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废钢加工就行,比重新做砂模快多了。陈志远详细解释了原理,我已经做了小样试验,完全可行。
老马犹豫了一会儿,终于点点头:我这就去找厂长!
厂长来得比想象中还快,身后跟着一脸不情愿的林卫国。听完陈志远的方案,厂长眉头紧锁:小陈,你有把握吗
有。陈志远斩钉截铁,给我三天时间,十个人手,我能做出二十套金属模具,足够完成订单。
林卫国冷笑一声:厂长,别听他吹牛。一个翻砂工懂什么模具设计还是赶紧联系外协是正经!
外协最少要两周,客户等不了!厂长烦躁地摆摆手,小陈,你需要什么尽管提!
就这样,陈志远临时组建了一个特别小组。他的脚伤不方便走动,就坐在车间里指挥,详细讲解每个零件的加工要点。工人们起初半信半疑,但看到陈志远设计的精巧结构后,纷纷竖起大拇指。
苏静每天下班后都来帮陈志远换药,顺便带些吃的。第三天晚上,她提着保温桶来到车间,发现陈志远正亲自操作车床加工最后一个关键零件。
你的脚!苏静惊呼。陈志远竟然拆了纱布,右脚穿着大一码的拖鞋,烫伤处还露着鲜红的嫩肉。
快好了。陈志远头也不抬,全神贯注地盯着旋转的工件,这个配合尺寸必须精确到丝。
苏静又气又心疼,但知道劝不动他,只好坐在一旁等待。月光从车间高窗洒落,为陈志远专注的侧脸镀上一层银边。他的睫毛在脸上投下细长的阴影,鼻梁上的汗珠闪闪发光。
终于,陈志远关掉车床,举起那个闪亮的金属件:完成了!
苏静走过去,不由分说地把他按坐在椅子上,重新为他的伤口消毒上药。陈志远疼得龇牙咧嘴,却还笑着说:明天就能试生产了。
要是失败了呢苏静轻声问。
陈志远握住她的手:不会失败的。我有九成把握。
那剩下一成呢
那就再想办法。陈志远的眼睛在灯光下格外明亮,苏静,这次如果成功了,我就能证明自己不是他们眼中的穷工人。
苏静紧紧回握他的手:在我眼里,你从来都不是。
第二天试生产,全厂领导都来观摩。陈志远的金属模具安装在专用设备上,一个工人轻松操作,每三分钟就能出一个完美铸件,效率是砂模的五倍,而且几乎没有废品。
天才设计!厂长激动地拍着陈志远的肩膀,小陈啊,你可救了厂子的命!
总工程师仔细检查了模具结构,连连点头:这个冷却水道设计太巧妙了,还有这个可换镶块的想法小陈,你这水平该去读大学啊!
林卫国站在人群外围,脸色阴沉得像暴雨前的天空。
庆功会上,厂长宣布给陈志远特别奖励五十元,并调回技术科。陈志远却提出想留在翻砂车间:厂长,金属模具有改进空间,我想继续完善。
好!有志气!厂长大手一挥,翻砂车间副主任,怎么样
就这样,陈志远成了厂里最年轻的车间副主任。他的金属模具技术很快在全厂推广,生产效率提高了百分之四十。总工程师甚至把他的设计方案推荐到了市机械研究所。
然而,好景不长。九月初的一天,苏静红着眼睛来找陈志远:志远,我爸妈要见我和你。
陈志远心里咯噔一下:他们同意了
苏静摇摇头,声音哽咽:林卫国去我家提亲了带着他叔叔,还有卫生局的领导。。。
苏家客厅气氛凝重。苏父坐在沙发正中间,面色严肃;苏母眼圈通红,不时用帕子按眼角;林卫国西装革履,得意地坐在一旁;而那位卫生局领导陈志远认出是经常在本地电视新闻里出现的张副局长正慢条斯理地品茶。
小陈是吧苏父开门见山,听说你在厂里表现不错。
陈志远恭敬地点头:谢谢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