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月旗飘扬在埃及
集结完队伍之后,大家开始朝内陆进发。正式开拔之前,脱欢又召集了所有的中高层军官,给他们告知现在的情况。
他说,这是他祖父巴西尔当时总结出来的经验。小时候,祖父就给他说,罗马军队比蛮族优越的地方,并不是最高指挥官多优秀,多有天赋——蛮族里面,同样也会出现这种人物。罗马真正的强项,反而不是将军里有多少天才,而是他们有一大批能力出众、经验丰富的百户和战团长们。
要让这些人发挥出优势,就得给他们说明白,自己想要做什么,需要他们做什么,然后让他们放手去做。成熟的指挥团队,不应该只有一个棋手和众多棋子,而是一大群棋手在为了共同目标,各司其职。只不过有人在使用军团,有人在使用大队。最基层的人,可能就在直接使用自己的各种武器。
并不是每个人都和凯撒一样,能够在关键位置,精准调配每个百人队。而且就算凯撒,也是被逼急了,才这么做了一次的。大家都是普通人,很少有先贤那个能力,因此,还是老老实实,把组织做好。而这样一来,肯定就比敌人的效率要高得多了。
所以这次,他也要把整个安排说清楚。谁有疑惑,不要不好意思,都直接说明白。因为战争是生死相关的事情,是由不得马虎的。今后,他会多加尝试,逐步完善这个方式。
脱欢告诉大家,他本来觉得应该再拖一阵子,等亚历山大城的守军被消耗更多,再进场。但谁知道,这些人比预计的还废物,几下就顶不住了。他自己也没有指挥大战的经验,一时没沉住气,就让大家提前进军了。这是他的问题,需要带头进行反省。
不过,
星月旗飘扬在埃及
就这样,队伍一下又多了不少人,浩浩荡荡地开始进发了。
和他们预计的差不多,马穆鲁克一直有些心急。他们的斥候一直在附近观望,时不时就和罗马斥候进行小规模交战,相互驱逐,试图压缩对方的侦查范围。行军的过程中,双方的这种冲突,互有胜负,就没有停过。
等远征军前进到一个叫达曼胡尔的小城附近,就远远发现了在此等待的马穆鲁克大军。
达曼胡尔在亚历山大东南方向,就在那条亚历山大通往开罗的道路上,一直以来,都是一座给往来商人提供服务的城镇,位置比较重要。
这里的地形都很平坦,而且也没有达米埃塔那边,河汊带来的诸多沼泽湿地,利于马穆鲁克集结的骑兵行动。罗马军队也不想再离开大路,双方的行动,都谨慎而保守。
罗马军队选择了先扎营,士兵们动作迅速,下午时分就挖掘好了壕沟,建立了坚固的营垒。马穆鲁克斥候再次赶来,两边又是一通例行的前哨战。不过夜里,马穆鲁克依然选择了最稳妥的应对,没有派人来袭击。
过了一晚之后,第二天一大早,吃完早饭,罗马军队就走出营地。马穆鲁克那边,士兵们也从城中和城边的营地中涌出。就在城外的平地上,双方开始一边展开战斗队形,一边谨慎地相互靠近。
早上十点多钟的时候,双方军队都结束了相互试探和队列调整,完全摆开了阵势。
罗马军队依然以两个军团为核心。第八军团在右,第三十三军团在左。第八军团的阵势更加厚实,摆出了经典的三线队列。各有三个大队放在第一、第二排,另外两个则留作预备队,处于最后。
每个大队,也都依次排列,把各个百人队排成三排;百人队内部,则以标准的战斗队形展开,形成前后两条战线。整个军团,几乎就是个正面稍窄、纵深加大的长方形。军团直属的骑兵上千人,位于队列右翼,充当机动部队。
第三十三军团,则按照命令,排出了更宽的阵列。七个大队呈一字排开,后面则是两个大队和军团骑兵。
第八军团是个老军团,人员基本都来自罗马西南部,尤其是沿海各军区。早在海伦娜太后执政的时候,因为塞尔维亚瓦解、奥斯曼北上和拉丁人进军阿尔巴尼亚,巴尔干西部陷入严重的混乱。为了躲避兵戈而流离失所的当地人,纷纷投奔更加稳定的紫帐汗国。海伦娜太后派人招揽这些人,选拔其中身体健康,因为家乡的灾难矢志向蛮族复仇的人,组建了这个军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