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小说

传奇小说 >当年铁甲动帝王未删减txt > 第91章(第1页)

第91章(第1页)

  狄其野一挑眉,真就实话实说:“做多了亏心事,捐庙捐佛,常见得很。打死了人还倒打一耙,请和尚出来吹嘘善心活菩萨的,少见。至于一方父母官,不依律法断案,跟着和尚颠倒黑白袒护凶嫌的,我是头一回见。”  这话说完,衙门外的百姓们已经对着狄其野不住磕头了。  袁斐偷鸡不成蚀把米,正是骑虎难下,情急中对着定国侯板脸怒道:“定国侯这话,未免太过武断。”  狄其野把紫霜剑解下扔给近卫:“去把青州知州喊来。”  然后才回头对袁斐说:“等我把你的乌纱帽摘了,再来跟我说武断。”  袁斐登时面如纸色。  容燧把青州知州怎么大义灭亲、怎么摘了袁斐的官袍乌纱帽一说,然后对顾昭猜测道:“我猜,陛下是对青州知州、吏部右侍郎左成岚,有查查看的意思。”  顾昭微微摇头,眉宇间一闪而过的狠色像极了顾烈:“不止。吏部尚书。”  容燧心中一惊,接着想起陛下的安排,提醒道:“主子,陛下多半会派您查。”  顾昭想起今日京城门口的插曲,不在意地笑笑:“正好。领着我爹给的职,吃着大楚百姓的俸禄,不干人事,还敢脏我娘的眼,这些人,有一个我查一个。”第131章传家宝  未央宫里,顾烈在浴殿寝殿狠狠饱餐一顿,抱着狄其野在小书房里下棋。  狄其野战场上用兵如神,到了棋盘上,却常常输给顾烈。狄其野不承认是自己技不如人,他认为顾烈平时干什么都习惯走一步算二十步,这种人和别人下棋,根本就是作弊。  顾烈笑而不语,把耐心给狄其野揉腰的手抬起来,又吃了他一个车,然后接着揉。  不出三步,顾烈就能赢下第七局。  吃吃吃,就会吃,狄其野新仇旧恨涌上心头,把自己那个将拿起来,违反规则长驱直入,直接往顾烈的帅上一压,告诉顾烈:“这要是战场上,我早就赢了。”  谁要慢慢地马走日、象走田,他狄将军最擅长出奇制胜,一招制敌。  他家将军明晃晃地悔棋,顾烈也不恼,知道狄其野这是没耐心下了,伸手整理棋盘,嘴里还给他家将军帮腔:“你说得对。”  闻言,狄其野不服输的心绪稍宽,无聊地靠在顾烈怀中,视线落到案几上,看到在他给顾烈带回的一堆风土玩物中,富贵得特别突出的那个玉杯,才想起对顾烈道:“兰延之的祖父,送了我一个玉杯。”  顾烈循声看去,一双桃花眼望着那玉杯,听狄其野继续道:“当时我进门,他招呼侍女给我泡茶,特地嘱咐用的这个玉杯,也许是一开始就有意要送。我本不欲收,但老人家在兰延之父母坟前哭得厉害,我盛情难却收下,心里却是后悔。我总觉得这玉杯价格不菲。”  听到狄其野对兰家老爷子心软,顾烈下意识将怀里人抱得更紧,险些把狄其野勒得炸毛,才语气平静地点拨道:“兰家在前朝,是富可敌国的巨贾。兰家有几件传家宝,其中一件玉杯,杯身晶莹剔透如雪,临近杯口处泛起艳红,杯盖与杯口的艳红一色,最难得是供人捏起的杯盖顶,是嵌上去的无暇宝珠,也与杯盖红得浑然一体。”  “整个玉杯看上去,就如同白雪上铺了红梅,所以这杯名叫‘净雪红梅’,曾有高僧得幸一见,给这玉杯起过一个流传颇广的别名,叫‘琉璃世界白雪红梅*’,就是夸这玉杯如雪的杯体,剔透得跟佛家传说中无垢无尘的琉璃世界一般。”  “所以这个玉杯,缺了个顶。”  听到一半,狄其野就从顾烈怀中脱出身来,去翻找那颗红宝珠,找出来往杯盖上一按,落入凹槽中严丝合缝,也恰好顾烈说到最后。  恢复完整的玉杯,确实如同传说中那样,好似白雪上铺了梅花。  狄其野挑眉道:“真是巧。既然完璧了,那就归赵吧。兰家的传家宝,放我这,也不应该。”  顾烈却问:“你当真不留?”  狄其野奇怪:“留下干什么?”  “俗话说,长者赐不可辞。这玉杯,毕竟是你这个身份的家人,给你的唯一一样东西,”顾烈慢慢道,“兰老爷子给你,自然就是这个意思。”  狄其野摇头道:“若是缺了顶的玉杯,也就留着了。如今玉杯完好,你也说价值连城,不如交还兰家继续传下去,能传几代传几代,对兰家来说是有意义的。给我,既是断了传承,对我来说意义也不大。”  顾烈当然不会多劝,重新把人抱回来揉腰捏肩,安然道:“那就随你的意思。”  既然定了意思,狄其野就把这事放到一边,他本来就累了,被顾烈揉揉按按舒服得昏昏欲睡,整个人放松下来,像是和顾烈抱怨似的,疑惑道:“容燧每回见了我,都像是在忍笑,他从军三年,怎么还越发奇怪了。”  顾烈心里清楚得很,容燧忍笑,估计是想起了顾昭私下里喊娘的事。  但这事,顾烈是不会主动揭穿的。  他乐意等狄其野自己发现,如果狄其野一直没发现,那也没什么坏处。  于是顾烈果断地污蔑容燧:“那小子本就性子奇怪。”  听顾烈这么说,本来狄其野就不怎么在意顾烈之外的人,于是随意岔过了话茬,两人慢慢又说起近日朝政和明日上朝的事来。  *  次日上朝,满朝文武都惊喜地给回京的定国侯打招呼,连丞相姜扬都对狄其野不住道“回来就好”,看来越发威严的顾烈这三个月把群臣镇压得够呛。  或者说,顾烈有意促成宽松开明的风气,还真把这帮大臣“惯”得有些松懈了。  狄其野随意拱手回礼,心底思忖着,顾烈怕是要动手给有些人紧一紧皮了。  这次早朝,主要议的是南蛮小国,就是先前扰边,被混进南疆都护府军的狄其野一顿胖揍的那个。他们的国主想派使者前来大楚,说是愿意对大楚俯首称臣,年年向大楚奉献岁贡,换取大楚对他们的支持和保护。  大楚步入盛世,这不是第一个投诚的小国,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此事没有不答应的道理,所以群臣议起来都很熟练,夸夸大楚盛世、夸夸顾烈、最后点题表达赞同。  于是正事议过,正要散朝,没想到吏部右侍郎左成岚站出来请罪。  吏部职位最高的三个人:吏部尚书陈棎八面玲珑,右侍郎左成岚温文尔雅,唯独左侍郎敖一松,因为被陛下点了负责官员的绩效考核,成了吏部唯一招人恨的对象,风评也因此不佳,明里被人挤兑,背地里也没少被人骂。  但不论其他官员如何赞美陈棎和左成岚,在吃了许多暗亏的敖一松眼里,尚书陈棎是个八面玲珑的滑头,而右侍郎左成岚,则是个温文尔雅的败类。  要说陈棎只是谁都不得罪,跟泥鳅似的滑不丢手,左成岚却是个十足的败类。  左成岚明明是左家人,楚顾家臣这样好出身,偶尔露出原型来,却比最粗鄙的二流子都叫人厌恶三分。此人毫无底线,比如对狄其野,左成岚心底是非常鄙薄的,但并不因为狄其野疑似是顾烈男_宠,而是他觉得狄其野不该当了xx还想立牌坊,尤其狄其野近些年出巡获得的清名,在左成岚眼里,就是恶心得不得了的假清高。  所谓,久在鲍鱼肆,反恶芝兰香。  只是前些年顾烈治下严厉,左成岚没有轻举妄动,人也确实聪明能干,偶尔弄些小手脚,表面和里子都滴水不漏,敖一松被他暗里阴得再狠,也根本找不到证据,敖一松还以为这人就是热爱阴阳怪气但并不渎职,根本参不了他。  这一回,左成岚要挤兑的不是敖一松了,是狄其野。  只见左成岚出了列,依然是那副温文尔雅的样子,满心歉意地往地上一跪,对顾烈请罪道:“陛下,昨日小女随她母亲的朋友出门踏青,因为心急回家,与定国侯回京的马车狭路相逢。微臣万万没想到,小女竟胆敢挡了定国侯回京的路,得罪了定国侯,都是微臣管教无方,不敢奢求定国侯恕罪,请陛下降罪微臣。”  他一个字都不提他女儿昨日仗着严家马车和家中背景耍威风,就光认错。  既然是两车狭路相逢,那明明谁都没错,何必赔罪?  他的话让群臣听起来,还以为是定国侯权势滔天,吓得左成岚这个堂堂吏部右侍郎不得不把错揽在自家女儿身上。  锅从天降,狄其野都觉得有些好笑。  但狄其野还没开口,顾烈就警告道:“身为吏部右侍郎,说事总该知道说全。”  左成岚施施然道:“陛下恕罪,微臣是一时情急,这就说全。小女不知马车中贵人是定国侯,质问凭何让路,出言不逊,故而微臣需向定国侯赔罪。”  群臣听到这里才恍然大悟,但都觉得小女孩儿无心之失,不是什么大事,朝堂上气氛又轻松起来。  而左成岚从头到尾不慌不忙,显然是早有准备,一旦试探不成,就立刻用情急的借口圆上说辞,不留把柄。  左成岚这样胸有成竹,倒令顾烈十分疑惑。  这人平时办事也算得用,并不愚蠢,怎么就敢在他面前耍这种花招?而且还是针对狄其野耍这种花招?左成岚究竟有什么势力,想干什么?  再说了,顾烈本就打算查左成岚,结果怎么着,自己还没动手,左成岚针对狄其野来了个先下手为强?  顾烈越想越疑惑,越疑惑越觉得必须得往深里严查。  不能怪顾烈疑惑,这其实得怪敖一松什么都自己扛着,没对将军诉过苦,不然顾烈早能知道左成岚这人有两副面孔。  而左成岚为什么敢当朝挤兑狄其野,试探顾烈的态度?因为他女儿昨日回家哭诉,说定国侯看不起她是吏部右侍郎的女儿,言行颇为不屑无礼。严家主区区一介商贩,还为此教训她。  左成岚行事谨慎,从来没和狄其野对上过,女儿这么凄惨的一哭,把他心底对狄其野长久以来的厌恶都激出来了。  事实上,昨日严六莹什么都没说,狄其野也根本不知道车上的是他女儿。  左成岚这个藏得极深的阴险败类,是栽在了撒谎成性的女儿手里。  散朝后,顾烈把顾昭和庄醉往身边一招:“给寡人查!”  *  顾昭领了命,立刻带着庄醉换了寻常百姓衣裳,去城西。  像是早就计划好了似的。  庄醉摸不着头脑,陛下让他们查吏部右侍郎,太子领着他到城西菜场做什么?  但走入菜巷中,庄醉就想起来了,吏部尚书陈棎有爱妻如命的名声,尤其爱发妻那一手厨艺,把身材吃得溜圆,走两步都得喘半天气。  陈棎的发妻,还和当年陈棎只是清贫书生时一样,还是习惯亲自到城西菜场买菜,然后回家为陈棎洗手作羹汤,这么多年都不曾改过规矩。  这么一对夫妻,似乎不会与贪腐有什么关系。  顾昭熟练地和菜贩们套近乎,但菜贩们岂是好相与的?直到顾昭打听出了似乎有用的消息,他和庄醉手里都提了一堆菜。  他们都说,陈家娘子,往日里最好声好气的一个人,成了官家娘子也没有看不起他们,但数月来不知怎么总是满面愁容,在菜场跟人起了好几回口角。  顾昭细细思忖着,准备下一步行动。  庄醉提醒道:“少爷,这些菜?”  顾昭回过神来,笑了笑:“我们送去赡幼院吧。”  赡幼院门口有马车停下,一个高挑的侍女下了车,回身去扶车内人:“小姐,您慢些。”  车内的小姐扶着侍女下了车。  “那是谁?”  “属下不识容貌,但看马车标记,应是祝北河大人家的千金,祝雁湖。”  “她常来?”  “属下不知。不过,听说祝小姐体弱,曾被颜大人算过命,说是该多多行善积德,因此经年累月的一直做些善事。”  作者有话要说: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借用了红楼的章回名。第132章意中人  按照顾昭回去跟容燧的形容,祝家小姐简直是天仙化人,那容貌气度,凡夫俗子根本配不上。  容燧认为,这大概是一见钟情,情人眼里出西施。  但是,能让多年对着陛下和定国侯这等容貌的太子爷一见钟情,祝家小姐想必也确实是品貌不俗。  尤其是庄醉暗地里搜罗了一圈消息,祝家小姐不仅长得好,心肠也好,听说才学亦是非常之好,总之,没哪里不好。  只有一点,那就是祝家小姐自小体弱,虽没到多病的地步,也确实不如寻常女子康健。  因此祝家夫妻对这个小女儿很是疼宠,祝雁湖上头还有两个哥哥,大哥从小跟着祖母长大,与分家后的祝北河夫妻并不亲近,携妻在地方上任职,二哥祝寒江在工部任职,颇得陛下青眼,对小妹也十分疼爱。  容燧鼓励顾昭:“主子,看准了赶紧让陛下提亲吧。”  然而,顾昭却深深陷入了自我拷问。  顾昭很严肃地问容燧:“你说,我惊鸿一瞥就对祝家小姐生了好感,是不是对祝家小姐不大尊重?这算不算见色起意?”  容燧傻了。  怎么顾家男人一碰感情就操心得跟当爹似的?  容燧浮夸地清了清嗓子,小声提醒:“主子,你爹当年一见你娘,就给人分了个桃。”  没事,你爹当年也这样。  顾昭安心了。  *  顾昭将吏部右侍郎、吏部尚书,以及严家和左家的往来牵扯查了个通透,进宫向顾烈禀报。  吏部右侍郎左成岚的手脚,从狄其野南巡时袁斐一案就露了陷,只是他认为左家正得用,族亲左朗还为国戍边去了,劳苦功高,心怀侥幸,被近些年顾烈的宽仁表象迷了眼,以为这点小动作顾烈不会深究。  而吏部尚书陈棎,他八面玲珑,谁都不愿意得罪,对左成岚的所作所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长年累月就被左成岚拉下了水,就算后悔,也没他后悔的余地了,官场上这种事也不稀奇。  严家和左家,说到底就是权钱那码子事,走得近归走得近,其实也没太多把柄。  顾烈细细听着,时而指点一二,对顾昭查出来的东西,并不惊讶。  这让顾昭心底更是对父王佩服得五体投地,就好像朝中丝丝缕缕的线,全都攥在他父王手里,该紧该松,他父王心底清楚得不得了,就连冒尖出错的线头,都在他父王的计划之中。  “依你看,”顾烈有心考校,“接下去,该如何做?”  顾昭带着庄醉查出来的这些疑点和证据,毕竟没有过明路,不是正经流程。  顾烈让他们俩先查,一是让顾昭和两三年内必定要接任锦衣近卫指挥使的庄醉熟悉熟悉,二是对顾昭的考验。  顾昭一礼,认真答:“查出的这些疑点,应由庄副指挥使交与御史台,由御史台参吏部尚书、吏部右侍郎徇私枉法,事涉六部九卿之一,该由御史台、大理寺、刑部三司会审,要案重办,以儆效尤。”  “嗯。”  这就是较为满意的意思了。  顾昭心头一松,又听父王问:“那依你的想法,最后,你会如何处置?”  顾昭又是一礼,答道:“陈棎贬去地方;左成岚夺官免职;安抚左朗,敲打左家;对严家,按兵不动。”  顾烈微微颔首,并不吝啬夸奖:“甚好。”  “谢父王。”  顾昭欣喜。  然后又听顾烈笑问:“寡人听说,幺儿终于铁树开花了?”  这可把努力在父王面前表现沉稳的顾昭闹了个大红脸。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