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小说

传奇小说 >回到明朝当王爷免费阅读漫画 > 第16章(第1页)

第16章(第1页)

杨凌知道农民最是看重自已的土地,如果突然拿些他们不熟悉的作物,要他们把种植了几百年的粮食换掉,恐怕没人敢冒这个险。此次进京,不妨找机会向朝廷提一提,若能引起重视,由朝廷出面大面积推广,自已也算做了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了。”想到这儿杨凌喜出望外,他知道自已没动过,幼娘肯定一口没吃,便喜滋滋地从幼娘手中接过地瓜掰下一大块来,亲昵地塞进她的小嘴,说道:“你尝尝,看好不好吃?”目光一闪,他瞥见马怜儿满脸羡慕,还当她也是眼馋这从未见过的稀罕物,便将地瓜塞到她手中,笑道:“来,你也尝尝,很甜的”。马怜儿嗯了一声,情意绵绵地望了他一眼,刚把甘薯放到嘴边,韩幼娘“唔”了一声,神色变得有点古怪。原来杨凌掰了一大块塞在她口中,韩幼娘嫌鼓着腮帮子太难看,吃得急了些,竟然噎住了。马怜儿见了连忙搁下地瓜,扶着幼娘在椅上坐了,然后端起杨凌的茶杯捧过去道:“幼娘妹妹,你喝口茶”。幼娘接过杯来喝了两口润了润喉咙,顺了气,若有深意地瞥了她一眼,怪不好意思地道:“叫怜儿姐笑话了,不过这东西真的好甜呢,怜儿姐,你也尝尝”。马怜儿应了一声接过甘薯,却把筷子递到幼娘手中,柔声道:“妹妹也尝尝我的手艺,我厨艺不好,你可不要笑话呀”。两个女人一个吃甘薯、一个品火锅,忽然间变得谈笑晏晏一团和气。杨凌站在一旁,浑然不知众议两院方才已就国家主权和联合执政问题达成了某种共识。闭着眼睛闯京城第51章五箭连珠春意初现,雪融冰消,平原上绿草茵茵,远处的山峦上却仍是白皑皑地冰封未解。今天春风徐徐,天晴气爽,湛蓝的天空上飘荡着团团白云。草原上丛生的新草,土地湿润松软得如同地毯。毕都司和新上任的张县令以及军中、地方的一些官员骑着马已绕过了鸡鸣山,前方是一片草原,几只鸟儿贴着草皮翩然飞过。张县令是弘治十二年的进士,虽是个近约三旬的书生,但是驾驭这种军中战马,骑术倒也稔熟。毕都司与张县令并辔而行,扭头向他微笑道:“毕某一直以为学舍中的骑射之术只是虚应其事罢了,方才听贵师爷说张大人使得动二百石的弓,百步之内箭无虚发,那可真是文武双全了”。他说着目光却不经意地瞄了马怜儿一眼,马怜儿骑在一匹枣红马上,穿了一身墨绿色的猎装,墨绿色的薄绸披风,仍着白弓鞋、系白腰带,肋下还佩了把象饰品似的小弯刀。斜挎弓,背箭壶,那一身颇有塞外异族风韵的飒爽劲装使她更是明艳照人。春风拂起墨绿的披风,骑装将她玲珑姣好的胴体曲线衬托得恰到好处,那不增不减恰到好处,充满青春气息的身体曲线在披风里若隐若现的十分迷人,毕都司想到再过两日便可将这妖娆的小美人儿搂在怀中,不禁欲心大起。他心里实在懒得理会县太爷,恨不得这草原上只有他和马怜儿,两个人以地为床,以天为被,胡天黑地一番才好。不过他毕竟是有身份的朝廷大员,漫说马怜儿现在还不是他的妾室,就算已被他收进房中,这时他也当和同僚们在一起,若是只顾陪着自已的爱妾,可就太有失身份了。张县令听了毕都司的“恭维”,矜持地一笑,抚须自谦道:“大人过奖了,本县在学舍时虽也习得弓马,哪里比得大人和军中诸位骁将,至于那三石的弓么。。。。。。本县倒是拉得开,不过百发百中。。。。。。呵呵呵,毕将军想必不知道吧,我们闽地学舍中的箭靶,方圆足有一丈”。直径一丈的巨靶?毕都司听了先是一愣,然后哈哈大笑,旁边众官大多是北方人或军中将领,也不禁面露微笑,有的连忙咳声掩饰笑意,直径一丈的巨靶,若说百步之内箭无虚发,实在也没什么好吹嘘的,南方学舍中的箭靶如此巨大,他们还真的没想到。马怜儿骑在马上,脸上似笑非笑、神思恍惚的只顾想着自已的心事,马昂小心窥视妹妹的表情,见她神色平静,还当妹妹见了毕都司顶盔挂甲、前呼后拥的威风,已被他的英雄气概打动了,一颗心这才放进肚里。马怜儿早上被哥哥诳出来,说是邀她踏青打猎,马怜儿芳心有了归属,心中欢喜,也不想和唯一的亲人闹的太僵。况且她在塞外时几乎每日骑射,自返回中原后倒是久不尝此道,便也欣然答应了。不料待她骑了哥哥带来的战马出得城来,却见到一大群军中、地方的官员,毕都司竟也赫然在内,这才明白哥哥的心思。马怜儿有心拨马便走,但是当着诸多不知情的官员,这样做未免太过失礼,恐怕她前脚刚走,便又要有诸多关于她的猜测和非议出现了,以前她还可以对别人的眼色不屑一顾,如今她已把自已看作杨家人,却不敢象以前那样无所顾忌了,只得随着踏上了草原。昨晚得到幼娘暗示的接受,自已将来嫁入杨家已是板上钉钉的事,马怜儿心中又是踏实又是甜蜜,完全陶醉在自已的情绪当中,那双清澈晶亮的水汪汪明眸,不时随着她的思绪或微笑或羞赧,配合着她标致动人的五官,说不尽的动人。毕都司看着她时那种热烈的目光她也注意到了,她见毕都司自恃身份,不但不敢靠近来和她攀谈,甚至连看她一眼都要藉故和别人说话时,才飞快地扫上一眼,好象生怕丢了他大将军的架子,心中只为他的虚伪感到好笑。杨大哥,唉!杨大哥!马怜儿想起杨凌,心中就甜甜的,杨大哥才不在乎别人想些什么,又怎么看他,那日两人从山中回城,闵大人、江把总他们都在城头,可是杨大哥进了城,却只是把哭得泪人儿般的幼娘紧紧搂在怀里,哄着她,逗着她,旁若无人,他那双眼睛看着幼娘时,就象看着他心中的瑰宝。马怜儿想到这里,不禁心中发热,只要有一天,他也能用那样呵护爱怜的眼神看着我,漫说等上三年,就是等上三十年,等上一辈子,我也愿意。想着想着,马怜儿又不禁浅浅一笑。侧面一直盯着她看的江彬瞧了她菀若桃蕾初绽的动人一笑,眼睛都直了。那天马怜儿从城外回来,衣裙肮脏、发丝凌乱,看在他眼中就已视为天人,如今她淡施粉妆,一身劲衣,美得令人屏息。我的天啊,要是把这么个花不溜丢的大姑娘压在身子底下。。。。。。。江彬咕咚咽了口口水,抬头恨恨地看了毕春一眼,暗想:“他妈的,我要也是个大将军,说什么也要讨这么个娘们,这辈子才不算白活啊”。毕春要讨马怜儿为妾的消息,他从毕都司军中亲兵口中也听到一些风闻,今日毕春邀本地诸位官僚游春,唯独带了这么一个女子,其实不止是他,在场的官僚们大多也猜出几分了。前边草丛中忽地窜起一只肥狍子,冲向不远处的山湾,关受英大声喊了起来:“大人,快看那里,有只狍子!”这些人人人身背军弓,此时纷纷提弓在手,但是一众官员却无人动手,那些亲兵们箭枝连发,只是堵截那只狍子的去路,将它惊吓向他方,猎物?当然是留给将军大人来射的。那只可怜的傻狍子被亲兵们准确的箭法吓得东奔西窜,在场的武将之首毕都司和文官之首张县令两人手里提着弓、拿着箭,却谁也不动手,还在那里你推我让、互相谦逊,不外乎说些请大人先射一箭,中个头彩,让我等见识一番的官话。马怜儿见他们打个猎也这般虚伪客套,全无踏青狩猎的乐趣,不由暗哼一声,鄙夷地偏过头去。毕都司的贴身侍卫郑大鹏纵马驰到前方,向毕春和张县令道:“诸位大人,今日马小姐是我们之中唯一的女子,我看这头一箭不妨请马小姐出手,马小姐一身戎装,弓马箭术也必然不凡呀”。号称使得三石的硬弓、百步之内箭无虚发的郑大人,面对着几十步外那只肥狍子还真的有点儿打怵,生怕一箭飞出去真的中了头彩:满堂的倒彩,所以听了郑大鹏的话如遇大赦,连忙抚掌笑道:“甚好,甚好,巾帼不让须眉嘛,就请马小姐射这一箭,我等拭目以待可也”。毕都司正中下怀,一双三角眼都变得温柔起来,他总算有机会堂而皇之地看着马怜儿说话又不怕别人取笑非议了。当下侧身望着马怜儿笑道:“马小姐,就请你一展身手如何?”他这一说,众人立时闪开一条道路,把马怜儿让在了中间。其实这请马怜儿先发一箭倒真的是因为郑大鹏的一句无心之语,毕都司才临时起意想讨好她。可是马怜儿不知内情,还道是毕都司与亲兵串通,早已设下这个局,心中更是厌恶。她双眼一眯,弯如弦月,笑笑地道:“毕将军身经百战,杀气迫人,张大人百步穿杨、箭无虚发。小女子背了张弓也不过是虚张声势,哪儿敢在两位大人面前露丑?我还想见识一下两位大人的神勇呢。”她嗓音柔柔的、甜甜的,其实也不过是故意让嗓音脆了些,但是从这样的美人儿口中说出来,别人就感觉嗲声嗲气,说不出的动人了。马昂一听就知道糟了,自已妹妹的脾气他最是了解,知道妹妹一用这种口气说话,就是耐性快耗光了要发火的时候。他刚想冲上来打个圆场,不料旁边江彬一听马怜儿这种销魂蚀骨的声调,骨头一软,差点儿一头从马上栽下去。这时大家都听着马怜儿说话,他又离马怜儿最近,顿时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江彬饶是脸皮够厚,也有点讪讪的不好意思。好在他甚有急智,连忙笑道:“哎哟,张大人这一说巾帼不让须眉,我倒是想起杨驿丞的夫人来了。战场上什么时候允许女人来过?可是那日鞑子攻城,杨夫人女扮男装,协助我军在城头奋勇杀敌,可不正是个巾帼不让须眉的花木兰么?杨夫人曾一箭射死在城下挑战的鞑子,我下城收拾尸体时,见那人箭从后颈入,咽下三寸出,透体而过,一箭致命,真是好箭法,哈哈,好箭法”。毕都司听了呵呵一笑,道:“杨驿丞手无缚鸡之力,想不到杨夫人倒是一身好武艺。马小姐,你也不要推辞了,不如你也一展身手如何?”其实马怜儿箭术如何,他倒不在乎,也就是哄她开心,逗个乐子,就是失手了,也权且一笑,女人嘛!马怜儿对韩幼娘可说是心存感激,已把她当成最亲近的姐妹,但是人的心理最是微妙,潜意识里她又深怕幼娘比她更得到大家认可,她将来的地位已不可及得幼娘,若是幼娘再处处比她出色,她心里更没有安全感。所以一听江彬提起幼娘箭术出色,马怜儿顿起好胜之心,当下不再推辞,反手摘下弓箭,右手后探,竟从箭壶中摸出五枝箭来,众人不由惊咦一声,不知她要做什么。有些不识武艺的文官更是暗暗窃笑,还当她根本不懂箭术。马怜儿一提马缰,纵马驰上几步,弃缰提弓,右手倒提四枝箭矢的雕翎,只将一枝箭搭在弦上,长吸一口气,如抱满月,攸地拉开弓弦,一箭射了出去。众人还来不及转头去看那箭中是没中,马怜儿如同变戏法一般,右手一捻,又是一枝箭搭在弦上,手法快捷无比,只听弓弦“绷绷”连响,五枝箭如同流星赶月一般,一箭衔一箭嗖嗖地射了出去,箭箭连环,一气呵成,令人目不瑕接。五箭射出,马怜儿反手将弓又斜挎回肩上,一拨马头转了回来,笑盈盈地道:“小女子失手了”。众人正目瞪口呆,听了这话抬头看去,只见五枝箭箭尾冲向这一方,成五角形将那吓得瑟瑟发抖的狍子围在中间,五箭间距几乎完全一样,如同丈量了一般。过了半晌,毕都司手下一名将领才惊呼一声:“连珠箭法!传说鞑子的哲别神箭手最快也只能一手九箭,马小姐竟然发得出五箭连珠,好厉害!好厉害!”众人听了不管懂的不懂的都连声赞美,毕都司又惊又喜,更是不吝溢美之辞。马怜儿乌溜溜的大眼睛示威似的向江彬一瞟,面上带着几许得意。就在这时,远处有一骑疾奔而来,众人都转首望去,只见那人越来越近,奔得近了才看清那人身上穿着驿站的号衣,骑了一匹驿马,奔到面前拉住缰绳,满面焦急地人群在巡视。马怜儿一见,认得是幼娘的大哥韩威,忙驰上两步,问道:“韩大哥,你怎么来了?”韩威满面大汗,也不知是急的还是累的,他举起袖子一边拭着脸上的汗水,一边说道:“马小姐,我找你找的好苦,京中忽然来了一位公公,奉了皇帝的圣旨,宣杨凌即刻进京。妹子和妹夫让我告诉你一声,可我不知你们在何处打猎,这一通跑呀,左右附近我都跑。。。。。。”。他还没说完,马怜儿一声惊呼,双腿一挟马腹,纵马如飞,头也不回地直奔鸡鸣而去。众官员面面相觑,那些县衙的官儿们更是窃窃私语,神色诡异。马怜儿一听杨凌走了,火烧屁股一般连句礼节性的话都没留下,她和杨凌一不沾亲、二不带故,要说两人没有私情,谁信哪?毕都司脸色铁青,一双三角眼棱光四射,身子微微发抖。马昂纵马到了他身边,怯怯地道:“毕。。。。。。毕大人。。。。。。”。毕都司冷笑一声,一扭身张弓搭箭,弓弦悲鸣,利箭嗖地一声将困在五枝箭围中不敢动弹的狍子射穿在地。闭着眼睛闯京城第52章懵懂进京艳阳高照、街上行人渐炽,北城门忽然出现一支奇怪的队伍,十六名全身戎装、佩着腰刀的大明禁军,护侍着一辆漆得铠亮的马车驶进城来。清一色高大神骏的白马,马鞍华美,马上的卫士身着的盔甲比起边军的服装不知精美多少倍。马车进了城一步不停,仪仗直奔驿丞署而去。驿署内,杨凌同柳彪、杨一清正在闲聊品茶,想办法从他们口中尽可能多了解一些京城和锦衣卫的消息。这时一个驿卒急匆匆跑进来道:“大人,有过往官员前来投书驻驾,车队马上就到了”。杨凌听了大为奇怪,驿署虽说负有接待过往官员的责任,但这鸡鸣出去不远就是鞑靼人的地盘,从无朝廷大员来。若是有官员投书驻驾,那车队规模样一定不小,是什么人来了?柳彪、杨一清陪在他后边匆匆迎出门去,只见前方一辆马车沿着驿道缓缓而来,两旁各有八匹神骏的战马,马上端坐的骑士顶盔挂甲,十分威武。一看见马车上插着的黄旗,柳彪已飞快地赶上一步,在杨凌耳边轻声道:“大人,这是京师来人了。”杨凌微微点头,肃立门前,只见马车行至面前停下轿帘儿一掀,里边哈着腰走出一人,五十多岁,脸庞尖瘦,一身宫中太监的打扮。杨凌失声道:“刘公公?”那人正是监军刘公公,他下了马车,笑容可掬地对杨凌道:“杨驿丞,咱家和你还真是有缘,这不。。。。。。才一个多月的功夫,咱们又见面了”。杨凌把刘公公让进大堂,一时还摸不清他的来意。照说自已晋职锦衣卫,担任一个五品同知,是用不着宫中的太监出面的,这太监出宫,通常是奉旨监军、收税、采买皇宫用品,极少召见个三品以下的官员还要太监携圣旨来宣。十六名武士步入大厅立于两侧,手按腰刀目不斜视,刘公公走到大厅正中,回过身来清咳一声,高声道:“鸡鸣县驿丞杨凌接旨!”杨凌进退失据、一副茫茫然不知所措的样子,听说皇帝下圣旨给他,他已大为吃惊,至于接旨,是不是象电影里演的那样来做,他更是心中没谱。好在刘公公也见多了这样的臣子,圣旨又不是报纸,真正接过圣旨的官员有几个呀,就是在朝为官的大臣,有不少头一次接圣旨时也闹出过笑话,他微微一笑,双手捧着黄绢轻声道:“杨驿丞,跪下听宣便是!”杨凌感激地看了他一眼,连忙双膝跪地,说道:“臣。。。。。。杨凌听宣”。头一次给人下跪,杨凌心中还真的有点不自在,算是入乡随俗吧,至少他也没有敢于抗拒的胆量。刘公公徐徐展开黄绫,高声说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闻:三代之得天下也,在于得民。故民者,国之本也。古之圣人有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刘公公念得摇头晃脑、抑扬顿挫。杨凌听刘公公念那些文言文,虽然明白其中意思,可是听着也颇为吃力。好半晌,才听刘公公念到正题:“。。。。。。是故民者,国之主也,天子代民而有天下,为君者,讲信修睦,选贤与能。当今太子,聪敏好学,闻宣府秀才杨凌,既贤且能,甚善。朕意,宣杨凌进京,任太子侍读,闻诏即刻进京,不得延误。钦此。弘治十八年二月。”杨凌听得莫名其妙,太子侍读?不是锦衣卫同知么?他心中忽地想到马怜儿那晚说过的话:官场晋升岂同儿戏,有句话叫仕途险恶。。。。。。凭你立下的那份“功劳”,断无连升三级直趋中枢的道理,京里更不可能有人这么好心,凭白无故地升你的官,咱得好好想想,可不能让人坑了。。。。。。”杨凌顿然明白了,难怪锦衣卫火烧屁股地跑来升他的官,原来是听说皇帝要自已担任太子侍读,锦上添花来了。太子侍读,虽说是个六品官儿,但说白了其实就是太子的同学,一旦太子登基,这些太子最亲近熟悉的人焉能不受重用?自已这个驿丞本来只是锦衣卫的外围小吏,如今这一封官,便成了锦衣卫中枢的干员,一纸任命,便把未来皇帝的心腹拉到自已的阵营当中,当然不吃亏。刘公公见他还茫然地跪在那儿,便低声道:“杨驿丞,还不领旨谢恩呐?”杨凌醒过神来,忙高呼一声:“臣,领旨谢恩”,他双手接过刘公公手中的圣旨,偷眼儿一瞄,见刘公公没有叫自已三跪九叩的意思,便站了起来。刘公公交出圣旨,顿时便收了高高在上、睥睨众生的神态,和颜悦色地对杨凌道:“杨相公,咱家刘瑾,是太子爷身边的奴才,以后杨相公为太子侍读,咱们还要多多亲近才是呀。”杨凌听了一个激灵,失声道:“刘瑾?你是刘瑾?”刘公公眨了眨眼,奇怪地道:“怎么,杨相公听过咱家的名字?”杨凌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好了。刘瑾,《新龙门客栈》里那个厂公的原型,传说中杀人不眨眼的东厂大太监,就是眼前这个貌不出众的老太监?拜小说、电视所赐,什么汪直、王振、刘瑾、魏忠贤,杨凌是耳熟能详,那里边这些大太监人人一身诡异绝伦的武功,鹤发童颜、阴阳怪气,这时亲眼见到真实的貌不出众的刘瑾,杨凌一时还以为是同名同姓呢。刘瑾欢喜道:“咱家伺候太子爷,难得出一回京,知道咱家名字的人还没有几个,想不到杨相公倒听说过我,呵呵,果然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呀”。“杨相公,如今既已承了圣旨,我看咱们就马上启程吧。当今太子尚武,最好舞枪弄棒、行军步阵,杨相公呈给何参将的贴子,咱家带回京去,太子爷看了甚是欢喜,想着要用你的法子操练神机营呢,可别让太子爷着急了。”刘瑾现在办差还是相当小心认真的,他现在职司钟鼓司,是内官二十四衙门中职权最小的,太子朱厚照任性好武,脾气是一阵风一阵雨的,而万岁爷又极是宠溺这个宝贝儿子,刘瑾岂敢怠慢。杨凌只得唤来幼娘开始收拾行装。柳、杨二人对外言称是杨家家仆,虽然本地驿署的人觉得奇怪,但刘公公不知杨家家境,倒也不以为意。杨凌一切打点完毕马怜儿还没回来,便对幼娘说了声,托她大哥出城报个讯,免得她以为自已不告而别。此时,三辆马车已行在盘山道上。山路狭窄,十六名卫士八前八后护侍着,前边是刘公公的朱漆马车,后两辆车是从驿署派的,马车前竖着一杆高杆儿,上书一个驿字,后边是柳彪和杨一清坐在行李车上。韩幼娘默默地望着窗外,自幼没有和家人分开,独自去这么远的地方,前几日想着去京城,兴奋的象个孩子,这时真的离开了,心里又空空的,唉,爹爹做了驿使,到处奔波,这次离开又没有见他一面,也不知这一去要多久才能再见到亲人。杨凌知道她心中不舍,柔声安慰道:“放心吧,等咱去了安顿下来,我想办法把岳父他们也接到京里来”。幼娘嗯了一声,轻轻地趴在杨凌怀里大眼睛忽闪着,也不知想着什么。杨凌轻轻抚摸着她的背,一时也是思绪万千。太子侍读,是个什么角色呢?自已并没有保留原来那位宣府秀才杨凌的记忆,真要考四书五经八股文,可以说是一窍不通,但愿侍读侍读名如其实,只是陪着太子读书就好。他记得的历史太过简单,除了朱洪武、成祖和末代崇祯有些了解,其他的明代皇帝他所知实在有限,如今自已莫名其妙地被推到这座历史舞台的中心,身边都将是这个时代位高权得的人物,自已能应付得来吗?杨凌一直浑浑噩噩的,只想老婆孩子热炕头儿,快快乐乐地过上两年就好,如今赶鸭子上架,常言说伴君如伴虎,为了自身安全着想,他不得不认真起来,去主动地认识和了解这个时代了。杨凌理顺了一下思绪,有关这个时代的资料在他脑海中缓缓流过。。。。。。现在是弘治十八年,皇帝是弘治帝,姓朱。名,因学识有限,从年号上联想不起来,所以。。。。。。不详。生平也不详。太子朱厚照,风流、好色、昏庸,、长得很帅,有关他的生平和事迹:游龙戏凤,印象里好象他死的挺早。刘瑾,大奸臣,何时发迹,不详,怎么死的,不详,反正不是好死。废柴!绝对的废柴!杨凌只能惭愧的给自已这么个评价,靠这么点资料能洞烛先机、趋吉避凶、把握历史么?气馁半晌,杨凌忽又精神一振,把腰挺了起来:管那么多干吗?什么正德皇帝,什么奸臣刘瑾,我的生命象草木一样短暂,那不是该由我操心的,我的目的就是去京师、做高干,混在北京!无知者无畏,准备闭着眼睛闯京师的杨凌开始盲目乐观起来。******************************************马怜儿象一阵风似的刮到了驿丞署,转眼前又纵马而出直奔北城。碗大的马蹄踏得青石板声音急骤如雨。快马出城,旷野中已看不见马车的踪影,马怜儿提着马缰在城门下盘桓片刻没有踏上那条曲折盘山而行的官路,而是从还没耕种的田地间直插了过去,抄近路奔向前方。墨绿的披风在空中发出猎猎的声音,她的心好急好急,狠心的杨大哥连等我见一面的时间都没有么,为什么走得这么匆忙?这一别,就要三年后才能再见了呀。快马如飞,在她高超的骑术驾驭下,枣红马四蹄翻飞,犹如离弦之箭,畋垄的土地奔到尽头是一条小河,枣红马飞掠而过,溅起一天碎玉,远远的,她看到了那沿着盘山道徐徐行使在山间的马车,马怜儿心中狂喜,一拨马头,沿着小河和马车一个半山,一个山下,疾追不舍。山势变幻,前方是一个半圆形的山谷,马车半拐,这面一侧是临渊的峭壁,盘山道上的甲士们和坐在车辕上闲极无聊柳彪、杨一清已成为现了山下疾追的红马。柳彪不由站起来向山下望去,大声叫道:“山下有位小姐在追赶我们。”杨凌和幼娘听了急忙钻出车厢,只见山下一匹红马、一朵绿云,冉冉而来。韩幼娘不由失声叫道:“是怜儿姐姐,相公,怜儿姐姐来了”。杨怜忙唤车夫停下了车子,立在车辕上望向山下,马怜儿也驻了马,一人一马静静地伫立在那儿。一片无法攀登的峭壁,让两人只能彼此遥遥相对。马怜儿痴痴地凝望半晌,见杨凌向自已挥了挥手,然后示意马车继续前行了,但他仍站在车头看着自已。马怜儿心中激荡,忽地拔出腰间的小弯刀,刷地削下一缕秀发,匆匆地系在一枝箭的箭杆上。马车徐徐,只要拐出这片谷道,就要消失在她的视线当中了。马怜儿忽地一提马缰,双腿一挟马腹,希聿聿一声马嘶,震得山谷回荡不已。半山间的杨凌和一众武士都向山谷中望去,只见红马人立而起,定了那么刹那的功夫,紧着着四蹄翻飞,枣红马快捷无比地向前冲去,前方是死谷峭壁,大约只有三十丈距离。快马疾驰,二十丈的距离一闪即至,以如此速度再向前冲,恐怕一人一马都要撞死在岩壁上了,山上的人都不由惊呼一声。却见马怜儿的快马忽然一个近乎九十度的直角扭转,弃缰、摘弓、拧身、拔箭,一气呵成,动作俐落优美,看得人心旌摇头。柳彪、杨一清和几名军中战士已忍不住高声喝彩。京城高官显贵家里多少都豢养着一些鞑官儿,是招慕的蒙古勇士,他们曾见识过那些人表演昔年大元铁骑纵横天下的骑射功夫。蒙古人骑射之术甲于天下,马怜儿驭马拔箭的功夫和那些鞑官中骑射俱佳的勇士如出一辙,由一个少女表现出来,更是透着说不出的美感。杨凌的马车堪堪要拐过前方石崖,离开马怜儿视线的刹那,只听笃笃笃三箭齐至,射在杨凌身前一臂远的旗杆上,箭尾犹在嗡嗡作响,吓得就坐在杆下的车夫一个哆嗦,差点儿摔下车去。马车缓行,崖前一蓬青草,已看不见山下的怜儿。三枝利箭一字形齐刷刷射在杆上,中间一支箭上,箭尾系着一缕青丝,犹在风中徐徐飞扬。韩幼娘抚着那缕乌黑的秀发,有点儿酸溜溜地道:“相公,怜儿姐姐削发明志呢”。杨凌在她鼻头上刮了一下,回首望着那紧钉在旗杆上的三枝利箭和一缕青丝,他不禁苦笑着想:“青丝、情丝,三箭、三年,这丫头不会象幼娘一样死心眼吧?”******************************PS:明晚吃酒,提前告假!如果我喝成关公时能回家,那没说的,义字当先,码字最大。如果喝成济公,那就不好意思了,疯疯颠颠的,顶多上来在书评区发发酒疯。如果我喝成周公。。。。。。小兄弟,咱们梦中相见吧。闭着眼睛闯京城第53章锦衣提督“卧槽马!哈哈哈哈,杨相公,你又输了”,刘瑾抚掌大笑,状极得意。一路无事,刘瑾时常约杨凌到他车上来下棋消磨时光,他的棋艺不甚高明,但是一发现杨凌的棋艺比他还差劲儿,居然成了棋迷,日日以蹂躏杨凌为乐。杨凌哼了一声道:“这一局不算,我吃你的军你赖皮缓了一步,要不然只剩一马一炮无论如何不是我的对手,不行不行,重来”。刘瑾连忙挡住他的手,得意地笑道:“风度,要有风度呐杨相公,哈哈,今天我是四局三胜了”。这未来的权奸未发迹时倒和普通人毫无二致,得意起来摇头晃脑,杨凌与他相处日久,原来的忌惮之心尽去,两人相处如同老友一般。刘瑾说着掀开窗帘儿往外瞧了瞧,欣然道:“到了,马上就要进城了”,杨凌听了也向窗外望去,眼见暮色苍茫,前方高大庄严的城门已在眼前。杨凌掀开门帘儿走了出去,立在车上观看,十六名禁军侍卫开路,城守官根本不敢阻拦,车队大模大样驶进城去,刘瑾也走出来站在旁边,双手拢在袖中笑眯眯地道:“杨相公,这便是咱大明的京师了,你看如何?”杨凌打量这时的北京城,整个城池虽然房屋鳞立,行人如炽,可是除了远远近近的一些酒楼、以及远处勋臣功将们的府邸,所有的房屋几乎没有超过两丈高的,眺目望去,远处一片日光余晖处那片金碧辉煌的建筑自然便是皇城了。刘瑾问道:“杨相公,可要先寻一处客栈住下?今日天色已晚,明日寅时三刻,咱家在午门外引杨相公见驾”。杨凌尚未答话,不知何时悄悄摸到跟前儿的柳彪大声道:“公子,杨老太爷已着人先赶来京城,在护国寺街买了一处宅院给公子居住,咱们是不是直接回家啊?”杨凌和刘瑾都是一怔,刘瑾的脸色可有点不好看了,他原来以为杨凌是个穷驿丞,倒没动过捞他一笔的念头,可瞧这模样,杨家在鸡鸣还是个土财主呢,杨凌对自已一点表示也没有,可就有点不够意思了。中了举报个信儿的还给点赏钱呢,怎么我这给皇上报讯儿的还不值钱了不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