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那么个柔柔弱弱的宝宝,别反被这个干爹克坏了! 林庚说会再请人算算,这事做罢。 “他还找人帮我们收拾向坤了。”江知与说。 徐诚这个干爹也很实在,今年给两个小宝送了上好皮料,又给他们都做了几双皮靴。还送了些漂亮衣料,拿来做袄子穿。 谢星珩要的链条,徐诚拿了二十根,又给两个小宝送了万花筒、望远镜。 万花筒和望远镜都是玻璃制品,望远镜能看到两三百米的距离。和军用的千里镜不同。 千里镜有一个,给谢星珩和江知与共用。 徐诚说这东西是战略物资,不能多给。也要他们小心点,宁可砸坏,不能叫别人拿去。 再有一封林庚写给谢星珩的信件。 里头有新县城的规划方案和进度,再说了几个工厂的情况。 看看谢星珩有没有什么建议。 对谢星珩为官、当官,现如今的立场,林庚没有多说。就事论事。 他们之外,老家的信件也多。 江承海跟宋明晖怕他俩在京城没银子花,跟信件一起送来的,还有几张大额银票。 夫夫俩过眼算一算,就知道是逛小集和农庄的年收入都送来了。 他们在京城花不了太多钱,谢星珩现在无需上下打点,锁碎的开支,有江知与的糖厂撑着,家里还有盈余,足够人情走动。 今年的银票收下,回信里就让两个爹攒攒,以做后用。 立新四年的除夕,他们一家人去农庄里过。 走之前,谢星珩问过沈钦言,沈钦言让他们走远点。 谢星珩就带着孩子在外头给他拜个早年,然后上马车,去庄上过除夕。 京城的除夕夜会放烟花,小娃娃们还拿着鞭炮上拆下来的小炮竹,满庄子找老鼠洞炸。 谢星珩看着眼馋,约上江知与,躲着小孩子们,也去找老鼠洞。 江知与嫌幼稚,玩得比谢星珩还欢,手里拿着一根香,啪啪就是点。 好几次他俩都没跑远,炮仗就炸了。 谢星珩有被吓到,江知与还笑他胆小。 谢星珩:“……”我成胆小鬼了。 玩一阵,小孩子们听着动静,往这头跑,他俩就假装出来散步的,不跟小孩子凑一处。 晚上守夜,大家伙坐一处聊聊天。 小孩子们有样学样,都在炕上坐着,吃吃喝喝聊聊天。半夜里过去一看,横七竖八躺了满炕。 把孩子们料理好,大人们继续聊。 今年农庄发展好,先是开始小规模榨油,再有养殖场。养殖场跟牲畜行合作,下半年开始售卖公鸡公鸭,种蛋和盖厂房的银子回本了。 后边又加工红薯淀粉,跟糖厂合作。这块儿把今年养殖药虫的亏空补足。 今年药田不错,霍家做了介绍,都有好价钱。 整座农庄的年收入过了七百两,跟铺面的生意不能比,但相比往年,已经翻倍了。 何义归很是可惜。 “药虫若是好好的,今年能挣一千两。” 淀粉的银子赔进去了,药虫养殖的银子也白花了。再是没卖出价,几项加起来,差不多就是这个数。 等来年,淀粉作坊扩大,榨油厂扩大,养殖场发展成规模,收入就能朝着丰州县的农庄靠近,每年能挣个两三千两。 江知与觉着不错。 年收入有个两千两,弟兄们的日子就都好过了。至此才是熬出了头。 过了除夕,进入立新五年。 立新五年,正月初五,商户开市。 江知与跟何义归,带着郭先生的长子郭仁厚,把一笼笼的鸡苗鸭苗装车,等着牲畜行的伙计们赶着牛车驴车来拉。 他们去年宣传过,今年可以开始领养活动了。 照着丰州县的经验来,第一年不进城,分区域,在乡下,以村为集体,做登记,发鸡苗鸭苗。 今年没有猪崽,农庄的养猪场还在发育中,他们跟京城的屠户没谈拢,需要自家缓慢发展。 牲畜行是常家的,常家在京城有名得很,做了登记,百姓们不敢赖账。 有去年犁地的信任度,今年也把鸡苗鸭苗送到了家里,百姓们接受爽快。 反正没要他们钱,养活了再给。 这件事,江知与让牲畜行的伙计全程跟。务必熟悉流程。 以后就是他们自己干了,切不可遗漏、出错。 这头忙完,他跟徐诚举荐的巡厂人碰了面,带人去他新买的宅子里转转。 往后来京城,就住那处宅子。 因跟仓库是一体的,环境有点吵,但办公方便。 若是怕吵,想好好休息,就去客栈。江知与给他报销。 年底之前,江知与又给成衣铺子请了许多厉害绣工过来。 还跟丰州黄家达成了合作,让他们把童装样式的图样卖给常家的成衣铺子,或者不拿钱,出联名款,拿样式换名声。 即使是京中权贵子弟,在童装的样式上,也是参照着大人的衣裳缩小来穿,不如黄家的萌萌可爱。 再就是主营的男装。江知与审美好,对衣服有自己的理解。尤其是谢星珩不擅长打扮,偏有个好身材好脸蛋,都是他帮着打理衣饰。 他太懂怎么打扮男人了,对某些小细节拿捏得稳稳的。 他跟裁缝沟通,多打版一些漂亮衣服出来。 两个月上新一回,一年就六次。其他时间都是赶工期。 这个工期和上新期,需要计算。他带着成衣铺子的掌柜、小管事,跟管着裁缝们的总工开会,教他们怎么算。 以后他离开成衣铺子,这间铺面不至于垮了,可以灵活调整。 再有一点,他们背靠常家,很多资源可以用起来。 比如常如玉。常如玉文武双全,知名儒将,文可考进士,官居二品,武可上战场,少年成名。 他的同款服饰,会比单个的文人武将更受欢迎。 用谢星珩的话来说,这是我辈楷模。 掌柜的瞪大眼睛:“怎能拿老爷的衣服出来卖?” 江知与:“……是卖同款。” 他这里有条不紊的忙着时,谢星珩在翰林院奋笔疾书。 谢星珩今天不编写字典,他在写文书。 也是奇了,突然有人刁难他。 让他写一封文书。 他写完交上去,莫名其妙被院长喊去训话。 原因是交给他写的文书,他迟迟不写,只惦记着编写字典。 谢星珩:? 要是以往的暴脾气,他高低要找人理论两句。 现在就低调点。 他说一句“冒犯了”,就着院长的纸笔,研墨的功夫,就打好了腹稿,现场写完,现场检查,现场交接。 院长:“……” 刁难他的某同僚:“……” 谢星珩能猜到,因他没请人一起编写字典,而字典的功绩不小,有人心里不平衡,所以来找事情。 他心里叹气,中午吃过饭,就约几个人一起讨论,编写成语词典。 字典有拼音要普及,成语词典可就简单了。只推广给读书人,让他们扩充一下词汇量。 这事儿很多人愿意干,都笑呵呵说好。 祸不单行。 江知与又一次受邀,去参加茶会,被人明嘲暗讽,说他成天抛头露面,不成体统。 江知与看他一眼,转而跟人说起“糖厂地图”,“现在还有些地方没有加盟商,各位哥哥姐姐感兴趣吗?” 那必须得感兴趣啊! 糖铺多挣钱,看看苏冉那间铺子就知道了! 什么都不用干,有人供货,有人提供活动策略,经营不好,还有人上门指导!简直是坐着数钱的! 江知与笑吟吟跟他们聊着哪些地方可以,距离多远,帮他们做参谋。但为难他的人,那就算了。 国子监。 在这里上学的谢川,感受到了人情冷暖。 他自幼被谢星珩培养成了“夸夸机”,因崇拜谢星珩,各处模仿,在外行事大方,说话好听,又乐于分享,会友爱互助,来到国子监以后,人缘一直不错。 如今因为谢星珩“没出息”,他被人刁难了。 原因是谢星珩来京城时风风火火,皇上还因为谢星珩的才干,赏赐了家仆。 结果这几年过去,连个诏书都没叫他写。坐的不叫冷板凳,根本就没有板凳! 还不如他夫郎的事业红火。 大家都说他江郎才尽,所有的本事都在丰州县用完了。 国子监大多都是官家子弟。谢川没个当官的父亲,二叔眼看着要在翰林院熬到白头,一些平时看他不顺眼的人,就开始嘲笑他是养鸡娃。 谢川常年笑呵呵,五官发生了些许变化,眼唇上挑,仿若天生长着笑眼、笑唇,沉着脸不笑时,整个人不显凶,却有一股平静的淡漠。 他不觉得养鸡是件丢脸的事情,也不认为他二叔会在翰林院熬到白头。 他说:“养鸡娃都能跟你们上同一个国子监,你们又是什么很厉害的人吗?” 少年人,自尊心最强的时候。 他能平静的嘲讽,别人受不了。 吵嚷之间,推搡起来,动了手。 谢川来京城快两年了,第一次被请家长。 谢星珩跟江知与听说他在国子监打架,大为震惊,夫夫俩放下手里工作,都赶了过来。 听说原委后,两人都对谢川投去了诧异的目光。 天呐。 他们家的小夸夸机居然会嘲讽人。 这件事罪不在谢川,教官们没训话,但让谢星珩跟江知与回家好好开解孩子。 这个年纪,被人嘲笑,很容易厌学。 谢星珩不用回家开解。 他拿某些年很火的网络小说台词来凑数。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谢川被人嘲笑没哭,跟人打架也没哭,听到这话却红了眼圈,被谢星珩一顿训:“你做什么,没出息,没见那些小崽子还看着这里吗?” 谢川吸吸鼻子,把眼泪憋了回去。跟他的家长回家。 路上经过酒楼,江知与进去打包了几份硬菜,回家吃顿好的。 谢川不明所以:“今天是什么好日子吗?” 江知与说:“庆祝我们家小豆子第一次打架。” 谢川突然脸红。 这种事有什么好庆祝的! 不过二叔和阿知叔都不生气,没嫌他惹麻烦,他心里暖呼呼的。 庆祝的理由,不能跟小宝贝们说。 立新五年,两个小宝五岁了。 他们对大名有了归属感,在家里要喊他们岚哥儿和庭哥儿,不能随便叫宝宝了。 至于江庭一个小汉子,为什么要用哥儿的称呼来喊,只能用双胞胎兄弟的竞争欲来解释了。 立新五年,是谢星珩来京城的第三年。 他始终没有听到商务令的执行消息,因他的沉寂,给家人带来了许多小麻烦。 江知与有常夫人罩着都没用,时不时会被人嘴几句。他是不在意,这种级别的嘴人,不及他幼年听见的辱骂。而他现在是会回嘴的。 谢川跟人打架过后,那句“和养鸡娃上一个国子监”的嘲讽,被人听进去了。他有一阵子被人孤立。 万幸他心思坚定,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他来国子监,是为了好好读书,出人头地,不是为了讨好某些人。 而谢星珩,拉人一起编写成语词典,都少不了一些浅显可笑的刁难。 他很想给翰林院的大人们上上职场“老油条”课,想想他的字典编写进度,只好作罢。 年底之前,谢星珩完成《大启字典》的初版编写,收录了常用字五百个。 他编写了拼音,注释了字义。又一个个的,做了全拼音标注。再根据页数,人工编写目录,仔细核对三天,装订成册,委托金公公上呈天子。 金公公这条维系数年的人脉,他头一次有请求,只希望这字典在皇上看见前,不要被人损毁。 金公公收了谢星珩几年的礼物,投桃报李,让谢星珩准备充分一点。 “拼音几天能学会?万一皇上要看效果呢?” 谢星珩早有准备。 皇上放到他家里的家仆,他都教了。 金公公:“……” 真是不客气。 这是谢星珩为皇商一事的又一次努力,进行得悄无声息。 回家后,就有两个家仆要告假。谢星珩心知肚明的允了。 隔天,金公公给他带来个好消息,皇上很满意。 满意得把谢星珩调任到都察院,担任经历司经历,官居六品,负责考核官员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