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便挑得李氏忆起自己那没能出世的孩儿,气得将手中的瓷盏砸了过来。
茶水与碎瓷渣溅了她一身,碎瓷划破了手背,血珠立刻冒了出来。
李氏终于开口了:“你也配叫我一声母亲?你娘死得早,没人教你规矩。
如今回来了,就好好学学,不然早晚也是个赔命的。
”崔莞言吓得连忙磕头,额头在地砖上砰砰作响:“是莞言不懂事,让母亲生气。
”庄氏在旁笑吟吟地看着,孙氏低头,做出一副不忍之态,却不曾替她说半句情。
这些嘴脸她前世看得太多。
笑着看戏的,假惺惺怜悯的,一个个都踩在她头上,用她的血,用她的命,换自己的安稳与脸面。
“吁!”车夫勒马声将她从前世旧梦中唤醒。
崔府到了。
马车停在朱漆大门前,青瓦高墙森冷,门前的石狮子张着血盆大口,似笑非笑地俯瞰着来人。
雨刚停,台阶上积着一层水,映出歪斜破碎的天光。
崔莞言掀开车帘,深吸一口气,下了马车。
她抬头看着这座熟悉又冷漠的宅院,前世,她是在这里,一点点被碾碎,直到死在血水里。
如今,她又回来了。
门口有家丁和婆子守着,见她过来,只垂头行礼,不多看一眼。
跨过门槛后,是笔直宽阔的青石道,两旁是修剪整齐的松柏和几株老桂树,院子里打扫得很干净,连地上的落叶都被及时扫走,看不到半点杂乱。
沿着青石道往里走,便能看见影壁后高高的主屋檐角。
她前世曾无数次走过这条路,每次都小心翼翼,生怕惹人不快,如今却是昂首,目光冷冷扫过四周,逼得婢女小厮低头问好,不敢多言。
行至李氏的院子,远远便看见王嬷嬷在门口守着。
王嬷嬷与张嬷嬷同是李氏陪嫁,虽说不如张嬷嬷狠毒,却也不是个好说话的。
还如前世一样,王嬷嬷点了两支高香,想在院外叫她难堪。
她皱着脸做出一副慈眉善目的样子,笑道:“二小姐一路风尘,又在外头病过几场,身子晦气重些,夫人吩咐过,香若不净,怕是要冲撞了夫人气运。
”“夫人的气运?嬷嬷当真信这些?”“规矩便是规矩,信不信是小的事,二小姐总不能坏了规矩。
”香灰簌簌落下,掉在地上很快被风吹散。
“王嬷嬷既要守规矩,那就守得齐全些。
今请安入内,若要香驱晦气,先请嬷嬷在此也走一遍香吧。
”“嬷嬷这些年伺候夫人,辛苦劳碌,风寒shi气缠身,气血不畅,按您说的,也该先净一净,免得冲撞了夫人。
”说到最后一句时,崔莞言抬起眼,看似平静无波,目光却锋利。
王嬷嬷被她看得心口一紧,张了张嘴,却偏偏找不到反驳的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