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小说

传奇小说 >夫郎的现代小相公小说免费 > 第212章(第1页)

第212章(第1页)

  “你们可以送孩子来试试,就用小故事版本的启蒙书。”  就那几课的内容,试学一阵子。孩子适应,夫夫俩舍得,便能长期留下。  谢星珩忙让孩子们拜师。  两个小宝来这里,一直乖乖坐着,文静得不行。再憋都要露馅儿了,但爹爹没骗他们,他们乖乖的,真的能上学!  孩子们没心眼儿,拜师就拜师,还要给顾老爷做保证:“宝宝不跟思勉哥哥抢书读~”  谢星珩的表情僵在脸上。  江知与干巴巴笑。  这童言童语,让顾老爷的表情都柔和了些。看样子是笑了几个像素点。  不管怎样,宝宝们拜师成功了。  他俩上学第一天,江知与给他们拿了小书包,怕他俩争抢,都是普通样式的双肩包,上面不带花样。  他俩新鲜着,新入学,还没书本,也拿不住笔,就往包包里装了许多吃的喝的。  大人不让,他俩就说是给思勉哥哥带的。  江知与扶额。  算了算了。  带去也没机会吃。  随他们吧。第147章下马威(捉)  五月底的几天,谢星珩都没出门,琢磨着送礼的事。  徐诚生了个儿子,林庚直言要随礼,这东西得想想。  衣饰、金银、玩具,都适合送,关键是这小娃娃才丁点大,送去的东西,说白了,就是给大人的。  送给徐诚的,就交给江知与去筹办。  给林庚的东西,谢星珩左思右想,觉着还是实用一些。  他家孩子都要三岁了,这阶段孩子能用得上,且能制作出来的东西,都已经投入市场,童装跟玩具销量都不错。林庚都能买得到。  谢星珩在孩子们还没出生时,就说过要给他们世上最酷炫的玩具。当时他是想着弄个车车。  车子技术难点还好,他高中毕业玩过一阵骑行,研究改装时拆过,其他的都能将就,链条的难度最高。  工匠无法直出,需要手工打造。丰州县没多余的工匠,京城的工匠他不敢找。  谢星珩想了想,另拿白纸,用炭笔起草,画拆分图,再细算尺寸,逐一比对过,再写“说明书”。  这东西不实用,暂时也没法量产。弄几架出来,给孩子们玩玩算了。  让林庚找人弄去,给他也送几根链条来。最少六根。满足孩子不同年龄段的需求。孩子长大,车子也得换大号的。  谢星珩私以为,在能骑马的年代,自行车的酷炫性不如骑马。但胜在稀缺,别人都没有。  这东西写完,他又画了一些农具图解。  好的农具,必然会用到铁。锋利度上去了,锄草都轻松。但铁是管制品,这些农具就不适合大力推广,适合对军使用。  非战时,士兵们也得种地。  最后,他犹豫再三,把扎马钉的图解画上去。  林庚表现出来的态度,是皇帝不动他不动。  如果要打仗,那就是皇帝先动手。  扎马钉能拦骑兵,是防守用的东西,可以制作。  挡一时算一时,给百姓们逃命的时间。  这些搞定,谢星珩就拿上图纸们,去找江知与。  江知与在丰州县时,就在给孩子做礼物了。  徐诚绣工一般,小孩子都会惦记着给做个百家衣、百家被,江知与做的不算正统的百家衣、百家被,是从黄家挑了布料,再有新买的锦缎上的边角料,做的色块小衣裳、小被子。  正统一些的,穆彩凤会做。不缺他去代劳。  再加一副长命锁项圈、一对手镯、一对脚镯。  另外给徐诚做几条发带和抹额,样式都比较花哨,需要配锦衣。  夫夫俩凑一块儿看看,只剩下书信了。  江知与跟徐诚有很多话要说,写写产后护理,说说养孩子的经验,讲讲糖厂的事,再有他们到京城的情况。又跟徐诚说些私房话。  谢星珩没什么好说的,去拿针线、浆糊,带上小锤子,从书架上挑一阵,抽出一本游记拆了。  拆完,对比信纸、图纸大小,往里夹页,再又装订。  江知与在旁看着:“……”  “这是什么传信方式?”  谢星珩仔细比对,让书册齐整。  他说:“新学来的。”  他们经常自己做本子,装订技巧熟稔,纸也不用裁太多,很快就弄完了。  夫夫俩闲来无事,带着这本书,又拿了几本闲书,去顾老爷家接小宝贝们下学。  该说不说,顾家那种读书的气氛,确实不适合小宝贝待在里头。  他俩好动,自幼玩惯了,首次这么正经的学习,一两天过后,新鲜劲儿就褪去。  故事也不爱听了。两个爹会给他们讲《西游记》,比课上那几个小故事好听。  但小宝贝有好胜心,他们看顾家的小孩子们都学习认真,以为这是好东西,他俩还没发现诀窍,体悟其中的快乐,说着不好玩,又较劲,愣是在顾家待下来了。  下学时他俩跑得最是快,再不走,他俩就要憋坏了。  出来以后,还要跟爹爹叽叽咕咕的告状,说今天也好没意思。  谢星珩跟江知与时常在书房待,从前在丰州县还好,他们忙起来,孩子们能去主院玩。现在在京城,孩子们也在书房。  对小宝贝来说,大人小孩都爱待在书房里,书房一定是个好地方。  从顾家出来,他们说无聊。  回到家里,又要去书房蹭着待会儿,在里头躲猫猫,四处翻找——这是在顾家不敢做的行为。  今天回家晚一些,夫夫俩在顾老爷家留饭。说小孩子习惯在这里,可以正式入学的事。  他们带来了束脩,叫宝宝们给顾老爷敬茶。  顾老爷这里好多小孩子在旁桌吃饭,谢星珩又使唤他们给师兄们行礼。  宝宝们听话照做,但抬头时,做了鬼脸,把顾家一群端方的小郎君都逗笑了。  谢星珩跟江知与:“……”  今天餐饭简单,都是些家常菜。  顾老爷问起谢星珩入职的事:“还没消息吗?”  谢星珩摇头:“再等等看,六月初一我再去吏部。”  他做事有成算,又没开口求助,表现为难之处,顾老爷便不提帮忙的事。  饭后,谢星珩找了个机会,把那几本闲书交给顾慎行。委托他带去翰林院,转交给霍叔玉。  顾慎行一本本看书名,看完以后跟谢星珩说:“你把你家里不要的烂书拿去送人?”  谢星珩笑嘻嘻的:“你懂什么?吃惯了饕餮盛宴,就要喂点垃圾。你信我,像他那种家庭的人,偶尔就得看看这种书。”  顾慎行:“……他什么家庭?他家里的藏书不一定有我家多,我就不爱看这种书。”  谢星珩有给他准备书,是《西游记》的故事稿子。  跟原版不能比,他没背过。大致情节有,能看个爽。  他让顾慎行看看。  《西游记》的风潮,在三月里就吹到了京城来。有些商人专门买了戏折子,到各大戏园子里去卖。  京城有考试季的热闹,戏剧没能抢占风头。在坊间走一走,好些说书先生也在说《西游记》。  顾慎行翻开看了两行就把书本合上,跟谢星珩说:“你说得对,像我们这种家庭的人,偶尔就要看看闲书。”  谢星珩被他笑死了,这便告辞走人。  顾慎行的人品信得过,这几本烂书,他必不会看。再有《西游记》分散注意力,他闲着无聊也不会翻。  顾慎行跟霍叔玉有合作搞教材,送闲书实属正常。两人明天见面,指不定还要聊聊《西游记》。参考一下故事结构,研究研究趣味性。  送完书,转眼到了六月初一。  六月初一,江知与日程定下,早上送孩子去上学,然后转道去跟苏冉汇合,两人在糖铺,研究第一届“小福星”活动的时间地点,以及赛制奖品。  谢星珩在家,一清早的就去厨房,叫人做了绿豆凉粉。凉粉照着他的要求,用筛子漏出了一条条的小鱼。再又用模具,做了两条大胖锦鲤在上面握着。不如金红配色的鱼好看,晶莹碧绿的,只能说另有一番滋味。  这些弄好,再配上辣子,调好酱料,装上早冻好的奶茶,也快到午饭的点了。  谢星珩去糖铺找江知与,跟他一块儿吃午饭。  食盒揭开,苏冉都愣了下。  然后他左看看江知与,右看看谢星珩,回家跟顾慎行念叨去了。  江知与心里甜得很,嘴上说着体贴话:“大热的天,你跑来做什么?又热又闷的,我在外头随便吃点什么就好,哪用这么麻烦?”  江知与不好意思天天去顾家蹭饭吃,说在外头随便吃,其实就是跑回家弄饭。  谢星珩拿大碗,给他拌好凉粉,又叫他喝奶茶试试。  “我用你的好茶弄的,味道特别好。”  江知与喝着也好。  “宝宝肯定爱喝,还有多的吗?给他俩也喝一点儿。”  当爹的人,就是爱惦记崽。  谢星珩说改天再弄,今天就这两杯。  用竹筒装着的,吸管是小一号的空管竹子,喝着还有点竹子清香。  两人吃着饭,谢星珩跟江知与说:“你这样常来糖铺不方便,要么弄个办公室,厂里、铺子里,还有原料生产基地那边,有什么事,都有个确切的去处找你。赶明儿京城这一线的巡厂人确定下来,也有地方停留。”  江知与在看地方了,因考虑到巡厂的人是这一线的城市到处跑,京城这里的办公地点,他想买宅子。  一些流动人员能有住处,还有些货物能在宅子里存放。  买宅子的话,他们现在银两不太够。  这又是糖厂的事,江知与不好找家里拿钱。就想着等年底再说。  水果糖的季节要来了,秋季就有一批资金到账。到时什么样的宅子买不到?  谢星珩看他有主意,不再提。  中午就在糖铺后院里,靠在软蹋上眯了会儿,下午谢星珩就告辞。  他半点儿不着急,说好了六月初一要去吏部,竟然在街头巷尾的逛上了。  谢星珩今天出门,把老婆的小镜子带上了。  走半路,他总会拿镜子照一照,能看见身后有人跟踪他。  有人跟踪,他更是不急了。  他还想去看戏。  他不急,跟着他的人急坏了,也不偷偷摸摸的尾随,三步并两步的跑来拦着他,恭恭敬敬行礼赔笑,自报家门,请谢星珩去吏部坐坐。  谢星珩问:“你们大人回来了?有空了?”  两个小吏笑容更深了:“回来了,得空了,他把部里人都骂了一顿,就等着您去报道呢!”  谢星珩看看天色:“今天是不行了,今天太晚了,过去耽误大人们回家,改日再去吧。”  “别介啊,”小吏分开拦他去路:“谢大人的事,就是最紧要的事,我们堂官说再晚也要等,再迟也要办。您看——”  他俩做出“请”的手势,方向只有一条路,通往吏部的路。  谢星珩看笑了。  吏部堂官,又称为吏部尚书,一把手都惊动了,是真的急了。  他不好拿乔,顺势点头:“那走吧。”  小吏们应声,在他身侧后半步跟随,不让路人撞到他,走到岔路口时,两人又默契指路,把谢星珩圈在固定的路线里。  再来吏部,谢星珩刷脸进了。  从门口小吏到部里职官,多是低头忙活,对外界事务充耳不闻。  但凡抬头的,谢星珩都要瞄一眼。  眼神对上了,谢星珩就要笑。  他笑了,对方不笑,那就是对他有意见。  “我看今天这事儿玄乎。”他说。  这话一落,把他领进来的两个小吏就要大喊“某大人”,然后那人也要回个僵硬笑脸。  谢星珩确认了。  这些见菜下碟的势利眼们,是真的挨骂了。  活该。  谢星珩第一次当官,从顾慎行那里听说了流程。  一甲进士封官之后,通常来吏部报道,只是认个脸熟。不像别的,甚至有“抽签”。  因朝廷选拔官员,对体貌有要求,样貌堂堂的,在选拔初期,会占点便宜。  但朝廷积累多年,样貌堂堂的人不胜枚举,一帮人都等着“萝卜坑”,多方考量都过关以后,就会“抽签”,俗称“看天命”。  抽中哪个,哪个就顶缺当官去。  这也是吏部的“油水”之一,不是老实穷鬼玩得起的。  一甲进士无需这个流程,直接任命。过来报道,各处文书检验后,在吏部留档,就能领官印、官袍。  这里的流程,往前一步追溯,是有优先级在。  中试举人,到了殿试上,都没有被黜落,都是天子门生。天子亲封的官职,吏部有罢黜权吗?  没有。  他们甚至没有解释的余地。  只差文书留档,怎么就不能留?哪里出错了?  你说背景,那难道他一路科举过来的资料都是错误的?  你说人手不够,堂堂六部之首,抽不出一个人做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