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小说

传奇小说 >夫郎的现代小相公小说免费 > 第67章(第1页)

第67章(第1页)

  买都买了,支持灾区同胞怎么了?  话术可以跟咸鸭蛋一样,寻常常见,但买他们的稻米,意义不同。  提前交卷的书生数量有限,一个个被气氛组迎接走之后,他们几个自然站到了前排。  不知道是谁大声喊了一句“谢相公出来了”,后头坐在茶摊街旁的人也都围了过来。  今天没有请人夸夸,自然也没有采访的人。百姓自发的提问。  “谢相公,说说入赘的事啊?我们咸鸭蛋都买了!”  “你们几个站这里做什么,今天要卖什么?”  “你们是不是早就商量好了?我跟你们说,贡院门口不是最热闹的,考生最爱住的地儿是君子坊!那边都是考生,我们去那儿唠啊!”  君子坊,是一个街坊名,东西两面都有书院,住在那里的书生多,考出来的人也多,久而久之就改名了。  每逢考试季,外地考生都要找地方住。客栈民居,哪里有地儿住哪里。  君子坊是民居,到了时节,能挤进上千的考生。  这地方谢星珩记下来了,考完以后他就自由活动,定然要去看看,扩展扩展人脉。  他不怯场:“我入赘的事儿,你们不用多管,你们知道我有个好夫郎就行了。”  下面有人激他:“不敢说,是不是怕夫郎?”  谢星珩昂首挺胸,满脸春风,就差直说“我怕夫郎我骄傲”了。  他这种性格的书生实在少见,等在旁边也是等着,都愿意来聊一聊。  上一场听说枫江遭了灾,这些天京城都在聊,其他地方的书生也说了自家家乡。最近京城的话题,都与各地民生有关。  古代交通工具受限,路上多凶险,很多人一辈子都离不了故土,聊起各地风俗人情、地方特产,都听得津津有味。  兴趣起来了,又都是朴实人,愿意听一听广告。  买不买另说,往后帮忙宣传一下,也算好事一件。  今天早出来的书生都有好些跟着围观,没急着走。  谢星珩把这差事交给了江致微,“堂哥,你的舞台来了。”  江致微:“……”  有的人,没上场前,激动雀跃,也想一试。  到了阵上,又手抖哆嗦,心跳很快,背心冒汗。  谢星珩提醒他:“你在农庄主事过的。”  农庄里的人,比下面的人多数倍。  那时不怯场,现在更不能怯场。  江致微一下找到感觉,知道该怎么说了。  他站在贡院门口,就想到这是天下学子的圣地,总会端着些,提及百姓,再看看下面也是百姓居多,就放开了聊。  他是正经跟百姓同吃同住过的人,言语质朴得很,说着大白话:“买谁家的不是买?帮一下兄弟县,大家同舟共济,也是缘分。”  有人问他是哪里的书生,江致微说是丰州的。  于是这天,京城又有消息流传。  丰州的书生,都是人才啊。  江知与听见外头热闹,就把粉丝煮上了,用的老鸭汤做汤底,最后加了鸭血和青菜叶。  粉是米粉,农家自己做的,粉条粗细不匀,入口有弹性,嚼一嚼又糯糯的,一下就化了。  原滋原味的米粉,味清不腻。粉丝吸饱了汤汁,又有老鸭汤的鲜甜,鸭血嫩滑不腥,青菜脆嫩可口。秋日里来一碗,满满的幸福。  男人饭量大,江知与下的粉丝多,整罐汤底都用上了。  谢星珩回来,粉丝刚好出锅,给他端来超大一海碗。  咸鸭蛋切了四个装盘,给他添菜。  烤鸭放到现在有些凉了,江知与生了火,再刷蜂蜜热一热,外皮更加焦黄以后,他再撒上谢星珩爱的孜然,放火上又烤一回,就拿大盘子装上。  就着长条桌,他拿了把小刀,给烤鸭切片。  谢星珩想吃厚一点的肉片,他就切得厚厚的,给谢星珩碗里再加一码。  搞完了,再给自己碗里也堆些肉片,擦擦手,跟他坐一块儿,挨着吃。  谢星珩今天自信无比,不等江知与跟他聊,就叭叭一顿吹:“我觉得今天的题目特别简单,我笔墨狂扫,午饭那阵就写完了,吃饱喝足了,我才细细誊抄。”  江知与听了开心,也乐意捧场,满足一下好奇心:“都有什么题目?”  谢星珩照样讲了,这些是可以议论的,别说他俩关着门窗,在家里说,外头酒楼茶馆里,一堆考完的书生都会扎堆聊。  过后,他又说了新认识了两个书生的事。  江知与知道,他在门前就能看见贡院门口,还是隔太远了,听不清,也着急回来煮粉丝,没多留。  听谢星珩说完,江知与眼睛都亮亮的。  他的夫君真是厉害,来到京城,也能大放异彩。  他想起一件事:“我爹爹也是上陵府的人,不过爹爹祖籍是上陵府府城的,不是乡县。不知道这次火灾,有没有影响到舅舅。”  宋家的人,谢星珩只见过宋明晖。其他的人,还是头一回听说。  “舅舅是做什么的?”  江知与抿抿唇,吃了几口粉丝,顺便思索了会儿,才小小声开口:“是盐贩子……在盐帮……”  谢星珩:?  好野的路子。  他换算了一下,搁在现代,他算是入赘□□了吧。  一个岳父开镖局,还会黑吃黑。  一个岳父出身盐帮,在古代搞私盐,家里做的是掉脑袋的生意。  江知与看他表情,急忙解释:“舅舅有正经营生的,我也好多年没有见过他,可能已经不干这行了……”  谢星珩点点头。  是得换条路子,私盐真的太野了。第45章考完啦!!  八月十五,中秋节这天,考第三场。  四更不到就起床,江知与给谢星珩煮了瘦肉粥,配着咸鸭蛋吃。  天气降温了,谢星珩的考棚不错,正巷口转角的地方,一面高墙把北方挡得干干净净,久坐不动才会感到寒凉。  上回拿的大袄子,今天一并带上,考前补觉用。  另准备了两只手炉,他们思考题目时,可以暖暖手。  手上实在忙,踩在脚下也行的。  中秋是团圆的节日,谢星珩站在院里,抬头看天。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不知这个时空的月亮,能否照到他的亲友。  江知与给他整理好考篮,见他神色落寞,轻声问他:“是不是想家了?”  快的话,他们考完就能回丰州。  成绩可以委托其他考生看。  谢星珩摇头:“读书人嘛,见了月亮总会有点小情绪的。”  他适应性强,原生家庭兄妹三个,少他一人,父母还有所依靠。  他也不是莫名其妙、无缘无故穿越的,上辈子是猝死,这辈子是新生。  回是回不去的,不如珍惜眼前人。  就当他死了一回,忘了喝孟婆汤。  江知与看得出来,他不是真心实意的说笑,只是应下,心里思索着,等小谢考完,他要快点动起来,抓紧查查是谁给爹爹下毒的,然后早日返乡。  今年考中,来年二三月份才考会试,他们在京都有地方住,往来路程尚可,年底时,大嫂要生孩子,回家读书更合适。  谢星珩熟门熟路去排队,递了只手炉给江致微,江致微笑呵呵接下,低声跟谢星珩耳语:“三叔说要务实。”  上回的信里提过,今天再说,就不仅仅是主考官的喜好了。  结合上一场的题目,不难猜出当今圣上对今年灾情处理的态度。  ——他不要只会推说天子有罪的臣子,他要会干实事的臣子。  第一场规规矩矩,考笔墨。这也是毅力与变通。  十年如一日的读书,读通了,读懂了,还要会用。  第二场是看考生的态度,筛选的是适合在目前局势里生存的官员。  第三场,如无意外,就是实实在在的才干了。  务实就是字面意思,辞藻文思是次要,能否直切要害,明白说理才是核心。  谢星珩对江老三没有好印象,收了提醒,还要吐槽:怎么跟挤牙膏似的。  他张张口,难得语塞,想到古代没有牙膏,突然淡了兴致。  算了,今天不骂人了。  江致微看出他意思,含糊说:“他这几天走动多。”  上回见面,他跟三叔说了老家差点被抄家,三叔就在走动关系,不知打听出了几分。  两场考完,京都话题热度起来了,三叔也越发看重谢星珩。双方还未见面,关系不明,三叔心里犹豫,拖到了考前才提醒。  谢星珩了然。  他反正不记“敌家”的恩。  说他白眼狼也好,说他没良心也好,他良心长里面,胳膊肘朝内拐,别说是“敌家”,单说外人,能有他家人好?  什么小恩小惠,也想收买他。  没当面骂人痴心妄想,就算他仁义了。  正式点名,他们静默下来。  流程走完,回到熟悉的考棚,谢星珩放好东西,擦桌子,要热水泡茶,弄完就盖着大袄子,抱着手炉补觉。  黎明时分,铜锣敲响,号军的喊话随后而来:“相公们醒醒,题目纸来了!”  第三场纯策问,有五道题。  策问又叫对策,题目长长一道,好些个问题,一条一条对着答。  策题是写在纸上,会试的题目是固定的,全部考生统一试题。  等以后去了殿试上,可能会有“射策”,也就是把策题做成签,考生抽中什么答什么。  有一定概率跟天子对策,一问一答间,考生的心里素质跟个人才思一览无余。  这场策题很常规,两道经史,三道时务。  时务是谢星珩熟悉的,朝廷真的很急,三道策问,一钱粮、一水利、一商贸。  赈灾要钱要粮,钱粮从哪里来?  商业经济可以带动民生发展,当前时代生产力有限,农商大有可为。  因地制宜,以“振兴乡村”的观念,去解决民生问题。  各地经济整体性提升,抗风险能力也自然提升了。  经济提升,老百姓手里有了闲钱,就会拿出来花,市场流动起来,经济也就活了。  但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需要一代代人去努力,方针定下,还得有推行的魄力,也得有压制权贵乡绅的本事。  对谢星珩而言,这三道策问,实际上一道题。  商贸流通了,钱粮攒起来了,才能大兴水利。  水利怎么做,就交给专业人士。他只能提一点理论性建议,没有实地勘察过,怎样开工,他不懂。  正经写上卷子,又不能这样激进。  提纲写完,谢星珩抱着手炉沉思许久,在文辞上做了修改,让他的话看起来偏理想主义一点,有年轻书生的意气,显得他很“呆”,不切实际,又真的有想法。  想法能不能实现另说,这点才干足矣。  经史类的题目,是谢星珩本次科举最大的难关。  大启朝是个架空朝代,可这里的很多东西,包括文化发展,都能在他熟悉的历史里,找到些许影子。  尤其是文化。就拿科举来说,所读书籍,跟后世没区别。  这方面他能依据所学,大胆作文。  到了史料这块,他便束手束脚。  他还没来得及翻几本史书,当朝政局了解也非常浅薄,有限的精力全扑到了书本上。  写写删删,整出两篇中不溜秋,毫无亮点的答卷,再把时务三策摆一块儿,简直是屎上雕花。  谢星珩长叹一声,仔细检查,照着格式,认真誊抄完毕,他的考卷就定下了。  交卷出场,已近黄昏。  乡试三考,今天出来最晚。  考场内,有考生点上了蜡烛,继续熬着时辰。  谢星珩临近大门前,揉揉脸,把丧丧的情绪赶走。  无所谓。  他来了一回,也算长了见识。  区区科举,也不算很难嘛。  多给他点时间,他背背书,翻翻史册,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就冲他这张脸,真到了殿试上,探花也考得。  今年……人事已尽,他无愧于心。  中秋佳节,贡院外等候的人少了大半,余下都是考生家属跟气氛组。  谢星珩混了脸熟,今天出来被好一顿夸。  他四处拱手,张口祝词一溜溜的,听得大家伙都乐呵呵的。  贡院正对着的街前,江致微跟七八个书生在这里等他一起过中秋。  “有人攒了局,开了中秋诗会,大家以文会友,都等着你过去,我们走吧?”  谢星珩来到京都以后,行踪神秘又低调,连江致微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别人更是找不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