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小说

传奇小说 >杀破狼命格的男人 > 第16章(第1页)

第16章(第1页)

  上一个有资格关在这里的还是皇上的亲兄弟魏王,顾昀享受单间待遇,也就只好一个人待着。  不过即便有人跟他聊天,他也听不见——临行前匆忙喝下的药早就过了药劲,他眼角与耳垂上的小痣颜色褪得几乎要看不见了,琉璃镜也没带在身上,睁眼大概能勉强数清自己的手指,铁傀儡出来进去的脚步声都听得模模糊糊的。  身上的铁器当然都被搜走了,不过顾昀也不是没辙。  他有一手不传之秘——那是他很小的时候和沈易玩过的游戏,互相比赛谁能以最快的速度从侯府的傀儡身上卸小零件,俩熊孩子没事就凑一块研究怎么拆卸侯府看门的铁傀儡,沈易有一次躲闪不及,干坏事的时候被铁傀儡误判为敌人,直接给抡上了房,差点没了小命,当然,顾昀也没能逃过老侯爷一顿臭揍。  血的教训没让顾昀长记性,反而越挫越勇了,他们俩反复研究了很久,认为肯定有那么灵犀一指的方法,能像偷儿摸钱包一样,错身而过一撸就撸掉一块零件的方法。  后来发现能卸下来的地方是有的,不过只限于铁怪物的面罩与胳膊上的标识这种无关紧要的地方,因此顾昀这一手绝活始终没来得及面世。  不过眼下终于有机会施展了。  头天铁傀儡狱卒送饭的时候,顾昀眼疾手快地在它放食盒的时候伸手一抠一抓,轻而易举地便将那铁傀儡胳膊肘上有点生锈的编号名牌给摸走了——  他将那铁片在石头上磨薄,先是撬开了手脚上的镣铐,伸了一个漫长的懒腰,然后又划破了一段床单编了根绳子,逮了一只小耗子养在旁边,每顿饭省两口给它吃,没事跟耗子玩。  那件事是有心人刻意翻出来的,顾昀心里有数,五年前他暗中调查的时候,曾经动手抹去了一些致命的证据,但没有动吴鹤,一来那只是一条苟延残喘的老狗,二来……恐怕他也不是没有私心的,实在不甘心将那一点刻骨铭心的真相就这么消弭的一点不剩。  顾昀承认这是他处事不当,倘若当年有他现在一半的冷静与圆滑就会明白,要么他应该将那些东西收集起来,等时机成熟了一举推出来,干脆反了。要么他就该狠下心来,将所有过往毁个干干净净,把过去埋葬在过去,永远不让它们重见天日。  千错万错,他不该在应当果断的时候迟疑。  就像元和先帝一样,倘若他老人家不是那样的犹豫迟疑,世上应该已经没有顾昀了,想必也有另一种太平。  顾昀不知道此事后续会如何,也不知道初出茅庐的长庚能不能真的稳住四方军心,但是他身在天牢里,愁也没用,只好先放宽心,养精蓄锐。  后来耗子发现此人手欠得讨厌,嫌他烦,又躲不开,于是干脆装死,不肯搭理他了。  猫嫌狗不待见的小侯爷只好无所事事地靠墙打坐去了,感觉这耗子的态度和长庚小时候差不多。  顾昀漫无边际地想起长庚,还是忍不住叹了口气,将指尖的铁片转成了风车,对耗子感慨道:“他还不如每天嫌我给他捣乱呢。”  耗子给了他一个圆滚滚的屁股。  顾昀深吸一口气,将这一点杂念也强硬地摒除干净,丝毫不讲究地伸手拽过草垛上发霉的破毯,往身上一搭,闭目养神去了。  养好了精神,才好面对前途艰险。  没人能吵得到天牢里的半聋,顾昀很快就睡着了,他在阴冷的霉味中做了一个梦。  顾昀梦见自己仰面躺在了一口巨大的铡刀下,重逾千斤的刀刃压在他的胸口上,一点一点地挫着皮肉压进骨头里,将他活生生地一刀两断,他与自己的身体四肢都断了联系,只有胸口一线的伤口,疼得他抓心挠肝,耳畔是乱七八糟的哭声、炮声、边城如哭的嚎叫声与气如游丝的胡笳断续跑调声……  他被那铡刀劈开,伤口处却没有血,反而掉出了一支信号箭,尖声嘶吼着冲上天际,炸得山河耸动。  顾昀蓦地闷哼一声惊醒,胸口的旧伤莫名其妙地疼了起来,梦里信号箭那穿透力极强的尖鸣声在他耳边逡巡不去,汇成了一股别具一格的耳鸣。  他和他的玄铁营之间仿佛有一种奇异的感应,这天夜里,西域古丝路驻军地,第一支不祥的信号箭在夜空中炸了个姹紫嫣红。  紧急战报在一天之后才送抵了京城,送信的玄鹰只剩了一条腿,撑着口气,抵达人心惶惶的北大营后,一句话都没来得及说,落地就死了。  两个时辰之后,西域玄铁营遇袭之事震惊朝野。  京城事变消息传出,何荣辉带人围困西北都护所,他前脚刚走,龟兹国便用百六十条沙虎打头,强行轰开了西域入口的玄骑巡防营地。  战车沙虎是轻裘铁骑兵最大的克星,一时间烟尘嚣嚣,火光如幕,战马长嘶而亡,铁骑成片倒下。  但玄铁营毕竟是玄铁营,一时混乱后,马上反应过来,玄甲毫不犹豫地压上,何荣辉接到消息后马上率玄鹰回程,当机立断从空中直接截断沙虎后援——巨型战车极端耗油,一旦补给中断,立刻就是一堆废铜烂铁。  可是这叩门沙虎并不是虚张声势,身后竟真如所有人担心的那样,是旌旗向天的数万大军。  万国驻地的洋人、曾经犯上作乱的西域诸国,甚至一直趁火打劫的天竺人……甚至比他们想象得还要多。纵然是乌合之众,也是“众”,沙虎在侧,玄铁营只能以重甲硬顶,很快到了双方开始拼紫流金的地步。  何荣辉紧急开放西域大营紫流金库存,一看才惊觉库存已经捉襟见肘——隆安皇帝彻查紫流金走私时,顾昀迫不得已将手中暗线暂停,而朝廷配给玄铁营的份额只够维持素日巡防的,根本应付不了这样突然爆发地大规模战役。  何荣辉派人调配,可调配紫流金之路再次受阻——安定侯下狱的消息已经传开,具体情况谁也说不清楚,此时人心惶惶,传什么的都有,在这个节骨眼上,谁敢不经击鼓令给玄铁营调配紫流金?  万一他们是要杀上京城造反呢?  何荣辉只好一方面派玄鹰入京,一方面就近往北疆城防军求援,然而传令官尚为动身,北疆关外十八部落突然发难,狼王加莱荧惑南下亲征的消息便“轰隆”一声砸了下来。  五年安定,铁墙外竟已经天翻地覆。  加莱荧惑携精兵数万,重甲上千,甚至还有一种防不胜防的“鹰”,比玄鹰更大、杀伤力更强,一口咬向了绵延千里、尾大不掉的北疆边防。  西北沦陷得一发不可收拾,没有主帅安定侯下令,玄铁营哪怕战死到最后一个人也不敢后退半步,何荣辉苦撑了三天两夜,军备打得见底,穷三代之力打造的这支神兵眼看要折损过半。  而就在这时,长庚的信使终于到了。  这位远在京畿不显山不露水的殿下携顾昀私印,将顾昀的笔迹模仿得天衣无缝。  他总共交给信使两封信——如果边关尚且安稳,便交给他第一封信,让何荣辉不必顾忌朝廷,无论从黑市也好,其他手段也罢,立刻秘密充盈西域紫流金库存,修整军甲,随时准备一战。  万一边疆已经生变,则将第二封信交给何荣辉,要他不要死守,不要恋战,迅速收缩兵力往东两百里退至嘉峪关以内,等待援军。  隐藏在暗处的敌人已经动手,此时出手,无疑已经晚了,长庚手中没有玄鹰,靠临渊阁的木鸟能联系的人太有限了,无论天他还是地陷,信使怎么也难以第一时间赶到,因此他设想了最坏的情况,最大努力亡羊补牢。  倘若西域生变,北疆必难以独善其身,因此中原驻军统帅蔡玢将军会在玄铁营退守的同时,收到长庚的另一封信函,请他增兵向北,并尽可能地抽调重兵储备的紫流金送往嘉峪关,解燃眉之急。  可是长庚心里清楚,万一真出了事,这点部署远远不够。  整个西南的十万大山他无法控制,虽然沈易在那边,可他是空降统帅,毫无根基,根本不可能在没有击鼓令的情况下擅自调兵遣将,东海一线的江南水军更让人揪心,因为赵友方将军是李丰的人,不可能为顾昀一方私印调动。  而长庚有种预感,哪怕他能左支右绌地扑灭其他地方的火,东海汪洋中必定藏着致命一击。  来自玄鹰的噩耗果然坐实了他的最坏的设想,长庚深吸一口气,放出了最后一只木鸟,回头对嘴角起了几个血泡的霍郸道:“备马,我要进宫。”  就在宫门口,长庚被了然和尚拦住了,了然一身风尘仆仆,面色却依然宁静无波,仿佛十万火急都能化在他整齐的香疤里,被一声佛号散去。  了然:“阿弥陀佛,四殿下……”  长庚漠然截口打断他:“大师不必多说,我是进宫请命的,不是去逼宫的。”  了然神色微微变了一下,打手势道:“贫僧相信殿下有这个分寸。”  “我并非有分寸,”舌灿生花的四殿下竟撕破了斯文颜面,直言道,“自秦岭分南北,东南与西南诸地不在掌控之中,就算我能当场宰了李丰,也收拾不了眼下的乱局,何况眼下无人可以继位,皇长子年方九岁,皇后根本是个中看不中用的病秧子,子熹名不正言不顺,我……”  他冷笑了一声:“我可是北蛮妖女之子呢。”  了然满目忧虑地看着他。  “大师放心,我本就身为一毒物,倘若再稍微任性一点,现在大概早已经开始祸国殃民了,我不是还什么都没做呢么?”长庚神色再次转淡,“现在也不是说这些的时候,外敌进犯,想必蓄谋已久,这事还没完,但他们反应太快了,我怀疑宫中……甚至李丰身边有敌人内应,临渊阁在宫中有能用的人吗?”  了然神色一肃,比划道:“殿下是指……”  长庚:“此事牵连到二十年前的旧案,必与北蛮人脱不开关系,查那两个北蛮女人当年在宫里接触过的人——任何人,北蛮巫女擅毒,乱七八糟的手段多得很,一点线索都不要放过。”  他说“那两个北蛮女人”的时候,声线波澜不惊,仿佛那是和他没有任何关系的人。  “我早该觉得奇怪,”长庚低声道,“当年李丰那么轻易就将加莱荧惑放虎归山,背后果然并不简单,可惜……”  可惜他当年太小,拳头大的心里只装得下那么一点背井离乡的少年烦忧。  “若我早生十年……”长庚忽然道。  了然眼皮一跳。  长庚一字一顿:“天下绝不是这个天下。”  顾昀他也绝不会放手。  “子熹说过,我朝海蛟落后其他军种十年,我担心东海不平静,赵将军是守城之才,但不见得应付得了大战,”长庚道,“我已经写信给师父,临渊阁在江南一带根基深厚,劳烦大师接应,少陪——驾!”  了然和尚难得皱起眉,不知为什么,长庚那声“子熹”听得他心惊胆战。  然而眼下火烧眉毛,不是纠缠一个称谓的时候,和尚披着一身粗布麻衣,身影转瞬融入了晨曦,疾驰奔走而去。  长庚前脚踏入宫中,坏消息已经劈头盖脸地砸了过来,一道紧似一道的前线军情让隆安皇帝与满朝文武全都措手不及——  玄铁营退走嘉峪关。  北疆一夜丢了七座城池……甚至没能等到蔡玢的援军。  南疆暴民商量好了一样,与南洋流寇勾结,神出鬼没地炸了西南辎重处……  “报——”  大殿上所有人面色铁青地望向门口,李丰甚至来不及让长庚见礼。  “皇上,八百里加急,有十万西洋水军借道东瀛诸岛进犯——”  李丰瞠目欲裂:“赵友方呢?”  来使以头抢地,哽咽出声:“……赵将军已经殉国了。”  ☆、第58章悬刀  李丰整个人晃了晃,长庚面无表情地看着他跌坐在金殿王座上,理智之外忽然升起了某种残忍的快意,然而他待自己十分苛刻,只一瞬,便不动声色地掐了掐自己的手心,将那股嗜血的快意压了回去——他知道那是乌尔骨作祟,并不是他的本心。  长庚不甚诚心地开口道:“皇兄保重。”  好像背后一口一个“要宰了李丰”的人不是他一样。  雁北王这么一出声,大殿上呆若木鸡的文武百官立刻反应过来,纷纷紧跟着附和道:“皇上保重。”  李丰的目光缓缓地落在长庚身上——名义上,这是他唯一的弟弟,自己却不常能注意到他,自四殿下李?F封王入朝以来,在朝堂上几乎不怎么出声,也不大刻意结交朝臣,甚至也不曾借着顾昀的东风和武将们搭过话,只偶尔和几个清寒的穷翰林们闲聊些诗书。  长庚仿佛丝没有注意到他的目光,面不改色道:“赵将军殉国,东海再无屏障,洋人往北一转立刻便能直逼大沽港,事已至此,说什么都晚了,还请皇兄摒除杂念,早做定夺。”  李丰何尝不知道,只是心里一团乱麻,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时,连日来被坊间谣言折腾得灰头土脸的王国舅觑了一眼皇帝脸色,壮着胆子进言道:“皇上,京郊只有一个北大营,周遭都是平原腹地,一马平川,倘若在此会战,我方兵力肯定不足。再者说,谭鸿飞谋反一事尚无定论,北大营几乎无人统领,倘若江南群蛟都全军覆没,北大营就能行吗?谁还能保护皇城平安?为今之计,不如……呃……”  王裹这话没说完,因为大殿上一众武将的目光都白虹箭似的钉在了他身上。  这老东西自己屁股还没擦干净,稍有点风吹草动,又胆敢撺掇皇上迁都——倘不是外忧内患,众人恐怕将他分而食之的心都有了。  王裹灰溜溜地咽了口口水,弯着腰不敢起来。  李丰神色阴晴不定,沉默了片刻,他把王国舅晾在了一边,只道:“让谭鸿飞官复原职,给他个戴罪立功的机会……朕叫你们来是议事的,谁再说屁话,就给朕滚出去!”  皇上情急之下连市井粗话都吼出来了,整个大殿一静,王裹的脸红一阵白一阵的。  李丰略显暴躁地转向兵部尚书:“胡爱卿,你手掌兵部,握着击鼓令,你说。”  兵部尚书因天生长得面有菜色、面长二尺,名字“胡光”听着又有点像“瓠瓜”,私下里便有人叫他“瓠瓜尚书”。  瓠瓜上书闻听李丰此言,活生生地憋出了满脸泡,成了个苦瓜——击鼓令名义上由兵部签发,但兵部没事敢随便发吗?他就是皇上手里的一支笔,笔也敢有想法吗?  胡光抹了一把冷汗,底气不足地义正言辞道:“呃……皇上说得对,京畿乃我大梁国祚之托,更是万民所向之地,怎可由着洋毛子乱闯?成何体统!咱们便是还有一兵一卒,也要死战到底,眼下就打退堂鼓,岂不是动摇军心?”  李丰实在不耐烦听他车轱辘一样的废话,截口打断他道:“我让你说怎么打!”  胡光:“……”  所有人都在瞪王裹,可王裹说得对,倘若江南水军统帅都已经殉国,东海一带谁可为将?群蛟溃散,怎么动兵?  万一洋人北上,北大营和御林军能挡得住几轮火炮?  从某种层面来说,王裹也算有勇气了,起码他说出了众人都不敢道出的实情。  胡光顿时成了一根馊了的苦瓜,满头的冷汗好比流出的馊汁。  就在这时,长庚忽然出声了。  年轻的雁北王上前道:“皇兄可愿听我一言?”  胡光一双感激的眼睛投向长庚,长庚温文尔雅地冲他笑了一下:“皇兄且先息怒,覆水难收,人死也不能复生,四方边境的困境已成既定事实,争论发火都没用,我们与其自乱阵脚,不如先想想还有什么可以弥补的。”  他约莫是跟和尚混得时间长了,身上不带一丝烟火气,玉树临风似的殿前一站,静得沁人心脾,鼎沸的怒火也不由得跟着他平息了下来。  李丰暗暗吐出一口气,摆摆手道:“你说。”  长庚:“眼下中原四方起火,兵马已动,粮草却未行,未免再出现补给周转不灵,臣弟请皇兄开国库,将紫流金全部下放,此其一。”  “对,你提醒朕了,”李丰转向户部,“立刻命人协调……”  “皇兄,”长庚不徐不疾地打断他,“臣说的是全部下放——非常时期,击鼓令已成掣肘,将军们爪牙上还带着镣铐,皇兄难道要绑着他们上战场吗?”  这话换成任何一个人说,都是十足的冒犯,但不知为什么,从雁北王嘴里说出来,就让人生不出什么火气来。  方才被撂在一边的胡光忙道:“臣附议。”  不待李丰开口,户部那边已经炸了锅,户部侍郎朗声道:“皇上,万万不可,此时下放紫流金确实解燃眉之急,可臣说句不中听的,万一旷日持久,今天日子不过了,往后怎么办?寅吃卯粮吗?”  御林军统领大概很想把侍郎大人的脑袋揪下来,好好控一控里头的水,当庭反驳道:“贼寇都已经打上门来了,诸位大人满脑子里居然还是精打细算的过日子,末将真是开了眼界了——皇上,燃眉之急不解,我们还谈什么‘长此以往’,万一四境被困死,光靠我朝境内那仨瓜俩枣的紫流金矿,掘地三尺也长久不起来啊!”  胡光生怕插不上话似的,又脸红脖子粗地跟着嚷嚷道:“臣附议!”  长庚一句话还没说到该如何退敌,先引爆了一场大吵,他自己反而不吭声了,耐性十足地静立一边,等着他们吵出分晓。  李丰脑仁都快裂开了,突然觉得自家满朝“栋梁”全都盯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的鸡毛蒜皮,上下格局加起来不如一个碗大,倘若全都发配到御膳房,没准能吵吵出一桌锦绣河山一般雄浑壮阔的新菜系。  “够了!”李丰爆喝一声。  周遭一静,长庚适时地接话道:“臣弟话还没说完,其二,皇兄要做好收缩兵力的准备。”  此言一出,群臣再次哗然,天子之怒也压不住下面的沸反盈天,有几个老大人看起来马上准备要去以头触柱了。  李丰眼角一跳,一口火气冲到了喉咙,勉强压下来没冲长庚发,他憋气似的皱起眉,低声警告道:“阿?F,有些话你想好了再说,列祖列宗将江山传到朕手中,不是让朕割地饲虎的。”  长庚面不改色道:“臣弟想请皇兄摸摸腰包,我朝现如今倾举国之力,能撑得起多大的疆土?这并非割地饲虎,而是壮士断腕,当断时不可不断,恐怕要等中毒已深、全境被洋人打得七零八落时再断了。”  他那背论语一样平淡的语调好像一盆冷水,毫不留情地浇到了李丰头上。  长庚没抬头看皇上的脸色,兀自接道:“其三,王大人说得不错,眼下西北有玄铁营坐镇,纵然损失惨重,尚且能坚持,迫在眉睫的是东海兵变,洋人一旦北上,北大营战力堪忧,远近援兵皆被牵制,未必来得及赶到,到时候皇兄打算怎样?”  李丰一瞬间被他的话逼老了十岁,颓然良久,他终于开口道:“宣旨……去将皇叔请来。”  长庚听见这道旨意,眼都没眨一下,既无欢欣、也无怨愤,仿佛一切都是应当应分,情理之中的。  祝小脚大气也不敢出地应了一声,正要前往,长庚却忽然开口提醒道:“皇上,天牢提人,只派祝公公宣旨,未免儿戏。”  他已经本能地不信任李丰身边的任何内侍,包括这个名义上一直暗中帮着顾昀的人。  李丰有气无力道:“什么时候了,还在意这些虚礼——江爱卿,你替朕跑一趟腿。”  祝小脚迈着小碎步跟上江充,不禁远远地看了长庚一眼。  他是宫里的老人了,当今大梁满朝文武,数得上的王侯将相,没有他不熟悉的,唯独这个雁北王,从小被顾昀严丝合缝地护在侯府里,长大后又“不务正业”地四处游历,鲜少露面,除了混在一众人里上朝听证,他甚至不怎么单独进宫,顶多逢年过节的时候跟着顾昀一起来请个安……所有人几乎都对他一无所知。  一无所知,意味着变数。  江充和祝小脚马不停蹄,出了宫直奔天牢,人快到了的时候,祝小脚突然想起来,掐着嗓子道:“不对啊,江大人,侯爷要进宫面圣,穿着囚服成何体统呢?要么我马上叫人瞧瞧今年新做的一品侯朝服,去取一件来?”  江充正一脑子国破家亡的悲愤,陡然让那老太监一嗓子吊回了魂,哭笑不得道:“祝公公,什么时候了,您还惦记这些鸡零狗碎,我……”  他话未说完,便见一人策马而来,转眼行至眼前,下马施礼拜上,正是侯府的家将统领霍郸。  霍郸利索地一抱拳:“江大人,祝公公,小人乃是安定侯府家奴,奉我家殿下之命,给侯爷送上此物。”  说着,双手碰上了一套朝服和盔甲。  江充心里一动——雁北王虽然一看就是个细致人,但至于琐碎到这种程度么?  那位殿下在防着谁?  天牢中的顾昀正百无聊赖地拎着那肥耗子的尾巴让他荡秋千,察觉到背后的风向不对,他有些诧异地回过头去,模模糊糊地看见外面闯进来三个人影,为首一人行走如风,似乎还穿着朝服。  接着,牢门门锁大开,一股特殊的宫香钻进了顾昀的鼻子,还沾着一点李丰身上特有的檀香气。  顾昀眯细了眼睛,认出那膀大腰圆的胖子正是祝小脚。  如果是要提审他,断然没有直接把祝小脚派来的道理,李丰那种人也不可能自己打脸,朝令夕改地将他抓了又放,那么只能是……  顾昀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心道:“出什么事了?”  江充飞快地说了句什么,顾昀根本听不见,只囫囵个捉到了“敌袭……赵……”什么的几个词,一头雾水,只好茫然地装出一副泰山崩而不动的稳重,以不变应万变地点了点头。  江充被他不动如山的镇定感染,心下一时大定,满腔忽冷忽热的焦虑心忧落到腹中,眼泪差点下来:“大梁有侯爷这样的梁柱,实乃万民之幸。”  顾昀满肚子莫名其妙,心想:“亲娘啊,这又说什么呢?”  表面上却只是随手拍了拍江大人的肩,利索地吩咐道:“领路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