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小说

传奇小说 >夫郎的现代小相公小说免费 > 第152章(第1页)

第152章(第1页)

  扫盲班则更为实用。先是各人姓名,再是常用字,附带数字教学、珠算。  谢星珩还给他们见识了第一样好东西——算数尺。  这是早期的算尺,后来被计算机取代,然后又成为现代的小文创。尺子分内外两层,可以滑拉,调整到相应的数字,可以直接看见答案。  他□□了阿拉伯数字,初时不习惯,久了就知道方便之处。  但尺子的成型,是江知与设计完工的,谢星珩是提供了一个想法。  江知与爱数字,当个游戏,很轻易就制作好了。  班上有文字版算尺,方便他们比对。谢星珩拿来的是文字版。  现有数字简单,举人们扫一眼就知道答案,但更清楚算尺对初学者的作用,都很感兴趣,问这个卖不卖。  当然要卖。  看完训练营,能顺路去逛小集。  展区没什么好说的,一眼就看到底了。  重点是每个展区所代表的产业链。  竹编草编,纺织、成衣,日用品、厨用品、送礼佳品……玩具、首饰、胭脂……等等。  仅是逛小集,他们就用了两天时间来了解。  有人需要,就有市场价值。逛小集是把商品跟顾客需求对接,让买家买得开心,买得放心,也让手艺人能有挣钱的地方,不再两眼摸瞎的埋头苦干。  说起来全是生意,深入了解,又都是民生。  逛小集走完,就下乡看农庄。  农庄的一体化模式,更让他们震撼——原来还能这样种地。  谢星珩早提过,农庄是他夫郎盘起来的。到了地方,再有夸赞,看客的心里也多了几分服气。  不看到实物,都是表面客气罢了。  农庄各厂走一遍,重点是孵化区和兽医培训班。  孵化区单独起了一间房屋,将种蛋放置的时间人为控制,每一窝都是不同阶段。满屋子走一圈,能看见孵化的过程,见证生命的诞生。  这也让人震撼。  黑暗环境下,一星烛火的照耀里,他们甚至能看见蛋壳里有鸡心在跳动。  他们在兽医培训班停留最久,这是全新的职业。给畜牲看病的职业。  最后的压轴场地,是糖厂跟糖果屋。  谢星珩在路上跟他们说:“有些话我说多了,还怕你们腻味。不过我夫郎真是有本事的人,你们看看农庄,多齐整,多省心?他后来怀孕不方便,才在家里歇着。我嘛,没什么经验,也不会做生意,他跟我岳父都支持我,总归有点家底,看我那些想法能不能成事。”  他叭叭叭的说,总而言之,他夫郎又聪明又有才干。  给他铺好了农庄的摊子,他才能这样大刀阔斧的实现抱负。  “去年他生了孩子,看我这头有声有色的,就没跟我抢,转头出去,又跟朋友合伙,把糖厂跟糖铺子开起来了。附近几个村子,都有合作种原料,再又请人熬制糖浆做押运,店里还有卖货,再有别的活动配合,也提供了很多再就业机会。”  朱聿跟许行之配合着,连连点头称是,“江夫郎是真有本事的人。”  尤其是许行之。他是枫江县人,逃难来的,江家接济难民后,他就去了农庄,是眼看着农庄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人,也确实是江知与在那里主事,可以作证。  读书人多少都有点清高傲气,再怎么和气、佩服,对着个在外头做事业的小夫郎,都有点看不上。  或是觉得谢星珩有偏爱之心,或是觉得赘婿难当,承认江知与有本事,也觉得他们上,他们也行。  这几天走下来,他们看见了生意之后的民生,知道一个行业带动起来以后,能给百姓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就真的打心底服气。  一个后宅夫郎,能有这般本事与眼界,着实厉害。  这样一来,他们对糖厂的期望也随之拔高。  糖厂不算成熟的厂区,但当前时代,多是以作坊为主。  农庄的多个厂子,就足够让人眼前一亮,到了规划更加合理,各处更加齐整的糖厂,他们的初始期待就被满足了。  糖厂是大厂区,再细分小作坊,目前是全部开工。  正经熬制的步骤,他们无法知晓,看生产过程,知道环境卫生,员工都井然有序,就连连点头。  再去仓库,看糖厂现在就开始用冰来控温,一个个都张大了嘴巴。  有人说:“难怪你着急卖糖。我们路上还说,哪有愁卖的糖?你这是不愁卖,但要快点卖。不然夏季来了,一天天的用冰,哪里用得起?”  话到了这里,谢星珩不跟他们客气。  “是这个理,丰州只是个小县城,吃不下这批货,我只能厚着脸皮请各位兄台帮帮忙了。”  现有存货,一大半都是秦六爷的。  既然没送走,那就是滞销。  跟单不急,他们来都来了,不会空手走,紧逼着下定,吃相太难看。  谢星珩带他们去看了糖厂的展示区。  展示区是后来做的,跟糖果屋一样,糖果分类摆放,开放试吃,也将现有的卡池一套套的展示出来,更有精美绣像画放置在中心展区。  这是给进货商看的东西,他们可以试吃,根据口味来选。  配合糖果屋现有的活动进行推广,可以参考现代的连锁店加盟。  他们只需要出钱,店内布置、货品提供、活动策划等等,都由糖厂来提供。  谢星珩想在他们之中,发展几个加盟商。  糖不愁卖,有点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糖贵,糖能挣钱。  关键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制糖,也不知道去哪里拿到低价的糖。有点门路的人,也因路途、押运,货品保存等问题,望而却步。  中午在糖厂吃大锅饭,山珍家常菜上桌,谢星珩才跟他们聊“加盟商”。  这一说,好几个举人都有意动。  至多一千两银子,就能盘下这个营生了。  一千两银子,搁在普通百姓家,是天价。  正经做生意,一千两银子,也是不小的本钱。  但如果这一千两,包括了铺面呢?  谢星珩没把话说死,只拿丰州这个县城举例。  县城里,一千两左右差不多。  换到京城……一千两,吃屁去吧。  饭桌是谈生意的好场合,能考上举人的,都已实现财务自由,但做生意,他们着实不在行。  有人扭捏,有人直接。直接问的人,就成了嘴替。  进货价、出货价、损耗、运输、人员培训、活动卡片资金、活动策划,还有至关重要的问题——卖不出去能退吗?  跟厂家合作,最大的好处,就是滞销货能更换。  谢星珩逐一解答了,还做出了承诺:“一路会冰控温保存,送到你们手上的糖,不会融化一块。”  满桌举人们对视一眼,齐齐腹诽:真是大手笔啊。  举人里面,有两个是顾慎行的好友。  这次观光团,是顾慎行攒局组织的,人员经过挑选,都是些有想法,也敢于冒险的人。  顾慎行取中了进士,此次没来丰州,但给了一千两银子,愿意买一批滞销的糖制品。  顾家有生意,但主营生意不是卖糖。他们互相对视一样,不知道这一千两银子,是买糖,还是加盟。  加盟的话,朋友关系更亲近。  以后解绑也方便,关门就行。  买糖的话,需要后期维系。  他们沉思着,依着顾慎行的性格来,这一千两银子,只要花出去就行。  加盟商要出大价钱,从买糖变成卖糖,现在正需要人领头,带动气氛。  饭后,他俩凑一处叽叽咕咕商量了会儿,决定加盟。  实在不行,顾慎行还能退嘛。  说要加盟,谢星珩也没立刻收钱写契据,而是带他们去最后一站,糖果屋。  “不是我跟你们客气,是我做不了主。我就是个介绍人,糖厂是我夫郎跟他朋友合伙开的,加盟的话,要他俩来签契据。”  至于为什么他俩都没见着人,举人们都不介意。  此行都是男人,两个小哥儿能自在,他们都不自在。  到了糖果屋,谢星珩所提的经营模式就更好理解。带着他们在店铺里走一圈,各样都对上了。  尤其是卡池。需要到店看看,才能更好理解。  最后再去后院里坐谈——“旅游”结束,该上消费环节了。  糖果屋是徐诚的嫁妆铺子,原来是江家的铺面,是面积仅次于杂货铺的店面。  后院可以住人,重新休整后,只留了一间厨房、一间卧房、一间茶室,其他都打通,做仓库。  江知与在茶室里坐着,正在熟悉最新抬上来的“加盟商企划案”。  企划案是他找小谢学的。  加盟商计划,是他见过赵大宇以后,有的朦胧想法。  赵大宇是南地镖局的当家的,南地镖局是挂牌经营,可外头的人,谁能知道两个四海镖局不是一家的?只会认为四海镖局的名头大。  前几天,他听小谢说起未来的长期计划以后,对糖厂的定位更加清晰。  赚钱有赚钱的规划,打响名声有打响名声的做法。  还有什么比全国开花的名声更响亮?  各地开花,需要的人员与资金,简直不可想象。  但如果是挂牌经营呢?他们给秦六爷的价钱都能挣,给自家挂牌的店铺,同样的价格,一样能挣。  只要不亏本,这个计划就有推行的价值。  用最低的代价,打最响的名声。  他跟诚哥儿,要联手做“糖王”!  他有了想法,就跟徐诚商量,两人说好是挂牌经营。再说给谢星珩听,谢星珩立刻就联想到了“加盟商”,对他们更是刮目相看。  这可是古代啊。  这就有了连锁店经营的概念。  厉害。  谢星珩根据现代更加成熟的加盟商模式,把他们的计划完善。  目前只是半成品,因为还有一个“厂区建设”还在研究当中。这需要看地图,选择合适的输送区域。在分店之外,再设立分厂,保证货源供给。  这样一来,他们最初的糖厂扩大化经营,也要改换方向,从扩大,变成“开花”。  只是举人观光团来得突然,机不可失,先把加盟商计划打出去。  加盟数量少,没关系。他们回家多多宣传,他相信有商人会动心。  江知与听见外面嘈杂声,知道“生意”上门了。便合上本册,换了花样糖果的设计图摆在桌上。  有人来敲门,他说“进来”,见是谢星珩带了五个举人进来,便知道事情成了一半。  顾慎行的两个朋友见过江知与,前年一起喝过酒,还见过他打架。再见面,有些犯怵。  江知与笑吟吟请他们坐,叫伙计上茶点。  谢星珩跟他打配合,故意邀功道:“我这些同年都有意向加盟,我说了一千两银子就够了!”  江知与表情僵了下,似乎在介意“一千两”。  谢星珩“恰好”偏过头,去看即将加盟的举人们,满面春风,为他给夫郎解决了滞销糖制品而自豪,没有看见。  “我夫郎在外面给我面子,话比较少,你们别介意,有事尽管问,生意的事,就不要顾及我了。”  有人注意到了江知与的脸色,确认问道:“是一千两吗?”  江知与表情又僵了下,但立刻点头笑道:“是,对,我夫君说的没错。”  他又做了额外的补充:“如果你们买的店面超过了一千两银子,我这里就不收加盟费,但多出来的部分,你们自己承担。”  这次加盟,意在扩大经营、传播声名。  铺面是加盟商自己的,经营不下去,他们卖别的、转卖铺面,都可以。  能比普通商人更低价的拿货的前提,是他们必须有个挂牌“糖果屋”的铺面。  他们甚至能钻空子,用自家铺面,左手倒右手,直接最低价拿货,转手就生钱。  谢星珩还在吹:“我都说好了,到时拿货价,一斤三十五文钱!”  江知与倏地侧目,眼睛都瞪大了,就差把“赔钱货”三字写在脸上,骂在嘴里了。  谢星珩这回注意到了,顿时局促起来,都不敢去看坐着吃茶的同年,小小声问:“报价错了?”  江知与笑得牵强:“还好,没事。”  谢星珩松了口气。  江知与抓住机会,先一步问道:“有提运输方式吗?”  谢星珩望着他,懵懵眨眼道:“不都是冰运吗?”  夫夫俩一唱一和,让五个举人都明白了一件事——谢星珩这个介绍人,好像为了面子,把事情办砸了。  他们也打起了退堂鼓,要是江家不用冰,他们就要提高运输成本,这样一来,利润就低了很多。  利润低了,他们就要再做考虑。  银子在手,做什么生意不行?  江知与亲自给他们倒茶,讲话温声细语,不见半分气性。  他说:“各位老爷也该知道冰价,我也不好下我夫君的面子,都按他说的来,但押运一趟,按照每斤一文钱的价,收个运费行吗?若进货量在一千斤以上,这个钱就不收了。”  运费是个糟心事。  有人会为此凑单,有人会觉得麻烦,还有人消费有计划,说买多少就买多少。  这是一步险棋,谢星珩不确定能不能行。  夫夫俩配合着演一场,说起来也就一文钱的事,一千斤也就一两多银子。  一年到头,即使每个月都进货九百九十九斤,运费到顶,不过十来两银子,根本不算事。况且他们哪能进那么多货?  他们看一眼江知与。  江知与脸好,还是个小夫郎,自己做生意不容易,摊上个好面子的夫君,也是可怜。被他这样看着,几人说不出拒绝的话。  他们又看谢星珩。谢星珩这几天给他们介绍时,那叫一个掏心掏肺,尽心尽力。  在民生一事上,他是真有本事。最初也是为了帮糖厂清货写的信,介绍糖厂时,都要神采飞扬的夸夸夫郎,是真心想帮忙。哪成想,人家不会做生意,只想成事,没算利润。  好心办坏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