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止行“费心”安排的这一场闹剧就此落幕,他本人被易老夫人赶了出去。 与林止行相反的是,乔悠被留了下来,甚至易老夫人还邀请他以后常来。 老夫人的这个决定,令府中的千金们都很高兴,这位以往没什么存在感的王爷,这一次以面对狂蜂浪蝶时沉稳的姿态赢得了易家千金们的好感。 虽说这场闹剧和平收场了,但是茯苓更愁了。 之前她的想法和林止行相差也不大,觉得给乔悠找个对象应该不难。 凡人间的姻亲,基本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她挑几个容貌家世上佳,性情温和的千金,撮合几次,应该很容易成功。 可现在告诉她,乔悠心有所属,他的心上人是谁还不肯说出来,这不就麻烦了吗。 “侄女儿有什么忧心的事吗?昨日之后,就见你一直愁眉不展的。”第二日早上锻炼的时候,易府的几位夫人开口询问。 茯苓原本不想说,但是又转念一想,几位伯母都是过来人,姻亲也好,心上人也好,她们一定都比她懂,不如向伯母请教一下。 “我和你三伯是春日宴上认识的,那个傻小子,见我手帕掉进了湖里,二话不说就跳下去要给我捡。” “你四伯当年可是皇都城中的风云人物,我追了他三年才让他动心。” “我儿子嘉桓,你大堂兄当年才是真正的风云人物,想给我当儿媳妇的能从咱们易府门口排到皇都城城门口去呢。” …… 茯苓只是想听一听,怎么给一个年轻男子撮合姻缘,显然伯母们有所误解,一聊起来根本停不下来,说起她们各自的丈夫和儿子时,连锻炼的样子都变得更有精神了。 茯苓心下觉得好笑的同时,又是久违地对易家产生了亲近感。 毕竟六年的时间,已经占了她人生三分之一还有多的时间,对于不怎么踏足的本家她的记忆早就淡了。 对紫霄宗的归属感,也令她渐渐忘了这个易家里的所有人和她血脉相连,是真正的家人。 “茯苓,别忘了你三师兄对你说过的,不要对凡人界产生留恋。”系统的声音突兀地出现在了茯苓的脑海中,警告道, 茯苓并没有心思被拆穿的慌乱,她对系统道:“我知如今我的归宿是凌烟峰,并非这个易家。你放心,我不会迷恋凡人界,动摇自己的道心的。” “可你分明已经被凡人界绊住了,要不然早该回去了,不该留到现在都还不走。”系统道。 “被凡人界绊住,是一件不被允许的事吗?可留在凡人界,我也没有怠于修炼。更没有仗着自己的修为在凡人界肆意妄为,为何不可呢?” 茯苓重新思考了这个问题。 当时她在虚空树外看到那些想入凡人界却不得入,因而生出执念几乎入魔的修士,心下觉得这些人可怜可叹。 如今,她也依然这么觉得。 虚空树有三位化神期大能把守,阻断了大多数想要进入凡人界的修士。所以对于大多数修士来说,一辈子也无缘来到凡人界。 而对于那些来过凡人界,又或者出生于凡人界,偶然被带去了大三千界的修士来说,离开凡人界的那一刻便如生死相隔了一样,此生只怕都没有第二次回来的机会。 执念便由此而生,是选择回到大三千界后却后悔了。 茯苓如今确实对易家心生留恋,易家人对她极好,又本来就是她的亲人,她怎么可能毫不动容。 “无论是亲情,友情,又或者其他情谊,都是好的情感,不该视之为洪水猛兽。” “修炼者追寻大道,修的是对天地的领悟,也是问心无愧。我非佛修,我的道不需断情绝爱。祖母、伯母和姐妹们待我好,我当她们是我的亲族,这不过是最寻常的人伦罢了。” 系统听得语塞,其实作为一个非人类,他对所谓的大道、道心并没有什么实感,本就是根据经验在评判茯苓的做法。 听到茯苓这番言论,他就死机了,根本理不明白茯苓说的话是对是错。 此时,小院外突然冲进来一个小厮。 “老夫人,不好了!” “边关传来了讣告——” 小厮的声音响起的那一刻,原本热闹非凡的小院里瞬间一静。 松散的易家女眷们都安静了下来,面上皆是一片肃色。 没有人吵闹,也没有人乱了手脚。 易老夫人向前一步,对跟着小厮进来的传信使道:“此番是谁捐躯疆场?” “征西军参将易戎字子弦,生于建永十年三月十四,卒于建永四十八年七月初一。” 那是她的三伯。 “征西军中郎将易璟字子雍,生于建永二十四年五月初五,卒于建永四十八年七月初一。” 那是四伯。 听到这里,茯苓的心已经空了一时不敢往下再听。 可传信使的声音还在继续。 “征西军校尉易敏字嘉桓,生于建永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六,卒于建永四十八年七月初一。” “征西军校尉易昭字嘉远,生于建永二十八年七月十七,卒于建永四十八年七月初一。” …… 七月初,盛夏绿荫重重,蝉鸣阵阵。 传信使报完一长串名字的那一瞬,院中再无人声,蝉鸣愈显聒噪。 不知过了多久,三伯母和四伯母啜泣的声音响起,茯苓放眼望去,院中的女眷已经坐了一地。 传信使在时,她们谁都没有出声,可直到传信使走后,所有人都垮了。 此番场面,仿佛发生过无数次一般的默契。第四百十四章何人出征 “这一战,我国死伤惨重,边关怕是要失守。圣上必定会再下一道征兵令。除了我们易家,还能有谁可以为乌菱国戍守边关?这征兵令必定还会落在我们易家头上。” “别哭了,哭,这仗也不会停息。”易老夫人面对着满地哭泣的女眷们呵斥道。 “圣上要我们易家的人出征,那也得我们易家有人能出征才行啊!六年了,我把丈夫送上了战场,三个儿子也都送上了战场,如今他们全都死在了边关,一个都回不来,圣上还想怎么样!” “府中男丁,只剩下十二岁以下的幼子,难道要让这些刀都拿不动的孩子上战场吗!” “这仗打了那么久还没赢,难道是我们易家的错吗?若不是朝中克扣军饷粮草,奸臣屡出愚蠢之计,何至于打了六年还耗着。” “三年前,晋国假意投降求和,爹看穿了晋国的计谋,不愿放人过边境,偏圣上和朝中的几个文臣非要谈和,以军令压着爹,把人放了进来。结果好不容易几近胜利的局面一朝丧失,爹也丧生其中。” 老夫人口中一句“圣上”,激起了院中所有人的愤怒。 乌菱国只能称得上是一个小国,这个国家并没有那么强盛的兵力,一个易家就撑起了大半个军队。 六年战乱,让昔日繁盛的皇都城变得冷清,但比起皇都城,牺牲更多的是易家,昔日男丁旺盛的易家,已经几乎成为只有女子的一族。 “这些,我也知道,可那又如何?”易老夫人静静地等着所有人说完才开口道,“你们怨朝廷,我也怨。但是如果易家不站出去,晋国的军队打进来了,整个乌菱国沦陷。彼时无论是城中的百姓还是易家,全都不能幸免。国之将倾,谁也不能独善其身!” 女眷们仍旧在哭,可她们没再反驳。 易老夫人说的,她们谁都明白,只是至亲之人战死边疆,她们心里承受不住,有伤痛有愤怒,做不到将这些情绪都藏在心里。 “母亲就是猜到了这样一日,所以才让我们个个拿剑练习。莫不是真要我们这些女子也上战场领兵打仗?便是我们想,我们如今也没那么大的本事,上了战场只是送死而已。” “我倒是愿意去边关,和弦郎长眠于同一个地方,我也无憾了。横竖我已是孑然一身,再无留恋。” 易家的几位伯母丧夫又丧子,她们没有什么保家卫国的志向,敢赴边关也不过是因为不想活了。 剩下的易家小姐们大多不敢接话,各自沉默着。 她们的父兄都是国之英杰,各个英勇善战,她们易家女子倒也有心报国,可不过有心无力罢了,哪里能像父兄一样驰骋疆场。 “还不用你们这些要死要活的婆娘去,要去也是老身先去。”易老夫人的声音沉了下来,不似先前那般带着呵斥,语气是认真的。 易家女眷也没有人把这话当成假的。 老夫人虽然上了年纪,可年轻时比四姑娘还强上许多,真正是战场上的女将军,后来大爷二爷长大成人,都上了战场,才将老夫人替了下来。 “母亲切莫冲动,便是母亲有这般壮志,圣上也不会允许的。” 女眷们赶紧劝阻。 “明日我就去向圣上请旨,圣上若是不许,老身就立下军令状,这仗一日不打完,老身就一日不离开边关半步。” “祖母……是与几位伯母们一般,宁愿葬身边关,与祖父和伯父们在地下相聚,也好过留在这里吧。”沉默着看了许久的茯苓开口道。第四百十五章最大的敌人 院中的易家媳妇们面面相觑,从茯苓说出这话的那一刻,她们就注意到了。 “我们没了丈夫和儿子,母亲和我们并无区别。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心里的难过不会比我们少。” “身在这种将门世家,有个昏聩无能的皇帝,我们都一样的无能为力……” 老夫人没有因茯苓的话而惊讶,她并不畏惧承认自己的懦弱之处,但是比起这份怯弱的想法,她懂得取舍,知晓什么更重要。 “老身知道,即便奔赴战场,一切也不会有所改变,不过是给战场徒增几具尸骨罢了。但是易家还有下一代,这些年纪尚幼的孩子们。” “老身愿用自己的死,赌一赌举国百姓的愧疚之心。仗总有打完的那一天,打赢的将领即便不是易家的,但是易家连女眷都为国捐躯,满门忠烈。即便失去了我们这些长辈的庇佑,易家门庭也会继续屹立不倒,流芳百世。” 易老夫人知道这不过是下下策,便是博得了好名声,子孙中若无出息之辈,易家迟早都会衰败。更何况,仗打完之日,也有可能是乌菱国覆灭之日。 但是以她的能力,也只能出此下策,再无其他办法。 “祖母若要去边关,我也同去。”茯苓思虑后,开口道。 脑海中是系统不赞同的嚷嚷声,茯苓答应了皇后的要求也就罢了,如今又要掺和进易家的事情里,这是真打算不回大三千界了不成。 “祖母知道你武功高强,力气大于常人,但你年纪还小,有我们这些长辈在,还不到需要牺牲你的时候。”易老夫人虽然见识过茯苓的身手,但战场那种地方就是武功再高强,也一样会丧命。 “祖母说,想用自己的死,赌一赌举国百姓的愧疚之心。可是,如果我们此番一去,势如破竹,打退晋国,为乌菱国赢得长远的安宁,难道不比祖母的办法好吗?”茯苓反问。 “茯苓可知,你的祖父和伯伯们始终未能打退晋国,并非因为他们都是庸才,而是因为天子昏庸短视?”祖母并没有呵斥茯苓天真,难得温柔地解释起来,对这位刚找回来的孙女,她总是多几分耐心。 “既如此,那就换天子。” 此言一出,满院皆惊,人人面上都变色。 “你疯了吗,要造反?”陈秀媛赶紧上前捂住茯苓的嘴。 即便易家人对皇帝再不满,平时也坏话说尽,但如此大逆不道的话,还是无人敢说,甚至想都不敢想。 易家就算再恨皇帝,那也依旧是最忠诚的一族,绝对不会行谋逆之事。 “不是造反。用更正当的手段换。”茯苓不是不敢造反,但是造反带来的是更严重的战乱。 “眼下需要的是一场平静的皇位更替。” 茯苓这么一说,其他人立即明白了过来,可这样的念头仍然是不被允许的。 “天子身体康健,离皇位更替还很遥远。”易老夫人陈述道。 “那就送他去当太上皇。”茯苓轻飘飘地道。 易老夫人愕然,仿佛重新认识了这个孙女一遍。 她怎会有如此惊世骇俗的想法,若有人将今日茯苓说的话传了出去,茯苓定是难逃一死。 但是这话又何尝没有道理呢? 当下乌菱国最大的敌人并非晋国,而在龙椅上。 能把那位换了,乌菱国便还能有海晏河清的一天,那位一日不从龙椅上下去,乌菱国便没有指望。 “放肆!这样大逆不道的话你也敢说。跟我去书房领家法!”易老夫人心下对茯苓说的跃跃欲试,但是院中说这些事太过危险,就借着呵斥把茯苓带去了书房。第四百十六章六年前 “祖母觉得,该选哪一位呢?”书房内,茯苓开门见山地问。 “你这小丫头,说得倒像是那把椅子随随便便就能坐上去一样。”易老夫人无奈道,茯苓这胆子大的,就是她下一秒说出要自己当皇帝,她都不会感到意外了。 “不能,但是总要想办法实现。”不把这件事了结,她总觉得无法轻松地离开凡人界。 “茯苓为何不是直接选六殿下?茯苓与六殿下的关系很亲近吧。”易老夫人问。 “悠是个聪慧又仁慈的人。但是悠的愿望是平静安宁的生活,他不会想要那个位置。” 若是乔悠有意,茯苓自然愿意助他一臂之力,可他显然志不在此。 “若是六殿下无意,那剩下的几位,恐怕没有合适的。” “以祖母的眼光,既然祖母这么说了,想必就是真的没有。可这样一来,岂不是无人可选了。” “倒也不是其他几位不好,只是我们易家向来忠于天子,与几位皇子并不亲近。贸然去同他们商议此事,只怕计划不成,反被治罪。” “那我先向悠打听打听那几位皇子都是什么样的人。” …… 乔悠今日来易府拜访,难得主动被茯苓找上。 茯苓带着他直奔书房,看起来应该是有重要的话要说,结果一张口说的就是别的男人。 “茯苓怎么突然对悠的几位兄弟有了兴趣?”乔悠忍不住问。 “想和他们之中的一个做个交易。”茯苓如实答。 “是悠帮不上忙的事吗?” “是会让悠为难的事,所以要找悠的兄弟们。”茯苓答。 纵使茯苓回答的已经很委婉了,乔悠何等聪慧,还是轻易地就猜到了。 “和皇位有关?”他所为难的,他的兄弟们又能办成的,仅此一件而已。 再加上近来和易府有关的事,他也都收到了消息,自然能想到茯苓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易家人对于茯苓而说就是亲人,纵使她成仙,也不可能看着亲人们困于战争之苦而无动于衷。 “悠不必问了,此事希望悠全当不知道。悠可放心,我的所作所为,不会伤害百姓,也不会使天下陷入动乱。” 正如老夫人所言,这种事越少人知道越好,她会让乔悠帮忙介绍其他几位皇子,必定是一一试探,不会直接坦然相告自己的目的。 这对于乔悠也是一样的,即便乔悠会有所察觉,但她肯定不让乔悠知道详细的计划。 “悠想知道。”乔悠仅以四个字表达自己的决心,神色难得郑重。 “此事若只事关我一人,我也就告诉悠了。可此事定会牵扯到易家,为了他们的安危,我必须谨慎。更何况,知道此事,对于悠而言也并不好,悠毕竟也是皇家的一员。” “茯苓的身份,悠多少知道一些,所以悠不会问茯苓是否有危险。但是悠也知道茯苓打算离开,原本是打算在悠找到能与之成亲的女子,现在大抵是打算解决完易家的事就走。”乔悠一直没有直接向茯苓直接说出这些事。 一旦戳破了这样的事实,茯苓或许就不会再迁就他们这些凡人,说走就走了。 可与母后之间的这个约定大抵已经束缚不住茯苓了,明白这一点的乔悠做好了与茯苓分别的准备,但在此之前,他想好好陪着茯苓。 “六年前,我错失了与你一起面对的机会,这一次,茯苓要做的事,带上我一起吧。” “六年前?”茯苓的记忆里,与乔悠碰面仅仅在国公府寿宴上那一次而已,又何来六年前乔悠与自己一起面对之说呢?第四百十七章欠你的道歉 “悠或许不适合那个位置,但是悠可以助你一臂之力。只是希望茯苓能让悠陪你一起,这一次,不要独自一个人涉险。”乔悠没有解释六年前的事,他怕说了之后茯苓会厌恶他。 “应该没有悠能帮上忙的地方。”茯苓十分干脆地拒绝。 她现在目标很明确,就是找个能把现任皇帝拉下来的人,乔悠虽然是中宫嫡子,可他又不想登基,那要他何用? “宫中防守森严,但若有悠在,茯苓可如入无人之境。”乔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