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小说

传奇小说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小说百度云 > 第78章(第1页)

第78章(第1页)

  书生都清瘦,十二人挤一块儿也拧巴,胳膊压下边,捏个筷子都要撞到人。  谢星珩:“……”  都是举人,待遇相差也太大了。  他是末次,视线偏,要看场内情况,还得扭着半边身子回头看。  鹿鸣宴有谢师宴的别名,他又不能不看。  场内活动多,可能会被考官们点名。别提多难受了。  到时辰,铜锣一敲,书吏喊话,所有举人都起身离席,顺着坐次排队,从平台,上六级台阶到上面的大方台上,齐整整列方阵,行学生礼。  谢星珩位于末次,前面景象看不清,隐约看墙壁上挂了一副孔子像。  拜完后,主考官勉励数句,他们就再次落座。  乐起,舞来,大合唱。  跟昨天的聚会不同,今天的魁星舞只有五经房的魁首才能跳,总共五个人。  谢星珩十分想背过身坐,这样扭着脖子,他还要唱歌,筋扯着不舒服。  是露天席面,开场热闹一番,菜饭都凉了。  好在席面丰富,跟着在上菜,一盘盘的替换完,又是崭新的热乎菜。  谢星珩这就吃上了。  同桌书生都拘谨得很,早在点名的时候,就尬到了。再挤在一处,跟前几桌的人形成鲜明对比,一看就是差生,更是如坐针毡。  谢星珩招呼他们快点吃:“上桌是冷盘,撤就撤了,这桌再完整撤下,上官怎么看?”  能怎么看。  他们才没空看。  一桌人都在吃,他的行为就不奇怪。  否则就要直挺挺扭着脖子往后头看,累死他算了。  谢星珩如是想。  商行俭跟他同席,挨着坐,小声提醒他:“我看别桌的人都捧着酒杯,没动筷子。”  谢星珩头也不抬:“他们不饿。”  主要是那些举人名次高,尤其是第一桌,来回点名,轮流作诗唱赋,站起是一杯酒,坐下又是一杯酒,同桌人还得陪饮,哪有空吃?  不像他们,坐在犄角旮旯里,排在第十桌,不吃菜,就要举杯,杯子都举了,不得陪一个?一场喝完,人都摊了。  满桌人迟疑,看第一桌的热闹持续半晌还没结束,他们傻坐着实在尬尴,也相继拿筷子吃上了。  谢星珩满意了。  这时,上头有人点他名。  “谢星珩。”  主考官孟培德点的名,书吏大声传,谢星珩一激灵。  这么快就轮到他了?  他飞快擦嘴,恭恭敬敬站起来,侧身对着高台,作揖后,等着发话。  场子大,每桌之间有一米五左右的空地。  跟考官们的席面隔着大方台,再往前才是考官们的酒桌。  孟培德眯眼,看不清。  叫人过来太直白,就让谢星珩作了首应景诗赋。  谢星珩张嘴就来。  并非是才情高,而是他嘴皮子利索。本就能说会道,组词连句再押韵。  鹿鸣宴看才华,又不那么看。  整体以轻松愉快为主,打油诗也是诗,博人一笑就算过关。  他都考最后一名了,不用对他期望太高。  点名结束,继续吃喝。  因距离远,同桌之间也开始窃窃私语。  主考官的突然点名,就像课堂上的老师,眯着眼睛满场巡视。  在坐的人,心里都倏地提起,生怕下一个就点到自己。  再看谢星珩还能吃吃喝喝,不由感叹他心态真好。  谢星珩回以微笑。  筵席结束,举人们拜主考官。  要带贽仪,俗称红包。  谢星珩随大流,红包就包的银子,数量适中,拿了八两八钱。  主考官要见的举子多,通常只随意说几句勉励话,个别人才会多留。  孟培德怪脾气,不让考生进家里,这一步是在明德堂进行。  后院找间空屋子,举人们按照桌次进。  谢星珩又排在了末位,最后一桌,理应是客套到不能再客套的官方话,孟培德偏偏把他留下来了。  谢星珩心里很警惕。  他不想站队。  秋日天色暗,室内光线弱。  孟培德开口前,细细把谢星珩打量一番。  个子高,身板正,脸好,眼神清亮。  乍一看是个极为正统的书生郎,眼睫眨动间,又有精光闪过,不是个老实人。  一如他的策问,老成、毒辣,又刻意装无知热血书生。  若纯看文章,结合今日所见,孟培德转手就会赶他走。  出了贡院,他听说了京城最近的热闹话题,知道谢星珩游走在外交朋友,所提事件虽俗,满口都是生意,用心却实诚,都是为了灾地重建。也把他写在策问里的文字落实,从身边开始推行。  读书人,要立身正。  为官者,却得心有城府。  聪明与心机,用在好地方,那他就是个好人。  孟培德问他:“你现在在哪位先生门下读书?可取了表字?”  谢星珩还没拜师,他之前是想逼江老三给他找个名师来教他的。  现在就拉郭先生出来挡挡。  “回先生,我老师是郭孝祥郭先生,我的表字是他取的,叫敬之。”  孟培德不认识郭孝祥,再问一句:“你老师是哪年考中举人的?”  谢星珩说:“佑平二十年的举人。”  十二年了,还没考上进士。  这不稀奇,有人只想做乡绅,没有远大抱负。  也有人天生就爱教书,有个举人名头已经够用。  更多人一生都止步举人,想上不能上。  孟培德点点头,又问:“你家乡遭灾了,郭先生还在指点你吗?”  谢星珩老实巴交:“我来京城后拜师的。”  孟培德:?  你都要考举人了,临时拜个举人做老师是为什么?  他憋了会儿:“上任老师是谁?经史跟谁学的?”  谢星珩无语。  亏得他紧张半天,原来是被他的经史辣到眼睛了。  想是这么想,心里半分没放松。  谢星珩如实相告。  出身微寒,从前没有老师,书院夫子都是他老师。  所学知识全被一场大水冲跑了,这几月都在想怎么灾后重建,心思不在学习上。  给他的策问找个合理来源。  孟培德沉默了会儿,指指左侧椅子边的竹箱:“你想法有,文章实在太差,经史尤甚。来年春试,你绝无可能取中。这些书你拿回家看。读通了,再来应试。”  他不收学生,留见谢星珩纯粹是怜惜人才。  能在贡院公然提党派,他对朝廷的事心里有数。  再三年后,朝廷暗流也该清朗了。  谢星珩愣住,本能应声道谢,心中情绪翻涌。  他听得出来潜台词,这不仅仅是学业上的关心,更是直接让他离京城远一点。  师生之间,如此提醒,还能说是正常。  他们今天才第一次见面,这般提醒,实属大恩。  谢星珩知好歹,长身作揖,久久才起:“多谢先生。”  他是最后一个拜见主考官的学生,这头结束,就要去拜房官。  孟培德没有留他,也没帮忙。  全都去了,从众才是最好的法子。  谢星珩提着竹箱出来,其他举人都已散场。  他上马车,把竹箱放木板上,蹲身打开,粗略翻过,全是书册。都是旧书,笔迹多,还有夹页。  谢星珩在道德上,相对被动。  他不会主动释放善恶,会根据身边人的行为决定。  这一箱书,让他感受到了沉甸甸的善意。  不求回报,纯教导。  圣贤书养人。  养小人,更养君子。  他把书箱合上,暂把大恩放下,专心应对房师。  他在京城名气大,很多书生都知道他有想法,近期交流里,他的某些意见被广为称赞。  虽刻意让想法理想化,有读书人的天真,那也是实实在在的想法。  或许会被重视。  抵达温府后,谢星珩被房师家的门房领着进门,再替换小厮带路,然后换书童引着,敲开了书房的门。  正对着门口的长条桌案后,坐着的人就是谢星珩的房师温客卿。  两侧各摆五张椅子,已经坐满了人。有三个举人站着。  谢星珩过来,没有座位,行礼过后,跟另外三人一样,顺着椅子排列站着。  温客卿问他怎么来这么晚。  谢星珩垂首答话:“学生经史写得太烂,孟先生看不下去,把我训斥了一顿。”  参与阅卷的人,都知道本次科举试卷的水平参差不一。  温客卿见过谢星珩的卷子,他也是故意落卷的那批考官之一。  他看人才的首要重点是“才华”。  书都读不透,能有什么本事?  举人会见,不用太过重视,来年不一定碰面。  他后靠到椅背上,捧杯喝一口茶,笑意里带着几分恶劣:“哦?经史太烂?你说说,你写了什么?”  谢星珩挑眉。  先是不爽,再是忍笑。  运气真好。  碰见个不要他的。  忍笑跟压怒有区别,他把脑袋埋得更低,肩膀轻轻颤动,看起来跟忍着怒意差不多。  温客卿偏要他说。  谢星珩脸皮弹性,倒数第一固然丢人,但经史稀烂是客观事实,如果因此瞧不起他,那便各走一边。  相反,他知道他考卷稀烂,别人还要夸,他反而会不好意思。  不好弄巧成拙,他持续低头,像羞于启齿般,磕磕巴巴把他写的经史背诵了一遍。  温客卿点名,叫人点评。  谁点评,谢星珩就看谁。  评语中肯,他就轻轻放过。  故意嘲笑,他便狠狠记住了。  等着吧。  另一边,江致微运气实差,三叔帮他提前打点了,过来就被拉着问话。  他演技有限,只好不停跑茅房。出门在外,没有换洗衣物,每次都带着一身怪味入座,三次之后,房师不再亲热他。  看似顺利渡过,实则因三叔的打点,他已榜上有名。  为今之计,只有来年考中,另行拜师。或者落榜以后,死活不去上任。方可躲过。  江致微想回丰州散财去。  散尽家财,就没钱打点了。  这样才稳妥。第52章小鱼疏通门路接险差(二更)  鹿鸣宴这天,江知与也出了门,抓紧时间,把京都地界的联络点疏通。  等见过三叔,他们就能返乡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