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成竣经过,雷少骁看他一眼,心里更加不平衡,问道:“大哥,怎么小碗儿没跟你闹啊?” 雷成竣淡定道:“我给老三买了个新足球,你没看到吗?” 雷少骁:“……” 他也不敢和雷奶奶攀比,毕竟老太太每天牵着俩小孩上街买早点,中午还给他们做好吃的,几个小米饼子估计就把小朋友收买了。 他认真想了一下,好像全家就他没贿赂老三啊? 七月初。 董玉秀出院。 她是包着一只眼睛回来的,左眼视力尚可,右眼有些不稳定,还需要再包着纱布。原本照她这种情况,还需要再住院观察,但是董玉秀没有办法,她还有太多事情要处理,只能回家慢慢调养。 家里的小院已经被整理过,连房间也都整洁干净,薄被收起,毯子浆洗过又晾干,和枕头一样,散发着淡淡的被阳光晒过的味道。不止如此,房间里的桌椅还被特意挪过地方,重新归置了一下,避免她被磕碰到。 董玉秀本来还想回来打扫一下,结果房子被雷家照料的很好,就跟一直有人住着似的。 中午的时候,董玉秀想记摸索着做饭,白子慕在一旁给她帮忙,即便是白天,在厨房这样略狭小暗淡的房间里,董玉秀还是会看不清楚东西。她第二次不小心碰倒酱油瓶的时候,白子慕上前扶起来,乖乖道:“妈妈,我帮你拿。” 董玉秀叹了口气,收回了手。 她眼睛视力下降了许多,有的时候压力一大,一着急,眼前就发黑,看不清楚东西,只觉得周围都是模模糊糊的,像是隔了一层雾气分辨不明,只能尽可能的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她压力太大。 也就只能在家里的时候喘一口气。 院门口敲响了几声,紧跟着就传来雷妈妈的声音:“玉秀?” 董玉秀牵着白子慕出去,应了一声,雷妈妈拿了一小筐菜过来,对她道:“你刚回来,冷锅冷灶的,也没个准备,我给你拿了点菜过来先吃两天。” 董玉秀连声道谢,伸手要接,雷妈妈却没给她,径直抱着去了厨房,卷起袖子亲自给她们母子俩做了顿饭。 雷妈妈高兴道:“我呀,一瞧见你回来就高兴,你到一边歇着别过来,这边油烟呛,小心熏着你眼睛……哎,医生怎么说,你这眼睛没事儿了吧?” 董玉秀道:“没什么大碍了。” 雷妈妈:“那这纱布是?” 董玉秀道:“保护眼睛的,过几天再复查一下就没事了。” 雷妈妈笑道:“那就好,这两天你别累着,有什么活计你喊我一声,我顺把手的事儿,还有你这几天吃饭,先别动火,去我们那吃吧。” “姐,那怎么行……” “你要是不好意思,我就让东川给你送来。” 董玉秀哑然,只能答应下来。 雷妈妈手脚利落,很快炒好了两道菜,还烙了一张葱油饼,切开四角,盛放在盘子里。她收拾好之后,又从兜里拿出一沓钱和一张存单,递给董玉秀道:“这是你之前放家里的钱,还有这张存单,子慕这小机灵鬼,抱着那个铁盒藏我衣柜底下了,你把钱收好,正是用钱的时候,不够再跟我说,我还存了点。” 董玉秀回来就是找这份存单,现在拿在手里更加感激,留她中午一起吃饭。 雷妈妈笑道:“不了,家里好几个小子等着呢,你不知道,真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做多少饭都不够吃!” 董玉秀笑了一声,真心实意道:“姐你照顾的好,子慕长高了,也胖了一点儿呢!” 雷妈妈摸了摸小卷毛,笑道:“也就是小脸上有点肉,我这厨艺还得再进步,你们忙吧,我先回去了。”第59章一元纸船 董玉秀回到家吃的第一顿饭,是摸索着慢慢吃完的,她怕小孩看到她狼狈的一面,也怕孩子担心,故意不怎么夹菜。 白子慕很快就察觉到,站起来帮她夹菜,小孩力气小,每次都夹一点点,但会先照顾她吃饱。 董玉秀还是第一次这样依赖小孩,起初有些不适应,但是小朋友认真说“妈妈我照顾你”的时候,她都会心软下来。 白子慕并不觉得辛苦,他只要跟妈妈在一起就已经很满足了。 被妈妈夸奖一句,小孩就特别开心。 吃过饭后,董玉秀找出家中的余钱,打算带去市场。 白子慕瞧见了,就跑去窗下的木柜里翻找出一个饼干桶,也拿过来给了她。 董玉秀晃了一下,里面沙沙作响,问道:“子慕,这是什么?” “我的小船,都给妈妈~” 那是一个铝皮外壳的饼干桶,外面是圆柱形,顶上是一个圆形按下去的扁盖子,董玉秀费了些力气打开,里面全是一元钱,积攒了大半桶的模样,一大半被小朋友叠成了小纸船。 小朋友爬上凳子,乖乖坐在那陪她把每一个小纸船都拆开,两个人拆了很久,弄平整了,厚厚的一沓一元钱放在那,有近百元的数目。 董玉秀看向那一沓钱,心里有些发酸,那是她每次离开给儿子的补偿,有些是让他拿去吃饭的,有些则是给他留着买玩具的,小孩很乖,从来不乱花钱,全部积攒在这里。 董玉秀低声对他道:“宝宝,就当妈妈借你的,赚了钱给你补上。” 白子慕摇摇头,认真道:“妈妈,送给你。” 董玉秀额头抵着他的,笑了一声,带了鼻音轻声道:“你攒了这么久,都给妈妈呀?” “嗯!” 小朋友额头也抵着她的,轻轻往回蹭了一下,跟她很亲。 不多时,金穗赶来家中,要接董玉秀去市场。 董玉秀店铺里原本有六七个店员,自从她出事之后,就人心惶惶,现如今除了金穗,也只有两个还留在店里做事,其余的已经自己走了。即便是留下的,多少心里也是有所疑虑的,只有金穗,自始至终坚定的跟在董玉秀身后,认真听她吩咐,并把每一件事都确保做好。 金穗骑了一辆自行车来,见了白子慕先给了他一块水果糖。 白子慕认得她,喊了一声“姐姐”,把她给的水果糖放在衣服兜里,细心放好。 金穗摸了摸小卷毛,一连几天绷着的脸上略微放松了一点,露出些许笑意。 董玉秀要外出,白子慕就乖乖跟她说再见,然后在脖子上挂了一条细绳串起的小钥匙,去隔壁踮脚喊哥哥。 他逐渐习惯了妈妈要离开自己身边,去工作的事。 董玉秀看到,心里说不清什么滋味,好像小朋友在她不在的时候慢慢长大了,他已经可以照顾好自己,甚至可以照顾她。 已经不是那个,完全依赖妈妈才可以活下去的小朋友。 董玉秀站在那看了一会,等小孩推开隔壁的铁门走进去,才和金穗一起离开。 酷暑盛夏,天气炎热。 不止是气温让人心浮气躁,半年来接连几记次小幅度涨价,也让大街上的人们感到不安。 菜价一天一个样,油条、豆腐一类日常吃的东西也是涨了几次,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小城里立刻就是一片兵荒马乱,物资越囤越涨,没完没了。 市场里也是如此。 有进了货赚钱的,自然也有进了卖不掉的。 一家商铺的老板想趁机囤一些棉衣来卖,但这个天气显然卖不好,放在店铺里压着货,光是算着本金和涨价之后的钱,就每日忍不住唉声叹气。 “现在真是,我早上买碗豆浆都快喝不起了,除了我这棉衣,其他都涨价,还一涨一大片,真叫人受不了!”老板抱怨道,拿了蒲扇坐在门口扇了几下,感受到粘腻的热风又忍不住拉开衣领,眉头都拧起来。 旁边人附和道:“这天热得,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下雨……” 老板道:“别提了,前些天下雨,东市那边有人卖了一大批雨衣哪,我这也是倒霉,当初不知道怎么想的,我进雨衣都行啊,怎么就弄了一批棉袄!” “你这还算好的,你没瞧见咱们这边的‘健美裤大王’,就那个董玉秀,她那铺子都让人拆啦!听说是交不出货,好几家都在找她。” “别是跑了吧?” “说不准,谁知道呢!” …… 市场里,董玉秀的铺子前被人贴了大字,还有人夹着公文包站在她那边等着,不管天气多热,一定要等出一个说法。 他们已经好长时间联系不上董玉秀,有的店家去省医院堵人,也有的消息不灵活,就跑来这里每日蹲守,希望能碰到董玉秀出现。 这天和往常一样,这些人心里已经有些灰心了,猜着或许等不到董玉秀出现,拿不回钱。 正在这时,有人喊道:“董老板!董老板来了!” 一众人立刻来了精神,向市场门口那边看去,瞧见董玉秀之后更是一窝蜂围上去问道:“董老板,你上次说的货什么时候才到?我们可是小本经营,拖不起了!” “我们是潍水的,我来这里等了你好几天了,前两天金穗姑娘找老梁那几家结货款的时候,我没赶上,现在还能结货款吗?” “董老板,我们可是五家店一起来进的货,当初我作保,您可不能丢下我不管了啊!这其他四家闹翻了天,我今天拿不到货,绝对不走!” 众人说什么的都有,还有些人想趁机闹事,嚷嚷了几声,一时把董玉秀和金穗围拢其中。 金穗连喊了几遍,才让他们安静下来。 董玉秀一只眼睛上还覆着纱布,人清减许多,但看着很镇定:“各位,我既然来这里,就是想要解决问题的,大家有话好好谈,这样闹,都做不成事。既然出了问题,我们就解决问题,我家就在这里,我不会离开,也不会躲着,请大家相信我——”她说的坚定,有一部分人的声音慢慢平息,但也有一些人不肯答应。 “董老板,你让金穗姑娘给我们打电话,说退款,可现在退款,谁家吃得消?我们不要退款!” “对,这和你之前说好的差了太多,一半都买不回来!我们要衣服,要货!” 物价涨得太多,很多人都急红了眼。 董玉秀道:“我会想办法。” “你能想什么办法?” “物价上涨,这是谁都无法预料的事,我已记和南方制衣厂联络,货还是可以进到的,只是按一个月前的原价,怕是要再等一等,我争取在九月之前收拢货物。”董玉秀看向他们,给出了两个选择,“第一,如果有人想要退款,就去金穗那边登记一下,我愿意原款奉还,并由我个人赔偿一部分利息;这第二,若是大家还信得过我,愿意等一等,那就请给我三个月的宽限时间,到时一定将货物送到各位店里。” “你说的轻巧,两个月后要是再涨价……” “再涨价,也由我一律承担,不管差价多少,货物按合同上签订的给大家。” 董玉秀的话落地有声,周围人一下都安静下来,大家互相看了彼此,只这一点就让不少人歇了闹事的心思,两个月后的物价,和现在比起来怕是要只高不低。 金穗向前一步,对众人道:“大家来我这里登记一下,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坐下谈。” 董玉秀坐在自己店铺前,她三家店铺门上都有被撬开的痕迹,场面看起来有些狼狈。但就在这样的店门前,她稳稳坐着,并且逐一回答所有人的问话,尽自己最大可能去谈,争取到了两个月的期限。 她给每一家商户都写了欠条,签了自己名字。 董玉秀有主心骨,她说话做事有条理,因为她态度强硬,因此众人也慢慢向她靠拢,周围的人声逐渐平息下来——他们来这里的目的,无非是要钱要货,有了解决方案,总要比无头苍蝇似的到处瞎碰的好。 董玉秀之前生意做的好,不少来讨货的人还是愿意再相信她一次的。 只是她眼睛出了问题,多少也有人心里生出了其他心思,讨要了钱款,趁早溜走了。 董玉秀手头的现钱不足以支付所有人,那些拿着欠条的,也只能摸摸鼻子,对她道:“董老板,那就两个月后见了,你可要记得,这钱要算利息的啊。” 董玉秀点头应道:“好。” 也有人拿了货物批条,虽然不满,但还是离开了。 等众人走了之后,董玉秀和金穗她们又一起打扫了店铺。 店里的店员只剩下了三人,金穗扶着董玉秀坐下,去拿了账册单子小声念给她听,董玉秀眼睛还未好,闭眼听着,在心里过了一遍账目。 期间有人过来敲门,一个女店员走上前,期期艾艾道:“玉秀姐,我家里说让我要了这个月的工资,就先回家去,我其实很想留下来,就是家里实在是……对不住啊。” 董玉秀睁开眼,对她道:“没事,金穗你去把她工资算一下,我这里还有点钱,给她付清。” 金穗答应了一声,去办了。 那个女店员走出去老远,还在回头去看董玉秀,看她凑近了去看账册的样子忍不住皱眉,低声问道:“穗子,你还要留下来啊?要不跟我一起走吧,老板都这样了,眼瞎了能做成什么事?” 金穗狠狠瞪她一眼,从腰包里翻出一沓钱数好,没搭理她。 女店员接过来的时候,还抱怨了一声:“怎么都是一块钱呀,这皱巴巴的……” 金穗压低了声音,气道:“皱了的也是钱!管好你自己吧,玉秀姐对你那么好,一出事儿就知道跑!” 对方嘀咕道:“跑的又不是我一个,你说她们去呀,冲我发火记算什么本事。” 金穗不跟她多讲,给了钱转身就走。 女店员把那些一元钱收好,再回头看看那三家店铺,一时心里有些说不清的情绪,但到底还是侥幸心理占了上风。董老板背了那么多债,还是她聪明,拿了最后一份工资连夜跑路,留下的那些人怕是一分钱也拿不到喽!第60章白长淮 董玉秀眼睛看不到,但她心里没瞎,把周围人的那点小主意瞧得清清楚楚。 这样的人即便留下,也帮不上什么忙,反倒是金穗和最后留下的那个手脚勤快,是死心塌地跟着她做事的。 有这样两个人,就足够了。 董玉秀回店铺的事很快就传开了,连家属大院里也有不少人听说了这事。 只是比起市场上那些人,家属大院里更多的是吃稳定工资的矿区职工和家属,她们对做生意原本就有些疑虑,见了董玉秀如今这样,更多的是唏嘘感慨,觉得这么大一笔钱欠下来,当真是一辈子都还不清。 还有人想巴结雷家,跑去跟雷妈妈那边念叨了几句闲话,劝她远离董玉秀母子。 “方锦姐,依我说,董玉秀这辈子怕是都翻不了身了,我听说她欠了好几万呀!”来报信的女人啧了一声,连连摇头一副吓怕了的模样,“咱们东昌市才几个万元户?加起来都不够她还债的,她现在是不成了,你还是不要和她来往的好。” 雷妈妈道:“我认识她的时候,她也没发达,我认的是这个人,不是她的钱。” “那她现在也欠了太多钱了呀……” “欠账怎么了?”雷妈妈不客气地顶回去,说得中气十足:“玉秀这人我信得过,你且看着吧,等她缓过来一口气,没准比之前飞得更高!” 对方噎了一下,嘀咕了一句“小心要债的跑来你们家闹”,就灰溜溜走了。 催债人没去雷家,倒是去找了董家。 毕竟他们才是董玉秀名义上的亲人。 吴金凤对此反应激烈,催债的闹,她也跟着闹,哭得比对方还凶。 吴金凤是真的心疼啊,她就知道,当初给董玉秀做手术的那七百块钱就不该拿,现在好了,董玉秀欠了一屁股债,她这钱肯定打水漂了,还不回来了呀! 那几个催债的也都自己开店,没见识过吴金凤这般泼辣不讲理的人,一时面面相觑,自己走了。 吴金凤心里割肉一样疼,爬起来去找了妹妹吴金鹂,跟她诉苦。 吴金鹂家里独门独户,是一个二层小楼,院子里还停了一辆货车,这会儿正在睡午觉,冷不丁被叫起来十分不爽,坐在那听她姐姐在那干嚎,更是忍不住翻白眼。 吴金凤哭道:“金鹂呀,我可怎么活啊,我命怎么这么苦,家里攒点钱就遇上事儿,之前玉海住院用光了积蓄,这次又是玉秀出事,我辛辛苦苦,攒了那么久的钱,一分也没用呀。” 吴金鹂道:“你怎么没用呀?你身上不是穿着新衣服,昨儿还看你割了两斤猪肉呢!” 吴金凤:“……” 吴金凤:“我说的不是小钱,是大钱。” “哎呀,你整天想着管钱干什么,你家中那样就挺好,钱都放在一处,有什么全家人一起商量着,你婆婆也不找你麻烦,丈夫也不在外头瞎胡闹,你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啊。” 吴金凤没转过弯来,直愣愣问她:“怎么,妹夫在外头瞎胡闹了啊?” 吴金鹂火冒三丈,掐腰道:“放屁,他敢!” 吴金凤困惑道:“那你刚才说那些干什么?” 吴金鹂:“……我那不是劝你吗!” 吴金凤又心痛起来:“我记就是心疼那些钱,自打玉秀做生意之后我这眼皮子就直跳,她生意做的好,我没沾一点便宜,现在亏了钱,肯定还不上我那七百,不行,我得现在就跟她要去。” 吴金鹂拦住她,劝道:“姐,你眼光放长远点,董玉秀做生意已经做出了名堂,她能做成一次,肯定就能做成第二次。这种人心眼活泛,你光跟在她身边学,就能学到不少。” 吴金凤闷闷道:“我不学她,我就要我那七百块钱。” 吴金鹂被她活生生气笑了,掏出钱包道:“不就是七百块钱吗,你缺钱,我先借给你用就是。” 吴金鹂家里条件好,几百块钱拿出来也不觉得心疼,吴金凤高高兴兴揣着钱走了,临走还把董玉秀的借条给了妹妹——那是董姥姥凑医药费的时候替董玉秀写的,借条给了吴金鹂,以后这七百的债务就归吴金鹂了。 吴金鹂倒是无所谓,拿着借条看了一会,又放到一边去了,打了个哈欠去翻衣柜里的新衣服,她丈夫刚跑完一趟长途,去大城市给她带回来几条新裙子,还未来得及细瞧。 另一边,雷妈妈回家的路上,也遇到了一个背着行囊的人。 这几日确实有人来找董玉秀讨债,也有过这样打扮的人,雷妈妈心里有所警惕,一直看着对方在前头径直走进胡同,大步走向白子慕家小院拍了拍铁门的时候,这才敢确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