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小说

传奇小说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小说番外 > 第126章(第1页)

第126章(第1页)

  今年江知与跟着一起来,却没有去后院跟妇人夫郎打交道,也没带着孩子出来。  这一下,让所有人都懵懵的。  大家原本猜测,可能是谢星珩这个赘婿,在铺面里的存在感太强,导致江知与这个真正的东家有了危机感。  聊完以后,就都知道自己想太多。  人家夫夫感情好着。  江家也是奇怪,考上了举人的赘婿要出来做生意。  可以坐着数钱的小夫郎也要出来做生意。  过年穿新衣,江知与跟谢星珩裁制的衣裳是同款。红蓝配色,里面是竖领夹袄,外面是大氅。  深色的蓝压着枫色的红,腰间环佩。  江知与正式场合会戴抹额,出门做生意,也戴着。  谢星珩非要跟他一样,从他挂抹额的架子上,挑了一条颜色样式相近的。  一指宽的素纹抹额,中心镶嵌宝珠。  两人站一块儿,又养眼又般配。  江知与比普通小哥儿高,习过武,身板硬。出来历练经过事,相较从前的落落大方,更多几分自信豪气。  丰州商圈里,他第一次出席社交场,半点没露怯,不用谢星珩给他找补、抬面子。  在黄家,是第一站。  他谈的不是黄、江两家的生意,是糖厂跟黄家的合作。  不算江家,就资金有限。  江知与给他们算利。  经商之上,他跟谢星珩都是大方人,愿意让利,也懂得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糖厂,主营是糖制品,其他花样,都是为了卖糖而产生的点子,不能哗众取宠。  绣样不比彩卡,这是一针一线缝制的,费工费时费眼睛,黄家所有绣工同期赶制,都做不出太多。  这个钱,江知与不挣。  糖厂在冬日活动做足了宣传,绣样出来,就能趁机吸引大波流量。总有人愿意买,他也是买。  跟卡片一样,绣样也是糖厂出钱,定制采购后,投放到商品之中,完成盲盒的布置,让顾客抽取。  这番合作,他不求黄家降低价格,但要黄家三年之内,不能接别人的同款定制单。  三年之后,糖厂经营扩大了,跟得上短期高量订单,市场占领度可以稍作退让。  黄乐文皱眉沉思。  江知与说的出来单干,根本不能作数。  江家就他一个独哥儿,家业不都是他的?  黄家是铁了心要跟江家干,现在热闹红火,欣欣向荣。  憋屈几年,终于有机会大展拳脚,上到主家,下到伙计,无一不是欢庆乐呵。不复往日压抑。  以今年的盈亏而言,黄家也有亏损。  主要亏损是年底推出的红白喜事套餐。  大年三十,家里都没有休息,把黄家所有的账房先生还有掌柜的都叫来开会。  他们根据现状做了推演,初期亏本是必然的。  这个时期,都不能叫亏本,这是前期投入。嫁衣是重复使用,每一回租赁,都能挣钱。  只是说,积少成多的时间会长一些,不能很快看到大额的营收。  但这场活动,给黄家带来的名声影响不可限量。  红白事,家家户户都会办。百姓们穿的是黄家提供的孝服、喜服。让他们能体面的送走亲人,也能体面的成亲,以此带动的铺面成衣消费,比往年年节时,近乎翻倍。  这个翻倍,还要计算今年百姓们的生活水平。  江家提供的各项扶持计划,去年第一年开展,成效尚弱。过个几年呢?  粮食稳步增产,鸡鸭养殖增加数目。  最重要的,猪崽也年年增多。江家的养殖场上,连牛崽都有!  这是不会赔钱的买卖。  黄乐文心思急转,决定同意三年之约,但他心里略有惶恐。  “你打算定多少绣样?”  这么认真来谈,还要限制黄家对外销售,只能供给糖厂,数量应该很大吧?  数量多的话,黄家承担不起。  他们有自家的生意,最近还在加紧赶制嫁衣——租赁嫁衣还有一个好处,能让顾客看见更多的花样,更好的定制。  嫁衣之外,他们家绣样制品非常多。比如龙凤呈祥被子,以及配套的盖头、绣花鞋。  这都要人手。  江知与笑了,“你放心,神仙绣样是珍品,不可泛滥。我不会定制太多,只有少数人能靠盲盒获得,这样才能衬托它的珍贵之处。”  也是因此,他要跟黄家定下不可接别人定制单的条例。他要保证市场上流通的神仙绣样,都是从糖厂盲盒里出来的。  限制了获取条件,他原价购买又何妨?  高手在民间,还有外地人会绣。  江知与不能拦下这批人,他也不打算拦。  外地难去,本地厉害绣工就那么多,真正厉害的人,早被黄家搜罗来了。余下的,仿不到精髓,也仿不了几幅。  黄乐文一听数量少,初期只要十幅绣样,就松了口气,笑容都实在真诚了不少。  他拿过绣样一看,表情又都凝固在脸上。  他拿到的是基础名单,还有一本厚厚的图册。  江知与说:“你们挑着简单的,紧着活动时间来,正月十五之前,先给我三幅,行吗?”  黄乐文翻开图册。这是江知与根据神仙体系整理过的,以后会照着系列出,现在是佛道双体系神仙都有出图卡,往后就要细分了。  黄乐文算算日子,仅是三幅,图样小,可以酌情简略,来得及。  他问江知与:“你第一批想要哪些神仙图样?”  江知与说:“居家神为主。福、禄、寿、财、喜,门、灶、床、地、城。”  黄乐文忍不住瞄了谢星珩一眼。  谢星珩懂他意思,摊手道:“这可不是我出的主意。”  江知与很是高兴。  小谢在商圈名声已响,他这法子刚来试水,黄乐文误以为是小谢的主意,那就说明这个法子实好!  他乐滋滋的:“以百姓常见需求而言,第一批做九路财神和送子观音最好。”  世人不过是求财求子。  黄乐文:“……”  你们夫夫真是般配。  走过黄家,江知与还去其他人家里拜访。  表明往后丰州的商务交际场上,会多他这么一个人。  黄家的生意谈定,余下各家,就是江知与跟徐诚同去,不用谢星珩作陪。  江知与以江家家主的身份出面,徐诚是糖厂的正经老板。  谢星珩则提着礼,四处拜访书生们。  三头的人际关系都不落下。  读书人清高,不喜市侩商人。  谢星珩以举人之身,去行经商之事,更是有辱斯文。  因谢星珩的经商之道,是能带动百姓们致富的,跟他有交情的书生,都知道谢星珩的乡试策问的核心。  把丰州的变化逐一印证对比,都说他不忘初心,知行合一,是圣人君子。  这番夸赞,厚颜如谢星珩,都承受不住,当众红了脸皮。  他忙生意,这头的关系维系弱。小鱼怀孕,也没时常出来,只是日常走动里,各家往来没断罢了。  好不容易见上一回,谢星珩有他的社交目的。  他需要适当露怯、展现尴尬。  一个年轻有才,做什么事都能办得有声有色的男人,在社交场上,很难交到真心朋友。  不要小看人性。  看他不顺眼,不需要理由。  而一个不完美的男人,有这样那样的、无伤大雅的小缺点的男人,再配上足够的聪明才华,以及大众认可的人品,就能在交际圈上如鱼得水。  谢星珩嫌弃丢人的事,跟同窗们能说一说。  “生意不好做啊,我看着到处都红红火火,还说今年有得挣,能挺直腰杆,来年再有谁说我是不会做生意的蠢蛋,我就能反驳了……结果……”  结果怎么了?  他不说,他吊胃口,他惆怅,他还在催问之中扭捏起来。  在坐书生们互相对视,犹疑着猜测道:“难道亏本了?”  他们不懂生意,家里经商的,也不让他们沾铜臭味。  他们就知道逛小集的生意实在红火,那客流量,哪个老板不眼馋?  谢星珩说亏了一千两。  他们第一反应是不可能。  过后都想到逛小集的宣传关键词“白给的”,他们又都笑得乐不可支,纷纷打趣起谢星珩。  久未交际的距离感瞬时打破,互敬一杯酒,又是好兄弟。第80章补更章节  大年初一,竞技活动开启。  场地早就圈出来了,留了积雪供人比赛用。  分区赛制,同期投票决出胜负,层层晋升,最后在县衙侧边的大平台上做最后的比拼。  这样能保证雪人和冰雕的用料。  滑冰同理,怕湖面结冰的厚度,不能承载,同样分区进行。  小朋友的打雪仗,就不用搞这么多层较量。  各区就能决出胜负,然后各区颁奖。  打雪仗以童趣为主,白家的木制玩具,糖厂的糖袋,还有王家提供的花样络子。  大人的竞技里,黄家舍本,愿意提供好料棉衣,温暖一整个冬季。  白家不落后,跟着“温暖”来,提供了优质木炭。  他家这木炭,还让谢星珩狠狠惊讶了一把。  “你家还做木炭生意啊?”  白喜文很是自豪:“木炭还不是木材烧出来的?平时多了木料,直接当柴火,太过浪费。卖也卖不出价,制成木炭就不一样了,尤其是好木头烧的炭,不刺鼻,还留香!这能卖好价,年年冬季,都是我们家最爱的季节。”  在丰州就不一样了。  他们家的林区都在上水县,没有自家的林区,原料价钱上来,走的薄利多销的路子,要不是江家分饼子,他们家日常开销都难以维系。  所以白家的初期目标是建造林区,他们必须要有自家的林子,种什么树,多少树龄能砍,砍多少,都是他们说了算。  零散采购,质量也不好保障,还有坐地起价的。  此为闲谈,话回正题。  彩头是给合作商扬名的,各家都有出物,王家以丝线为主,本次送温暖赶不上时候,拿出来的丝线是乡下百姓都看得出来的好东西,颜色鲜亮而正,别说平日里,这辈子都可能舍不得买一团。  江家以油盐为主,朴实无华。  这场活动,江知与跟徐诚都去玩了。  他们去滑冰,不用围着冰雪挨冻,又能活动筋骨。  两人都会武,从前就会滑冰,简单前行,没有尝试过花样,谢星珩提了几句,江知与试了试,还挺简单的。  他觉得简单,徐诚同样认为简单。  他们还玩双人滑。  把摔倒又爬起、摔倒了爬不起的人略过,在速度竞技的冰场上,他们就是最亮眼的存在。  两人还都长相出众,神清骨秀,特地换了漂亮红衣,场上滑出,就是最靓的崽。  边上有人夸,谢星珩不管认不认识,都要插嘴:“看见了吗?那个皮肤白白的是我夫郎!”  别人又没问他。  旁边还有人夸。  他又偏过头说:“你怎么知道那是我夫郎的?他厉害吧,谢谢夸奖!”  围观百姓:“……”  有人认出来他是江家赘婿,都问他为什么不去玩。  谢星珩也换了鞋子。  这时候的溜冰鞋是在木板下钉上铁条,再把木板绑在鞋底,也称冰刀。  根据江知与所说,京城贵人圈子,会玩冰球。  谢星珩听了很耳熟。  这个冰球,或许可能,他也会玩。  全民娱乐的东西,不好定太高的难度。  江知与跟徐诚下场热身,不抢彩头,热身完毕,就换到旁边小一号到湖面上,打冰球。  谢星珩跟徐武组队,江知与跟徐诚组队。  徐武实心眼儿,但听话,基本功扎实,找准了平衡,谢星珩说什么,他就听什么,两相配合之下,能跟“好友派”打个平手。  江知与跟徐诚都对谢星珩另眼相看,因他不会武,一直做着文绉绉的事,读书或经商,都是靠脑子,哪里想到他运动也厉害。  只是体力跟不上,比不得正经习武的三个人。  谢星珩半场退下,边上好多师兄弟抢着球棒,上场来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