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家。 雷妈妈已经找出几个账本册子,还有一叠规划方案在等着儿子。 雷东川回来的时候,看到书桌上厚厚一摞书本就头疼,他走过去翻了两下,问道:“妈,您怎么把我爸之前写的那些给找出来了?” 雷妈妈道:“拿给你好好学习一下。” 雷东川:“我还小,看不懂……” 雷妈妈嗤笑道:“哟,这会儿知道自己小啦?花钱的时候大手大脚,我可没看出你年纪小,别说废话,赶紧过来,谁都不是生下来就会的,学了才能会呀。” 雷东川硬着头皮,坐下学着写计划书。 雷妈妈在矿区工作多年,再加上这几年在制衣厂学会了许多,慢慢地把这些教给儿子。她也是跟董玉秀学的,之前瞧着董玉秀跟金穗商量事儿的时候,把白子慕带在身边,小孩学得特别快,雷妈妈虽然知道这是因为白子慕本身就聪明的缘故,但哪个做父母的不希望儿女成才呢?带着这样的想法,她也开始教导雷东川,她觉得董玉秀说得对,孩子虽然小,但是越小,才能越快地适应环境。 他们早晚是离弦的箭,父母能做的,也不过是尽可能帮孩子们把弓弦拉满。 她也没有打算马上教出个天才来,不过是让雷东川开始学着知道“责任”二字的重量,在略微为难过儿子之后,就放他去睡觉了。 雷妈妈道:“老三,你什么时候去跟你二叔学散打?” 雷东川想了下,道:“周二、周四和周天吧,咋了?” 雷妈妈道:“那行,周一和周三留出来,跟我学着写策划书。学习方面你自己加紧啊,我刚才可不是唬你玩儿的,成绩掉了你这钱可就打水漂了。” 雷东川道:“好,我肯定保持在前十名。” 雷妈妈:“前五吧,你弟都没考过第二。” 雷东川:“……行吧。” * 蟊贼的事情过去,日子渐渐归于平淡。 雷妈妈念叨着超市归雷东川管,但她嘴硬心软,没少帮着收拾铺子,一点一滴都是她看着建成。 雷家村人口不算很多,这个百川超市最初的目的也是想方便乡亲们,雷妈妈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也觉得老三这事儿办得不错,用面包车采买了许多日用杂货运送过去,有的时候雷家村的人想要些大件,她也帮着置办,价格比外头给的公道,只添了个油钱而已。 雷长寿老夫妻两个在乡下清闲,平日里会过去帮忙看店,两位老人都识字,干脆把家里的座机也扯了一台到这里,村里人有要什么东西的,他们就记下来,当天晚上就给城里去电话,三天之内,定准能给送来。 比起小半个月才有一次的大集,这可方便太多了。 尤其是百川超市里还有家电,集市上可从来没有家电出售,而且还是时下热门的洗衣机! 一时间,周边的几个乡里也会特意跑来雷家村的百川超市采买。 这会儿乡下结婚置办彩礼,洗衣机成了大件,有些积蓄的人家总是会买上一台洗衣机来彰显财力,嫁女儿的人家也喜欢要这样的彩礼,这给家里的女儿陪送到婆家之后,自家女儿就不用再用手洗衣服这么辛苦了,两家都很满意。但是洗衣机要去市里买,在百货商店里买上一台价格昂贵不说,修理起来也麻烦,但是雷家村的百川超市就不同了——不但价格比百货大楼的便宜些,而且还管一年维修呢! 一位来超市跟雷长寿订购洗衣机的妇女在看过几张宣传册之后,小心问道:“老先生,这洗衣机是牌子货吧?真管修?” 雷长寿笑呵呵道:“是,琴岛市有名的双子牌洗衣机,维修的师傅每隔十天来一趟,这是我们店里的电话,你买回去要是哪里不好用,就给我们打电话,到时候上门维修。” 她还有点犹豫,拿着宣传册一直在看,毕竟一台洗衣机售价上千元,实在是当时的奢侈品了。 雷长寿瞧出她不太识字,笑呵呵道:“我来给你介绍下吧,这么多品种,容易挑花了眼。”他一边戴了老花镜,一边给她慢慢介绍,其他的没怎么说,只从当地人最关心的几个问题说起,“这个水仙牌的洗衣机要大一些,买的人也多,但是是去年的款式了,要2000元,咱们市里百货大楼有卖的,也是这个价,如果订的话要再加20块钱油钱,给你送家去;这个双子牌的洗衣机是咱们鲁省的牌子,以前是中德合资,现在自己干了,包一年维修,如果坏了还包退换……” 妇人本就对那台白色双子牌洗衣机感兴趣,听见眼睛亮了:“包修,还包退换?” “对,外地没这个业务,也是咱们当地自己的牌子。” 妇人点头,她也听过双子牌的电器,之前的时候有个电冰箱就卖得很好,还拿了一个国外的金奖。她听了一遍,认真挑选之后,订了那款1600元的双子洗衣机,交了100块钱押金之后,长舒了口气:“幸好你们三天就能到货,不然我姑娘出嫁那天,东西都凑不齐全呢。” 雷家两位老人跟她道了一声恭喜,很快店里又来了其他人,这次是来送一些山货的,雷长寿带着他们去称重,放去了一旁的木柜上存放。 雷家村多了这么一家叫“超市”的店铺,吸引了周围不少人过来,药草、山货隔三差五都能收到不少品质上好的。 超市门外,传来摩托车的轰鸣声响。 一个戴着头盔的青年把车停在门前,摘了头盔走进店里,跟雷长寿老夫妻二人打了招呼:“雷爷爷,我一会要去市里送鱼,有什么要顺路带过去的吗?” 雷长寿道:“方启啊,这些菌子你帮忙带过去,对了,还有这些草药。”老人起身去拿了用黄纸包好的几副草药给他,方启接过来问道:“这些要送去哪里?也给方锦姨吗?” 雷长寿笑道:“傻小子,给你的,上回你不是说老道长给配的草药好用吗,这次又给送了一些过来,你拿回去给家里用,效果好的话下个月再给你配些。” 方启笑了一下,从口袋里要掏钱,雷长寿按住他的手道:“这钱东川已经给过了,他说你们当初说好的,我也不知道你们怎么商量的,你要给钱,就找他说去。” 方启难得有些拘谨起来:“这,真的已经帮了我太多了……” 正说着,又有人来超市订购洗衣机,这次是指名要买双子牌的,雷长寿戴着老花镜记录对方地址,他写得慢,方启就过去接过纸笔,帮忙写下来。 等人走了之后,方启看了一下册子,有些咋舌:“这些都是最近来订洗衣机的?得有小20台了吧?” 雷长寿道:“是啊,刚开始水仙牌卖的好,现在都要双子牌的了。” 方启点头道:“能有人来维修机器,比什么优惠都来得实在,还是方锦姨有办法。” “是,我这儿媳妇主意多,你们以后跟在她身边也好好学学,能长不少本事呢。”雷长寿拍拍他肩膀,笑道:“快去忙吧,路上注意安全,今天晚上来家吃饭啊。” 方启笑了一声,点头应了。 他来这里不过小半年,已经慢慢把雷家村当成了家,这里真的很有人情味。第143章培训班 方启去市里送了一趟东西,他现在跑下了两家菜市场,不少摊贩都跟他订购新鲜的鱼。送下鱼之后,也没急着走,他习惯性在菜场里转着做了记录,平时不做生意,对价格也不敏感,但是如今他是百川超市的员工,又快到了过年节的时候,这个时候的菜价、肉价都在变化,如果运输的快就能赚上一些。 忙完这些,又去家属大院探望了雷东川和白子慕。 他到的时候正好是下午放学那会,雷东川他们晚上还有晚自习,也就急匆匆骑车回来吃口饭,晚上七点半还要回去上课。 方启把摩托车停在院里,站在那跟雷东川说话,他刚认识雷东川的时候比对方高一点,现在不过半年时间,俩人的身高已经接近。雷东川换了新拿到的校服,180的衣服穿在身上瞧着也还好,他半年时间蹿了6公分,现在还要长高的趋势,骑车的时候单腿支撑在一旁就能刹车,停好了一边跟方启说话一边回头看了一眼后面,叮嘱道:“慢点。” 白子慕从后座蹦下来,抱着俩人书包道:“哥,我先进去放下东西。” 雷东川点点头,又对方启道:“晚上留下一块吃饭吧。” 方启有点犹豫,但看了一眼时间还是点头道:“好,那我给雷爷爷打个电话,让他们不用给我留饭了。”他就算现在赶回去,雷家两位老人也要等到他晚上九点多,年轻人不觉得什么,但是老人年纪大了,习惯早休息,还是不打扰的好。 雷东川跟他很熟,俩人好兄弟似的并肩走进去,雷妈妈做好了饭菜,方启进去之后先喊了一声“姨”。 雷妈妈笑道:“来了?我下午就接到电话知道你要来,特意多准备了些饭菜,快坐下一起吃吧。” 方启有些拘谨,坐在那客客气气的。 白子慕吃了两口饭,忽然道:“雷妈妈,方启和你一个姓,都姓方。” 雷妈妈点头道:“还真是,省城姓方的多,咱们这还真是不常见。”她坐在那问了方启家里的事,“方启,你今年19了吧?家里爸妈都好?你们家是做什么的,一直住在十方镇吗?” 方启坐得端正,认真回话:“嗯,刚满19岁,我爸在外地打工,我妈身体不好,一直在家里休息,顺便照顾两个弟弟妹妹。我家搬到十方镇好多年了,我就是在十方镇上出生的,以前是外省人,跟着我爷爷搬到这边……” 家里电话响了,雷妈妈抬起头看了一眼,起身去接了电话。 雷东川这会儿已经吃光了一碗饭,去盛第二碗了,他顺便给方启也加了一勺饭,低声笑道:“就当自己家,甭客气,你吃得多我妈才高兴,这等于是夸她手艺好呢!” 方启点点头,坐在那吃饭。 雷家的饭菜一直味道都不错,方启在心里悄悄打了一个排名,雷长寿的厨艺最好,这也是他最常吃的,其次是雷东川,倒也不是输在厨艺上,而是雷东川下厨大多数时候都是翻来覆去做那几样菜,全都是白子慕爱吃的口味,一心照顾他家小朋友,排在第三的就是雷妈妈,全家人里她用料最扎实,大概是家里一直养的都是男孩儿,个个人高马大的,她生怕孩子们吃不饱,不管是炖鱼炖肉的,都是一整盆端上来,分量惊人。 雷东川吃得也很惊人。 方启吃了两碗饭之后,就忍不住去看他。 雷东川一边添饭,一边问:“咋了?” 方启拧眉:“你还吃?” 雷东川道:“多新鲜啊,这么小的碗,三碗饭怎么可能吃得饱。” 方启心想就算是小点的碗,普通人也没一口气儿吃四碗白饭的,这也太能吃了。他这么想着,就忍不住去看坐在雷东川旁边的小孩,白子慕跟雷东川比起来,像是刚刚开始发育的小朋友,嫩柳枝抽条似的,个子长得慢,人就看起来娇气几分,坐在那一碗饭吃到一半,就开始磨洋工。 白子慕坐在那,一次也就吃进嘴里几粒米。 雷东川给他夹菜,也是能躲就躲,实在躲不开就扒上一大口含在嘴里,腮帮子都鼓起来,能嚼上大半天,能看出已经十分努力了。 雷妈妈讲了许久电话,回来的时候三个男孩已经快吃饱了。 方启想起身帮忙倒水,雷妈妈笑着道:“不用,你坐下,我正好有话跟你说。” 方启规规矩矩坐在对面的板凳上:“您说。” 雷妈妈道:“上回不是卖了一批双子牌洗衣机吗,这次又订出去20台,咱们销量好,我也跟琴岛市那边的厂子里沟通了一下,让他们派了个技术专员过来做指导工作。” 方启道:“是负责维修机器的吗?现在还没有接到维修的单子。” 雷妈妈道:“没接到也要提前做好准备,到时候耽误一天,人家顾客心里印象也要不好了,我就是想着琴岛市那边的技术专员也不可能每天都往这边跑,就跟那边申请了一下,要了一个维修技术好的师傅过来,请他讲课,给咱们这边也培训几个技术人员,不求学得多精深,一些日常的小毛病能维修就行,如果遇到大故障,机器就直接返厂,更省事儿。” 双子牌电器这几年风头正劲,以产品质量过硬,售后态度良好闻名。 在省里极少听说双子牌洗衣机有损坏的情况,倒是在刚开始的时候闹出一些乌龙,比如有些农民发现洗衣机可以洗土豆,非常省力,结果洗下来的泥沙把洗衣机排水孔堵了,双子电器厂的技术人员跑来维修,看到这个情况还特意收集了资料,向上反应了一下,当年年底就研究出一款方便洗土豆的洗衣机——这事儿上了报纸,一时为人津津乐道。 双子牌洗衣机也乘胜追击,打了广告,他们厂的电器有任何质量问题不能使用,都可返厂。 双子电器厂,就是雷爸爸这些年在琴岛市亲手建立起来的厂子,说是他这几年全部的心血都耗在这家厂上面也不为过了。 雷妈妈有这一层的关系在,要了一些出厂价的洗衣机。 但她想的不只这些,在跟雷爸爸要了洗衣机之后,又请他派了技术专员来,打算培训一些人手——双子电器厂在东昌市有一家维修点,但并不支持下乡上门维修,她要做的正是这点。 等技术专员来了,她就从矿上待业的人员里挑出一批人来,培训之后方便再就业。 这是她这段时间想出来的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方法,说起来的时候,眼睛里都在发光:“方启,你瞧着怎么样?我打算从矿上先招5个人,都是以前有维修机器经验的老师傅,学得快,另外在雷家村也招上2个人,万一有什么情况,市里的维修人员过不去,村里的人也能顶上。” 方启点头道:“这样最好,我之前也想过,就是刚开始学维修可能会比较困难。” “那就再多招几个人,学会了就上岗,有竞争才学得快。” “好。” 雷妈妈累瘦了些,但看起来精神更饱满了,每天都是斗志昂扬,努力寻找商机。 她觉得现在比前段时间不知道快慰了多少,至少有人再求到门上来,她能真正的帮上一把了。 雷妈妈跟方启谈这些的时候,一旁的雷东川正在努力干饭,盛饭太麻烦了干脆就把饭压结实了一点,又趁着雷妈妈低头专心写写画画的时候,拿脚轻轻碰了一旁的白子慕一下,单手托着碗凑过去一点。 白子慕立刻不动声色地把自己吃不完的饭分了过去。 方启瞧了他们一眼,没吭声。 * 数天后。 百川超市迎来了一批新人,有琴岛市特意派来的技术专员,还有几个从市矿区下岗再就业的老师傅。雷妈妈抽了一天时间亲自过来把这个培训班给办起来,雷家老宅场地大,别说这些人,就算再开这样十几个班都开得起。 雷家村选来的是两个年轻后生,老村长亲自挑的村里最好的苗子,手巧聪明,人又老实,筛了两遍才挑出这俩人来学技术。 雷妈妈没想到村里会上培训班的事儿这么积极,对老村长承诺道:“这样的培训班咱们两个月办一次,您跟村里人说,不拘什么年龄,只要识字,遵守上课秩序,都能来。” 老村长为难道:“怕是识字的不多呀。” 雷妈妈拍了脑门一下,道:“瞧我,光记得看说明书的事儿了,这样,我再开个‘初级班’,每个礼拜五晚上送老师过来,教大家读书识字。” 老村长乐呵呵道:“这个好,柏良他媳妇,你这主意好!” 雷妈妈也跟着笑,她已经很久没听人这么喊她了,在家里白子慕习惯喊她“雷妈妈”,在外面大多数人都喊一声“方主管”、“方经理”,把她和丈夫名字联系这么紧密的也只有雷家村了。 因为这个,她也愿意多为村子里出力气。 雷家村之前有过扫盲班,学了没多久,就赶上了文化运动,后来不了了之。 再后来村里的孩子们就都开始背上书包念书去了,其他大人们每天忙着在田地里忙碌,读书识字对他们来说,没有种地吃饭要紧。这几年形势变了,让人眼馋的城市户口也不再那么遥不可及,有了城市户口,就能去城里工作,穿得干干净净,吃公粮,当体面人。 但是现在雷家村多了一个“培训班”,学会了技术,一样能上班拿工资,而且就算没选上,技术可是实打实学到手的呀,会维修洗衣机和其他家电,赚得可比种地多的多! 人人心里都有一本账,算清楚之后,村里人纷纷跑去报名。 识字多一点的,就选了培训班去旁听——他们不好意思坐在前面,自己搬个小板凳坐在最后头角落里,生怕影响了老师和其他人上课;识字少,或者不识字的,也不甘落后,连忙跑去报了初级班,先学认字,如今这些大字在村里人眼里也变得可爱起来,学会了就能看懂说明书,就能当维修工人了! 当工人,那可真是太光荣了! 雷家村的人一时间都忙碌起来,白天卖力在田间地头干活,一到了傍晚就扛着锄头急急忙忙回家去,放下锄头,拿了本子和笔,搬上家里的小板凳,全都跑上上课。 孙小九他们周末回家,都吓一跳。 家里大门锁着,一个大人都没在家,他们一边给自己找了一个凉馒头填肚子,一边顺手舀了点米糠和高粱米喂了鸡,寻着村里有亮光的地方一路找过去,就瞧见了坐在宽敞房间里专心致志读书的家长们。 孙小九咂舌,房间里读书的氛围很浓,他下意识没敢出声。 旁边的几个男孩压低了声音,小声问:“他们在学什么哪?好认真啊。” 另外一个小声道:“台上那个老师讲的好像是电路,咱们物理课是不是学来着?” …… 王大毛抬头看着教室里,忽然脸上发烫,心里一阵羞愧。 他在里面瞧见他爸妈了,俩人一块做笔记,他爸把唯一的桌子让给了他妈,本子放在膝盖上努力奋笔疾书做记录。王家父母头顶上的电灯不太好,光线要更暗一些,即便条件如此艰苦,他们也特别努力。 王大毛看了一会,转身嘀咕道:“我也回去看会书。” 他这么一说,其他几个人也有点待不下去,跟着一起回去温习功课了。 教室里。 王大毛他妈一边做笔记,一边习惯性用胳膊把笔记本护住了,不给旁边的人看。 王爸看了一眼被她捂起来的笔记,又抬头去看她。 王妈妈战术性低头,遮得严严实实,愣是没给他一点偷看的空隙。 王爸忍不住道:“你这习惯怎么一直都没改?咱俩读书那会你就这样,一点笔记都不借给我看,咱俩现在都结婚了,你还藏啥啊。” 王妈妈往里面挪了挪笔记本,严肃道:“自己写自己的啊,你别想抄我作业。” 王爸:“……” …… 雷家村办学习班的事儿很快就传开了,但是周围几个村子只有羡慕的份儿,他们一来没有这样的能人组织,再来也没有雷家村的人团结,只能眼馋。周围其他乡镇也是如此,他们倒是也试着组织了一两次夜校,场地和老师都找好了,但是来的人寥寥无几——毕竟不是跟雷家村一样包“分配”工作的,学的也不是维修技术,大家都没什么兴趣。 学习班开了一段时间之后,雷家村的人们对百川超市有了一种别样的感情,他们好像把这个超市当成了一个集体,对它的发展壮大也越发期待了起来。 雷妈妈稳扎稳打,她在这个小超市上投入了不少心血,想的多,做得更多。 关于超市的事,她比谁知道的都要清楚。 百川超市占地不小,一半的空间摆放货架,一半当了仓库,不管是售卖的日用百货和代为订购的洗衣机、风扇等家电,还是收购了拿去市里售卖的山货草药等等,都从未有过间断。 来超市里买东西的人越来越多,不只是雷家村,连周围的人也开始往这边跑,一个传一个,口碑慢慢开始形成。 雷妈妈没想到生意会这么好,不过瞧着人来的多,她还是高兴的。 按这样下去,等明年的时候,她没准真的能再开一家百川超市。 到时候,又能再解决几个就业名额。 光是这么想着,她心里就有奔头,脸上的笑容就越来越多。第144章棉服大卖(1) 初冬。 冬天的时候,北方天气寒冷,从下霜开始就已经冷得要穿厚衣服了,棉袄更是早早准备出来,毛衣毛裤、秋衣秋裤,里三层外三层,裹在身上又沉又重。可即便这样,走在路上依旧要缩着脖子,有条件的人家会配上围脖、手套,这些厚衣服为了方便越冬,一般都会选择深色,毕竟也不能常洗,冬天洗了也不容易干。 而入冬的时候,东昌小城发生了一件事。 忽然有一天,电视上开始投放广告。 电视机一打开,在所有小朋友准备看动画片的时候,忽然有两个宇航员小人走出来,背影音乐欢快,两个宇航员小人也漂浮在空中蹦跳着,小朋友们以为是最新播出的动画片,正看得津津有味,就瞧见电视上那两个宇航员小人碰撞一下,融合成一个小棉球,紧跟着膨胀为一件胖乎乎的棉衣。 这个时候,屏幕上出现了一排活力四射的少男少女,刚一出现,浮在空中胖胖的棉衣就自动复制一般,变成了五六件颜色各异的羽绒棉服,绕了一圈,穿戴在了他们身上。穿上棉服的少年们也跟着膨胀起来,变得轻快,在半空中也丝毫不畏惧寒风! “超轻太空服,高科技,好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