨凌听弘治语气温和,胆气为之一壮,他略略整理了下思路,说道:“万岁,鞑靼人以五千精骑攻我鸡鸣,当时城中守军不足四百,幸赖城坚炮利,才得以坚守一时,城门后被鞑子掳去的大炮轰开,阖城百姓愈万人生死悬于一线。若不是何参将率军及时赶到,才使得满城百姓免遭涂炭,鸡鸣古驿也未落入敌手,此为一功。”“大雪封山时,何参将斩敌心切,误中埋伏,此为一过,功过可抵矣。我军陷入敌军埋伏后,何参将能当机立断、果断后撤,使鞑子无法列阵大肆杀伤,将我军伤亡减至最小,其后果实与正面交锋相差无几,故此虽然中计是实,损失却未必达到中计之果”。杨凌绝口不提明军夺谷逃命时弃下的马匹、战车、辎重等损失,更不提两位军盲监军的愚蠢干涉,如果提出来,他此时人微言轻,恐怕效果不大,反而把自已也卷进这个大漩涡了。他话风一转道:“万岁,故此臣以为,何参将兵士不及对方之众,能得此战果,也不失为一员良将,若责罚过甚,恐前方将士引以为戒,今后与敌交战不敢用命,但求无过、不求有功,到那时个个临敌畏缩,岂不愈长鞑子气焰?”。“唔。。。。。。”,弘治微微颔首,若有所思。他当初接到刘瑾快马传报,得知前方损兵折将,大怒之下立即下诏命锦衣卫将何参将递解进京议罪。自古官场都是墙倒众人推,在朝中为官的人更是以揣摩圣意为第一要义,皇上要惩治一个人,他们都是绞尽了心思想着怎么替这个人罗织罪名,让皇帝惩治得更理直气壮,品德高尚些的不落井下石就不错了,又有几人肯说出实情为他说项。杨凌所述这些事情,弘治还是第一次听说,所以心中顿时意动,他一直遗憾自已没有才能象太祖、成祖那样扬鞭塞外,让鞑虏望风而逃。但做为大明天子,他还是希望自已至少可以让鞑虏不敢轻易侵犯,不致让大明的百姓为蛮夷蹂躏。一个何参将是否惩治问题并不大,但若是因为御下太严,让边军此后做战畏首畏尾,实非他心中所愿。看来此次喧嚣京师的“议罪”风波可以就此平息了,弘治心中暗暗盘算着,已有了主意,面上却不置可否地呵呵一笑,又问道:“兵部王守仁上了一个折子,对你提到的练兵之道甚为推崇呀,今日你且畅所欲言,让朕看看有何独到之处”。杨凌有点儿郁闷,侍读到底是干什么的呀?难道不是你儿子的伴读么?怎么好象请先生似的,还要先考试不成?他却不知,皇帝要操心的事情多的是,他若有心考较一个人的本事,便是有了惜才重用的念头,若是有个熟习官场规矩的官儿,这时还不振奋精神,恨不得十八般武艺全拿出来现上一现,讨皇帝的欢心。杨凌想了想,就自已所看到的一些情形,结合后世军队的情况,对比着说道:“万岁,臣观军中将领,能力参差不齐,虽有骁勇的将军,却多只重视个人武功,于治军并无所长。而且,如今之世,重道轻器,重文轻武,百战军功不及一篇锦绣文章,能文能武者大多弃武而就文,更是良将难求。再者,军中号令不一,武器甲胄不一,粮草供应不一,平时训练极少,纵有战力也难以发挥,臣在鸡鸣,常见军中操演,一时间旗帜鲜明,衣着耀眼,刀枪夺目、锣鼓喧天,看起来军威雄壮。但大量时间却都是用在这些阵形演练上,只重外表不重实效,实无多大用处。如果军中每日的演练哪怕只抽出一点时间用于野战演习,新兵才能成为老兵,老兵才能成为精兵,就以我大明军队配备的火器来说,实是一件难得的利器,若用得好,鞑虏不堪一击,可兵器再好,也得人来使用,但是现在的兵士,会用火器的已是难得,更别谈精擅了,所以臣以为实战练兵才是最有效的强军之道”。弘治的脸色微微沉了下来,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弊病他不是不知道,但分兵制权,是帝王牢牢把持君权的重要手段,若是由得将领牢牢控制军队,时时操练演习,岂不是授权柄与他人?杨凌窥见弘治脸色,心知糟了,自古做帝王的最担心的就是篡位夺权,自已所说的岂不正是他所忌惮的?杨凌连忙道:“故此臣以为,可挑选良将为教授专司练兵,以千人为团,训练主动作战、临敌应变的能力,而统兵者战时只是居中调遣,纵然为帅者不在,顶多各军之间配合有所差迟,断不会出现将帅不在,则全军溃败的局面。一言以蔽之,臣以为自古以来都是重将不重兵,常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用此法练兵,却是重兵不重将,试看昔年的蒙古铁骑,那些带兵的将领有几个读过兵书战策、懂得文韬武略?若是全军骁勇善战,纵无良将,谁人能敌?”他想着怎么把现代的一些词汇换成弘治能听得懂的话说给他听,所以有些辞不达意,其实想说的意思就是加强团级以下军中单位的主动作战能力,高级将领只负责居中调遣,而不是事必躬亲,虽然权力下放了,但是却越过了高级将领,所以皇帝的实际控制力反而增强了。弘治听到后来,隐约觉得他说的内容好象能够避免出现权臣拥兵自重的局面,又能充分提高明军的作战能力,可是一时又想的不是那么透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