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小说

传奇小说 >杀破狼命格的男人 > 第18章(第1页)

第18章(第1页)

  谭鸿飞舔了舔干裂的嘴唇:“北大营有两千重甲,轻骑一万六,还有两千车马兵,战车一共八十辆,每辆车上有三对白虹,头尾各一个长短火炮。”  这点兵力逼宫差不多,对上西洋人预谋多年的倾力一击,却是太杯水车薪了,顾昀皱了皱眉:“御林军呢?”  “御林军不行,总共不到六千人,一多半都是花架子少爷兵,没见过血。”谭鸿飞顿了一下,突然想起了什么,从怀中取出一件东西,郑重地双手捧起交给顾昀,“对了,这是皇上让我带来给大帅的。”  那东西用细细的宫绸包着,不知道的还以为里面是什么明珠宝玉,打开一看,却是包了一枚面目狰狞的玄铁虎符。  顾昀接过来看了一眼,皮笑肉不笑地弯了弯嘴角:“这时候还给我干什么,黄花菜都凉了。”  谭鸿飞不知该说什么好。  顾昀随手将玄铁虎符丢给了谭鸿飞:“行吧,既然皇上拿了主意,你就按他的意思拿去写调令吧,传讯山东直隶两地地方驻军回防,解京城之困,再让蔡玢腾出手来领兵增援……唔,先调着,调不来再说。”  谭鸿飞:“……”  一边年老体衰的张奉函可没有这些牲口们这样硬的心肠,本就一路心惊胆战,骤然听出顾昀的弦外之音,老灵枢脸色登时煞白,忍不住问道:“大帅的意思难道是……勤王军可能调不来吗?”  长庚回道:“倘若战报上的信息无误,西洋人不可能随身带太多辎重——他们也打不起,若要一击必杀,自江南登陆,必然分兵两路,一路从海上走紧逼京城,一路自陆上截断京城往四方通道,围困我们……调令恐怕已经传不出去了。”  奉函公险些当场抽过去,一屁股坐在旁边,不住地倒气。  长庚没料到他这么大反应,赶紧倒了杯水端到奉函公面前,手法娴熟地在他后心处几个学位上轻轻拍了拍:“您老镇定一点,上了年纪的人尽量不要大喜大悲,不然容易中风……”  张奉函一把抓住他的手,差点老泪纵横:“我的殿下,您是天生不知道什么叫着急吗?”  “奉函公稍安勿躁,我还没说完,”长庚忙道,“之前义父下狱的时候,我担心边境有变,已经联系了一些朋友。”  说着,他从袖中摸出一只木鸟。  “这种木鸟需要一种特殊的磁石引路,可在持有磁石的人中间相互传信,他们之前收到我的信,眼下应该已经各自动身赶往各大驻军地了,但愿来得及——如果京城当真被围困,我可用木鸟传信,由他们代为传达,有玄铁虎符和我义父私印,应该足以取信。”  当长庚意识到离开玄鹰,各地漫长的通信会误了战事的时候,便开始利用临渊阁,着手开始布置这样一个巨大的通信网络防患于未然。  谭鸿飞和张奉函目瞪口呆地看着长庚。  “都是雕虫小技,仓促间我一时也想不到别的办法。”长庚说道,“刚开始神不知鬼不觉的时候可以应急用,长久不了,敌人一旦有所察觉,这玩意便不再安全了,随便一颗小石子就能把它打下来。”  顾昀心里一时说不出什么滋味,在牢里的时候,他不是没担心过长庚,眼下看来,就算当时由他本人来调动,也不一定能比长庚做得更好了。  不单即使保下了半个玄铁营,还留了这样一步活棋。  他唏嘘感激欣慰之余,又觉得当年在侍剑傀儡面前都只会闭眼躲避的少年人不该长大得这样快,是他没照顾好。  可是当着外人的面,顾昀什么感慨也不便发,只有淡淡的一句:“殿下考虑得周全。”  “走吧,老谭,跟我去北大营。”顾昀将门后挂的一个酒壶摘了下来,看了一眼天色,连甲胄也没披,挑了一件蓑衣就大步走了。  长庚也站起来:“义父先走一步,我随奉函公回灵枢院,清点后护送辎重过去。”  短暂的温存和暧昧灰飞烟灭,两人各自匆忙离开。  顾昀与谭鸿飞带了一队卫兵,疾驰出城,往北大营而去。  顾昀的蓑衣带对了,方才行至半路,天边隆隆不断的闷雷突然摇身一变,化成了一道雪亮的闪电,凛冽的当空劈下,阴沉沉的天如裂帛般应声而开,一场谷雨前罕见的大雨劈头盖脸砸了下来。  一时间倾盆如注,风雨如晦。  谭鸿飞被雨水呛得几乎有点喘不上气来,狠狠地甩了一把脸上的水珠,想起方才在侯府通报时,霍郸跟他说侯爷正病着,当下忍不住一夹马腹,跑到顾昀身边,大声道:“这雨太大了,大帅,你风寒未愈,不如先找个地方躲一躲,等雨停了再赶路不迟……”  顾昀吼道:“你看那云,谁知道它猴年马月能停,别废话了!”  也许是突如其来的骤雨来得太急迫太不合常理,顾昀心里忽然有种不祥的预感。  玄铁营又被番邦人称为“黑乌鸦”,作为黑乌鸦的头头,顾昀果然长了一张旷世绝代的乌鸦嘴,他几乎所有不祥的预感都会成真,百发百中,从不失手。  谭鸿飞估计西洋人会在两三天内便北上——他太乐观了。  是夜,大沽港一座?t望塔上。  长筒的千里眼前有两把巴掌大的防尘刷,正在雨中徒劳地上下起伏,不多时便被吹打得低下头去。  值班的老塔兵只好将手伸出窗外,摸索到窗边锈迹斑斑的一个把手——那里头的火机坏了许久,始终也没人修,只能人手去扳。他甩了一下手上的雨水,骂骂咧咧地摇起了长臂的把手,豁牙掉齿的齿轮半死不活地呻吟起来,一柄金属的小伞没吃饱饭一样缓缓地升起来展开,在凄风苦雨里面前遮住了千里眼的前镜。  老塔兵抹了一把千里眼镜面上的水汽,对同伴抱怨道:“一样是当兵,人家天上来去,叱咤风云,威风得要死,咱们倒好,每天在塔上不是扫地就是摸骨牌,比他娘的和尚都消停,一点油水也摸不着,成日里狗屁事都没有,还要常年耗在这里,自己女人都快不认识了……哎,这可真邪了门了,怎么下这么大雨,哪来的大冤情?”  同伴扫地扫得头也不抬:“你就盼着没事吧?没听伍长说烽火令都传过来了吗,西洋人万一打过来,你就有事干了。”  “别听伍长的罗圈屁,他哪个月不得念叨几天西洋人要打来了?”塔兵道,“安定侯不是还坐镇隔壁京城呢吗。”  “安定侯都下了天牢了。”  “哎呀,那不是又放出来了吗……”老塔兵说到这里,仿佛稍微琢磨过一点味来了,忽然道,“对,说来这事也很古怪,不是都传安定侯造反逼宫吗,怎么这么快就给放出来了,莫非……”  “嘘,”同伴蓦地抬起头,“别嚼舌根了,你听!”  一阵滚雷似的“隆隆声”隐约从风中传来,?t望塔仿佛感觉到了什么,簌簌地发起抖来。  打雷吗?  不对,雷声都是一阵一阵的,怎么会这么绵延不绝?  老塔兵迟疑地弯腰趴在千里眼前,缓缓地将镜头摇了上去。  下一刻,他浑浊的目光穿过漆黑的雨幕,猝不及防地遭遇了海上巨大的阴影。  噩梦里也不会有那样张牙舞爪的怪物,它百爪向天,愤怒地低声咆哮。  老塔兵以为自己眼花了,用力揉了揉眼皮,再一看,只见那“海怪”步履如飞,方才还只是个模糊的影子,转眼不知前进了多少,已经足够千里眼看个分明了。  黑压压的海蛟群杀意凛然的在暗夜中黑压压地滑过,猎猎于风雨中的战旗好像一面不祥的招魂幡,阴影盖住了浩浩大洋。  “敌袭……”老塔兵艰难地开口道。  “什么?”  老塔兵蓦地回头,嘶吼道:“敌袭!西洋人打来了,鸣钟击鼓!愣着干什么,快去——”  急促的鼓声穿透了骤雨,?t望塔上原本不徐不疾地转着圈的灯光骤然加速,疯狂地旋转起来,一传十十传百,不过几个吐息间,大沽港上所有的?t望塔全响起了鼓声。  北海水陆提督连巍心跳得快要炸膛,他自接到江南兵败的消息开始就没敢合过眼,一把抢过亲卫手中的千里眼。  只看了一眼,他心里便哀嚎一声“老天爷”,从前胸凉到了后背。  “将军怎么办?”  “所有……”连巍喉头动了动,“长蛟先行,不必打招呼,重炮轰……慢着,上铁索,对了,所有长蛟并行,上铁锁!在港外连成铁栅栏!”  “架白虹——”  “通知在港渔船和商船立刻撤离!”  连巍低头看了一眼自己怀中,“烽火令”还没来得及收起来——那是大梁最高级别的战备警告,一旦收到“烽火令”,说明全境已经进入了随时备战状态。  烽火令的落款是个“顾”字,那是安定侯亲自签的。  当年玄铁营在北疆遇袭,十多位大小将领含冤脱下了玄铁黑甲、放下割风刃,散落各地,隐退的隐退,养老的养老——连巍本以为自己这辈子都会被困在小小的港口码头上,每天无所事事地带人在码头上走一圈,时而管管渔人们聚赌闹急了斗殴的小事……甚至惊闻北大营为当年之事哗变,他都没有勇气像谭鸿飞一样站出来讨个说法。  “传讯北大营,”连巍紧了紧周身甲胄,深吸了口气,用力将自己鼓出来的肚子缩了回去,“报安定侯,大沽港遭西洋海军偷袭,快去!”  连巍提步而出,临走时想起了什么,将立在墙角蒙尘多年的割风刃拎起来,轻轻抚摸了一下,转身背在了身上。  昔日斩黄沙的割风刃早已经锈得连装紫流金的小槽都打不开了,成了一柄压手的黑色铁棍,除了半夜三更劫道打闷棍,想必再没有别的用场了。  然而当他重新将它背在身上的时候,忽然就找回了当年那种玄甲在身、睥睨无双的感觉。  多年的沉湎与肥膘下,雪刀与钢甲都烙入了骨血里,依稀还在。  长蛟连成的铁栅栏与横冲直撞的海怪正面遭遇,短兵相接,西洋战船像风雨中的鬼魅,海上的疾风也赶不上它们,疯狂的风浪掀起似乎能吞噬大陆的大潮,炮火连天,无数条战船转眼分崩离析,沉入涛浪滔天的大洋之下。  “将军,铁栅栏恐怕挡不住!”  “将军,左翼的船沉得太多了,铁索……”  “?t望塔——小心!”  一颗远处打来的火炮火龙似的卷过来,连雨帘都压不住那熊熊地火光,“轰”一声正中一座?t望塔,高塔趔趄了一下,缓缓地在空中弯下腰来。  塔顶一盏雨中穿行的风灯灭了。  连巍一把推开亲卫,登上战船甲板,咆哮道:“重炮不准停,白虹上吹火箭!”  “连将军,大沽港不可能……”  “躲开!”连巍将白虹箭的小兵推开,大喝一声扛起了百十来斤的吹火箭,砸在白虹弓上,他狠狠地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双手抠住了白虹的校准。  第一支吹火箭被白虹弓狠狠地轰上了天,空中,吹火箭尾部的铁壳脱落,紫流金的光仿佛一把刀枪不入的冥火,猛地将吹火箭加速,流星似的喧嚣而过,擦着海怪上的战旗落入旁边的海水中。  飘扬的教廷战旗被巨大的冲击力当空扯成了一把尿布,随风四散,而吹火箭去势不减,正中一条横冲直撞的西洋海蛟,海上炸开了一朵绚烂的烟花。  连巍纵声长啸,须发怒张。  无主帅令,玄铁营寸步不敢退。  大沽港遭袭的消息连夜送到的时候,顾昀正在帅帐中同谭鸿飞与御林军统帅韩骐一起最后梳理京城城防。  惊闻消息,韩骐几乎跳了起来,失声道:“怎么会这么快!”  顾昀面沉似水:“北海水陆提督是谁?”  “连巍,”谭鸿飞眼圈微红,片刻后,又忍不住补充道,“是当年末将的副手。”  顾昀眼角微微抽动了一下:“韩统领。”  韩骐会意:“是,末将立刻回京,大帅放心,御林军就算是少爷兵,也只有皇城根脚下一个葬身之地。”  顾昀深深地看了他一眼,蓦地掀开帅帐:“灵枢院那帮老东西能快点吗?”  话音未落,一个传令兵跑过来:“大帅,雁北王来了!”  顾昀一回头,长庚的马已经飞奔至近前,一把带住缰绳:“大帅,灵枢院已将现存玄铁重甲一千,鹰甲五百修整完,轻裘拆分不成套,腕扣长臂三千对,铁膝飞足四千双,肩盔还有一批,稍后送到——”  ☆、第61章捷报  紧跟着顾昀出帅帐的谭鸿飞听得呆住了,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能再穿上玄甲,突然之间,他心里满腔愁绪荡然无存,只觉得经此一役,肝脑涂地也都值了。  谭鸿飞上前一步,朗声道:“属下愿为大帅前锋!”  “少不了你,白虹战车开道,轻骑与玄鹰跟我走,重甲压阵,”顾昀吩咐道,“给我拿一把割风刃,什么妖魔鬼怪,会会才知道。”  长庚将身后的长弓解了下来——还是西南剿匪的时候从顾昀手里要过来的,那东西仿佛是隆安皇帝开始削减兵权之后,灵枢院最后一件拿得出手的作品,可惜那毫无花哨的铁弓实在沉重极了,不是真正的高手,根本驾驭不了,因此整个军中只有这么一把试用品。  而它本可以经过改进后在军中普及的……  长庚抚过冰冷的铁弓,问道:“义父,我能随行吗?”  顾昀顿了顿,不太想带他——倒不是因为别的,而是经此一役,他心里对这个初出茅庐的小皇子升起了更多的期许,他自己或许能坚守到最后一步,那么以后呢?  谁来收拾破败不堪的河山,谁能在这场乱局之中给黎民众生破开一条出路?  长庚为人处世比他年少时那会要圆滑周到得多,或许不至于像他一样,和皇上闹到如今这个不可收拾的地步……  长庚好像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覆巢之下无完卵,如今京城这个样子,等在宫里和随行前线没什么不同,万一城破,不就是早死和晚死的区别么?”  顾昀尚未来得及说话,谭鸿飞已经大笑道:“殿下说得好!满庭酸儒,只有殿下是真男儿!”  顾昀无计可施,只好摆摆手道:“话都让你说了,愿意来就来吧。”  然后他狠狠地瞪了谭鸿飞一眼,看着谭将军脸上没有愈合的鞭伤,有心想把他另一边脸也抽肿了,将此人幻化成一只对称的猪头。  京城以外,黑压压的玄铁连成片,一眼扫过去,恍如回到了月牙泉边。  自马上回头,起鸢楼在大雨中灯火依然未阑珊,只是仿佛盖上了一层玳瑁般稀薄柔和的光,与巍巍皇城遥遥相望,二十艘只有除夕夜里才升起的红头鸢破例高挂空中,仿佛一众殷殷目送的眼睛。  顾昀打了个手势,北大营前锋军已经肃然而动,无悲歌亦无慷慨词,他们在雨中穿行,面罩与头盔下无从窥测,好像一群无动于衷的铁傀儡。  大雨把京城浮在了水面上,故旧的青石板光可鉴物。  这一夜,西洋海军北上突袭大沽港,北海水陆提督连巍率领手下三百长蛟与千条短舰坚守,先以铁索连接长蛟,在港外并行成铁栅,守至次日子时三刻,长蛟悉数葬身于西洋海怪炮火之下,无一幸免。  北海水军中共收存吹火箭三万六千支,长虹铁箭十万发,一根都没剩下,全都炸进了怒浪与深海中。  而后弹尽粮绝,提督连巍令所有短舰开足速度,以舰为吹火,以身为白虹,撞入敌阵之中。  烈火浮于海上,忠魂粉身碎骨。  北海水军共撞沉、击碎、炸毁来犯者近三千艘虎鲨一般的海蛟战舰,最后逼迫西洋海怪不得不冒雨将铁触手打开,放出其中隐藏的鹰甲,仓皇狼狈从空中上岸,这才发现,大沽港上几乎已经打得没人了。  寅时初刻,上岸的西洋人懊恼万分,急于弥补这一战中的损失,未作停留,直接挺进京师,路上与玄铁营——那一天一宿组建起来的玄铁营遭遇于东安城外。  尚且未从损失惨重的登陆中回过神来的西洋海军猝不及防,一照面便被开路的八十战车兜头卷了回去,而后横行沙海的玄铁轻骑自重围而出,鹰行九天,唳声如剑。  教皇亲卫骤然遇见割风刃,险些当场被轻骑冲散,仓皇退守大沽港外——  大梁已经多年没有过这样惊心动魄的夜晚了,战报与使者赶集似的来往于宫禁中,比打更的还勤。  整个京城无人安睡,直到第二天清晨,捷报与晨曦一同来到。  连日来的第一个好消息,李丰乍一听说,几乎站不起来,一时也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  雨过天晴,海河一夜间暴涨,空中弥漫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味道,混合着硝烟与血腥气,自地下已经回暖了,潮湿逡巡不去,一宿激战,顾昀无海军,西洋人狼狈不已,只好各自退守。  顾昀坐在余温未散的炮口旁边,玄铁头盔扔在一边,头发乱七八糟地垂下来一缕,接过长庚递过来的汤药一饮而尽。  长庚道:“我没带针,带了也不敢往你身上扎。”  他扛了一宿铁弓,双手被勒出了一道深深的印子,这会没缓过来,还在微微地发着抖。  顾昀捉住他的手腕拉到跟前,见他只是脱力,并没有受伤,才放心地摆摆手:“别管我了,统计一下伤亡,老谭算不清数。”  说完,他干脆往火炮上一靠,抓紧这一时片刻闭目养神。  片刻后,顾昀被皇城来使惊醒了。  跑来传令的是个年纪不大的御林军,本来以他的级别是不怎么能看见顾昀的,这回总算见到了活的安定侯,简直激动得难以自已,飞马而至,一跃而下的时候也不知被什么东西绊了个大马趴,一路摔到了顾昀脚底下:“侯爷!”  顾昀忙一缩脚:“哎哟,何必行此大礼?”  那传令官兴奋道:“侯爷,陛下命我来犒赏北大营,带来了……带来了……”  好,一兴奋忘词了。  怪不得被北大营揍得稀里哗啦的,顾昀十分无奈,只好爬起来拍拍他的头:“不用告诉我,让谭将军看着办吧——你回去告诉陛下,别高兴得太早了,北大营就这么两个兵,什么时候打没了我也变不出新的来,到时候倘若援军不来……”  传令官愣愣地看着他。  兵法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好多人大概只记住“以奇胜”了,总觉得名将要能置之死地而后生,能以一己之力挽大厦于将倾——但那怎么可能呢?  除非他顾昀能拿泥捏出一众不吃不喝还刀枪不入的神兵来。  初战告捷,传回京城群臣指不定怎么欢欣鼓舞,但下一步呢?且不往大里说,不提拼国力、拼储备、拼资源的那些长远的事,就说眼下,他手里就这么一点兵力,可怎么办呢?  顾昀心里清楚,无论这个开头看起来有多么威风,也改变不了他只是在负隅顽抗的事实。  他牙疼似的笑了一下,把皇帝的使者晾在了原地,走向一边的谭鸿飞。  谭鸿飞手里拿着一把一端已经压扁了的割风刃,满是焦黑的一头上,还能看出上面刻的半个“连”字。  很多将士都会在割风刃上刻下自己的名姓,这样即便拿去检修,发回来也能找到自己那把生死相随的老伙计,如果主人死在战场上找不到尸体,同袍就会将他的割风刃背回去,到时候祭一壶酒,魂灵也算入土为安。  谭鸿飞双手将那把割风刃捧起来,递到顾昀面前:“大帅。”  顾昀接过来,忽然间,他有种感觉,好像多灾多难几聚几散的玄铁营始终垫在社稷之下,像一把散落的种子,流落四方,不知不觉中便能从哪里长出一棵参天大树来。  长庚来到他身后:“昨夜折损战车十三辆,轻骑阵亡五百,重伤近千,轻伤不算,没有计,鹰甲落了十二架,金匣子大多在空中就炸了,人恐怕……”  顾昀点点头,感觉这个伤亡数量已经可以接受:“连将军的功劳。”  长庚低声道:“恐怕今天早晨朝会上就会开始有人想和谈。”  “谈不了,”顾昀道,“洋人昨天晚上现了那么大一个眼,没脸来和谈,不把京城围困到插翅难飞的地步,他们不会跟我们谈的。”  ……而那只是时间问题。  长庚沉默了片刻:“听说前朝亡国之君曾经也被北蛮人兵临城下,偷偷从密道跑了,倘若京城真守不住……”  “守不住也得守。”顾昀忽然道,“知道京西景华园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