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玄继续道:
“我等都穿着倭寇衣甲,极易混淆敌友,待会儿我会给你们做上记号区分,而你们只需记牢一条。”
“待打起来时,不管遇上什么情况,必须三人成组!”
“要么不动手,动手就得是三个打一个,相互掩护侧翼、交替进攻,绝不单打独斗。”
三三制,在古代军队中也适用。
寻常打仗,两军列阵对推,靠的是军阵齐整。
可一旦被突袭、被绕后,军阵一散,就成了混战。
见了血,人也就红了眼,军号听不见,旗令也顾不上了。
所谓兵势一交,无法骤解,一旦进入大乱斗,军阵结构就散了,所以三三制这种战斗小组就尤为重要。
古代最成功的战斗小组,应该莫过于戚家军的鸳鸯阵了。
鸳鸯阵中,长短兵器搭配,分工明确,刀牌手挡矢石,狼筅手扰敌,长枪兵刺杀,短刀手护侧,阵法灵活,可分可合,攻防协同。
戚家军就是靠着这个,即便在复杂地形中遭遇倭寇突袭,也能凭小组协同迅速形成反击态势,鲜有败绩。
可见,只要最底层的战斗小组结构不散,即便陷入混战,单兵也能依托配合占据优势。
这时,陈铁粗声问道:“队正,那咱们这十人怎么分?”
“我各自成一组,余下九人分三组。”刘玄看向众人,
“廖元,李仓,王勇一队。”
“周仲,周永,赵田一队”
“张翼,陈铁,李勋一队”
众人应声点头,互相对望,牢牢记住彼此的模样。
刘玄见众人都记牢了分组,便起身拎起靠在墙角的长刀:
“时候不早了,现在就开拔。”
十人应声,各自拎起兵器,铁甲碰撞声在营地里格外清晰。
出了营地,往东南方向走了约莫一炷香,刘玄忽然停下脚步,回头对众人道:
“前面就是永安村,咱们先去村里落脚。”
随后,十人进了永安村,刘玄熟门熟路地领着众人拐进西头一间空房。
房里积着薄灰,墙角堆着些干草,倒是还算宽敞。
“都歇口气。”
刘玄放下长刀,转头看向周仲周永兄弟,对着他俩耳语了几句。
周氏兄弟颔首应下,转身而去。
片刻后,两人一前一后返回,各自背着一个大包袱,压得两人肩膀微沉,周仲还抱着一匹红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