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小说

传奇小说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小说免费阅读 > 第255章(第1页)

第255章(第1页)

  发现了,他不擅长审问。  好得很。这就是他在海城的必修课了。  江知与给他竖起大拇指。  谢星珩:“……”  虽然心虚,但老婆夸他,他就受着吧。  今晚横竖睡不着,他们夫夫俩顺势练练审讯技巧。让这两个小厮,说说海城的情况。  海城是个府城,又因地理位置特殊,许多部门在此地设有办事处,比如户部。  很多办事处的职官品级高于知府。在海城,经常会有知府的批文下发以后,被其他部门驳回,或者自觉撤回的情况。  同时,也有很多部门之争。势力庞杂而乱,说不准什么时候就碰到了硬茬,所以海城的处事风气是两个极端。  只要穿上了官袍,哪怕是最末等的职官,各衙门都会和稀泥,轻而罚之,悄悄放了。  但无官无职的人,进了衙门,少说得脱两层皮。  一层是衣袍,一层是金银贿赂。  也就是说,有钱都不能体面的出去。这是衙门的威严。  有上一条职官犯法做对比,这个威严就相当讽刺可笑了。  而且,在各办事处职官之外,往上还有巡抚、布政使等高位直系长官。  在这里办事,主打一个默契。要是不合群,第一步都踏不出去。  谢星珩很满意听到的内容。  踏不出去好啊。  这就不能怪他不做事了。  是别人不让他做。  好好好。  摸鱼大法好。  至于这两个小厮为什么懂这么多,谢星珩跟江知与不去深究。  明摆着是有人借机敲打,或者说是“新手引导”,还是不问了。  放走两个小厮,江知与问谢星珩:“那明天还去牙行吗?”  谢星珩点头:“去一趟。既然不是皇上给我们的家仆,那便清理一些。太杂太乱,睡觉都不放心。”  次日清早,一家人又吃了当地特有的海鲜砂锅煲做早饭。  谢星珩内心狠狠动摇,跟江知与说:“厨子留着。”  江知与笑出声。  “留着厨子就能睡好觉了?”  谢星珩大口喝海鲜粥。  他是吃过好东西的,这个手艺,在京城都是一绝。  不知是谁这么舍得,他反正是不舍得送走。  留着吧。  “民以食为天嘛。”  牙行那种地方,江知与不带孩子去。  初来乍到,谢星珩不放心,就带着两孩子去上值。  清吏司的人:“……”  哪家是亲爹带孩子,一副小赘婿样!  五个郎中的值房在一处,另外四个都有固定的座位,中堂空置,东西两面各两张书桌,两两并排,四人相对。  新添置的桌子在正中央,摆在那里,一看就像是空降了长官,来领导其他四个人的。  谢星珩进屋问一圈,确认那是他的位置,他就坐过去了。  其他四个郎中眼神交流一番,被他不接招的反应气到,面色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谢星珩想告状的心情,经过一晚上的发酵,已经消失殆尽。  他现在不说昨天的排挤,他等老婆的好消息。  岚哥儿跟庭哥儿都第一次来官府衙门,对这里充满了好奇。  尤其是岚哥儿。他现在仗着年岁小,能被父亲带进来坐坐,等再大一点,就要在外面候着,一辈子都不会知道衙门里是什么样子的。  他看得很认真,细细打量完谢星珩的办公区,目光自然而然看向了其他几位大人的办公区域。  他目前见过的这种排位坐法,是在学堂里。  不论是顾家的,还是丰州县的学堂,都这样。  夫子高高坐第一排,余下都是学生们。  他小小“哇”了声:“爹,你好厉害。”  谢星珩笑道:“跟你爹一样的厉害的人,还有四个。去给伯伯们问好。”  值房其他四个郎中:“……”  他们跟谢星珩暂时没有大矛盾,挤兑挤兑,还得做同僚。所谓做人留一线,今天不为难小孩子。  大家相处得很虚假友好。  另一边,江知与领着一行家仆,生怕别人不知道,沿路走,沿路问,打听牙行在哪里。  若有人顺便问一句去牙行做什么,江知与就说这些家仆不老实。在他家里干活,却给别人做眼睛,实在不放心。  不过半天,新来的清吏司郎中府上,出了二十个眼线的消息,就传到各部门职官手里。在小范围里引发了讨论。  话题走一圈,户部清吏司的人不和的消息就成了圈内笑柄。  谢星珩亦有所耳闻。  他当天不提,隔天没带着孩子上值,才续上他的震惊不解,疑惑质问:“不知是哪位大人,让两个小厮听我们夫夫墙角,一个趴门缝,一个蹲窗下。我知道你们很好奇赘婿是什么伺候夫郎的,但大家同僚一场,是不是应该给我留点面子呢?”  是不是这个目的,户部的人都捏着鼻子认下了。  反正没说具体是谁委派的,这个猎奇理由,总比部里人不和来得好。  越是势力庞杂的地方,争斗越多。他们可以窝里大乱斗,但对外,须得一致。  谢星珩凭着脸皮,得到了初步认可。  另一边,江知与让家仆们,照着收到的请柬逐一上门,送些糖包,以表歉意。他要先解决孩子的读书问题,再去拜会。  岚哥儿今年不上学堂,想跟着爹爹学本事。外出行走,他都跟着一块儿。  庭哥儿又要孤单单去上学了,很是不舍。两个月的练箭经历,让他心思变得坚定,没来撒娇耍痴,说要跟哥哥一起。让他上学,他到了地方,见了先生,自个儿把几年的学习经验都说了。  海城经济繁荣,官学也办得好,入学接待就有三个举人同来,问答之间,提问渐渐提高难度,庭哥儿都答得很不错。  他脑子灵,记东西快,当了多年小话痨,言语流畅得很。  让他口头对答,是他的优势。让他写卷子,就差了点意思。  对答环节,他轻松过关。  先生让他写篇文章看看,他慢吞吞研墨,摆足了姿势,写了百来个丑字。  先生们:“……”  看学识,看姿势,还以为是个好苗子。怎么把字丑成这样?  江知与也尴尬了。  几年前谢星珩就捉了庭哥儿的短处,让他好好练字作文。  那之□□哥儿勤奋了一段时间,但没多久就去尚书房了。他课业繁重,每天都睡不醒,又与皇室宗亲的孩子们在一处,家里心疼他,盯得松。  时间晃眼过去,到现在,他一直没能好好练字,相比同龄人的字迹,老早就被比了下去,实在看不过眼。  江知与起身,给几位先生行礼。  “他这手字也很让我们头疼,劳烦先生们多多教导。”  三位先生给他回礼:“江夫郎不必客气。”  谢星珩是官身,今天只走个过场。确认学识,分好班,交了束脩,再拿了官学校服,领些课本,戴上名牌。还得办理住宿。  官学临山靠海,景色十分漂亮。离城区远,在这里上学,一般人家做不到每天接送。  江知与算了路程,真要接送,孩子会很辛苦,让他先读两天,看看适不适应,不行的话,就再请先生到家里教。  或者他另寻一处宅院,随租还是买,方便陪读。  庭哥儿板着小脸说:“爹爹,你这样不对,你这是溺爱我。”  江知与摸摸他头:“爹爹是疼你。”  虽说祸不及孩子,但海城的官家子弟未免太多了。  庭哥儿从前养得单纯,去一趟尚书房才开窍一些,再回丰州县被宋游教导一阵,眼可见的成熟了点,可在大人眼里,他就是个孩子罢了。  不在皇城,官家子弟少了约束,抱团的行为不会少,万一有些纨绔爱惹是非,来寻麻烦,他怕庭哥儿应付不来。  庭哥儿依然摇头:“可是我总要跟别人相处的,还没碰见,你怎么知道我应付不来?”  那江知与就信信他好了。  宋明晖在老家给两个小宝找了适龄的孩子做小厮、书童。  官学可以带个书童一起,两个半大孩子不顶事,江知与想要叫个大人过来,江庭都不要。他要熟悉的人跟着他。  江知与头一次发现,什么都依着孩子是这样心苦。  这一天,他没赢一回。一家三口去看了宿舍,确认下里面都有什么,就回家吃饭,等隔天配置齐全,再去上学。  到家里,江知与跟谢星珩说完,谢星珩也体会了一把老父亲的心酸。  他看庭哥儿懒洋洋时,会着急。  眼看着孩子要自立,去住宿学校读书,他担忧起来,反被孩子一顿说。  真是风水轮流转。  谢星珩跟他说:“这样,你答应爹,有了任何委屈,都要告诉我们。我们可以听你的意见,让你自己去解决,但我们要有知情权。”  庭哥儿笑眯眯答应了。  谢星珩又看岚哥儿:“我们小甜宝今天感觉怎么样?”  岚哥儿吃着大虾,抬头说:“应该给弟弟两巴掌,这样他就老实听话了。”  谢星珩跟江知与:“……”  怎么这么暴力呢。  但这个法子……嗯,怎么说呢,莫名感觉会很有用。第174章坏得很  谢星珩初来海城,沾不了核心公务,每天上班就是摸鱼。  他没白闲着,写了很多海鲜吃法,只等到季节,就能大吃特吃。  另外岚哥儿不上学堂了,但该学的东西不能少,他又列目录,让岚哥儿顺着书单往后看。  有些是全文阅读,有些是截取章节。  目录之外,谢星珩再做教案,回家好教岚哥儿。  他没正经职务,但清吏司的职官们,一天要到他面前晃悠十几次,说着请教、有事,实际都在往他桌案上的书籍、纸张上看。看他一天天的都在做什么。  他坦荡荡,也对其他四位郎中的议论,有意的回避、孤立他,毫不在意。  因是地方办事处,无需早朝,他锻炼稳定了,每天跑步上下班,精神看起来好了很多。  江知与比他忙一些,确认庭哥儿要读官学以后,他连着两天都去送饭,问情况。临时添置了许多零零碎碎的东西,顺路捎带过去。  这头结束,就开始逐家赴约拜访。  海城势力再复杂,后宅的妇人夫郎都受困于接触的事件、人员,见识有限。  江知与成长蜕变,又在京城的圈子待了几年,这种场合如鱼得水,随什么话题,他都能搭上话。  岚哥儿跟他一起,听得多,说得少,在外头有了乖崽模样,被人打趣到脸上,也只是甜甜笑,不会轻易应话。  岚哥儿知道,外面的人,不会全部都是好人。  而且他看爹爹跟人相处的态度,能明白大家现在的交情很浅,那他就不要多说话,免得让爹爹为难。  学习社交礼仪和社交技巧,不比读书简单。每一场宴会结束,江知与都要听岚哥儿复盘。  复盘的内容,从岚哥儿看见的宴会场景、参与人员数量,到各人的穿着打扮、座次、喜好、发言规律,以及明面暗里的关系友好度。  这是考验岚哥儿的观察力,这阶段,他只需要少说多看多听。  判断的理由,他能说出来,江知与就跟他聊聊,说不出来,江知与就轻轻带过。  初入社交圈,要求不高。  岚哥儿学得很认真,回家还要写笔记。  他两岁多就去顾家上学,学习习惯培养得很好,跟着江知与以后,又参考记账的格式,自己列条目,某年某月,在某某府邸,参加某某宴会,参与者都有谁,特别标注的事件有哪些,再有他观察内容的书写。  书写版本比口述版简洁,翻开看一眼,齐齐整整的,笔记做得很漂亮。  等谢星珩回家看完,还要夸夸他。  然后续上书单,回答岚哥儿看书遇见的问题们。  因他是要学真本事,夫夫俩谈事情,大多都让他旁听,一些不太紧要的事,还会问他意见,听听他的想法,再告诉他还有哪些选择,又各自会面临什么结果。  岚哥儿还想写笔记,谢星珩让他用脑子记下来。  “要刻意练习,一次记不住,就在脑子里反复回忆,反复记。”  以后遇事,就有本能反应。  俗话说,三思而后行。有东西才能思,先反应过来,再才好从多角度推演。  为人处世,办事方法,是不能靠笔头记的。只能过脑子走心。  岚哥儿抿唇,认真应下了。  谢星珩给他们爷俩儿剥虾。  江知与跟岚哥儿都很爱吃虾,二月份的海城,没到海鲜旺季,现在也没开海,都是各家冰窖里的存货,江知与社交时连吃带拿,家里海鲜供应量稳定。  “过几天就要自己买了。”江知与说。  谢星珩点头:“让安家兄弟去买。”  安家兄弟是宋威调给他们用的人,原是盐帮的骨干成员,如今都年过四十了,来这里挣个前程,好荫及子孙。  谢星珩不用他们卖命,不要他们冒险去打听盐务,只负责府上采购任务。  采购是个杂活,接触的人三教九流,哪一行都有。他们摸摸底层百姓的生活情况,把这块空白补齐就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