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冯盛才分外理解宋志明的做法,当朝举子虽然被允许做些私人营生,但火锅之火爆,必然会引起更多人的眼红。
一个小小举子,还是被赶出了家门的高官之子,还是避着些锋芒为好。
转眼间就过了正月。
班楼的生意日渐稳定,宋志明这半月里都安心在西城小院温书。
清晨的薄雾笼罩住了整个京城,点点凉气浸透人的皮肤。
宋志明书房的灯火早就亮起。
不大的书房里最显然的莫过于一方书案,上面堆满了四五五经和名家策论,以及自己花了好大的功夫搜罗来的近年科举真题。
宋志明伏案掀开书册,拿出自己反复修改的文章字句,与名家之言一点点作对比,这正是他一贯温书的做派。
茶叔端着一碗温热的莲子百合粥,敲响书房的木门:公子,这是老奴刚熬好的粥,趁热喝了吧。
宋志明揉了揉酸胀的眉心,笑了笑:无事,春闱在即,多看一点是一点,况且我总觉得还有许多不足。
您把粥放这吧,晾凉些我再喝。
这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
茶叔把莲子粥放下,道:公子您坐这莫动,老奴去开门。
不多时,一道慌慌张张的的声音在书房外响起,来人正是急色匆匆的董成。
自上次文会之后,以董成为首的几个学子就经常来小院找宋志明探讨文章。
宋志明在经史子集上多有欠缺,几人又是自小从私塾中考至举人的,对于大周朝的经史论著多有一番见解,宋志明从他们那得了好几本在书肆难以买到的策论文章。
宋兄,不好了!
董成推开书房的木门,没来得及寒暄就直奔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