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小说

传奇小说 >夫郎的现代小相公小说免费 > 第136章(第1页)

第136章(第1页)

  各方面都有成效,他们还记得谢星珩说过的种植花生。  农庄就这么大,何书文请教过郭先生,又跟当家的商量,决定今年还是种红薯,再稳固药田和药虫。  期间,慢慢摸摸的把榨油装置添置齐活,然后照着红薯粉的步伐来。  设备有了,先买点花生练习榨油。  再过一年,就种点花生。种完了,又是年尾,又能熬一年。  等出了花生油,也就有了油渣。  油渣不好浪费,早前承诺兽医要养的鸡鸭猪牛,可以养起来了。  很美好的三年计划,写信的时候,满庄子都是笑。  出了农庄,他们又如惊弓之鸟。  又是一年春,去年的兵变恍如昨日。  他们被抓过,出门胆战心惊的,讲话都憋着嗓门。  这回送信,何书文来回挑人,选了老大何义归去。  赶巧,皇城有太监,领着圣旨出城门,沿路往丰州去。  何义归与他们同路,走哪里都能撞上,心间难免记挂,多多注意了点。不知他们是往府城的王爷家里去,还是去丰州。  丰州今年有什么事吗?  好像没有吧。  谨慎起见,他中途加速,日夜兼程,快马加鞭往丰州跑去。第87章补档章节四  上陵府。  府城沿海,盐贩子成灾,形成了特有的盐帮,久剿不灭。  这是南地最出名的地方,在这片地界上建起的四海镖局,所押货物,多数都跟盐有关。  他们需要帮外地商人,平安的把从盐帮买来的盐,押运回各地。  佑平三十二年,很平常的一天里,丰州来了个叫徐诚小哥儿。  他来打通联络点,找到了南地镖局的总舵,以营生做饵,让他们接下了这件麻烦差事。  营生等到开春里,才有信件送来。  正式退居种田,他们又犹豫不已。  无他,盐的利润太大,盐帮不除,就有源源不断的商人慕名而来。  他们做镖局生意,不敢沾染私盐,但要在当地如鱼得水,打响声名,“保护费”是少不了的。  交了保护费,他们押的镖才平安顺利。名声外传,才有老客带新客。  出了一笔保护费,所挣银钱,也比种地好多了。  南地镖局是挂牌营业,他们向往着安详日子,又抱着“再来一次”的侥幸心理,想要再接一单,再攒攒银子,然后退下。  有多少人能抗住“再来一次”的诱惑?  兵变的事,直到结束,才传到了上陵府。  一来就是大刀子猛猛砍,大炮都带上了,对着盐帮汇聚时,都要连番打哑谜、对暗号的几条主街,严阵以待。  官兵放话,要盐贩子们供出“帮主”,真能把帮主捉了,他们就不点大炮,否则地都给轰没。  盐帮对外团结,对内则内讧不断。  小小的地盘,大大小小的帮主十几个。  他们多有不对付,但凡遇到官兵来捉,都要互相“扬名”。以对家的名义,骂狗官。  骨气跟危险,一并送给对家。  这回也不例外。  人群中互相喊话,竟把“帮主”们供了个七七八八。  他们笑嘻嘻的,有官兵带路去抓,每个帮只抓了几个倒霉小喽喽。  往年官府都没下狠心剿,最初几年过后,都是睁只眼闭只眼,随便捉个人就算过去了。  这回他们阵仗不同,因为没有动手,盐贩子们还以为跟以前差不多。  结果炮火正对着人群聚集地,火线引燃,他们懵然间来不及逃,有人当即断了命,有人残着肢体哀嚎。  一炮下去,就是人间炼狱。  这是动真格的。  盐帮是走私,跟官服当对着干的,明知死路,反爆发出强烈的抵抗,往外冲着,成为刀下魂,炮下鬼。  附近百姓抱头奔逃,炮声带来巨大的恐慌,让远一些的百姓,也跟着离家逃走。  他们都不知道该往哪里逃,大街上人挤人,乱作一团。  镖局跟盐帮联系紧,第一时间得到消息。  他们是想要银子,又不是亡命之徒,立马把正门关了,收拾东西,临时分账,各家散了,有缘再会!  盐帮的人,一经散去,融入万民之中,官兵难寻。  他们镖局的人,本身就是良民,回归百姓的普通生活,就简简单单。  这一番动乱,从年中持续到年末。  城内几经扫荡,周边县城都受到了影响。  所有经历这场变故的人,都看见了朝廷的决心——朝廷要灭盐帮。  期间抄家数十,都是以贩卖私盐为由,缴获家资,连绵车辆拉不完。  不懂政务的百姓们,此刻此刻都懂了,知道朝廷为什么突然下狠手剿盐帮——挣钱哪有抄家快。  这场变动,闹得人心惶惶。  城内小有家资的商户,都怕自己被恶意举报,成为“盐帮帮主”,被抄家充军。  他们四处走动,送礼打点,没被抄家,也被剥了一层皮。  南地镖局的人,在此动荡之中,也被波及,门户被清。  他们散得早,上陵府内,四处躲藏。人好着,但镖局跟镖头的两处宅子,从此不归他们所有。  直到年底,他们依然不敢聚集起来,期间收到了丰州来信,只看不回。  有事要帮忙打听,他们平日里留心注意,但不敢主动探听。  这般熬到年节,镇守上陵府的人一批批退去,剿盐帮的事,告一段落,他们才敢喘口气,晒着太阳过日子。  没有人镇守,这阵子带来的压抑,都要找地方宣泄。  从许多百姓们的议论声里,他们得知盐帮十不存一。连有盐商名头的商户,都被抄了家。  怪事是,很多盐贩子,尤其是那些斩首示众的帮主们,他们都一口咬死,众人全都以命作保,说上陵府还有一个大盐贩子,他们如果是帮主,那个盐贩子就是管帮主的头目!  问是谁,在哪里,他们说是宋老大,住中心街区,紧挨着衙门的老秀才家!  老秀才有,盐贩子却是没有。  因他们的供词,官兵才多留了一阵子。结果什么都没有查到。  百姓们都很疑惑,盐帮里是否真的有这么一个宋老大。  议论之中,另一番声调起来。  “官兵都查不到,那肯定是没有啊。说不准是他们死到临头,故意恶心人呢?故意编个更大的帮主出来,让这些官兵一辈子都抓不到人。”  很有道理。  他们因此还延迟了斩首日期,可能只是想多活几天而已。  官兵怎么都抓不着,什么线索都没有。  办了这么久的差事,总不能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吧?  此案终结,盐帮已灭。  南地镖局的人,有部分心神恍惚。  他们认识个宋老大,跟海外商人做茶叶生意的,是宋明晖的大哥。  因常年跟海外商人打交道,偶尔也会出海,经常见不到人,家里都是夫郎操持。  会是同一个人吗?  这个谜题,他们不知晓,也知道分寸,藏在心底,不敢问。  直到年节过去,他们在平和的日子里,体会到了平淡生活的好滋味,才又凑到一处,商量着去哪里买良田。  上陵府水多地少,田价更高。  镖头这段时间沉下心,思索未来,觉着有个法子或许可行。  “买田发展太慢,时日久了,大家伙儿急躁起来会有内讧。田也贵,一次掏太多钱,风险也高。不然这样,我们先盘个场地。去年很多商户被抄家,这种作坊好买。江老大给的营生多,我们不贪,也不能太杂,先在县城里做豆制品吧?”  江承海给的豆制品种类,是江家氏族试运行过后,又补充了新品类的单子。  触类旁通,会做豆腐豆干,会发酵豆乳做霉豆腐,其他都大差不离,不过是豆腐的一百种食用方式罢了。  他们有把子力气,从前打点的关系还能继续用。开个大的豆制品作坊完全没问题。  这头好了,各家各户先在自家田地上种豆子,做原料供应。  以后买田也是,他们不合伙。谁家想多买,谁家想少买,都看自家意思。  作坊优先从内部采购豆子。田地上种植别的作物,也随他们心意。  大不了去收购原料,到时分红,每人都少一些。  是合伙,又没绑定特别深,算账清楚。  一番讨论,大家伙儿都同意了。再说分红细节,叫了账房先生来算合理与否,就各自出门看作坊。  这头事定,他们终于得了空,给丰州写回信。  先是对江承海的感谢,说了很多。又说兄弟们的现状与决定,暂无盈利,只能说对未来的期盼。  然后是江承海交代的事务。  先是南地各联络点收集的情报,再有他们补上的剿盐帮时发生的各类事情,最后是新增的江老三一伙人的行踪。  江老三一伙人,日夜兼程的赶路,走的水路,途径上陵府。只做了食物补充。  或是有意避开宋明晖的娘家,他们不知道南地的联络点,不止在上陵府,还有镖局走镖路上的标记点。  江致微半途请郎中演一场戏,结果他亲娘真的得了癔症、患了疯病的消息,一并记录。  再有两老已故,让江承海节哀。最终写上他们一伙人,在津口落脚。  开春里,还有一人给丰州寄信。  隶属于上陵府的禹南县,是灾地重建。李燕白在这里安家,做客栈老板。  她在这里,跟江知与委托舅爷家送来的冬桃作伴。  冬桃是江知与从江老三府上赎出来的丫头,有了新生活,干活勤快又麻利。  她在老太太的刻薄日子里过了十年,李燕白的小姐脾气经过磨砺,对她来说是小意思。两人相处时日久了,以姐妹相称。  李燕白给丰州寄信,按照最初定下的情报收集目标,先写了禹南县重建过程里的种种政策与变化。  买家先给钱定丝绸,县里延迟交货,价钱比市价低。  这让禹南县得到了一笔远超赈灾额的钱款,专钱专用,用在丝绸上。作坊开起来,工人请过来,灾区百姓一批批有了活干,慢慢攒起了银子,日子有了盼头。  最初的工钱比较低,大家都能忍受。  没在作坊做事的百姓,都组队去种植桑苗,为来年的丝绸做准。  京城的动乱没有影响到这里,甚至于府城的剿盐帮事件,也没有影响到这里。  丝绸是大事。它能直接当银子实用,是市面承认的硬通货。  禹南一县遭灾,丝绸产量所受影响以十万计。没人敢来找这一处的不痛快。  不过有人借机谋利,不影响下面的重建与生产,但口头上争取。  李燕白的客栈开得好,位置连接乡村与县城,正好是收丝的必经之路。对这块肥肉有兴趣的人,都要从她门前过。  有人落脚,她就能顺道听一耳朵。  来的势力乱糟糟的,还没稳定呢,就想抱金鸡,吃金蛋。  新皇继位了,禹南县这只“金鸡”,还得养两年,等桑树长成,才是真的大富大贵。  所以最近也有许多人,尤其是上陵府剿盐帮的动静太大,府城很多商人外逃,他们看准了禹南县的前程,来这里落户。  禹南县的地价、商铺、房价都猛猛涨。  李燕白信件只写到这里,没有说她另添置了产业,现在是个小富婆了。  冬桃才来不久,是店里伙计,只拿工钱。  她听李燕白的话,也是想要以后有归处,那点月钱,攒起来买了五亩良田,还是种了桑苗的良田。往后老有所依了。  新一年,李燕白要扩大经营。  又单起了一封信,问徐诚要不要加钱投资。  以后来禹南县的商人只会更多,客栈占了好地盘,可以趁机大力发展。  这信件,送去指定联络点,层层转交,混入各联络点的“纸片”里,因厚度略显显眼。  镖局的人没动。押镖多年,看什么宝贝都有定力了。  此次送信,是镖头亲去。  他要见见江承海。第88章补档章节五  位于东部沿海的小渔村,没有受到兵变影响,皇权更替,年号改变,对他们来说,只是衙门布告,书吏通知,平时说年月,要小心一点。  年间的事,传到他们这里,已经是七月中旬。  到七月中旬,宋威到这个小渔村也待了四个月。  他从上陵府,一路往东,直至海岸,就近安家。  外来人,到哪里安家都不容易。  沿海城市,还有外敌入侵,对奸细尤其注意。  特别是,沿海地区富官不富民,奸细和外敌里面,多数又是沿海地区的百姓构成。他们过不下去日子,只好铤而走险。  宋威的老家上陵府,就是沿海城市,他对此很清楚。  冒充外来客是不行的,他们家就是没出个官员,否则这些消息,他全要上交,把这些贼人都给灭了。  现在不说,是因多数官员,都是两头吃,他说了,极可能“送货上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