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小说

传奇小说 >回到明朝当王爷小说免费阅读完整版 > 第8章(第1页)

第8章(第1页)

PS:点推比较低,虽说收藏点击才是重点,毕竟推荐代表诸位书友的肯定和支持嘛,请欣赏之后多多推荐,谢谢!12点还有一章烽火连三月第24章疯魔棍法韩幼娘使着一根风火棍,与已经弃了大炮抓起刀枪的炮手站在城头御敌,时不时注意看着杨凌,见他居然捡起把枪来扑向鞑子,几乎吓得魂飞魄散。相公是个读书人,身子骨又弱,恐怕一个寻常的壮汉也打不过,怎么是这些杀人不眨眼的鞑子对手?她飞起一棍扫在一个刚刚蹿上城头的鞑子肩膀,将他打了下去,然后拔足便追。战场上的敌我厮杀没有太多花哨,完全是最简单最直接的劈砍刺杀动作,但是一交上手,杨凌才知道完全不是那码事儿,他的力道和速度根本无法和这些常年在战场上驰骋的人相比,一名持刀的鞑靼人大刀刚刚从一名士兵脖子上抹过,顺势一挑,就劈飞了杨凌手中的枪。一声厉喝,大刀当头劈下,杨凌望着那大刀当头劈下,心中只是想到:“来了,我又要死了,幼娘在哪?”他躲不开,便也不想去躲,在这临死的一刹那,只想再看到幼娘一眼。头只扭过一半,他看到了,看到韩幼娘象一个护犊的母豹向他猛扑过来,头上的包巾已经掉落,辫子,在风中飞扬,那张脸胀红如桃花。人与棍几乎成了一条直线,呼地一声,棍端已向杨凌头顶迅猛地点了过去。“铮”地一声响,堪堪劈到头顶的大刀,被韩幼娘斜斜点到刀面上,愣是将直劈而下的大刀击开了去,在地面上劈开一道深深的划痕。韩幼娘到了,左肩头一挨地,就势一个前滚翻,身起棍腾,砰地一声点在那个鞑靼人的胸口。这一棍力道好大,那人蹬蹬蹬倒退几步,脚下还未站稳,韩幼娘垫步拧腰,跟上两步,“啪啪啪”,棍劈如风,左颈、右颈、额头、下阴,一条棍使得暴风骤雨般,打得那人连扑倒哀嚎的功夫都没有。杨凌也看得呆了,只见韩幼娘棍随身转,握住哨棒中间,棍尖堪堪从杨凌胸前掠过,带起一阵疾骤的风声,身形转过,手已滑到棍头,整根棍子象飞起的豹尾一般,狠狠地抽在那个鞑靼人的喉咙下,杨凌清晰地听到喉骨碎裂的喀嚓声,这一棍竟将那庞大的身躯打飞了起来,在城头上一翻,摔下城去。她这几招招招凶狠凛厉,棍法又快又狠,令人眼花缭乱,步法更是矫健有力,眼见城头又冒出一个人头,棍尖前指,如同枪戟,一棍点在那人眉心,那人连敌人都没看清,就又仰面栽了下去。韩幼娘收棍后退,退到杨凌身边,双膝一软,几乎跪倒在地,连忙以棍拄地,这才稳住了身子。杨凌正看得目瞪口呆,见她小脸变得煞白,额上直冒虚汗,吓得连忙扶住她道:“幼娘,你怎么了,哪里受了伤?哪里受了伤?”韩幼娘颤声道:“相公,幼娘没事,只是。。。。。。只是那一刀,吓死我了,呜呜呜。。。。。。”,当事人啥事没有,她倒吓得痛哭不已。江彬这时才看出这个武艺超群的小后生居然是一个女孩子,还道她是刚刚杀人所以心中害怕,他挥刀接连砍倒几个鞑子,哈哈大笑道:“怕什么,老子头一次上战场时腿都抽筋了,是哨长掐着我的脖子逼我向前冲的,你再多杀几个就不怕了”。这厮杀得性起,竟然跃上城墙,一脚踢下一个刚刚爬上来的敌酋,手中马刀狂砍,嚓嚓嚓一连几刀,竟将绳索捆绑的木梯砍断,几个刚刚爬到一半的鞑子兵惨叫着摔了下去。一时城下飞矢如雨,向江彬攒射而来,江彬站在城头手中双刀舞得风雨不透,竟将那些利箭全都格挡开去,见领兵武将如此神勇,四周本已萌生怯意的兵丁顿时士气大震,一时又将鞑子兵的攻势压制下去。韩幼娘扶着杨凌道:“相公,你快到越楼上去”。杨凌懊恼地跺了跺脚,他妈的,这还真是手不能提、肩不能挑,一点用都没有,除了往下边扔扔石头,就是那弓箭,也不是自已这种从未碰过的人就能玩得了的。杨凌倒也有自知之明,刚刚险些被人一刀砍死,眼见韩幼娘为自已吓成那副模样,他也不再逞能,只得乖乖地避到越楼上去,临走还急着问了一句:“想不到你的武艺这么好,这是什么棍法?”韩幼娘脸儿一红,忸怩了一下道:“爹教的,幼娘也不知道”。见他进了越楼,韩幼娘这才放心,立即提棍赶回去和江彬并肩作战,哪里只要被鞑子打开缺口,他们一刀一棍就迅猛如雷,很快就可以将鞑子压制下去。江彬勇武,杨凌是亲眼见过了,可是他想不到韩幼娘的武艺竟然也如此出众,一条风火棍在她手中,劈扎扫撩,棍影翻飞,舞得蛟龙一般,真想不到平时那么柔柔怯怯的一个小女孩儿,现在张牙舞爪就象一头凶猛的狮子。杨凌看得双拳紧握、心中激动不已,他暗暗下定决心,如果今日能不死,一定要向她学学这套棍法。他正看得热血沸腾不已,旁边有人拍了拍肩膀,回头一看,只见王主簿凑到跟随前来,脸上青一道黑一道的,杨凌被火药熏得也只剩下眼仁是白的了,两人就象一对小鬼儿似的。他凑近了杨凌,两眼却直勾勾地看着到处正在肉搏的将士,好象正和他并肩察看敌情,口中却悄声说道:“杨师爷,你做的没有错,这是不得已的选择,同僚们不会有人说三道四,只是。。。。。。你要小心马驿丞”。杨凌一怔,也悄声道:“为什么要小心他?”王主簿露出一个象哭似的笑容道:“驿丞是不入流的小吏,你说他凭什么和县太爷平起平坐?”他咳嗽两声,迅速说道:“咱大明的驿丞,统统都是锦衣卫的秘探,小心为上”。“锦衣卫?”杨凌心中一惊,他还以为锦衣卫都是皇帝身边的大内侍卫呢,想不到一个邮政局长兼粮库主任居然也可以和锦衣卫挂上边儿,这大明的情报网还真够发达的。想到自已和马驿丞的关系,他有些放下心来,却仍有些不平地道:“城下的百姓明摆着不能活命,即便能够活命,两相权衡弃其轻,数万人命和数十人命,难道还分不清孰轻孰重么?”王主簿嘿嘿干笑两声,叹道:“除非把高高坐在京城里的御史言官们都拉到这城头上来,否则只怕他们不会这么想”。说完王主簿悄悄地移开了。杨凌回头看了一眼,只见黄县丞正和马驿丞站在一块儿说着什么,目光和自已一碰,看到那关切的眼神,杨凌便立即明白是他故意缠住马驿丞,让王主簿来向自已嘱咐这番话的。他心中有些疑惑:“自已可是救了他的儿子啊,难道锦衣卫都是如此冷酷无情么?黄县丞即然这么嘱咐,必是要我找机会向他示好,咳!反正我活不了多久了,要我死可以,要我掏钱那是万万不能,不然我的幼娘要如何生存?”我的幼娘?想到这儿,天字第一号守财奴的心儿一颤,抬头看向城边,只看到韩幼娘挥舞着哨棒的背影,两条垂及臀部的乌黑发辫在她身后摆来摆去。就在这时,刘巡检提着把弓大声嚷嚷起来:“鞑子被打退了,鞑子被打退了”。正在说话的黄县丞和马驿丞他们听了一齐拥了上来,只见鞑子兵象潮水般向后退去,边退边向城头上不断发射利箭,掩护正在攀爬攻城梯的士兵退下去。杨凌看他们进退有序、不慌不乱,他虽不懂阵形,却看得出那些鞑子们聚得杂而不乱,隐隐仍呈现几道进攻队形,不禁脱口叫道:“鞑子在做什么?只要他们再强攻一阵,就有可能登上城头,为何突然退了?”王班头呵呵大笑道:“杨师爷,你道鞑子就不怕死么?这些狗日的被我们杀得肉痛了”。杨凌直觉得有些不对,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相对于几个兴高彩烈的文官,他的思绪还比较清楚一些,想了一想他突然叫道:“不好,他们是不是要攻东西两门?我们刚刚从两门又抽出来一部分人,那里实力单簿啊”。这时江彬也匆匆奔了回来,大冷的天儿,他已脱去战袍,赤着双膊,手中的双刀已经卷了刃,上边血肉模糊的。听了杨凌的话,他接口道:“不会,东西两城道路狭窄,平时城门都不开的,我们人少,他们也无法派出大队人马战斗,不过我看鞑子也必有诡计”。韩幼娘奔了回来,越楼中一堆老爷大人们,她也不方便进来,就站在门边望着杨凌,两颊赤红,发丝已湿得沾在额头上,杨凌向她微微一笑,向前走了两步,手搭凉蓬向城下望去。雪地上,鞑子兵分开一条道路,中间各有四匹奔马,拖着两件黑乎乎的东西向城前奔来,杨凌还来不及指出他的发现,江彬就象被剁了脖子的公鸡,扑愣一下跳了起来,扯着嗓子叫道:“他妈的!是轰天霹雳猛火炮!”烽火连三月第25章危城时刻黄县丞眼神儿不好,没有看清那两件东西,不过他在边陲小镇待了这么多年,自然知道什么叫“轰天霹雳猛火炮”,一听之下顿时面如土色。“轰天霹雳猛火炮”可用于守城,更擅于用来攻城,炮弹威力足以炸毁城门、轰塌城墙。现在城下鞑子兵逾三千之众,只要被他们炸开城门,鸡鸣驿必然守不住,却不知鞑子从哪里弄来的这种大炮。原来进攻二里半、五里铺和鸡鸣驿这三处关隘的鞑靼兵主将博达尔模率兵攻破二里半驿,正在城中烧杀抢掠,听说伯颜猛可的儿子旭烈孛齐被明军杀了,立即命副将迄林达达率军赶赴鸡鸣驿,誓要屠尽全城以报此仇。他也知道鸡鸣驿比二里半要难打的多,所以自率一千多人,押着从二里半驿缴来的“轰天霹雳猛火炮”向鸡鸣驿挺进,此时刚刚到达,听说攻城士兵死伤已愈千人,立即命大军后撤,要用火炮轰下县城。饶是江彬骁勇,当此时刻也知大势已去,他将两柄卷刃的马刀向地上一掷,对黄县丞道:“黄大人,弃城吧!”黄奇胤脸色灰败,颌下长须颤抖着道:“弃城?你我守土有责,若是弃城而逃,如何向圣上交待?黄某宁愿与城池共存亡!”江彬眼中厉芒爆闪,向一众县衙官员怒吼道:“城门一破,鸡鸣驿必然失守,难道要白白葬送性命么?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啊!”他又霍地转身向士卒吼道:“闵大人醒了么?我要向闵大人禀报军情!”那个士兵战战兢兢地道:“闵大人高烧未退,尚未苏醒”,江彬听了牙齿咬得格格响,犹如困兽一般在厅中乱转,一众官员面面相觑,其中已有人面露惊恐之色,却谁也不敢首先说出弃城两字。杨凌不知其中厉害,在他想来,不能守便退,何必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呢,来日积蓄力量卷土重来便是。却不知气节二字对古人来说,实比性命还要重要得多,所以他们有时做下的事在现代看来愚蠢无比,在当时却再正常不过。他上前对黄县丞道:“大人,既然明知结局,何不趁鞑子尚未攻上城来从速撤退,辎重物资虽然来不及带走,但是保得大家性命要紧呀,留得青山在,还怕没柴烧么?”黄县丞不好对他大声呵斥,他只是无力地摆了摆手,叹道:“鞑子人人均是健骑之人,此时弃城同样逃脱不了。继续守城,尚可多杀几个鞑子”。杨凌急道:“既然如此,我们继续留守此处拖延时间,派几位大人组织百姓从北门迅速逃出去,出城后立即向山上逃,鞑子的骑兵再厉害也不见得能追杀漫山遍野的百姓,况且这些鞑子还没有能力夺我大明江山,不过是扮强盗来劫掠一番罢了,进了城必然大肆搜刮民财,亦可拖延他们的行程。”黄县丞眼前一亮,说道:“不错,是老夫糊涂了”,他立即对王主簿和尚未来得及离去的乡绅们道:“王主簿,你和马驿丞、各位里长、保长组织百姓从北门撤出去,出城立即分散上山!”王主簿道:“大人,你呢?”黄县丞咬着牙道:“老夫虽是一介书生,不能仗剑杀敌,也要与守城将士同生共死!”江彬知道他固然是要以身殉城,未必就没有对自已监视督战之意,闻言哈哈大笑,他咬着牙转过身向不足百人的伤残士兵们狞笑道:“好,老子这一百多斤就摞这儿了,多杀一个就赚一个,都给我各回原位,誓死不退,有敢擅退者杀无赦!”黄县丞看了杨凌一眼,说道:“贤侄,你。。。。。。带上闵大人,也撤出城去吧”。杨凌一方面感佩黄老夫子的风骨,另一方面想到自已纵然逃得性命,亦已时日无多,不如留在这里,这时虽没有什么抚恤烈士家属的说法,但是自已如果战死在这儿,到时闵县令、王主簿大人岂能不对幼娘照顾有加?”想到这里,他立即大义凛然地道:“不,我也留在这里,与黄老、与将士们共守城池”,王主簿领了个疏散乡民的任务,心中着实轻松不少,这时一见杨凌的行为,顿时惭愧不止,那种书生意气涌上来,马上说道:“食君俸禄,不能为君分忧,老夫惭愧,真是枉读圣贤书了。杨师爷,请你带着大人离开吧,我也留下”。杨凌还指着他今后照顾韩幼娘呢,哪舍得让他死掉,连忙向他深深一揖道:“王主簿要负责百姓安危和闵大人的身家性命,责任重大,岂可轻言牺牲?你快带闵大人离开吧,再迟就来不及了。只是。。。。。。小侄有一事相托,拙荆幼娘今后还望大人多多照顾!”。王主簿感动得老泪纵横,见他以小侄自承,便说道:“既如此,贤侄放心,但教老夫有一口气在,决不负相托之事”。说罢立即叫人上楼将闵大人抬下来。马驿丞早已有了怯意,他本只是个驿丞,又刚来此地对鸡鸣驿没有什么感情,巴不得马上带了儿子女儿立即逃之夭夭,见状忙站到门口指挥一众乡绅父老立即离去,准备疏散百姓出城。杨凌匆忙赶到楼口,唤过韩幼娘道:“幼娘,城已守不住了,你马上随王主簿护持闵大人出城逃上山去”。韩幼娘急道:“相公,那你呢?”“我。。。。。。你们先行一步,我随后便去”,杨凌随口搪塞道。韩幼娘狐疑地看着他,说道:“不,我陪你,要走就等你一起走”。杨凌大急,厉声喝道:“你怎么这般糊涂?为夫的话你一句也不听。。。。。。是不是要我现在就休了你?”他越是催促,韩幼娘越是料定他已决心以身殉城,只不过不知道他的伟大全是因为一番爱的私心罢了,小姑娘原本就性情泼辣,也只在他面前才不曾犯过倔性儿,这时也顾不得什么“三从四德”了,脖子一梗抗声道:“妾不曾犯七出之例,相公何以休我?”“你。。。。。。!”杨凌气急,挥手欲打,韩幼娘站在那儿把眼一闭,全不闪避,杨凌举起手来,看到她稚嫩的面孔,这一巴掌如何还打得下去?就在这时只听“轰、轰”两声巨响,江彬叫道:“鞑子开炮了!”杨凌想也不想,一把抱住了韩幼娘,将她扑倒在地,压在她的身上。只听哗啦一阵响,尘土飞扬,越楼一角被击中,整幢建筑塌了一小半,砖石瓦木不断掉落,屋里这帮士绅官员们被飞溅的砖石击中,或多或少都受了些伤,原本躺在墙角的那些伤兵倒有大半被活埋在瓦砾堆里。其实不光是屋里头这群呆头鹅,就算是外面那些士兵也不懂得卧倒在地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爆炸伤害的道理。我们现在看来耳熟能详、几乎以为生来就应该是这样的很简单的小事,其实也不知是经过几代人的摸索才被发现出来。韩幼娘被他扑倒在地,又压在自已身上,她倒有点懵了,不明白这算是夫君新发明的什么家法,爆炸响过才省悟道他是怕自已被炸伤,她连忙一骨碌从杨凌身上钻起来,见一大堆瓦砾就砸在杨凌身边,身上压着半截窗棂,吓得她连忙搬开窗户,紧张地问:“相公,你有没有受伤?”就在这时,已经跑到下城台阶旁的一个士绅瑟瑟缩缩地从墙根下站了起来,急叫道:“快救人呐,马驿丞被埋在下边了”,与此同时趴在城头上的江彬突然发出一阵哈哈的狂笑:“他奶奶的,炸的好,炸得好,哈哈哈哈。。。。。。”。江把总疯了么?灰头土脸的黄县丞等人不约而同地向他怒目而视,只见江把总光着膀子,手指城下仍是狂笑不已。众人向城下望去,只见鞑子军中那两门“轰天霹雳猛火炮”,一门大炮飞离原地两丈多远,炮架朝上,砸在人群当中,死伤一片。另一门大炮只剩下一个炮管儿趴在一个黑乎乎的大坑里,一只炮架的轱辘还在雪地上晃晃悠悠地向前滚动着,半晌才歪歪斜斜地倒在地上。众人都惊讶不已,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只听江把总狂笑道:“鞑子不会用咱们的大炮,没用铁栓固定,一门大炮炮身弹起来了,另一门大炮填的火药太多,他妈的炸膛了,哈哈哈。。。。。。”。*********************PS:晚上到家,看到大家的投票了,顿时勇气倍增,鼓舞无限,估计我一个人守鸡鸣驿都没问题了^_^,请朋友们继续支持我。另:写马怜儿是女权运动?偶从来没想过呀,那还叫俺们男人活不?写那段事,只是给她后来的行为铺垫一下罢了,请勿误会。烽火连三月第26章天降奇兵众人听了江把总的解说,不禁又惊又喜。杨凌跑出来看到这一幕怪异的情景,心中也觉得十分好笑。一阵骚动后,鞑子兵开始在一名将领的指挥下拥过去要将那门大炮翻过来,杨凌见状立即喊道:“不要看了,趁此良机,王大人赶快带人组织百姓出城。快快,过来几个人,赶快把马驿丞和受伤的士兵救出来”。江彬一听也才省起现在生死攸关,不是看热闹的时候,他急忙转回身来大喊:“炮手呢?还有活的吗?赶快架起咱们的大炮,把鞑子的大炮轰掉”。城楼上立时忙活起来,幸好闵大人刚刚被抬下二楼,否则方才这一炮中已然送命。此时他算是最幸福的人了,身为鸡鸣驿最高首脑,单骑冲入敌阵,一刀摘下小王子伯颜猛可小儿子的脑袋,然后丢下一个烂摊子让别人收拾。王主簿令人抬着闵知县,和一帮乡绅急急忙忙冲下城去,杨凌和刘巡检招呼过来十多个士兵连扒带刨,从瓦砾堆中向外救人。好一会儿功夫,他们从碎砖破瓦中拖出五六个人来,除了一个被活活砸死,其他的人幸好都没有生命大碍。可是原本站在楼口指挥乡绅向外撤的马驿丞,被扒拉出脑袋后抱着他的肩膀一通拽,他的身子却是纹丝不动,待杨凌等人将他身上的碎砖瓦清理干净,众人不由得都倒吸一口冷气,一根副梁正砸在马驿丞的小肚子上,下身一片血肉模糊,人已经断了气了。那边江彬从残兵之中好不容易找出几个会用火炮的,可惜三个主操炮手已经有两个在刚才的守城肉搏战中丧命,只剩下一个受了伤的,还是刚从垃圾堆里刨出来。他本来胁下挨了一刀,现在又被砖头砸破了头,江彬也顾不上那么多了,叫人硬将满脸是血的他扶上了炮台。操炮手晕头晕脑的指挥副手调整大炮的角度,一炮轰出,炮弹在距离那门大炮十多丈远的地方爆炸了,虽没对那门大炮造成任何伤害,可是也轰死十多个鞑子,那些正手忙脚乱装填炮弹、炸药的鞑子顿时也慌了起来。那时大炮上还没有发明瞄准具,全凭炮手凭经验肉眼判断,方才能一炮将鞑子的战车击得粉碎,全因那个庞然大物距离已经十分近了,而且用的是平射。可是现在对方远在三箭地外竖起了大炮,就算平时最好的水平,也未必能那么准确地击中对方,更何况操炮手目前这种状态,而且采用的是曲射。江彬原也没指望他能一炮轰掉对方的大炮,立即命人将三门大炮全部装弹待射,然后让人搀着操炮手逐个进行校准,又是接连两炮,结果一弹射得近了,白白浪费了炮弹,一弹又射得远了,在鞑子群中开了花。黄县丞、杨凌、江彬等人站在瞭望口急得双手都能攥出汗来,可是却一点忙也帮不上,杨凌头一次痛恨起自已的保险职业来,如果当初自已是一名炮兵。。。。。。唉,做炮兵怕也玩不好这种原始大炮!这时鞑子架设起来的大炮旁那十几个人忽然跳上马转身就跑,杨凌等人眼看着大炮炮口轰鸣着喷出一道火焰,同时原地腾起一大团浓烟,炮身在浓烟中腾空而起,又重重地跌落下去。杨凌等人只觉得巨响中脚下震动了一下,然后再无声息,大家惊诧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有些莫名其妙:炮弹呢?城头上没有一处发生爆炸,炮弹怎么没了影儿?江彬干笑两声道:“鞑子再蠢,也不会连炮弹都忘了放吧?”他虽在说笑,心中却充满一种莫名的恐惧,所以脸上的笑容十分牵强。杨凌还未搭话,忽然城下传来一阵山崩海啸般的声潮,,那是鞑靼兵的欢呼声。向城下一望,只见黑压压的人群中,刀枪并举如林。杨凌猛地倒抽一口冷气,眼神霍地对上了江彬的目光,彼此的眼中都闪烁着寒意和恐惧,他们不约而同地叫出声来:“城门!”鞑子这平射的一炮,将木制的城门轰开了,残破不全的两扇城门半敞着,还在徐徐冒着青烟。城头上的人都呆若木鸡,千百铁骑正蜂拥着向前冲过来,鸡鸣驿失守了。排山倒海般的喊杀声掩盖了城头上一些惊慌失措、已完全失去斗志的士兵和民壮的喊叫声,杨凌默默地回过头,搜寻的视线迎上了一双亮晶晶的眸子。那双眸子,蕴含着无限的深情和留恋,杨凌忽然觉得这眼眸是那么熟悉,好象很久很久以前,就有这样一双眸子深情地凝视着自已,或许自已这段匆匆的缘份,确实有着一段前世的缘吧,那么来世呢,彼此还能再见么?匆匆美梦奈何天,爱到深处了无怨。。。。。。,这一刻,他心中充满着对生的眷恋和对未知的恐惧,然而他的心中只有这些感觉,却什么也来不及去想了,意识已陷于停顿,脑中一片空白。突然,一张狰狞的鬼脸无比突兀地出现在杨凌的面前,遮住了幼娘的身影。那张鬼脸上沾着斑斑点点的鲜血,呲着一张大嘴,喉咙里发出风箱似的声音,他拼命地摇着杨凌的肩膀,疯狂地大笑:“来了,哈哈,终于来了,哈哈哈哈。。。。。。”好大的力气,杨凌被摇得都快吐了,他猛地把和自已跳贴面舞的鬼脸狠狠地推开,焦距回到了正常的距离,这才看清那张脸是江彬,由于兴奋,江彬那张原本很白晰的面孔胀成了血红色,脸上的肌肉失控的扭曲着。被杨凌一把推开,他毫无不豫之色,仍然手舞足蹈地狂笑:“来了,哈哈哈,吉人自有天相,永宁参将来了!”杨凌一怔,这才听到一阵密集的炒豆似的枪声,代闵县令处理了那么久的政务,他当然听得懂江彬的话,宣化边军设总兵一人,副总兵一人,下辖七名参将,永宁参将就是负责怀来一带防务的将军。大喜大悲的急剧起伏,让他的眼前一黑,几乎晕了过去,不知什么时候,韩幼娘已经跑到他的面前,杨凌一把把她搂在怀里,幸福得浑身发抖。韩幼娘扶着他转向城墙时,他的双腿还在打晃儿,就象喝了二斤老白干儿似的。城下的鞑子兵已经冲进了一箭之地内,可是城门内也拥出了大批的官兵,最前边的是一群火铳兵,炒豆儿似的枪声向过,硝烟弥漫中前边象割麦子似的倒下一片。这时的火铳威力还不够大,射击的距离都没有弓箭远,如果对方穿上一层盔甲,铅丸都未必能射得穿,但是现在鞑子兵得意忘形,纵马狂奔,只想抢先进城,多劫掠些金银财物,多糟蹋几个漂亮女子,火枪射出时,他们已冲到半箭地内,加上大多士兵穿的只是普通布袍,顿时死伤一片。火铳虽然射不死战马,可是被击中的战马吃痛,不肯再向前冲,四下奔逃自相践踏之下,死伤者几乎不在被火铳击中的人数之下。杨凌看到明军的火枪手同样处于一片混乱当中,他记得看一些十七世纪的外国片子时,火枪手原地射击时分成三列纵队,第一列卧倒,第二列单膝跪地,第三列站立,依次发射装弹。如果是行进中射击则成两列,第一列射击结束后退,第二列上前,交叉射击,弥补了当时火铳射击之后填弹缓慢的缺陷。可是城下的明军却是一窝蜂地冲上前射击,然后又急忙的后退,刚刚冲出城来的骑兵则从两翼包抄过来向鞑子进攻。但是最前沿撤退不及的火枪手已被鞑子的弓箭射死射伤一片。难道明军还不懂得用队列之法弥补旧式火枪的缺陷?杨凌暗想:“回头不妨向江把总他们问一问,我这个现代人没准儿还真能卖弄一点知识”。其实这种三段射击法早在洪武年间大将沐英平叛时就用过,只是后来火器在军中配置越来越多,但是明朝从来不重视军官和士兵的培训,这些战术运用根本没有普及,明军使用火器通常就是一通齐射,然后敌军已冲至眼前,火铳立即沦为烧火棍。明军主力仍在不断冲出城门向鞑靼人冲击,虽然阵形的展开不及鞑靼人迅速,但是一来鞑靼人全无心理准备,二来先前的一阵火枪扫射给他们造成了一阵混乱,形势对明军大为有利。杨凌紧握双拳,看得热血沸腾,就在这时,只听后边有人高声叫道:“永宁怀来参将何大人、监军叶大人、副监军刘公公到,鸡鸣知县、守军官佐何在?”烽火连三月第27章监军奸军杨凌转过身,只见黄县丞、江彬及一干县衙官员急步上前,跪倒在地道:“下官鸡鸣县县丞黄奇胤、把总江彬参见诸位大人”。永宁参将一摆手道:“起来吧,闵知县呢?”他一动弹,身上的甲叶子哗愣愣直响。这位永宁参将何大人年约五旬,身材不高,瘦削的脸颊,黎黑的面庞上一双眼睛极是凌厉,再配上那一身鲜明的甲胄,自有一股身居上位者不怒自威的气概。他后边跟着一群衣甲鲜明的校尉,身旁一左一右站着两个人,左边那人四十出头,白面微须,是个身材高桃的文官,浑身透着股子书卷气,正上上下下打量着垂首回话的黄县丞。杨凌瞄了他的补服一眼,从恶补得来的知识中了解到这人是从五品的文官,大明果然有文官把持军权的传统,居然派一个从五品的文官监督一个正三品的参将。太监对杨凌来说,是最稀罕的生物了,所以他着意地打量了几眼,同电影里那些满脸谗媚的笑容、长得妖里妖气的假太监们不同,面前这位刘公公五十多岁,尖瘦的下巴,一双精明却温和的眼睛,除了松驰的皮肉较为白晰细嫩外,看不出什么特别的地方。黄县丞和江彬等人纷纷站起,黄奇胤躬身道:“大人,闵县令中了鞑子的毒箭,昏迷不醒,方才势危,已着县中主簿将闵大人抬下城去,目下是下官和江彬江把总负责城防”。城下隆隆的战鼓声、喧嚣的厮杀声震天,但是明军把鞑子打了个措手不及,后续军队源源不断冲出城去,博达尔模还道中了明军的奸计,立即命迄林达达断后,大军开始后撤。那位刘公公看到鞑靼军后撤,呵呵笑道:“将军神勇,大军一到,便收复了鸡鸣驿,首战告捷,这可是呈给圣上的一道新年大礼呀”,听他的声音,倒不甚尖细,不过语调的确略有些娘娘腔。何参将矜持地一笑,摆手道:“刘公公谬赞了。来人,传下令去,命贺士杰、王承宪、郑一鄂分驻东、南、西三城,毕春、孙大忠追杀敌酋”。叶御使闻言忙道:“将军且慢,我军方至,不明敌情,岂可轻敌贸进?兵书有云:知已知彼,方能百战百胜,鞑靼人以马为生,移动能力远非我军可及,为今日计,还是先固守城池,派出探马,待了解敌情后,再做打算才是”。江彬听了急道:“大人,敌军阵脚已乱,趁势掩杀,必收奇效。所谓兵贵神速,若是等他们稳下阵脚、从容布置,那便要多费一番周折了”。叶御使见他只是个下级官佐,不禁拂袖冷笑道:“笑话,兵者,天下之凶器也,用之慎之!举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日费千金,我大军方至,立足未稳,粮草供应,皆远远抛在后面,后无援兵可恃,前有敌情未明,如此冒进,是为贪功么?”江彬虽也略懂兵书,可是所知有限,被他一堆什么千呀万的话说的晕头转向,张口结舌地答不出话来。杨凌虽不懂军事,可是也看得出眼下明明把鞑子打了个措手不及,此时趁势追杀,鞑子必然难以组织有效的反击。而且那时代军队的指挥系统本来就不发达,再加上士兵的组织性差,效忠性更差,那些普通士卒打仗几乎全靠一股锐气,所以有时出现几万人马打败几十万大军,决非演义诓言,而是确有其事。一支军队可能帅旗一倒,大军就兵败如山了,想再组织起来十分困难。现在鞑子明显是处于溃败阶段,可是这个书呆子如此谨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生搬硬套些兵书战策,简直是岂有此理。但叶御使虽是个从五品的文官,何参将却不敢不重视他的意见,监军监军,岂只是监军之责,实是负有军队指挥的最终决定权,他沉吟一下,向江彬问道:“攻城敌军有多少人?”江彬忙道:“回大人,昨夜只有百十名鞑子前来扰城,但今日凌晨突有近三千之众强行攻城,方才又有近千敌军拉了两门大炮来,若非将军来的及时,此城现已失守了”。叶御使听了说道:“如何?敌军不断增兵,显然后援不断,蔫能不谨慎从事?”何参将迟疑片刻,回首道:“刘公公以为如何?”这两位监军都是临时抓来应景儿的,叶御使是因三年大考之期已至,来宣府考核地方官员政绩的,刘公公是内宫二十四衙门中钟鼓司的掌印太监,奉旨出京采买的,结果回京途中被八百里加急快马截了回来,和叶御使一道充任监军。他虽地位低微,却是最能时常见到皇帝的人,何参将也不敢不重视他的意见。这位刘公公在内监中职司低微,虽为监军,倒也不敢嚣张,一路之上都十分谨慎,唯恐露了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