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小说

传奇小说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小说百度云 > 第217章(第1页)

第217章(第1页)

  谢星珩笑话他:“不知道是谁缝了星星抱枕,真人在身边躺着,还不把它拿下床。”  江知与推他:“不许笑。”  还反客为主:“由此说来,你对我不够恋爱脑,你早看见了星星抱枕,但你没有想过要做小鱼抱枕。”  谢星珩顺杆爬,伸手拦着他不让走,还要使劲把人抱住。  “小鱼,老婆,你知道的,我手笨,也不会针线活,你帮我缝一个小鱼抱枕,我要带去翰林院。”  江知与不懂他带去翰林院做什么:“那里合适吗?你放哪里?”  谢星珩脑袋埋他腰上,笑得肩膀发颤,又仰头看着他,眼里似有星空倒影,灿灿生光。  “我抱着,闲来无事就摸摸鱼,这是我想你的证明。”  江知与听不得“摸鱼”,感觉谢星珩的手已经在身上乱摸了。  他又推了谢星珩一下,没能推开。  谢星珩让他答应:“给我做吗?”  江知与不想做。  “不正经。”  谢星珩还在笑:“怕什么?这是我们夫夫俩的小秘密,别人都不知道。”  江知与听着有所意动。  谢星珩加把劲儿,又说:“而且我的座椅很空,你给我做一个小枕头,我忙时,就把它放在腰后靠着,人也舒坦点。”  江知与无法拒绝,答应了下来。  他要缝一只星星眼的小鱼枕头。第150章秀恩爱  江知与给谢星珩做的小鱼枕头,拥有一对大大的鱼鳍。  他做了两只。一只是拼接的鱼鳍,方便调整位置,这只拆线的针眼太多,留在家里用。  另一只是参照拼接鱼鳍位置,制作的连体版,作为腰枕时,两只鱼鳍会左右拥护着,让坐在中心的人靠在鱼身上。若是抱着枕头,两只鱼鳍会有微弱的回应。  因为谢星珩说“摸鱼”是想他的证明,所以他花心思弄了这个。  每一次想念,都会有回应。  谢星珩拿到小鱼枕头,开心坏了,当天变成翘嘴鱼,被老婆钓得找不着北。  隔天,他带着小鱼枕头去上班,到了地方,故意去顾慎行的值房蹲人。  见着顾慎行,他好生炫耀了一遍。  但顾慎行没有理解深意,只感到好笑。  “行行行,你夫郎知道疼人,可以了吗?”  谢星珩就不服气了,跟他做介绍型展示。  “你知道这个枕头叫什么名字吗?它是小鱼枕头。你知道这个枕头的眼睛是什么意思吗?说明小鱼眼里有星星。你知道这对鱼鳍是什么吗?我给你看看。”  顾慎行已经被他的不要脸震惊到了,什么小鱼星星,眼里有人,他可说不出来这种话!  值房里还有些年长的学士们,读书人脸皮薄,原来装作听不见,只有少数人往这里瞧了两眼,现在都有如坐针毡之感。  谢星珩毫无障碍的坐在了顾慎行的位置上,把枕头放在腰后,人往上靠,枕头中心受到挤压,两侧鱼鳍往中间收缩,刚好把谢星珩抱住了。  顾慎行多聪明一人啊,他不用谢星珩讲,立刻就明白这个是抱抱的意思。  他一向觉着他脸皮挺厚的,在外头什么话都能说,只有别人怕他的份儿,今天都被谢星珩弄得内向、局促,恨不能让谢星珩立即带着他的枕头赶紧走。  谢星珩看他懂了,笑眯眯把枕头拿开,放怀里抱着,又朝后靠在椅背上。  这个慵懒姿态让后腰空空的,谢星珩摸摸抱枕,藏了个“摸鱼”的说法,跟顾慎行感叹道:“哎,我夫郎就是体贴,想着我在这里一坐坐一天,实在费腰,就给我做了这么个枕头。你瞧瞧,还有巧思……”  他又给顾慎行看小鱼枕头的星星眼。  顾慎行有被他装到,先反驳怼他:“你夫郎主动做的?我看着不像啊,你都入职多久了?现在才做,是你求来的吧?”  谢星珩被扎了心,面不改色,摇头叹气,说顾慎行不懂事。  “你怎么能说出这种话?缝枕头不需要时间啊?想巧思不需要精力啊?你以为这对鱼鳍的位置是什么固定的?哎,兄弟,不是我说你,在体谅夫郎这件事上,你要多跟我学着点。”  顾慎行:“……”  怎么还是我的错了。  他俩都是踩点画卯的人,嘴贫几句,谢星珩就得走。  走前,谢星珩也扎他心:“虽然嫂子没给你做腰枕,但你可不能求着要啊。你入职才多久?嫂子一定给你整个大的。”  顾慎行:“……”  不要不行了,会被笑话。  谢星珩心情舒畅的离开,在他的值房里,又跟李清臣炫耀了一番。  秀恩爱在古代是个稀罕词,李清臣只觉着谢星珩好不要脸。  但秀恩爱的谢星珩高兴、得意,炫耀之情溢于言表,还用行动做表示。  当事人不觉得,难受的就是李清臣了。  李清臣是传统型读书人,他拿手掌遮着嘴巴,让谢星珩小点声。  “让别的大人听见,像什么话?”  谢星珩:“一对佳话!”  李清臣眼睛都瞪大了。  他缓过来后,又觉有理。  对啊。  佳话不就是这个意思么。  不然那些神仙眷侣的故事都怎么来的。  他朝谢星珩作揖:“谢兄,受教了。”  谢星珩:?  什么你就受教了,莫名其妙。  心情好,上班效率就高。  谢星珩一目十行,把之前堆积的《国史》检查完,又去拿别的书看。  他这回看的是沈钦言的文集,一些笔墨文章,还有部分往年奏折。  中午吃饭时,他跟顾慎行坐一处,别的大人怎么喊都不来。  顾慎行经过一上午的时间,已然恢复,愣是去拉了几个人过来。  拉来的都是跟他一起编书的职官,霍叔玉也在内。  顾慎行本着“是朋友就分肉分汤”的原则,以嘲笑谢星珩炫耀枕头的言语,把小鱼枕头的巧思在小食堂里传播开来。  嗓门之大,不同桌吃饭都听得见。  谢星珩难道会怕吗?  他附和都来不及!  “对,我夫郎做的,亲手做的,比着我的腰身调整了很多次,可费心了。我感动坏了,你们全都要知道,他是个好夫郎!”  霍叔玉:“……”  早听林庚说过谢敬之是恋爱脑,原来是这种类型。长见识了。  其他大人:“……”  这是什么路数?看不懂啊。  彼时,还没有“吃狗粮”的概念,但这些官员们回到家里,总觉着腰后空落落的,跟妻子或夫郎说起时,又不好意思直说,绕着弯子暗示,拿话去点,家人不解其意,反叫他们生了一肚子闷气。  只有一个顾慎行,回家就跟苏冉说起腰枕的事。  他脸大,他张口就来:“阿冉,你也给我缝一个吧?再想个巧思……”  苏冉从前只专注后宅事务,因孩子没养在自己身边,他有阵子情绪很低落。现在也没好多少,但他投入到了事业里,有个江知与做榜样,他知道夫郎是可以走出家门的。  这一两年里,他的行为都是辅助顾慎行的事业,家里没谁说他心野、不像样,都是说他辛苦了。  他乐在其中,因此也很忙碌。缝枕头的时间,他能挤出来。但他要念叨顾慎行。  “我上回给你说,江夫郎在我铺子里帮忙,他夫君大中午的过来送饭,碗里卧着好漂亮的大胖鱼,你听进去没有?”  顾慎行迷茫:“我听见了,怎么了?”  他反应也是快,两相联系,立即懂了,夫夫之间的感情,要互相维系。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不能单方面索取。  他说:“没想到回到家里,还被敬之秀到。”  然后笑道:“这样,我明天也给你送饭。”  苏冉唇边扬笑:“要想个巧思。”  顾慎行:“……”  你们夫郎之间,也要炫耀这种事吗。  他垂眸思索,应当是要炫耀的。  这年头,后宅的人以夫君的“心意”为重。受重视的人,总会被人羡慕。  就像他今天会羡慕谢星珩一样。  顾慎行眉头舒展:“好,我也想个巧思。”  苏冉听见他答应,莫名有些羞涩。  “我会尽快给你做枕头的。”  翰林院的第二个枕头还没到位,谢星珩的名声就传出去了。  好听的,叫“恩爱”,说“佳话”;难听的,说他“怕夫郎”“惧内”;再难听的,就说“赘婿是这样子的啦”。  谢星珩并不介意,好听的话是实话,难听的话,辩证来说,也是实话。  他就是稀罕老婆,愿意听话,可以怕他,也要守赘婿的男德。怎么了,犯法吗。  顾慎行连日在翰林院里游走,所听所闻,都是这些事。  某日休假,他出去进行社交活动,跟他在各部任职的好朋友们见面,听他们也在打听谢星珩的事,说起来挤眉弄眼的,一问一个“佳话”,看神色,分明是想问谢星珩是不是真的惧内。  顾慎行:“……”  原来谢星珩说的是真的,出名真的好容易。  初到官场,以这个方式出名的谢星珩,被参了第二次。  首次是向坤贡献的。  第二次,是说他作风不良,导向不正。  这折子,到了沈钦言那里,就被压下。  沈钦言看热闹不嫌事大,叫人给谢星珩送一箱海鱼海带来,顺道口述了这件事。  谢星珩:?  “不是,我跟我夫郎之间,还存在作风不良吗?那些碍于后院住不下,否则要娶遍天下美人的人,良心不会痛吗?”  他们的良心痛不痛,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沈家来的小厮,有旁的事要问问。  “我家老爷让我给您带个话,杀人要用快刀。”  事缓则圆,但计划已定,须得雷霆执行。  谢星珩点头:“放心吧,就这几天的事。”  他秀恩爱出了名,正好给江知与做一番掩饰。  江知与出去,跟商队的人说话,嘱咐事情,才不会备受瞩目。  京中事务,已经安排妥当,等七月的一批商队离京,向家小辈及族亲所作所为,就会满城议论。  京中商号暂且不动,远在老家的商号,会被这些商队,以同一种品类的进货需求,让他们产生错觉,从而大批进货、垄断市场,只等商队的人来,跟他们向家做生意。  南地贫困,物资匮乏。  出来的商队把果制品换成了银子,再从路上采购一批南地没有的商品回乡售卖,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这样子的安排,会让向家最大程度降低警惕心。  而向家绝非善类,他们垄断市场,只许商队跟向家做生意的行为,也会让当地的某个货品陷入极度稀缺的状态。  这时,商队多次购买积压的存货,就能来低价占领市场,倒逼向家降价。  这些事不用跟人详细说,谢星珩脸色沉凝:“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后天休沐,我便去拜访常大人。”  他在翰林院里,借着秀恩爱的事,跟霍叔玉暗示过数次。  这期间,已经足够霍叔玉做安排。  不知常大人会是什么性格,以什么姿态来见他。第151章你算什么男人?  谢星珩去拜会常大人前,霍叔玉给了回信,这位兵部尚书,不是林庚的人。  不是林庚的人就好办了,照着礼数来,说话做事,能少些顾忌。  为保险起见,谢星珩重操旧业,把沈钦言的介绍信拆开看了,确认里边没有威胁怂恿之意,才又原样封口,带上些当季流行的果干、果酱、蜂蜜、蜂蜜面膜等礼品,上门拜访。  跟找沈钦言那天一样,谢星珩带着何义回一同出门,早早在常府外头蹲守,只等着常大人下朝。  常大人名叫常镜,表字如玉。是世袭武将家族里罕见的文人,还把书读得极好,是二甲进士出身。  他十五岁之前,便有战绩扬名。返京之后,又从文科举,二十七岁金榜题名,直接分派到了兵部熟悉政务。  常家背景硬,他本人实力也硬,刚来兵部,便接连升职。期间还带兵剿过数次匪患,归来就顶替了老尚书的职位。当时的常如玉刚满四十。  这般升职速度,满朝文武,仅有沈钦言能比。  常如玉今年四十七岁,是大启有名的儒将。  朝廷内外,多年无大的战事,兵变时期,常家站队正确,又在新皇登基后,出兵剿匪,使得常如玉成为最得圣心的宠臣之一。  在这前提之下,常家给沈钦言一点面子,见见谢星珩,不过小事一桩。  常如玉下朝就回家,在堂屋里见谢星珩。小厮上茶,但没茶点。看样子只打算听谢星珩说几句话。  谢星珩把沈钦言的介绍信拿出来的,恭敬呈上。  常如玉放置一边,没有看。  “沈大人说你有要事与我商谈,是什么事?”  那封信都是客套话,不看也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