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小说

传奇小说 >回到明朝当王爷mp3 > 第119章(第1页)

第119章(第1页)

唐一仙吓了一跳,连忙也屈膝欲拜,永淳已跑过来拉住了她,笑嘻嘻地道:“不用拜,不用拜,唐姑娘果然貌美如花。人间绝色,难怪我皇……皇兄出游,杨大人都把你带在身边。他可宠你得很呐。”正德闷哼一声,平素都是永淳拜他,今日这小丫头沾了唐一仙的光,自己拜就拜了,她居然视而不见,不叫自己起来,正德只好扯着嗓子又道:“参见公主殿下。”永淳促狭地笑望他一眼,这才摆手道:“免礼,平身。”她拉着唐一仙坐在锦墩上聊起了家常。正德嗔怪地瞪了谷大用一眼,暗道:“你这蠢才,怎么把永淳给带来了?”谷大用袖着双手,无奈地翻了翻白眼,心说:“公主要来,我一个奴才哪拦得住她?”两人聊了一阵,已有行宫中太监送来几样果品珍饼,一路劳顿,正餐前总要吃些东西的。永淳也不客气,自取来与唐一仙共用。银壶中烹着香茗,鸡鸣罐里煮着参汤,杯中备了杏酥,永淳公主和正德一个习惯,喜欢吃零嘴儿,她一边吃着东西,一边笑嘻嘻支道:“唐姑娘,晚上咱们一齐去汤泉淋浴,然后打‘叶子戏’。”唐一仙虽也调皮,而且永淳十分好说话,可是头一次见到身份尊贵的公主,还是有些拘束,只是欠身笑了笑道:“是,一切听殿下安排。”永淳掀开金瓯,瞧见里边蒸着鹿乳,不禁惊讶地瞪大了眼睛,正德瞧见了不禁不些心虚地干笑一声。要知道在宫中吃东西都是有规矩的,鹿乳只有皇帝才可服用,这座行宫养了几头老鹿,每日出乳不过半瓯,除了皇帝,便是皇后也不得服用,若是皇帝没有出巡,就是弃掉也是万万不许旁人动用的。这是宫闱的规矩,永淳自然知道,幼时懂事,她堂堂公主也是哭闹半晌,父皇才违制喂了她几匙,还得温言相求,要起居官不要记录在档,如今正德皇上可大方,居然如此讨好唐一仙。可惜唐一仙根本不知这个规矩,见公主盯着金瓯,以为她喜食这种东西,忙取银勺为她盛到玉碗中,永淳嘿嘿一笑,拿过来一口口抿着,望着站在一旁的皇兄满脸得意洋洋。杨凌安置好香菱住处,问询了沿山各处布访情况,正要去公主那里再走个过场,一名大内侍卫急匆匆寻来道:“大人,行宫外有位玄衣女子,持有内厂令牌,请见大人。”杨凌闻言也有些奇怪,内厂中哪有女子?他心头怦地一跳,一个执伞提裙,犹如凭水而行的江南女子忽地跃上心头,杨凌急忙随那侍卫向外走去。到了行宫外山脚边侍卫驻扎处,只见外边停着四匹骏马,三个是粗犷雄壮的大汉,另一个是玄衣女子,她的身材本也高挑,可是有这三个大汉一比,可就显得娇小盈润的匈。一见杨凌,她就盈盈迎上,翩然下拜道:“婢子楚玲参见杨大人。”这女子甫到面前,便觉一股花蕊甜香,幽而不散。只见她紧袖软靠、蛮靴短裙,身材妖娆,肌肤被黑衣衬得微透青络,如同羊脂美玉一般。杨凌怔了一怔,愕然道:“姑娘是什么人,怎么持有我内厂令牌?”楚玲眼波盈盈地瞟他一眼,虽微带嗔意,仍是眉眼如水,那风情像极了成绮韵,杨凌恍然大悟,还未待她解释,又喜笑道:“你是……你是成档头身边的姑娘!”楚玲嫣然一笑,道:“正是婢子,小姐要我给大人带来消息。”杨凌喜动颜色,忙道:“此处不是说话之所,你随我来。”进门不远就是侍卫驻营,建有几幢房屋。杨凌将她带进一座安静的房间,连忙问道:“成姑娘一切可好?”楚玲嫣然道:“多承大人关心,小姐一切安好。而且小姐还嘱咐……大人极关心的另一件大事,她已安排妥当,决不会有所闪失,亦请大人放心。”杨凌脸色一红,忙分开话题道:“成姑娘派你来,可是事情全都准备好了?”楚玲道:“是,日本国文亀国王地特使已经秘密抵达。小姐正陪着他们一路前往京师,婢子先行一步,估计五日内小姐就可以到达京师。”日本文亀天皇已继位四年。去年刚刚更改年号位为永正,中原消息闭塞仍习惯地称之为文亀。杨凌听了怔了一下,文亀天皇特使?成绮韵如此小心,竟连她的心腹婢女也不知实情?不过她如此小心也有道理,一个不慎这就是天大的罪过,少一个人知道就多一分安全。杨凌想到这里,含糊应道:“甚好,你回去后告诉成小姐,嘱她在通州暂留,待我这边攻守至最后关头,再请成小姐启程进京,突出奇兵,一战而定胜负。”楚玲道:“是,婢子来时,小姐吩咐,两京想距甚远,对于京师近来情形难以了解,小姐不知大人筹措情形如何了,还请交待一二,婢子回复小姐,也好心中朋数。”杨凌负手踱步,沉吟片刻方自一笑道:“诸事停当,两日后本官回京,立即请皇上召开‘大朝会’。发动官员上书朝议,请求解除海禁。”他见楚玲迟疑,不禁笑道:“楚玲姑娘,听成姑娘说,你二人随她也曾习过兵书,我来问你,如果你领兵攻持,你有四大险要可守,其中之一已被我悄然拿下,以至防线出现漏洞,分兵驻守力量削弱极有可能被我一一攻克,换作是你,你怎么办?”楚玲柳眉一挑,说道:“这个简单,既然我是守方,而且已经出现劣势,防线出现漏洞,那便主动舍弃其他关隘,集兵于最险要的一处,彼此相持,做最后决战。”杨凌赞道:“正是,可是这最险要的一关之所以难攻,便在于你有天险可守,或是万仞高山不可攀爬,或是巨浪滔天凭河而据,但是如果忽然之间,这天险变成了一马平川,那又如何?”楚玲苦笑道:“大人不是在说兵法,倒似两个神仙斗法,如果真会出现这种情形,那我集兵一处,不过是把兵力集中起来等到着你屠戳罢了,反不如分兵把守还能多拖延些时间。”杨凌笑道:“所以你回复成姑娘,只管放心便是。本官会在这一道关前示敌以弱,让他们把这里当成唯一可恃的险要,把所有的反对力量都集中到这一点上来,至那进,你们奇兵突出,天险便成了坦途,他们唯有一败涂地,再无力量反抗,明白么?”楚玲摇摇头,坦率地道:“婢子不明白。”杨凌失笑道:“不明白没关系,你照实回复成姑娘,她听了自然明白。”楚玲掩口而笑,说道:“小姐让我告诉大人说那件极重要的大事已安排妥当时,婢子也是不明白,小姐也说只须照实回复大人,大人听了自会明白,想不到大人与我家小姐倒是一个口吻。”她轻笑道:“那么婢子就此返回了。最后还有一言相告,我家小姐说,她进京之日,还有一件重礼送给大人,大人见了一定心花怒放。”杨凌奇道:“什么礼物,这般重要?”楚玲莞尔道:“奴婢不明白,我家小姐说,这件事可说可不说,如果大人说了让婢子不明白的话,那就不妨说出来让大人你孔雀明白一下,呵呵。”楚玲轻轻巧巧地施了一礼,得意洋洋地道:“婢子告辞!”第231章明争既有了成绮韵的准确消息,杨凌也紧急行动起来。其实有关解除海禁的利弊得失,他早和李东阳大学士说得明明白白,自从了解了百官真正反对解禁的意图,他也知道官员们的反对绝非他所想像的鼠目寸光。他们或许看不到解除海禁与世界同步的深远意义,但是至少目前解除海禁对于朝廷的好处他们是明白的。然而出于一己之私,很多官员安于现状,所以道理固然要讲,可是仅凭讲道理就想让百官响应,那是不可能的,必须在政治上以强势压倒他们,让他们再无借口。杨凌要做的,就是在朝争上,堂而皇之地压倒他们,唯有如此,这项国策才能推行下去。此时唐一仙刚刚自小楼内砌就,引自天然沸泉的浴室内出来,刚刚淋浴,泉水将桃花般娇美的容颜熏得一片潮红,她内穿玉白色兜罗小衫,水粉色的碱法暗花纱衣,一件夹线长裙,秀发湿润,芳华天然。正德见了不由眼前一亮,脱口赞道:“好美……”唐一仙瞪他一眼,嗔道:“不许说。”正德道:“赞一声都不许么?”唐一仙眼珠一转,说道:“你不是自许文武双全么,那便做首诗夸夸这蓟州温泉吧,本姑娘洗耳恭听。记住喔,不许说什么温泉水滑洗凝脂一类的滥词。”正德一听如奉纶音,蹙眉认真想了半晌,说道:“沧海隆冬也异常,冰池何自暖如汤?溶溶一脉流今古,不为人间洗冷肠。”唐一仙诧异地瞪大眼睛,望了他半晌忽地“噗哧”一笑,赞道:“看不出,真的看不出,你小小年纪,一个小小侍卫,赋诗竟然如此……如此大气磅礴。”正德被她一赞,顿时喜上眉梢,这时永淳公主带着两个心腹宫女也兴冲冲地赶来,一进房门就道:“唐姑娘已淋浴更衣了?好极了,来来来,咱们四个玩叶子戏。我还带了冰镇的葡萄美酒,谁输了就罚酒一杯。”她笑看正德一眼,说道:“本公主和唐姑娘玩叶子戏,你要是喜欢,也可以押注。”叶子戏类似于现在的麻将,唐一仙对于酒色财气的东西本就是行家时手,在“莳花馆”时自幼培训过的,到了代王府和宫女们平素也常玩这游戏。还很少输过,可是对手是公记,乖巧伶俐的唐一仙可不敢把她赢得一塌糊涂,如果正德跟着押注,自己为了表兄讨好公主输了不要紧他那点可怜的俸禄岂不也要赔个净光?所以唐一仙连忙劝道:“殿下,咱们玩牌便是,小小校尉能有多少俸禄,还是不要让他投注了吧?”永淳“咕”地一笑,说道:“你倒好心,怕连累他输掉吗?让他押注便是,你若输掉了,罚酒一杯。这个小校尉嘛……罚他十粒豆子好了。”唐一仙哪知道她说的豆子是金豆子,这才展颜笑道:“好,公主请上坐,民女陪殿下打牌便是。”杨凌将事情细细清一遍,写下一封密信叫人飞骊传报大学士焦芳,这才微微一笑,舒展腰身,缓缓出了楼台。初春的夜晚仍然清冷,吐枝的树木还不够茂密,山风徐徐吹过,耳边传来潺潺的泉水流淌起,闪烁的繁星,映衬着银盘似的明月低低压在苍穹下,遍地银辉泻如水银。林下月光中悄然而立的侍卫见他现身,纷纷躬身施礼,杨凌立在高处,紧紧身上的披风,忽然心中升起一股傲意:娇妻美妾、功名利禄,每个男人梦寐以求的一切,我已唾手而得。曾经,我是一个那么微小的人物,而今我在做的,却可能改变整个历史,谁会想到我在声色犬马之间,已经暗自运筹。山风忽送来阵阵铮铮的琴韵,与袭来的凉风相应和,如流水落花一般。杨凌循声走去,琴音渐渐清晰,那声音仿佛漂着落花的小溪蜿蜒而下,叮叮咚咚地顺过溪石,激起无数晶莹水珠。前边一幢小楼,杨凌见是长公主住处,不由有些奇怪,方才听说公主和一仙玩“叶子戏”了,莫非长公主没有去?他停下脚步对门边侍卫道:“是何人抚琴?”侍卫见是杨凌,忙施礼道:“见过杨大人,是长公主殿下抚琴。”杨凌“哦”了一声,转身欲走。忽地殿中琴音一停,一个翠衣宫女出现在殿门前,盈盈一礼道:“长公主请杨大人入殿。”杨凌顿足,略一迟疑,方转身步入殿阁。琴音又起,幽幽雅雅,“风入松?”杨凌不由放缓了脚步。风随人来,轻拂遮幔,幔律如水。纱幔后一烛摇曳,永福公主一袭白衣,盘膝而坐,犹如一朵山水清莲,身前横置着一具古琴。薄幔透明,只是给遮帘的美人增加了些许朦胧。永福公主低垂着又弯又翘的乌黑浓睫,随手拨弄着,白皙的小手比琴上的玉制琴轸还要玲珑剔透。她似也刚刚从温泉中淋浴出来,穿着一袭洁净的素白袍子,衣衫轻柔,虽然肥大,但是紧贴在胸前衣袍起伏褶皱中隐隐现出胸前娇美的峰壑,大袖卷上几卷,玉一般的皓腕随着琴韵轻柔地翻动。永福的秀发收成一束,拢到贲起的左胸前来,犹如一条乌黑柔亮的长长河流奔淌在跌宕起伏的雪原上。一向只以华美宫装示人的长公主,尽显雍容尊贵,可是此时一袭毫无装饰的轻衣,竟显得柔媚可人,不可方物。然而如此得娇美,她的气质仍是高高在上的。自幼生长在帝王家的天之娇女,所熏陶出的一举一动、神情气质,绝非任何高明的戏子可以装扮出来的。迄今为止,也只有正德是个帝王家的异类。杨凌静静而立,永福公主一曲抚罢,杨凌才长长一揖,说道:“参见长公主殿下。”永福公主用那双水灵灵的明眸注视他片刻,方摆手道:“你们退下!”杨凌这才注意到她身后暗影处贴壁站着两个宫女,静静地一动不动。永福公主明艳照人,她们又站在暗处,以致方才竟没注意到她们的存在。待两名宫女退下,永福说道:“杨大人,先皇和皇兄一向宠信大人,本公主对大人也观感甚好,所以冒昧请大人进来,有一番忠信坦诚相告。本来……妇人是不得参预国事的,你只当是知交好友私下言谈,可好?”杨凌诧异地看她一眼,见那一双明眸正望着自己,忙道:“请公主示下,臣知无不言。”永福公主吸了口气,忽道:“皇兄一向荒唐,大人却性情沉稳,皇兄有大人辅佐,本公主心中甚是安慰。可是此次大人回京后,却也变得轻浮孟浪起来,‘亲蚕’时本公主就曾听及命妇们谈论,皇兄近来十分胡闹,你也……”她咬了咬唇,又道:“大人所受恩惠,已是本朝第一人,本公主看得出,皇兄对你的表妹十分爱慕。若是令妹进宫,你的地位更是炙手可热。身居高位,大权独掌,就该谨小慎微,一言一行如履薄冰……莫看本公主是个女子,这些事情也是明白的,大人若是倚仗皇兄宠信,放荡无行,早晚……难道……你真的少年得志,因而忘开吗?”杨凌犹豫半晌,不知该如何作答。永福公主眸中渐渐露出失望神色,她轻拂袍袖,带起琴弦一阵微鸣,永福黯然叹道:“罢了,只当本公主没有问过,你……退下吧。”杨凌心中一热,略一权衡,终于说了出韬光养晦、明哲保身的苦衷,永福公主听罢,目中泛起光彩,欣然道:“原来如此。”她听了那些命妇所言,最担心者就是杨凌大权独掌,狂妄无行,如此下去用不了多久,就会成为朝野所忌,终要弄个身败名裂。这时知道他不独不贪权,还有放权之意。放浪无行、酒色无度的行为竟是主动授人把柄,既全了皇兄庞信之恩,又顾了朝中百官的忌惮。他有如此苦心,果然不是轻浮无行、放浪无忌的肤浅之辈。永福公主心中快意,翘起纤白的手指轻拨琴弦,姿态优雅曼妙,过了片刻忽又蹙起秀眉,抬眸望了杨凌一眼,嗔道:“本公主正有些奇怪,你这人一向沉稳,怎么这次就爽快答应了御妹,不经请示母后、不要内务府随行,便应承带我们来行宫出游,原来……哼!你要自侮便自侮,怎地连本公主也计算进去了?”这气质高贵、芳华雍容的天之娇女若放下身价薄嗔轻怒一番,那风情更是动人,好在杨凌垂眉敛目,不敢一直抬头看她,但只听这甜腻声音,心中也是微微一荡。杨凌忙道歉一番,大吐苦水。永福公主听了几句告饶道:“好了好了,本公主知道你满腹委曲、用心良苦,只是……”她神情微带忸怩地道:“只是……你堂堂的侯爷,就算要自侮也不该常常留连那种……那种地方,逾礼请公主出宫,算是年轻荒唐;出入烟花之地,这个污名,你想洗可就难了。”杨凌干笑道:“本来臣在那些大儒直臣眼中就算不得好人,再加一个浪子之名,也算不了什么。”永福公主一脸似笑非笑的表情,轻轻俏俏地道:“你不在乎名声就算了。这次回京母后少不得又要召你去教训一番。杨大人,既然你连本宫主都算计了,可莫怪我这次不肯为你保驾。”蓟州之行,正德等人玩得痛快。京中百官的‘每日一贴’也得以暂时消停。永福、永淳两位公主难得碰上一个相貌、才情一时瑜亮的好女子,彼此又性情相投,加上早已认定她将来必是皇兄的宠妃,故此相处融洽。两日的功夫,就已相交莫逆。杨凌解除海禁的计划,正德皇帝早已千肯万肯,若不是杨凌担心准备不周,会遭到百官的群起反对,他早就下诏开海了。如今听说杨凌已经准备妥当,他心中也喜悦不禁。正德回京第一日,督察院佥都御使刘琯、刑部员外郎倪元陆、太仆寺卿马吾鼎、通政使司齐赫四名官员上书。造成户部主事严嵩的开海政策,请求皇上廷议,与百官议政。这些人都是与沿海豪绅大族有密切关系的大员,锦衣卫方面查出他们的家庭私贩海运以牟巨利的事,以此相威胁,而内厂出面保证,只要同意解海通商,就可以让他们的家庭化暗为明,堂堂正正地分一杯羹。既已受制于人,他们哪有权衡的余地,只得站到杨凌一边,充当打头阵的尖兵。正德不理,批转内阁。此事还未引起大多数官员的注意,他们所热衷的仍是进谏,只不过又多了一条弹劾的内容,就是杨凌逾礼,未得后宫允许,擅移公主玉驾,擅携民女,入住行宫。只是令杨凌奇怪的是,后宫里却悄无声息。太后和皇后娘娘居然没来找他的麻烦。第二日,江南道、广西道监察御使、翰林院侍讲学士、詹事府左春坊等共计十一人附议开海禁事,请皇上廷议。至此,这件事才引起百官注目。然而,已经来不及了,正德要本没有给他们串连、商讨对策的机会。次日一早,正德就召开大朝会,汇集满朝文武,廷议此事。当日,礼部尚书王华、右都御使刘宇、兵部侍郎曹元、吏部侍郎张彩等八名实权人物金殿上书支持解除海禁,简直是迅雷不及掩耳,这么迅速的动作一下子把群臣打懵了。尤其是皇帝咨询于内阁三大学士,李东阳、焦芳均当廷表示赞成,杨廷和亦不予反对,立刻把朝臣中相当一部分持观望态度的官员拉拢了过去,声言支持解禁。这一来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刚刚上台,根基尚浅,根本不敢表明态度。刘大夏怒不可遏。杨凌继掌了督察百官之权和财权之后又掌兵权,他就觉得极为不妥,杨凌与内廷过从甚密,再掌握这么大的权力,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一旦心存反意,恐怕难以收拾。如果解除海禁,仿当年郑和旧制,由内廷掌管水师和商运,天下岂不落入奸宦掌中?是以刘大夏和马文升等人汇集一班老臣竭力反对,双方廷辩从剿灭倭寇、经商牟利、水师建制、国库负担、农耕影响激烈争夺,彼此贬抑,不料请求解除海禁的一方竟似早有准备,每提一个问题他们都可以拿出详尽的数据和周详的计划予以驳斥。正德皇帝坐在龙椅上,看着像斗架公鸡般的群臣,心中实是快活无比。从来都是他正德,是百官呵斥的对象,难得这一回竟做了裁判,他真巴不得多来几场这样的廷议那才有趣。老臣杨守随眼见对方攻势汹汹,而韩文等一班在朝中极负威望的老臣如今皆不在京中,这才知道正德皇帝早有准备,嘻笑荒唐之间,不动声色地已将反对海禁的主要力量全支出了京城。如今留下刘大夏、马文升几个人,不过是作作样子,恐怕这样争论下去,他们就要成为廷论的牺牲品。如果这两人再被免职,等到韩文等人回来,仍是势单力薄,再也无力一战。杨守随灵机一动,踏前一步对正德皇帝道:“皇上,大明天朝上国,乃四海之中央,藩夷小国与大明通商,是我大明示惠于天下,本无不可,至于倭寇横行,方才刘宇刘大人等人所提建制水师、剿抚并用、以利导引等策,臣亦觉可行,然大明若与夷国平等通商,有违大明‘朝贡’祖制,这岂不是将藩邦蛮夷置于和大明相等的地位了么?日本国王倨傲不恭,已多年不以大明藩属自居,大明岂可自降身份?须知一旦解禁,日本最近,彼此通商再难控制,而且倭人狡猾,亦可冒充他国商人。故此臣以为,日本国不称臣纳贡,大明万无解禁通商之理!”杨守随打的好主意,这祖制便是正德再荒唐,总不好公开违反,难道他身为天子,敢自堕身份,把自己置于和倭人小国平起平坐的地位?祭出这面大旗,群臣更是不敢对先帝遗制有所非议。东洋倭人狂妄,自足利以下,已经很久不对大明称臣,则些结不解,这场廷议便可以就此而止。就算再有变数,那时韩文等人早已闻讯赶回京师,难道还想不出对策制止这场闹剧吗?马文升等人闻言,亦觉心中一亮,方才只顾与刘宇、张彩斤斤计较,有这件利器,他们还能有什么借口?刘大夏立即沉声如雷,向正德道:“皇上,杨大人所言有理,解禁通商固有利处,然弊端亦难除。尤为重要者,此事关乎大明尊严,天子岂可为小利而置大义于不顾?”马文升、杨芳等人连声附合,支持解禁的群臣不免声势一落,为之气馁。正德托着下巴正看得有趣,听了这话懒洋洋坐直了身子,笑嘻嘻地道:“哦?依诸位爱卿之言,通商解海最大之阻力乃在于有堕我大明尊严,若倭国不以臣属自居便不可通商开海,反之则大可商榷了?”刘大夏重重一颔首,环睁二目道:“正是!”第232章兵贵神速正德与杨凌早已计议周详、成竹在胸,此时的他就像一个资深的演员,就连一旦有人祭出解除海禁、放低身架与蛮夷通商,有违‘朝贡’祖制,有辱大明天威这面大旗时自己说些甚么,他都和杨凌、焦芳、严嵩等人事先推敲,准备好了台词。杨凌倒没有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能料定他们一定会借用这个理由阻挠开海,但是见多了现代政客的手段,用些小心机诱导他们却是不难。追随在刘大夏身后,唾沫横飞、大声咆哮反对解除海禁,表现极其耿忠的官员中,有四人是家庭涉及海运走私,不得不彻底投向杨凌一方的大臣。其他人以各种理由反对开海时,他们就不断提及‘朝贡’、‘勘合’问题,而焦芳、刘宇等人也十分配合,对别的理由即刻予以驳斥,唯独对这个理由避而不谈,一副触及祖制底气不足的模样。这样巧妙的提示,善于捕捉对手软肋的政客怎么可能注意不到?尤其在对方突然袭击打了个措手不及、己方威望卓著人物大多离京在外,根本组织不起有力的反击情形下,突然发现在这么一座不可攻破的堡垒,哪由得他们不欢天喜地把它当成最后的倚靠?刘大夏一声“正是”铿锵落地,正德不由大喜:“这老家伙,头一次说话这么顺耳,这下总算轮到朕出马了。”正德满面春风地站起身来,朗声说道:“诸位爱卿所议,虽然各有所执,然皆是为我大明江山社稷着想,朕心甚慰。其实大海与陆路有何不同?陆地上产牛羊庄稼,通达异域番邦。海路上产鱼虾鳌蟹,亦通达于东洋西夷。不同者不过是海上以船行,陆上以车行罢了,诸位爱卿说对不对啊?”李东阳等谨声道:“皇上说得是!”刘大夏等人听正德话中语气明显倾向于同意开海,是故只是默默肃立,只待正德表明意见,立即祭出祖制、国威不可侮的法宝来。正德又道:“昔年海禁,固有禁海之因,我朝禁海乃是想以坚壁清海使倭寇无法生存。如今百年下来,倭寇仍横行于海上,可见此法恰如大鲧治水,用意虽好然实不可行。禁海使民困税瘠,亦使渴慕我天朝上国的番邦小民望海兴叹。再者,大明海域乃大明之江山,昔日禁海只是困灭倭寇的一时之计,并非就此把大好河山弃之不顾试问鞑靼扰大同,我们就可以把大同弃掉,从此不闻不问么?”正德皇帝剑眉一挑,杀气腾腾地厉喝道:“小小倭寇,又有什么本事迫得我堂堂大明畏之如虎,将无边海域尽付做海盗家宅,将万里海疆竖作长城,从此自闭于岸上?”这一声问在金殿上霍然炸开,在群臣中荡起层层涟漪。偌大的金殿,一时肃然无声。正德缓了口气道:“所以,漠北之鞑寇早晚要被我大明铁骑所驱逐,东海之倭亦非能阻我天朝门户之强敌。海,是一定要开的!禁,是一定要解的!”“不过……”他见到刘大夏、马文升越众而出,立即语气一转道:“刘爱卿所言也有道理,大明不可因倭寇横行而怯于开海以堕大明之威。亦不可因图谋小利而贪于开海以污大明之名,若东洋倭国不以臣礼觐见天威,海禁断不可开!”刘大夏越出群臣行列大步向前,刚刚踏出两步,陡听皇帝此言出口,先是一呆,再是一喜,那已迈出的步子不好收回,只略一迟疑间,已就势拜了下去,口中高呼道:“皇上英明,老臣叹服!”群臣下殿,刘大夏向马文升使个眼角,又紧赶两步,蹑上杨守随悄悄低语几句,午门外文官入轿、武官上马纷纷离去。刘大夏带着亲兵有意放缓了步子,后边马文升、杨守随等几人的轿子也跟了上来。六部三司衙门其实相距不远,基本上都在一条街上,以方便皇帝的旨意传达。六部名次按吏、户、礼、兵、刑、工的顺序,各部衙门的建筑也是按照这个顺序排列。几位老臣越过自己的衙门不入,径直跟着刘大夏去了兵部衙门。兵部掌握武职选授、处分、兵籍、军械、关禁和驿站等事项,自隋以下,唐宋元明清,大明的兵部相对来说还算是实权最大的,但是门前车马比起其他衙门,仍是冷落得多。刘大夏到了门前,扳鞍下马静候片刻,马文升、杨守随、杨芳、王鏊等一班老臣赶到,刘大夏拱拱手,将这班老臣请进衙门。过了中堂,直来到后跨院自己平素批阅公文、歇息练武的院落。院落不大,一色的青瓦粉壁,水磨青砖铺地,影壁上“福禄寿”的砖雕精致有序。院落虽小却也五脏俱全,正房、东西厢房、北厅各三间,屋顶低缓,简单古朴,房檐下后患架上刀枪棍戟擦拭得铠亮。这几位都是多年的老友,有的还是同科进士。刘大夏也不与他们客套,只吩咐兵丁一声“上茶”,就掀开门帘子进了内间。马文升等人熟悉他的脾气,不觉相视一笑,自寻座位坐下。马文升轻叹一声道:“今日好生凶险,焦芳等人分明是有备而来。唉!老夫前两日看到邸报,还只是付之一笑,实未想到这等大事,他们竟着一个小小户部主事,更未想到朝中竟有这许多官员参予。”户部侍郎庄尹道:“杨凌巡江南,回来后曾向皇上谈及解禁通商之事,不过当时只是随口一说,就此再无下文,咱们竟没一个人注意。更想不到他年纪轻轻,竟有如此城府,一直隐忍不发,直到如今根基更加深厚时,才施了釜底抽薪之计,将韩大人等调出京城,这才突然发动。若非杨老大人情急智生,以朝贡祖制相压,因而打动皇上,他的奸计就要得逞这。”杨守随面有得色,捻着胡须忙客套一番,詹士杨芳拈着茶盖一边轻轻拨着水上茶叶,一边冷幽幽地道:“我早说此人狼子野心,你们现在看到了?焦芳那老匹夫原本就是杨凌一党,在他面前以门下自居。一向唯他马首是瞻,这也不算稀奇,如今他的势力越发大了,李东阳趋炎附势,杨廷和装聋作哑,朝中一班只计较个人前程的墙头草更是随声附和。”“昔年朝中有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难道今日要旧事重演,让杨凌一班奸佞把持朝政么?”洪亮的声音一落,刘大夏一掀门帘走了出来。他换去官袍,穿了一袭棉布青衫,银白的头发高高挽起,在脑后盘成一个发髻,脚下穿了双千层底的布靴。刘大夏走到桌面,端起杯来喝了口水。卧蚕似的眉毛一扬,目光炯然地道:“老夫冷眼旁观,杨凌此人行事,一向正邪难分、善恶难辨,直到今日图穷匕现,他才算是漏了马脚!”“昔日郑和七下西洋,随行船队即达数万之众。帆张橹扬,俨然海上一国,内宦势力几乎完全把持朝政。阉人心殘肢缺,生性恶毒贪婪,幸好永乐皇帝英明神武,终其一朝,内宦虽势张而不敢为恶。如今杨凌一党鼓吹解禁,醉翁之意不在酒啊,到那时把持市舶司的是何人?把持海运的是何人?把持水师的是何人?”刘大夏神色凝重地道:“诸位大人请想一想,到那时军队、财富、律法皆掌握在杨凌和一班内宦手中。如果他丰在野心……那会怎么样?”马文升等人听了心头不觉升起一阵寒意。王鏊对杨凌观感不错,他的学生唐伯虎年节时自苏州寄来的书信中也曾对杨凌大加褒扬,王鏊还是很相信这个江南第一才子的识人之术的,所以迟疑说道:“刘大人,此人一向谦恭知礼,除了近日晋爵时大肆铺张一番,平素毫不奢侈嚣张,观其言行,似看不出如此野心吧?”杨守随徐徐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看他今日手段,行事老辣,城府极深,岂是一个不学无术的谄媚弄臣?”杨芳也道:“杨凌执掌内厂,手中财源滚滚,以他如今的地位、财势,却始终住在皇上赐的一幢罪臣宅邸,堂堂侯爵,迄今连一幢别院都没有置办,他吃的可不止是朝廷俸禄,如此节俭岂不奇怪?”“而且,此人正是少年慕艾的年龄,身为侯爵、上将军、督察百官的内厂厂督,府中却只有区区一妻两妾,那两妾还是皇上赐的,此外再无妾侍。一个手握天下财赋和兵马的少年权臣,不爱醇酒美人、不喜金珠宝货,那么他的志向在哪里?要建功立业,青史留名还是意在天下、窥伺神器?皇上年少荒唐,他不但不予劝阻,反而纵君嬉戏,我怎么看,他都像一个耿耿忠心的忠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