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小说

传奇小说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小说百度云 > 第224章(第1页)

第224章(第1页)

  显然不能。  他坐在轿子里,脸色沉凝如铁——朝廷里有老狐狸坐不住了。  此时的都察院,沈钦言笑眯眯给部里新来的进士们道:“你们的前程来了,写折子吧。”  弹劾吏部尚书的折子,不是谁都有胆魄写的。  没胆子写的人,就拍错了马屁,怕错了人。  敢写的人,沈钦言不介意捞一把。  就看谁的折子合他心意了。  向坤出去转一圈,什么事都没办成,收获了如雪花般多的弹劾。  他已入阁,虽是普通阁员,亦能称作宰辅。  奏折会在内阁过一遍,他压下几封,还能尽数都压下吗?  显然不能。  内阁首辅霍钧的桌上,叠挪起比他还高的弹劾奏折。  他叫向坤来说话。  向坤对霍钧极为恭敬,这位历经三朝的首辅,哪一朝都是宠臣,本事大得很。  霍钧问他:“吏部是什么地方?”  吏部为六部之首,掌天下文官任免之权。吏部尚书被称为“天官”。  向坤不答,解释说:“下官没买卖官职……”  霍钧指指折子。  向坤说:“都察院那些人就是闻着腥味的狗,衙门还没查出事情真相,他们就急着攀咬,下官冤枉。”  霍钧又问:“吏部是什么地方?”  向坤抿唇,过了会儿说:“朝廷官员的管理之所。”  霍钧靠在椅背上,浑浊的眼睛没有焦点,像是看着向坤,又像是望着前方某一处在发呆。  “抽签是什么意思?”  向坤咬牙:“职官调任之法,坑少人多,为公平起见,不被部里职官影响,所以才抽签调任。”  霍钧摊开手里的折子,让向坤自己看。  折子上写着价位。  三两千的县令,五千两的知州。  一万两白银,知府也做得。  向坤咬死不认。  霍钧把桌上折子都推到了桌侧的竹筐里。  竹筐里都是筛选出来的“废话”折子,诸如请安问好等内容,不必上呈天子。  他独留这份价目表。  向祖谦的事,霍钧不管。  吏部内部的烂事,霍钧要管一管。  折子呈上去,自有人去调查。  真与假,冤不冤,不是他们俩空口白牙定下的。  向坤紧紧盯着那封折子,被老态龙钟的霍钧镇得浑身发抖,不敢上前争辩。  他入仕时,霍钧以帝师的身份入阁。  三朝首辅做下来,朝中文臣谁敢与他叫板?  霍钧动作慢,拿毛笔在折子上写他的个人意见。  这一步是辅臣要做的事,给天子一些参考。  向坤争取了一下:“阁老,下官真的不知……”  他眼睛都充血了,想到都察院,就恨上了沈钦言。  恨上沈钦言,就会想到谢星珩。  孟培德有多少学生,沈钦言就有多少师侄。别人上门,他都要赶出来。  偏到了谢星珩,他巴巴的送东西,来往密切得很。  向坤说:“沈大人与我有私怨……”  霍钧打断他话:“别说了。心虚才怕。”  向坤脸上的血色尽数褪去。  这一天,天气晴好。  街头巷尾都有人议论向家少爷的事,他们都见怪不怪,认为向家少爷今天就能回家了。  百姓脸上都挂着讥讽的笑意,然后忙活自家的事。  向家少爷找到了,官差就有空闲看场子,谁家有小娃娃,赶紧抱去参加小福星活动。  孩子上台就有软糖吃,一百二十文一斤的东西,拿五颗都算挣十文钱!  活动开办时,宋原带着人马,从京城一路南下,明面上是去接应糖厂货物,实际上是去利州府,大批采购米粮。  粮食这种东西,他们有林庚的关系,哪怕砸手里,都能变现。  林庚养兵,粮食不嫌多。  宋原花钱大气,运货的极限,全给买满。  利州府的大小粮商,都被他光顾了个遍。有人看他出手阔绰,要的粮食又多,还坐地起价。  宋原就不要这家的粮食,也自报家门。  “我是津口县来的商队,你们应该听说过,我们那儿的果子多,但粮食很少,今年挣了钱,就从外地买些粮食回去卖。你们价钱不好,我们换个地方一样能买,沿路南下,有多少府县?你们数过吗?”  这一次采买,只是说一句。  往后次次采买,就会让利州府的商人,知道南地的果子都会换成银子来买粮食。  这样子,向家商号才会为利所动。  一家坐地起价,宋原就不跟他家做生意。  若整个府城,只有一个价位呢?  不做也得做。  一斤软糖卖到一百二十文钱,就该狠狠宰他们!  宋原此番只走到丰州县,粮食都就近找仓库存放。  他回丰州县看看,把京中的情况说说,也把江知与和谢星珩的家书送回来。  从丰州县出发到京城,赶得上两个宝的生辰。  江承海跟宋明晖想念孩子们,决定一块儿过去看看。  他们叫上谢根夫夫俩,也把孩子们带上。  谢根夫夫俩,一辈子只从枫江县出走过,如今有了事业有了钱财,家里也供着个书生郎,到京城见识见识世面也是好的。  谢根怕给弟弟添麻烦,孩子在路上不好带,就只带了老大谢川。  江承海跟宋明晖则把宋原的大儿子宋游带上了。  都说了去见见世面,哪能不带宋家的金疙瘩?  宋游开心坏了,一路都缠着他爹。  这一路,江承海也走得很畅快。  他半生都在押镖,还是行走江湖舒坦。  宋明晖就在马车里,跟陈冬说京城样貌,京城有什么。  谢川搭着坐马车,听着心驰神往。  “比府城还大吗?”  他去过府城了。  昌和府很大很繁华。  宋明晖点头:“比府城还大,等你考上举人,便能去投奔你二叔,住在京城了。”  谢川感觉这是个好漫长的事,但他记住了。  他爹常跟他说,他们家人丁稀薄,更要互相帮扶。  二叔读书时,他们家多照顾着。二叔读出来了,就多照顾他们家。  如今日子好过了,他也该好好努力读书。不为功名,也为知道一些道理,出来能做一番事业。好帮帮二叔。  所以他想着,哪怕考不好也没关系。  舅老爷就没读过书,江爷爷也没读多少书。  他们就很有本事。  谢川在心里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半途被宋游叫出去骑马,休息时,又缠着江承海问江湖上的事。  他们乐悠悠的朝着京城走,京城里,直到九月初三,才收到家人要来京城,给小宝贝过三岁生辰的信件。  江知与捧着信,眼泪没忍住,擦了又掉。  他不孝,出来快一年,没能带着孩子们回家看看,反叫爹爹们为他奔波。  谢星珩看他情感真挚的样子,眼神柔得像蜜。  不管他怎么成长,性情怎样变化,他始终是那个会为家人流泪的江知与。第155章差生家长会  京中日子快,在向坤捞出小儿子之前,江知与跟谢星珩都没有下一步的行动。  夫夫俩一个去翰林院上值,一个让家仆收拾屋子,和之前一样,带着宝宝们去小福星活动玩,抽空去糖铺帮帮忙。  向家盯梢的人,在他们这里一无所获。但向坤执拗,坚决不减人手。  江知与跟谢星珩都当不知道,照常过日子。但把小孩子看得更紧。  小福星活动离衙门近,后续的活动里,依然有衙门的官差在。  他们看场子时会闲聊,里头会夹杂向祖谦的最新消息。  而谢星珩也从霍叔玉那里了解到更多全貌,知道向坤最近焦头烂额。吏部都在被整顿。  这些他们搞出来的事情,具体展开时,又离他们太遥远。不是他们现在能接触到的层级。  九月初八,谢星珩找铁匠和木匠合作制作的自行车配件完工了。  他亲自组装,脸皮厚的大人先享受。组装好一架,就在大门外的街道上骑着溜达。凡是经过的人,都要多看他两眼。  住在附近的,大多都是官员。少数是空置的宅院。  有人跟谢星珩打招呼,问他这是什么。  谢星珩笑说:“脚踏车,用脚踏着走的车子。”  配件是纯人工做的,严格按照他画的形状与尺寸来。但在厚度上,有一定偏差,骑行时会有响声,问题不大。  在工艺上来说,这是谢星珩接触到的最像现代工艺品的东西。他心间感慨无限,多年没骑的生疏,穿着袍服骑车的怪异都被他忽略,在门口骑了半天,把附近看热闹的人馋得不行。  有些少年人还追着他跑,想要试着骑骑看。  谢星珩哈哈笑:“今天不行,我得先让我夫郎骑,等他会了,再借给你们玩玩。”  少年们:“……”  传言谢大人怕夫郎,如今看来,传言不假。  一个铁皮小车,都要等夫郎先用。  他们眼神一言难尽,又充斥着半大孩子的装成熟的“我懂”,让谢星珩笑声更大了。  玩一阵,谢星珩就把车子抬进屋,先把两架小号自行车组装完成。  两个宝越来越爱争了,一言不合就要互相扒拉。  给他们的东西,须得提前弄好。  他俩在顾老爷面前做乖宝宝,回家就闹两个爹。实在磨人。  日落的时辰,江知与接了两个宝回家。  谢星珩刚好组装完成,叫他们来看车车。  小宝宝骑不了马,京城街道也不让跑马,自行车就可拉风了。  晚饭前,谢星珩叫人把车车都搬到前街。  他用大自行车做示范,骑上去,车子很轻盈的往前驶出。  江知与睁大眼睛,宝宝们“哇”。  这是谢星珩想要的效果。  他绕行回到门口,跟江知与一人抱个崽,让他们坐在了自行车的坐垫上。  自行车后轮加了两个小轮子,是儿童辅助型自行车,对平衡力的要求低,身高足够,就能踩着踏板,带动车身。  谢星珩给链条加过油,踩起来很顺滑。  他照着哥哥弟弟顺序,先教天玑宝宝,再教锦鲤宝宝。  踏脚踩着,车子就会往前。两手调整扶手,就能转换方向。  刹车比较简陋,目前是用的木板增加摩擦。  车轮则是木质圆轮,减震效果不好。现在没橡胶工艺,只能先将就着了。  宝宝们很喜欢这个车车,玩一阵,笑声不停。  这个生辰礼送对了。  谢星珩让江知与也试试。  江知与常年习武,腿也够长,谢星珩说几个要点,他就骑车试试。  感觉要倒,就用脚尖点地,稳住了再重新尝试。  谢星珩在宝宝中场休息时,跟在江知与的车子后面,只帮忙扶了一两回。  等他顺利骑着走了一圈,谢星珩就带着孩子们做气氛组,给他鼓掌叫好。  附近还有人在自家门口看,羡慕他们有车子玩,也羡慕他们的家庭氛围。  有孩子嘴快,问:“男人入赘,就有这种家庭了吗?”  无一例外,都挨了训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