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小说

传奇小说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126章格格 > 第142章(第1页)

第142章(第1页)

  京城农庄无法兼顾所有,归根结底还是人员太少。  种田的事,他们完全可以分派出去。自家兄弟,坚守技术岗。  否则药田跟药虫这两块地方,可能要磨个十年八年才能成事。  人手跟银钱足够,他们可以去别的药商那里挖人,再来多块药田、多种药虫同期试培育,效率提高,这个事业才会被人看好。  拖个十年八年,霍家指不定都倒了。这时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往后谁还看得上?  何义归记下了,也学着谢星珩,弄了个随身本。  毛笔在这时不方便用,他也是用纸条绑个碳条开始写,字迹歪扭,能认清便成。  这头看完,江知与又领着他去糖厂。  糖厂是新起的,有了之前的厂区做参考,是经验丰富以后的产物,整体格局更加舒适大气,利于生产。  这个样式也能给京城农庄做参考,往后规模大了,盖厂子时,可以照着糖厂的布局来。  农场品多样,可以一个厂子,多个作坊。这样不浪费场地,人员也相对集中,好管理。  他们连番忙碌数日,丰州等来了第二个客人,南地镖局的当家赵大宇。  赵大宇来得巧,进城碰上了一队人马,老远就有浓郁的香料味飘来,外面骑马走着的人有普通小兵和锦衣卫,还有数个做太监打扮的年轻人。  百姓让官,他跟着退让。  因手里牵着马,他站至路边后,还感觉到了多股视线在他身上停留。  上陵府剿盐帮一事还历历在目,赵大宇心神发紧,脑袋垂得更低。  等这伙人走远了,他又听见百姓们的窃窃私语。  “好像是宫里的太监?”  “废话,除了宫里,还有哪里有太监?”  “太监来丰州做什么?”  “不知道,反正上次过来是给江家封赏的。”  ……  有一回封赏打底,江家这一年又办了很多利民好事,他们来了兴趣,手里活不要紧的,都先放下差事,去江府看热闹。  一路走,一路跟,他们发现这些太监,竟然真的是去江府的!  人群中,还有赵大宇。  马匹显眼,他半路看见个客栈,交钱定房,叫伙计的把马带去马厩喂食,出来小跑一段路重新跟上大部队。  太监真的来到江府,让赵大宇心脏狂跳,他又怕又是期待。  周围的人越聚越多,门还没敲,江家的门房就听见动静,开了一道缝隙。  前几天得知有太监会经过昌和府后,江承海怕真是来江家的,早早嘱咐过门房。  门房没闹出笑话,两腿战战,也客气答话了,然后开了大门。  这几天,门房都有两个人。  一个开门迎客,一个看见是老爷要等的人,忙跑去主院叫老爷跟主君出来。  后门里,还有几个小厮出去,分头去找谢星珩跟江知与。  家里来太监和锦衣卫了!  他们立刻放下工作,急忙忙往家里赶。  确是好消息,为封赏来。  来的人还是老熟人,是上一次来宣旨的金公公。  江承海借着上次同桌喝过酒的交情,过来攀谈,顺手塞了一包银子。  金公公笑呵呵接下,不着痕迹塞入袖袋,跟江承海连道“恭喜”。  “照着上回的规矩来,接旨领赏吧!”  江承海忙叫人准备香案,紧赶慢赶的,让谢星珩跟江知与赶上了。  一家人,以江承海为首,往后跪了一串,接旨领赏。  金公公展开圣旨,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立新二年,昌和府丰州县商户江承海一家,以肥料治田,广济百姓,今赐‘善耕之家’匾,赏白银二百两,牛羊一百匹,粮米一百石。钦此!”  这回封赏,只有牌匾和赏赐,没有给到个人的封赏。  接完圣旨,江承海一并把牌匾和白银领了,牛羊与粮米,会就近调度,再送来江家。  宋明晖安排人,张罗了四桌酒席。  一桌给金公公,一桌给锦衣卫,一桌给护卫,余下一桌给其他小太监。  金公公是是外客,又是宫里人,家里谨慎,没让江知与过来作陪,江承海带着谢星珩陪酒。  吃到一半,孙知县姗姗来迟,同桌共饮。  金公公带着皇上的任务来的,又到了春耕时节,他赶着日子回京,也好确认追肥情况,先在皇庄施行,然后广而推之。  问起肥料之事,是谢星珩跟孙知县说得多。  谢星珩说做法,主要是肥料的来源。他编了一个。  地里有蚯蚓,庄稼就长得好。  那为什么会长得好呢?为了研究真相,他们捉了蚯蚓养,然后发现了蚯蚓肥。  蚯蚓肥是蚯蚓拉出来的,很不适合在饭间细说。金公公要听,他们几人就只是简单夹菜饮酒,以谈天为主。  这番发现,先在农庄里下肥料做试验。  看庄稼没有受到影响,他们又二次、三次追肥,到了收成的季节,才发现其中差距。  追肥的田地,都增产了!  后面是孙知县跟着接话,往后继续道:“我去年秋季,下乡巡视过,各处百姓都丰收了,粮食增产很多,少的有一两成,多的达到了三成。今年有了信心,追肥的次数会相应增多,也留了增产后的良种,田里应还能增产。”  一成的增产,可以忽略不计。亩产偶有变动,是正常的。  两成的增产,能让人“嚯”一声刮目相看。这说明田地侍弄得好。  三成的增产,就是实打实的增产。一定有了与往日不同的种地方式,才能看得见成效。  金公公让孙知县把去年收税的册子拿给他,他要一并带回京都。  聊完庄稼,金公公又笑呵呵看向谢星珩。  举人能被称一声“举人老爷”。宫里来的太监,见多了大小臣子,举人就不够看。  他客气叫谢星珩“谢老爷”,还问他怎么没去参加恩科。  谢星珩摸摸鼻子,还是老话:“学问太差,文章作不好,去年里忙着生意,没好好读书,今年没把握,便没去。”  金公公说“可惜”。  “皇上很欣赏你。”  谢星珩:?  虽然他小有才干,但他也没办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目前在丰州的行为,有可取之处。应该不至于让远在皇城的新任皇帝欣赏他吧。  但他得受宠若惊。  职场上混出来的卷王,深知上司心理。  谢星珩不了解新皇的品性,一切稳着来。  他没刻意去塑造愣头青形象,受宠若惊之后,没有展现高兴、压抑激动,而是泪目。  金公公看得疑惑:“怎么要哭?”  谢星珩眼也不眨,张嘴就冒酸话。  “学生读书不行,还以为没本事为国效力,没想到竟能得皇上赏识,学生感动!”  金公公听了没做他想。  此次宣旨,有锦衣卫同行。  在他抵达丰州前,丰州的动向,就被锦衣卫们打听清楚了。  谢星珩考上举人功名以后,就回乡干大事了。虽是经商,却一直为民着想。  以刻板印象来说,商人奸诈,书生赤诚。  谢星珩若不是真心为民,犯得着干这赔本的买卖吗?  金公公觉着江家不至于赔本,但这么一折腾,挣钱再多顶不住口子大,应该是挣的薄利。  谢星珩是书生,有这番心思正常。江家一商户,能如此支持自家赘婿的事业,也是难得。  后边谢星珩絮叨叨把酸话进行到底,一下说抱负,一下说要为百姓做什么事,还有未来的蓝图,间隙里不着痕迹的拍了超级多的彩虹屁,都是拍的皇帝。  因实际内容都是民生,这个彩虹屁就显得他真心也真情,金公公都给听感动了。  同桌陪酒的江承海跟孙知县碰了一杯酒,眼神对视,一切尽在不言中。第93章春天到了!(捉)  江家又接了圣旨,拿了封赏的消息,被围观百姓四处扩散,满城皆知。  城里百姓与有荣焉,一个个跟自家孩子得了赏赐般,腰板挺直,很是自豪。  赵大宇混在人群里,实在不知道为什么丰州百姓会对江家有这么强烈的好感。  同样是做镖局生意的,南地镖局差远了。  南地镖局挂牌,经营上跟江家没区别。不过南地是以赵家为主,丰州是以江家为主。  主要产业镖局之外,还有次要产业杂货铺。  南地的押镖情况特殊,多数是护送商人回家,加上沿海地区,经常有海外商人出没,稀奇玩意儿从来不缺,杂货铺的生意不如丰州的好。  他们后来盘下的铺面,也是半死不活,将就着卖卖货,一年能挣个三五百两银子。总体是挣的,也因钱财不多,就更加离不开镖局的生意。  再有一点,上陵府是盐帮独大,赵大宇本性谨慎,行走在外,不敢黑吃黑,积累财富的速度远不如江承海,又没有江承海舍得,八竿子打不着的官员都去走动打点,各地行走间,没有丰州的镖局顺当。  但上陵府因盐务,坐家里就能把生意接了,两地也多有比较。  今次来丰州,给他开眼了。  江家在接待宫里贵人,他就不急着去府上拜访,城内各处走走转转,酒楼茶馆里听听消息,也顺着百姓们的夸赞,去看逛小集的场地。  进店以后,他在伙计们的引导之下,买了春季限时特购礼包——茶油、豆油、猪油、花生油、酱油。五件套,只需要三百文钱,就能抱回家!  满三百文钱,可以加购。  结算时,多给五文钱,可以买半斤盐。  出了门,还能抽奖。  抽奖转盘大更新,新增了两类优惠券。  一个是满赠,一个是限时折扣。  满赠可以随时来,限时折扣低至七折,十两银子的货物,只需要七两银子就能买。  限时一个时辰。  百姓们为了这个折扣,人都出门了,愣是又回来买必用消耗品。  现在家家户户都不缺油和盐,江家给他们包圆了!  赵大宇给了钱,出来抽奖,好巧不巧,抽中了限时折扣。  赵大宇:“……”  说真的,他只是来丰州送个信,见见江承海,买了东西也没地方用。  可是这个折扣,真的很诱人。不买好像亏了。  可惜,谢星珩作为商人,没有宣扬“不买立省百分百”的说法,否则赵大宇能直接转身走人。  伙计们还在诱惑他:“限时一个时辰,您要是住得近,可以回家跟家人商量看看买什么,要是住得远,可以回来再逛逛。哪怕多买一坛油呢?也是省钱了不是。”  赵大宇:“……”  不想买油了。  伙计们看他对杂货没有兴趣,就带他去“服务区”。  这里卖“服务”。红白事的套餐不必多说,在这里,甚至能满赠好大的排场!  说书的、杂耍的、唱戏的、舞狮的,只要顾客想,甚至还有群仙茶话会!  赵大宇给看呆了。  这很费银子啊,才几个钱的生意啊,这样做还能挣钱吗?  他也不买服务,然后被伙计们领到了玩具区。  幼儿玩具,是个全新的领域。  白家的木匠到了丰州,受限于原材料的供应问题,家具做得极少,走上了新赛道,有谢星珩的点子,他们一骑绝尘,销量逐日创新高。  掌柜的会来事儿,从伙计家千挑万选,选了个乖崽来打样。  没别的,就是玩儿!这么小的娃娃,玩一天,都能拿八文钱的工钱。日结。  赵大宇年纪上来了,家里小孩子又不用他照看,没多少童心。  进店以后,他就看见了玩具区,当时有货架挡着,他没看见坐那里玩的小娃娃,听见孩子笑声,还以为是哪个客人带了孩子来买东西。  被领过来看玩具,他还不想看。  到了地方,看这娃娃白白胖胖,笑得像个福娃娃,坐“杯子”里荡秋千,又在滑梯上爬爬滑滑,还会玩鼓,“捡木块”。  捡木块没有难度,百姓就能仿制,编个带口的竹箱就行,让孩子往里边扔东西。  白家做了改进,木制箱子边缘圆润,磕碰不到孩子。用料结实,宝宝不会把它弄翻。边上有精美花样,开口多,除了五面开口,适配了多种形状,玩法更加智能,需要宝宝们根据形状,来找到正确的投掷口。  为了方便他们坐着玩,木箱底部做了转轮,转轮是木棍连接,宝宝就可以转动,拿着花样木块,可以方便找寻。  无需家长帮助,就能沉浸式“找找乐”。  赵大宇来的时候,这孩子刚开始玩捡木块游戏。  原来还笑呵呵乐不停的孩子,没一会儿就玩进去了,又安静又乖巧。  抓到不同的木块,投入不进箱子里,他也不急,小手抱着木箱,推着它转动,又在垫子上爬,围着箱子转圈圈,很有耐心的把木块都投放到对的位置。  赵大宇一下就心动了。  原来孩子是能自己玩的。  家里孩子都皮猴一样,带着辛苦。  不知道这个玩具,能不能适配人嫌狗厌年纪的熊孩子。  他一样样看玩具的时候,还听见有的顾客嘟囔:“哎!又不是限时折扣!这张券怎么这么难抽!”  限时折扣,有时间限制,折扣力度又是真的大。  江家逐步引导,百姓们已经掌握了拼单小技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