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小说

传奇小说 >鱼家夫郎by > 第141章(第1页)

第141章(第1页)

  是称呼爱人、夫郎的一种特殊叫法。小谢爱叫,自然也是爱听的。  只想当他老公的谢星珩:?  太野了。  “你敢不敢叫我一声老公?”  江知与才不满足他。  “就要你给我当大老婆,你等着吧,我要拿衣服了,接你回家以后,你要每天哄我开心,陪我睡觉!”  谢星珩笑场,演不下去了。  “快去吧,我等着回家给你暖被!”  江知与一路笑着走,下山的路走得乐颠颠的。  休假好啊。  又能睡懒觉,又能玩男人,还能演戏。  好有趣。  哈哈哈!  江知与路上就把假期惦记上了。  他想,人总不能全年无休,他跟诚哥儿商量个排班表。  劳逸结合,干活不累!第92章封赏到府  夫夫俩休假两天,都在温泉渡过。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哄崽崽。  两个孩子正是离不开亲爹的时候,走前陪玩,回来又陪玩,对他们来说,算是每天都在。  或许是出生开始,就一直适应两个爹的作息,他们每天有陪伴,就开心得很。  新得的玩具还没腻味,亲爹参与进来,还要玩玩孩子,气氛很热闹。  江知与兴头在,跟谢星珩说:“我也想要玩具。”  他小时候都没有这些玩具。  谢星珩跟他开车:“成年人可不兴要玩具了。”  江知与成亲了,在谢星珩这里学了很多少儿不宜的事,知道他的潜台词,就拿眼睛定定看他。  就是想要“大孩子”也能玩的玩具,并且狠狠谴责谢星珩的不纯洁。  谢星珩说:“你有啊。”  然后指着自己道:“活体,智能,貌美,便宜,性价比高,随叫随到。”  江知与哈哈笑。  崽崽不知道他在笑什么,也哈哈笑。  假期两天,过得很快。  眨眨眼的功夫,他们就重回职场奋斗。  江知与的“卡池”持续调整,还提前拿到农庄预演,在人多的环境里模拟客流量,看“出卡”比例。  糖果屋的核心是糖果,卡片是个小彩头,可以获得收集的乐趣。  试验好一个卡池,就能全覆盖。别家的模仿、市面上流通的卡片互换、买糖出卡等行为,他们统统不管。  小谢说这是正常的,江知与则认为没必要。  糖制品并未因此涨价,买了糖就能有卡,属于附赠。赠品到手,大家想怎么使用就怎么使用。  别家模仿,也避开了江家的风头,没敢弄同款设计,整体影响不大。  出卡比例定下后,连日包装好的卡片,就在卡池出现,之前包装进糖袋的卡片不再取出,顾客能限时拿到多张卡片。  这期间,很多有钱的顾客,一如谢星珩的预判,会卡最低标准,多次购买二两糖包,来换取更多的卡片。  规则范围内,他们一样的卖。  零售走量,回来的资金用来发工钱、采买原料,投入生产,再到店铺,进行销售循环。  生意进入正轨,销售额相对稳定。江知与跟徐诚肉眼可见的放松下来——能挣钱,才能达到目标。  这头稳定,江知与就进行下一步的花样糖果设计。  纸上画了一堆花样,再跟徐诚商量着,就能去定制模具。  最好赶在夏天之前,完工一批模具。  夏天天热,糖会融化,是糖制品的淡季。百姓们多数不在这个季节买糖。  再加上年节走动多在冬季,前面几个季节,都能算淡季。是储备期。  储备期间,刚好他们钱财不够,生产重心能在秦六爷的单子上。  定制生产计划,是个需要经验的技术活。  江知与跟徐诚商量着来,又交替去糖厂盯产量,再做调整。  这般忙碌里,逛小集也迎来开春的家禽家畜领养活动。  谢星珩提供了“农场代养”的选项,只限鸡苗和鸭苗。  领养还是十文钱一只,每户限五只。不够了可以同价位买,但买的鸡苗,需要现场结算。  领完鸡苗鸭苗之后,他们能选择直接把鸡苗鸭苗抱回家,也能留在逛小集,统一运到农庄,进行科学养殖。  农庄提供优质饲料,用油渣喂养。同时还有大量饲养员照料,每间棚屋,都有兽医坐镇。  让它们吃得饱饱,健康成长。  这是要钱的。每个月五十文钱。  算早一点,鸡鸭三个月,每只加上底价,都要一百六十文一只。  比他们直接去市面上买划算,有点钱的家庭会考虑。  这是给县城百姓提供的方案,全城养鸡鸭,城市环境就会变差,也会吵闹。  去年满城同喜,大家看鸡鸭都高兴,自带滤镜。  今年也能跟上,但时日久了,生活受到影响,他们就不会那么高兴了。  这番计划,是在百姓们不开心前,先提供解决方案,同时也是“公鸡清理计划”。  鸡鸭孵化出来前,没人知道公母。母鸡母鸭能下蛋,是农场的宝贝疙瘩。公鸡嘛,就早早卖了换钱。不然天一亮,那么多公鸡打鸣,每天还要吃要喝要人伺候,耗不起。  鸡鸭多了,也容易发瘟。清理数量,势在必行。  更好的法子,是直接买卖成品公鸡公鸭。  因农庄去年开放领养活动,幼苗多数都在百姓家,成品鸡鸭都是后来养大的,跟着养跟着卖,又一年发展,庄上鸡鸭成群,领养了幼苗之后,又跟着会有产出,得在幼苗之外,再想个销售法子。  谢星珩过年时,跟林庚谈过生意。  这批鸡鸭,会往府城输送。前期数量不多,他酌情处理一批。  这时通知下来,还是他主持。  “这是回馈乡亲们对我们家生意的支持,限此一回,每家每户最多寄养两只鸡鸭,来年就不搞了,会赔钱。”  百姓们乐了:“原来之前那样子送都没有赔钱啊?”  谢星珩去年以赔本收场,他表情尬住了。  百姓们便懂了,笑更大声。  他们虽乐意当逛小集的“衣食父母”,但有便宜占,还得占占。  心里想的都是:有便宜不占王八蛋。大不了以后家里添置东西,都来逛小集买,给他们家补补缺。  新一年的生意,正式开场了。  气氛热闹里,城外飞马,有客来。  何义归快马加鞭,抵达丰州。  他多年走镖,偶尔会经过丰州,对当地算是熟悉。  这回过来,惯性往镖局旧址去,正好赶上了领养活动。  逛小集门口的地方不够,领养活动挪到了这里。  何义归不清楚是领养,还当镖局变成了鸡鸭卖场,顿时悲从心来。  他看百姓们人人带笑,都幸福洋溢,再听他们都在夸江家,说江家好,江家实在,江家舍得,江家是真的想带他们一起发财吃肉,他又定定心,借着马的高度,在马上站起来,一下高如巨人,在密集人群里,找到了站在镖局门口侧面的谢星珩。  谢星珩正在带白喜文适应场面。白家是去年六月来丰州的,没见过领养的盛况。  这一回带着他熟悉流程,夏季活动再带着点,后面的事,白喜文都清楚,跟有经验的掌柜们合作,能照着一年四季的活动,把场子撑起来。  正说到关键点,谢星珩看见何义归“拔地而起”,好高一个人,他愣了下,认出来人后,忙招手,指着镖局里面,让何义归到镖局里边说话。  前门不好进,他们中间隔着大批百姓,短时间聚不了头。何义归绕到后门去,发现后门都被上货的鸡笼鸭笼堆满巷子口。  在逛小集上工的镖师,先留用的是年轻一辈的汉子,他们之中有部分人跟何义归接触过,认出人来就放行,带着他在窄窄的笼间缝隙里东绕西绕的,去了前面堂屋说话。  谢星珩已经给他备好茶点,说:“原该是我出去,带你回府。不过你来得正巧,赶上了我们做春季活动,京都镖局也在改制,便一起看看吧?”  何义归点头应下,但先说了一件事。  “我来的路上,有一队太监也往这头来。不知他们是去府城的王府,还是来丰州。”  时间紧,他不敢追着确认,发现路途相近,就加快赶路。  在途中,他也想到,这队太监,还可能只是经过昌和府,去别的府县。  他不敢赌。这两年动荡,老家也是经历过大事的。  谢星珩听了眉头微微皱起,过了会儿又舒展开:“应当没事。”  京城没有可以牵累到老家的人了,他们也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  谢星珩把所有能跟宫里沾边的事过一遍,想到了一个可能。  可能是封赏。为肥料来的封赏。  他去年把肥料法子跟林庚说了以后,林庚说会帮忙请赏。  这个时局之下,林庚不会和之前一样,亲笔写折子去请赏,只能换别的什么不相干的人,一层层的正常上折子。  赶上朝局变化时,很多人战战兢兢,大事不敢做,小事拖了又拖,这折子被呈上去的日期就无限延迟。  但新皇登基,百废待兴。各处都灰暗时,只有丰州这里亮起一星向荣的光点,但凡看见奏折,就不会有人妄图压下。  算慢一点,整个流程走完,奏折送到皇上案前,最多三个月。  皇城好东西多,人才也多,秋冬季节里,就能发酵肥料,开一块菜园子试验。  节后有封赏来,就纯属正常。  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他们家跟林庚已经达成隐秘合作,大事不提,真有危机,林庚会预警。  越是想,谢星珩越是觉得此次是好事。  他以此事为重,又带着何义归从后门出去,径自回家,跟两个岳父见面说过后,家里先做准备,谢星珩又带着何义归去看领养活动。  一天忙完,晚上谢星珩见了江知与,才又跟他说了一遍。  时间太短,再做准备来不及,既然这样,就安心过日子好了。  家里摆酒,给何义归接风洗尘,席间热闹,两地的信息做交流,报喜不报忧。  饭后拆信看,他们才知道京城镖局的详细情况。  里面附带的药田种植经验和药虫养殖经验,对他们来说,非常宝贵。  江知与问:“庄上还好吗?缺银子吗?”  何义归说:“今年还好,总算不用贴补。”  他便知道,何家是往里面贴了银子的。  江知与看了眼父亲和爹爹,见他们没有插话,还对他点点头,知道他可以做主,就垂眸思索开。  京城镖局是父亲一手置办的产业,何镖头是任命做管事,实际产业还是江家的。  镖局都有分红,主要得利的是两个当家的。何家是京城镖局的管事,占了两股。  这些贴补,两家可以根据比例来分,不用大方兜揽,实事求是就够。  镖局退居种地以后,大方向的法子,甚至做红薯粉的方式,都是谢星珩给的,能算主家扶持。  可那么大个摊子,尤其是药田、药虫的种植养殖,何家夫夫费心费力,他们不能全占了。  产业之外,还有人情。  江知与便把这一处的利,重新划分,五五分账。  他独立出来做生意,才知道钱难挣,也对银子的购买力有了清晰认知。多年花钱习惯不改,会省钱了,但对自家兄弟,一如父亲的豪迈,他很舍得。  何义归此次过来,父亲跟爹爹都有说过这事,他们合计过开销,原想跟江承海商量,看能不能四六分,他们四,江家六。没想到江知与能如此大气。  何义归看江家没人反对,他便也同意了。  药虫相对稳定,但能增加种类。药田还要一季季的尝试。两样都要花钱,分红比例更大,两家出资也同理,他们家多费心,能弥补一些。  这事过后,何义归也看两个小宝。  他在年轻一辈里声名响亮,武艺好,有胆魄,跟着郭先生学过文理,智勇双全又有狠劲。江承海着力培养他,等何家夫夫退下,京城那摊子事,就是何义归当家了。  但他这人常常冷着张脸,很有距离感。  逗崽崽时,努力笑着,也跟黑脸阎罗似的。  天玑宝宝有对危险的直觉,何义归没表现出敌意,他都怕怕的,两手抱着六面鼓,小手用力,手指都压出折痕了,很是警惕。  锦鲤宝宝性情温顺,不怕生。何义归对他笑,他也对何义归笑,笑得甜甜的。  何义归成亲早,也有孩子,表情虽不够亲和,正经逗孩子,却能让宝宝乐呵。  玩了两轮,天玑宝宝也给他面子,跟他啊啊呜呜。  等崽崽困了,大人们也散场。  何义归在客房留宿,要在丰州多待几天,次日起,先跟着谢星珩看逛小集,也陪着他下乡。  谢星珩年前就有下乡看看的计划,有他陪同正好。  此番下乡,是了解丰州的民情和特产。  他要再做二次开发,看看有没有能利好百姓的营生。  因地制宜,带他们从他们擅长的事物上入手挣钱,好过一家农庄拖着整个县城。  还是老话,百姓们要先富裕起来,饼子盘大了,大家口袋里的银子才会多。  带着何义归一起,也能给他开阔思路。  农业大有可为,红薯粉只是一时之计,如果紧跟着无法做花生油,那可以从其他地方入手。  农产品经过加工,才会值钱。原样售卖,略等于贱卖。是挣不到银子的。  任何农庄都少不了佃户,江家农庄能有如此规模,主要原因是原本的佃户,就能覆盖所有农田。后来安家的枫江百姓又能填补工厂空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