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小说

传奇小说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小说番外 > 第137章(第1页)

第137章(第1页)

  来到小渔村,他以做生意的名义来。  外地商人到哪里都不奇怪,他收各类鱼虾海货,也收贝壳珍珠。  这都是老本行了。在他贩盐之前,他就是做渔民的。  成天里捞鱼,挣不下几个银子。他就在码头组织人手,收货卖货。  码头势力多,他们单干就有人利益受损。  但要挣大钱,就不能怕冲突。都是些平头百姓,比狠么,他会怕吗?  从渔夫,到码头大哥,再往后沾染贩盐,又一步步藏着身家,明面上转而卖茶。  人生短短几十年,他生活足够壮阔。  赶上好时候,往前那么多年,朝廷都没有管盐帮,这一下就要宰了吃肥宋威不知道新皇登基以后,会等多久才去上陵府下刀子,他现在就安生做他的鱼贩子。  他人糙,又懂行,细巧心思瞒不住他,为人又仗义。实在遇到困难的人家,他也乐意施以援手,这几个月奔走下来,当地许多渔民都愿意把海货卖给他。  宋威还有捕鱼经验,水性也好,他中途还跟渔民一起出海,参与捕鱼,提供了许多指导。  短短四个月,他就成功打入村民集体,适时透露一点个人信息——外地生意不好做,迫于无奈,远离故土。  到了当地,再多的鱼,他也不敢收,因为惹不起“大人物”。  村民就猜着,他应该是生意上跟人发生了冲突,商人家又不是官,闹得妻离子散,也是可怜人。  “可怜人”宋威,从外地商人,到在渔村安家,花了四个月时间。  正值夏日,渔民忙着赶海,村里又来了一对外地父子。  两人长得都挺好,五官上多处相像。  小的那个,眉心有一处烫伤。让人看不出他是小哥儿还是小汉子。  时下区分哥儿与汉子,除非郎中把脉,否则就两种。  一个简单直观,看孕痣分辨。  一个复杂周期长,跟他们发生关系,经过长久的尝试,看他们会不会怀孕。  第二种方式,还有失败率。因为哥儿怀孕比较难。  同是外来客,宋威还长了一双火眼。  他们父子二人穿着粗布衣裳,也装得唯唯诺诺,身上还有脏污,甚至抱着个牌位,活脱脱一副家乡过不下去日子的小可怜模样,但眼神里的警惕与审视,多年生活的小习惯,让他们与普通百姓相差很大。  宋威思绪电转,决定利用他“热心老大哥”的人设,对他们伸出援手。  宋威放下在修补的渔网,一身鱼腥味的过去,招呼他们,问他们是做什么的。  “来寻亲的,还是来问路的?”  或者是过路,讨口水喝?  宋威的形象,跟当地渔民相差无几,本就糙,又身姿魁梧。  他多年习惯,常在海边走,肤色自然。语言也在数月里,有意朝当地人靠近,没引发敌意。  这对父子是孩子当家。  额头有烫伤的正是江致宁,他改名换姓,叫黄宁。  抱着的牌位是黄公公的。  他爹爹余春至,也改了名字。叫余年。  用新身份示人的江致宁,来这里请人送他们父子二人出海。  宋威诧异,邀他们到棚子下边坐。  外面日头烈,这里是边远小渔村,江致宁看他们说话的时候,还有些路过的村民跟宋威打招呼,一派祥和自然。  他舔舔干燥的唇,看爹爹连月奔波,面黄憔悴,难以维系。便点头同意。  宋威给他们倒了茶水,凉茶都被气温炙烤得温温热,解渴去乏,但平添热意。  宋威接着话题说:“怎么想到要出海呢?”  他不管江致宁怎么想,自顾往后说:“海外不太平,跟我们语言也不通,那边乱着呢。没见他们年年都要往内陆里打吗?打什么?还不是没吃没喝、没女人和小哥儿?”  江致宁打听过,是这么个事。  但他们实在没有地方可以去了。  树倒猢狲散。  新皇继位,先皇能免于一死,先皇身边的爪牙却一个留不得。  黄公公做到了总管太监的职务,早早杀了。  他一死,从前的孝顺的干儿子们,也都露了本性。  对他侮辱在前,动手在后。还妄图拿走黄公公给他的钱财,再利用他们父子二人,从中再支配尚在京中的兄弟。  江致宁从他们的态度里,知道京城还有人可信。但他们不敢回京城。  走在外头,他们父子无依无靠,就是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数月的功夫,他用尽手段,才带着爹爹逃出来。  除了海外,他不知道还有哪里是安全的地方。  江致宁想了想,说:“大叔,你好像知道海外的情况?能给我说说吗?”  宋威老辣,对付江致宁这种初入江湖的小毛孩,简直是张口就来。  他顺口就交了一点老底,带了一些中年男人的得意与怀念。  正事不提,跟江致宁一顿猛猛吹。  吹他曾经做海上商人时的光辉事迹,讲了他用什么方式,挣了多少银子,顺道骂骂外地人没见识,活该被他骗。  江致宁根本不耐烦听这些废话。可他没有办法,能打听消息的地方太少了,有个人知道,还愿意说,他就得忍忍。  另一方面来说,宋威的这种表现,也是自然合理的。  从一堆废话里,寻找出来的线索,才是有用而真实的。  他就没想到,这是宋威故意制造的假象。  总结而言,海外能去,若是细心,还能学会他们的语言。  沿海城市很多人都是两地跑的,懂一门语言,他们父子无依无靠的过去,也有生存之本。  宋威叭叭半天,终于展露出他的目的:“我当海商那几年,专门花大价钱学过。”  江致宁皱眉,隐约感觉不对劲。太过顺利了。  可他细细回忆,每个细节又都非常合理。  他问:“你能教我?学费多少?”  宋威狮子大开口:“一百两银子。”  江致宁当即起身走人。  宋威还追着降了两次价,“哎,你这人会不会谈生意,你嫌贵你说啊,你直接走做什么?”  江致宁说:“我看你就不诚心。”  宋威比个巴掌:“五十两,不能更低了,过了今天,我还收一百两。”  江致宁就不信了,还有人成天的来找他学外语,看把他给自信的。  过了今天又怎样?银子在他手里,他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他也不可能刚见面,就信任宋威。  当天,他在渔村又转了转,在村里打听出海的船只,也问宋威的情况。  “就村口那个破棚子里住的人,他谁啊?我看他家里也没其他人了。”  村民都知道宋威情况,现在熟悉了,宋威收海货不压价,平时还总帮忙做这做那。他们感恩,背后不嚼舌根。  也都听宋威的话,怕说了他是外地人,本地地头蛇来欺负他,非必要,就不要强调这点。  所以江致宁来问,他们都说宋威是海商,遭了变故,妻离子散,现在只能收收海货,做点小生意。  问起人品,那是没得说。人人都要竖起一根大拇指。  江致宁没急着定下,带着爹爹回县城,找了家客栈,请郎中来把脉开方子,先在城里,养了半个月,身体见好了,他才又一次出来走动。  他这回没问海外情况,反复思索,认为不管有没有大用,他都必须得懂外语,所以暗地里在找会这门语言的人。  他从前是官家小哥儿,在黄公公府上长过见识,也是关于财富类型的。  这数月里,经历的事情多,没有一样是跟沿海地区的特殊时局有关,他连地理都不甚清楚,这一番打听下来,反被藏在城里的奸细注意,引来了危机。  他警惕,这一劫躲过,回想发现,还是最初遇见的那个大叔靠谱。  他们父子二人,又回到了小渔村。  宋威深捏人心,江致宁来吃回头草,一百两的价格,就死也不降。  几番争执间,江致宁颇为恼怒:“你不是说我可以讲价的吗?”  宋威嘿嘿乐:“那你不是没有同意吗?我就降那一天的价,你错过了,就没有了。我每天忙得很,这银子我本来就可挣可不挣。”  江致宁听懂了潜台词。  一百两看似很多,但万一教了个蠢笨如猪的学生,这辈子都耗上了。  江致宁试图用他的热情助人性格,来压压价——他们父子没有挣钱的本事,时至今日,所剩银钱已经不多了。  宋威听笑了:“我这事儿,本来就是顺手帮你们的,我又不认识你们,真想挣钱,我找搜船,挑个无风无浪的好日头,把你们带出海,你们都不知道我会把你们扔海里还是扔荒岛上,我真把你们送去外邦,你们又怎么活?我们这里有人牙子,外邦也有啊。”  江致宁听到后边,背脊一阵阵的生寒。  他低头算账,跟宋威说:“我没有那么多钱,你要一百两也行,你给我们在村子里找个住所,我跟你学语言方便。”  住所好找,宋威也不欺负人。  村里找个孤儿寡母家,两边凑一凑,他做保,也叫邻里多看顾。  空置房屋能多几个房租钱,两头都开心。  至此,江致宁带着爹爹在小渔村安家了。  他聪明,会找事做。  宋威是商人,但没有帮手,他要从宋威手里挣银子。  宋威才不收他。  江致宁锲而不舍,磨了他一个月,宋威才同意了。  自己花费心思找到的工作,让江致宁很是放心。  累了点,钱也是真的少。好在渔村开销低,这点工钱,够他跟爹爹生活。手里的银子都攒起来,以后到了海外,要用钱的地方多着。  日子平静往前过,直到年底,小渔村年货都筹备完了,各家各户守岁过节,很多人家看宋威孤零零一个人,实在可怜,都叫他一起来。  宋威不去,他说他想家,也想夫郎孩子。  “我实在笑不出来,就不去影响你们心情了,各位新年好,我们来年见!”  年间容易生事,安逸久了也容易放松警惕。  宋威要守着村口破房子,他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守夜方式。  他要看看,年底有没有外来客找人。  看看那对父子,会不会带来祸事。  这般等待里,又是个安详平和的夜晚过去。  等年过完了,宋威履约,带江致宁去码头交货。  也从海外商人那里买些外邦特有的货色,回城里零散着售卖。  江致宁用他新学会的语言,慢而生涩的充当翻译。  交流顺利。他这一百两银子,没白花。  相处半年,江致宁日常里有表露些本性。  比如杀鱼宰鸡的手法,非常残忍。一刀能要命的事,他爱细细慢慢切着玩。  村子里并非所有人都是好人,有老流氓对他爹爹出言调戏,还敢堵人动手动脚。也有小混子缠着他,问他是小哥儿还是小汉子,看他年轻,长相出众,要跟他睡一觉。  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有莫名其妙的倒霉事。  最过分的一个,家里房子半夜着火了。  宋威心知肚明,没拆穿。  也是熟了,江致宁说话直接。  “你这生意做得好小家子气,那么多好东西,零零碎碎进十两银子的货,辛苦跑半天,能有几钱的利润?”  宋威愈发确定,这小子从前是个富贵命。  “你一个月五百文的收入,还好意思嫌我十两的生意小?”  江致宁无话可说。  离开京城以后,他才发现十两银子,真的很多。  他嘴硬。十两再多,于生意而言就是少。  宋威做的小生意,十两银子就够了。  江致宁学会了外语,够基础交流,他可以带着爹爹出海了。  或许是这里太过宁静,也或许是他自己学会了划船看日头的原因,他没急着走。  回村路上,宋威问过一次,没深入的问。  他对江致宁父子的事,只是留心注意。没有一定要管。  不走就不走。  家里要添置些日用品,宋威跟江致宁分头采购。  夫郎、小哥儿爱俏,海边日晒风吹,他们脸上、手上,都受不了。贵的东西买不起,便宜的膏子一买一大盒,油汪汪的涂抹。  宋威跟他不顺道,同时也是例行查看,看特定的区域,有没有联络暗号。  距离兵变,已经快一年了。距离他离开上陵府,已经一年多。  从来没有标记的地方,突然出来了收购东珠的牌子。  宋威心神一震。  有下属找来了。  他上前对暗号。  他定下来的暗号,是宋明晖着手修改过的。整体听上去就是谈生意,但算账的时候,有个接头技巧。  先砍三成,不论同意与否,再砍一成。  同样,不论同意与否,咬死一成。  这里要请示掌柜的或者东家,就能引到后面去说话。  然后说货色,上中下品的货色,比例是三一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