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们家的骄傲,她第一次这样对我说,眼里闪烁着泪光,我为你感到自豪。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原来,我不是一无是处的异类,我只是以不同的方式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高中毕业后,我以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文学作品集被A大中文系录取。那是一所充满学术氛围的学校,我想,也许在那里,我能找到更多与我相似的灵魂。
大学生活开始了,我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上课、听讲、然后一个人安静地待在图书馆或宿舍。室友们起初试图拉我参加各种活动,但在多次被婉拒后,她们也学会了尊重我的选择。
我很感激这种理解。
而我的文学创作在大学期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我的处女作《空巢》在校刊发表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许多同学和老师都对我刮目相看。
然而,我依然无法适应公众的目光。当有人想要与我讨论作品时,我总是局促不安,甚至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就在这个时候,我遇见了程亦川。
2
灵魂导师
程亦川是中文系新来的青年教师,刚刚从美国留学归来,教授现代文学创作课程。
第一次上他的课,我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角落。这是我惯常的位置——足够隐蔽,又能清楚地听到老师讲课。
他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深色西裤,说话时声音温和而有节奏感,像一首缓缓流淌的小溪。与其他老师不同,他从不点名提问,而是鼓励学生自由发言。
文学创作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他说,它是灵魂的自由表达。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我希望能在这个教室里听到你们真实的声音。
这番话让我心头一震。我从未想过,在学校这样强调规则和标准的地方,竟会有人如此看重个体的独特性。
那节课后,我默默地收拾好书本,想要像往常一样悄无声息地离开。
林若溪同学,能耽误你一点时间吗
我愣在原地,不知所措地看向讲台。程亦川朝我微笑着,手里拿着一份打印纸。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过去。
我看了你发表在校刊上的小说,他说,非常精彩。
我低着头,不知道该如何回应。夸奖总是让我感到不自在。
我特别喜欢你描写那个老人养鸟的场景,他继续说道,似乎并不介意我的沉默,那种孤独感和对生命的眷恋,你捕捉得很精准。
我抬起头,惊讶地发现他的眼神里没有我熟悉的那种怜悯或审视,只有纯粹的欣赏和理解。
谢谢。我小声说道,这是我对他说的第一句话。
从那天起,程亦川成了我文学道路上的引路人。他会给我推荐各种书籍,有时也会把我的作品拿来课堂上讨论(当然,是在征得我同意并且隐去我名字的情况下)。
在他的鼓励下,我开始尝试更多样的创作题材和风格。我写过城市中的孤独游魂,写过乡村的朴素生活,甚至尝试了科幻和魔幻元素。每一次尝试,程亦川都给予我真诚的反馈和建议。
有一次,我鼓起勇气问他:您为什么要这样帮助我
他思考了一下,说:因为我看到了你的才华和潜力。当一个人拥有这样的天赋,却因为某些原因无法充分展现时,那是世界的损失。我只是希望,能帮你搭建一座桥梁,让更多人看到你文字背后的那个灵魂。
那一刻,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被理解和被看见。
大三那年,程亦川鼓励我参加了一个重要的文学比赛。我的作品《边缘人》获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为我赢得了奖学金和出版机会。
颁奖典礼上,我紧张得几乎站不稳。是程亦川陪在我身边,轻声安慰我:深呼吸,你做得很好。如果感到不舒服,随时可以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