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小说

传奇小说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晋江羽春 > 第106章(第1页)

第106章(第1页)

  伙计们提前培训了几天,各样价位张口就能说,无需操心。  李玉阳在旁边等着,明明很顺利,没有意外,他却越看越心烦。  有种不好的直觉。  不。  不是直觉。  用脑子想,都知道江家不会放任他们家这样干。  照着活动内容抄,还要公然抢生意。  谁能忍?  县里有闲人,两头跑着看热闹,还嫌事不够大,看江家铺子里伙计比客人还多,他们都替江家急!  “你们那个举人姑爷呢?他不做生意啦?”  伙计们都笑:“你们来照顾照顾我家生意啊。”  真是一点不急。  开门的生意,谢星珩不抢。  他就是要让李家先尝到甜头,再从他们嘴里抢肥肉。  城外陆续有百姓进城。  开春农忙,他们都是干完早上的农活,再急忙忙进城采买的人。  江家的车队,与他们同行。  车里装着的,都是一笼笼的猪崽、鸡苗、鸭苗。  车子不够用,还有很多汉子挑着担,一担四笼小鸡,两笼交叠,一步一摇,小鸡叽叽叫着,声音嫩脆。  小鸡仔非常可爱,嫩黄的羽毛,黑豆的眼睛,小小只挤在一窝,看得人心里都热乎。  车队长,浩浩荡荡的,他们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鸡苗。  车队比他们走得快,他们看见后面的车上还有小鸭子。  小鸭子吵,“嘎”一声,群鸭争鸣。  更后面,还有小猪崽。  猪崽诱人啊。  打人群里走过去,它们哼唧两声,众多视线追随而来,满目都是渴望。  车队最后,慢悠悠跟着一辆马车。  谢星珩坐里面,同行的还有从农庄里抽调来的人。  都认字会写,在农庄做多了记工的活,熟悉流程,手也快,今天他们要辛苦一些。  谢星珩亲自去请,也确认家禽们的状态。回县城的路上,他把打样的模板给他们看。  百姓们只用排队,不用分队列。  记名目的人,根据百姓的村子来分册,这样好找人。  路遇百姓,谢星珩看离城不远,就下车跟他们搭话。  乡下百姓都要胆小一些,这是环境使然。  他们进城少,认识的外人也少。所得信息有限,不确定对方的来历与目的,总要谨慎些。  谢星珩一张笑脸扬着,以日常家事为切入点,三两句就聊上了。  “春耕都忙,你们怎么这时候结伴进城?县里有什么好事?”他明知故问道。  春耕忙,这活动不挑时候。  家里小汉子都要下地,媳妇夫郎又挑不动油,只能他们这些壮劳力跟着一起来采买。  说起这个,他们颇为不喜。不过省钱嘛,大不了这几天早起晚走,多干几个时辰补回来。  他们跟谢星珩说起李家油坊的活动。  谢星珩“哦哦”,一副他真的毫不知情的样子。  “是挺划算的,要不是我有别的去处,我也要去买上两坛茶油屯着。”  他表现得热情,话说完,就自顾接话:“刚才那些鸡苗鸭苗还有猪崽,你们都看见了吗?今天可以不要钱领养,你们知道吗?”  他自顾说话,是怕腼腆的农户们,不好意思问他。  等他说鸡苗鸭苗还有猪崽,都是不要钱领养的,农户们瞬时不腼腆了。  他们有的性子好,笑呵呵说:“你这人,别看我们是乡下来的,就哄我们,哪有不要钱就能抓鸡苗鸭苗的?那可还有猪崽!”  有人当即脸色不好看:“你做什么说这种话?拿我们当傻子?”  谢星珩无辜脸,懵懵然:“我哄你们做什么?你们看见了,我刚才是从他们马车上下来的,他们东家大清早去农庄拉来的小崽,你们不都看见了吗?”  看见了,也不能说明是真的啊。  开春了,城内有鸡贩子,他们今天难得进城一回,买完油,也有要去捉鸡苗跟鸭苗的。  那么多,别说不要钱了,卖都卖得完。  他们神色狐疑。  谢星珩被他们看得急了。  “怎么不可能?丰州江家听过吗?开镖局跟杂货铺的江家。乡里乡亲的,哪能骗人呢?”  江家名声大,是丰州三巨头之一。  这两年出尽风头,又是招婿,又是接济难民,江家小哥儿还获封了勇士,府门上都挂着御赐牌匾。  江家那个赘婿,还考中了举人!  去年里,江家搞科普活动,说朝廷赈灾的流程。乡里人也都听说过。  更别提他家差点被抄家。这名声可太响了。  他们家放话,百姓们信。  可他们怕谢星珩是胡编的。  谢星珩看他们表情,话风转换自如。  他摇头失笑:“我骗你们做什么?说起来,这件事是我没办好。”  咋又成他没办好了?  百姓们不懂。  谢星珩叹气:“实话告诉你们吧,我是江家赘婿,这次送养鸡苗猪崽的活动,是我夫郎想给乡亲们做点好事,哪成想,你们根本不知道!”  同行百姓愣住。  谢星珩脸色闪现过一丝尴尬:“实不相瞒,我下车跟你们搭话,是以为你们要去我家铺子里领猪崽的!”  百姓们:???  居然是真的吗!  结伴进城的人,多数是同村、邻村的,所隔间距不远。  聊天时,只有三五个人应话。听到这里,附近人都急了,抢着问话。  问得最多的是:“是不是真的啊?你别骗我们啊。”  其次是:“会不会有什么规矩?我们也不懂……”  不要钱的猪崽,谁不想要。  关键是能不能要得起。  谢星珩又一次叹气:“你们居然真的不知道……”  路上不宜解释,尤其是人员少,阵势弱。  谢星珩指着城门道:“是真是假,我们到城里,一看便知。”  他大大方方邀请:“说实在的,你们现在去李家,要排很久的队。站那儿也是闲着,跟我去看一眼,你们不亏。”  这次来买油的人,多数是年轻夫夫、夫妻同行。  谢星珩看他们还犹豫,帮他们决定:“你们可以分头行动。先叫人去油铺子排队,另一个去江家铺子看看。”  他们想想,点头同意了。  人员以家庭为单位分开,又以村落为单位集结。  每一组里,三种性别的人都有。  进城后,去买油的那组人,还听嘱咐,叫他们多少留点钱,别花光了。  谢星珩笑道:“这种好事不常有,反正养鸡养鸭又不要钱,花光就花光了。”  他是江家赘婿,却让百姓们去李家多多采买,他们都听笑了。  只要是人,就不喜欢别人插手他们的钱财。  不喜别人过问数额,也不会喜欢别人指手画脚,教他们应该怎么花。  谢星珩说了一路的江家,此时要么不插话,要么就顺着说,不可以把话题继续拐到江家。  这番应答,再加好感。  李家铺子在南边,跟江家的东区隔着街坊。  到路口,两拨人分开行动。  谢星珩一路领着他们到江家铺子,只跟他们讨论养殖技巧。  他们没想到谢星珩还懂这个,聊得很是愉快。  到了铺子,听里面的掌柜伙计,都喊谢星珩姑爷,他们才真正信了谢星珩的话,眼睛望着已经摆在铺面门口的数笼鸡鸭猪,眼神热乎乎的。  芋泥啵啵  沿街还有百姓好奇观望,说江家的杂货铺名不虚传,竟然连活物都卖。  而江家今天的开战信号是:谢星珩抵达铺面。  李家活动有三天,让他们一两个时辰又何妨?  前门铜锣一响,后院就有十个年轻力壮嗓门大的镖师,带着巴掌大的锣鼓,飞足往李家油铺狂奔而去。  抢生意了!  抢李家的生意!  这种大喜事,可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参与的!  他们还要内部竞争,卷到一文钱都不收,这事白干都乐意!  没别的,他们爽!  在他们去李家的路上,逛小集门口,谢星珩拿着纸筒卷成的简易喇叭扩音,跟门前聚集的人说:“闲话少说,我知道大家都好奇门口这些鸡鸭猪是怎么回事,你们且听我细细说来。”  规则是他跟江知与说过的,对着百姓们,更加简单直白,少弯绕。  先领养,后付账。  养死了,不赔钱。  养活了,是自家的。  鸡鸭同价,一只十文。结算期是半年。  猪崽贵,一只五百文。结算期是一年半。  这个时限,是方便不用饲料的百姓。  稍微宽一些,他们养肥了鸡鸭,能攒蛋卖钱,不至于刚养大,就捉了卖,没点盼头。  猪崽也是。  养得足够肥,出栏才能得好价。  提前出手,想想都心疼。  百姓们议论阵阵,还是要给钱的,但不用现在就给。  他们可以先抓了去养,养死了也没关系。  最高可以半年结账,一个月攒十文钱不到。  还有,他们能养活啊!  重要的规则说清楚以后,就是抓客人心理的战术。  限时、限量、限购。  限时,猪崽只限今日领养。  限量,领完就没有了。  限购,每家只能选五只鸡,或五只鸭,或者一只猪崽。  “来年还有机会,但今年全养死了,来年就不能先领养后给钱了。”  怎么可能全养死!  百姓们心里否定一句,然后都把视线看向了肥嘟嘟的小猪崽。  他们吞咽唾沫,更加渴望,也有一丝忐忑随之升起。  猪崽比鸡鸭值钱,养肥了能挣大钱。可养死的概率也大。  规则说完,不给他们太多时间思考,又是一声铜锣响。  谢星珩退让半步,铺子里出来一列伙计,搬了桌椅,拿了笔墨纸砚,跟着他们后头来的人,作书生打扮,在椅子上坐稳,就有伙计大声招呼:“要领养小猪崽的可以排队了!数量有限,先来者得!”  离这么近,还错过猪崽,回家睡得着觉吗!  不管有没有下定决心,他们都先挤着往桌前抢位置。  县里百姓同样。  养猪怎么了?县里也能养啊!  到了桌前,问起姓名、村县,有人临场怂了,支支吾吾,不敢养猪。退而求其次,有的捉鸡苗,有的捉鸭苗。  也有人魄力足,心想着:养死了算江家的,只不过来年不能先领养后给钱罢了,来年江家还做不做这亏本生意都不一定。  尤其是,他们本来没有机会养猪的。碰上就是天降横财,老天爷送银子都不抓住,这辈子都发不了财!  咬咬牙选择养猪崽的人,有很大一部分是跟谢星珩同行进城的人。  他们从谢星珩说的养殖技巧里,听说了一件事。  江家有兽医,兽医是专门给畜牲看病的。  要是养的母猪,还有人给母猪接生,做产后护理,让猪健健康康的。今年一窝,来年还有一窝。  这样子的条件,都能养死猪崽,他们也不用奢望下回再养了。  登记完,都怕江家反悔。  他们一个个,把猪崽紧紧抱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