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但照他现在的身份,真敢卷入朝廷党争只能是当炮灰。
于是他只是朝云渡点点头,下一秒云渡果然开口。
说到策论,我倒是想起去年的一道会试考题,想请教宋兄。
云渡看着宋志明的眼睛:试问宋兄,江南水患频发,朝廷旨在拨款修缮,可是耐不住乡绅和地方官串通一气,中饱私囊。依宋兄之见,应当如何保证工程顺利
他这话便是开始对宋志明试探了。
但这不是什么敏感话题,宋志明倒也神色坦然:若要保证拨款落实于民生,财务流动就应当公开透明,专门设立账房,每笔开支细到砖瓦记录在册,定期公示。
再者派遣朝廷清官实地监督,与地方官员联合查验,二人共同立册,实行连坐。
宋志明顿了顿,他知道云渡想听的是什么。
地方乡绅所做的事,与把持朝政的左丞相并无不同。
倘若连根拔起,必然伤筋动骨。
若要杜绝,关键还在于从选拔开始便要求重实事、肃腐败、树清风。
听罢宋志明的这番言论,云渡果然眼前一亮,他暗道自己没看错人。
今年科举之所以有变化,便是因为世家朋党已然如钉入朝中的一颗锥子。
上面那位再难容下。
圣上急需懂实干的廉才,宋志明正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但云渡并没有立刻表露出自己的想法,而是又出其不意地开始追问起别的来。
嘴里打着策论的名头,但是话题却越来越危险。
直到宋志明听到云渡突然问了一句:宋兄可知,如今朝堂正是左丞相把持朝政,圣上决策处处受到掣肘。。。。。。
宋志明心中咯噔一声,心想果然该来的还是来了,他忙开口打断,沉声:云兄慎言。
天子君临四方,自有为政之道。朝堂错综复杂,岂是你我一届学子可以议论
然而云渡倒像是没听见一般,轻轻敲了敲折扇,又道:宋兄谨慎,只是在下一腔愤懑不吐不快。
左相结党营私,更是排挤忠臣贤才,似宋兄这般日后若是金榜题名,只怕孤木难支。
云渡目光灼灼,摆明了要宋志明现在就站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