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小说

传奇小说 >夫郎的现代小相公小说免费 > 第169章(第1页)

第169章(第1页)

  然后照常往后写。  他算好了日子,在嘉源省会待到十一月份。  到时会先去津口县,等第一批皮料出坑,走完其他工序,他就圆满完成任务,可以回家了。  顺利的话,能赶上过年,一家团聚。  他拜师成功后,给江知与写了一封报喜信。两人信件有时间差,他又报喜一次,再加了些日常学习情况,和学习间的趣事。  说起来育儿之难,谢星珩也有感慨。  他在现代看过很多高学历家庭的孩子,学习成绩都不好。  现在又看见了活生生的例子。  大儒孟培德的儿子,就一个考出来了。  小儿子甚至只是秀才。  孟培德回家以后,着力培养孙子。  教谢星珩的时候,他也给小孩启蒙。  孙子辈里,能安静读书的就两个,孟培德也常唉声叹气。  谢星珩在信里给江知与说:“我们已经完成了基础目标,让孩子们遗传了我们的美貌。至于智商,强求不来。总归生得好,咱们攒攒家业就行了。”  他还跟江知与说:“小孩子有叛逆期的,你越是让他做什么,他越是不想做。我们就让他们玩,别人都没玩,就他们玩,他们能开心的玩,那就算了。万一激起叛逆心,一天天的就想学习呢?”  不过这都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谢星珩笔锋一转,回到大人身上。  他在信里,忍不住写了许多的畅想。  如果有一种工具,可以让他们相隔千里,只需要简单操作,就能实现即时的信息沟通、听见对方的声音、看见对方的样子。  甚至数百里的距离,不过几个时辰的飞行而已。  收拾好家书,谢星珩晾着笔墨时,后仰在椅背上发呆。  他想着,还是得再努力一点。培养些人才,也让江知与能走出家门。这样子也太苦了一点。  分开半年,跟守活寡有什么区别?  于是他又另起了数封书信。  有给两个爹的,有给舅舅舅爹的,也有给大表哥的——大表哥靠谱。  二表哥……还得培养培养。  他甚至给南北两地的镖局寄信。  希望他们能多多举荐人才,来丰州县发展。  已经在丰州县的,就不要小气,都是一家人,人才是流通的。  跟卖糖时一样,谢星珩面无表情卖惨。  “相思好苦,帮帮孩子吧!给各位爷跪一个!”  写好信件,谢星珩养养神,出门逛街。  他到了街上,才想起来当地的“迷信”之举,记在心里,决定回去问问孟夫子。  现在就买礼物。嘉源省本地产锦缎,独有的绣样也十分精巧,都是精品,价贵。  谢星珩记得,他老婆还有很多漂亮衣服不能穿。  他看着这些漂亮布料,眼珠一转,找了个中转站。  他送到昌和府的王府。加急给林庚写一封信,让他随便找个理由,“赏赐”给江家。  这样子,江知与就能穿上了!  嗯。  好主意!  谢星珩一挥手,各色花样的锦缎都买了一匹。  看着漂亮的帕子、汗巾,还有他在丰州和京城都没有见过的绣鞋,他也买了。  他身上的银钱很是富足。因为津口县的果干、果酱之法,让他们的计划远超预期。来读书时,林庚给他发了“奖金”。  很丰厚,足足两千两。  这种老板,谢星珩很满意。  家书一封,回信一盒,附带一车的土仪。  因东西要寄到王府,谢星珩扣扣搜搜,叫人半路补货,拿些果干果酱跟蜂蜜带上。  再回孟家,他不去销假,尽情享受这一日的假期,跟孟培德闲聊,说起拜水神的风俗。  孟培德说到这个,也是无奈。  “水患面前,人力渺小,朝廷都拿水患没法子,百姓能做什么?不过拜水神的风气,是故意引导的。也是生意。”  是生意。  拿捏人心。  没发水患,是水神保佑。  发了水患,是心不诚。  谢星珩皱眉,过了会儿舒展开来。  信仰能给人力量,花钱买个心安罢了。  不过分,可以放一放。过分的话,现任皇帝忍不了有神权挑衅皇权,也轮不到他操闲心。第116章糖厂名声初显!  很多游商都发现了一件事。  一夜之间,好些地方都开起了糖铺。  这些糖铺有着同一个名字,做着一样的活动。  集神仙卡风靡,还有花样糖果限时售卖。  起初,他们认为这只是某一个老板的巧思。  但他们走县过府,甚至跨省,有的人还去了京城,都看见了“糖果屋”。  游商们是各处走动,拿货卸货,倒手挣钱,相当于“城市货郎”。  他们看见第二家糖铺时,还以为自己做梦了。等到看见第三家、第四家,心里的惊讶,就被浓浓的好奇取代。  究竟哪个大商户,还是某个大人物,能把糖铺开到这么远、这么多?  运货都难啊!  巧事一件,他们好奇的时候,还赶上了糖厂的分厂在招工。  糖厂!招工!!  两个词,都是熟悉的词汇。  可它们组合在一起,就让人懵逼。  懵逼的同时,还热血沸腾,很多人都跟着宣传的人走了一段路,才记起来自己手里还有活没干完。  新的分厂,开在了两地。  一地是徐诚主理,开在嘉源省省城的。另一处是江知与开往东部城市的。  糖铺是加盟商,糖厂就是他们自己的。  头一次把生意做到外地,两人兴奋又忐忑。  就近招工,也是一种尝试。  他们带不来那么多的熟人。  这样会有泄密风险,让制糖的方式被外人知道。可能会有别的商人挖掘机密,重金买通工人,然后也开糖厂。  江知与跟徐诚,已经定下了核心目标。他们是为了让糖铺“全国开花”,他们要当“糖王”。  以让利而言,不会再有别的厂家,能跟他们相比。  再低就亏本了。  或许会有少数商人会打价格战,总归不会多。他们能在其他方面补足。  而加盟商的形式,相当于有铺面就能直入。  对于大多数商人来说,做生意就是挣钱,除非自家要做老字号,其他情况下,店铺名字可以将就。  做加盟商能让他们直接挣钱。不用建厂房、不用招工培训、不用操心保存与运输,他们只需要最后一步,开店售卖。  这样的利益对比之下,高价买配方,再去费时费钱又费力的搞事情,性价比就非常低。  糖厂初次对外招工时,懂行的商人,和不懂行的百姓,都有这个疑惑。  “这家的老板,不怕别人学会制糖吗?”  招工的管事,给他们解答。  “我们东家不怕别人模仿,我们有更好的合作方式。有意了解的商人们,可以到厂里详谈。现在我们开始招工!”  数个训练有素的伙计,立马搬桌子出来,跟百姓们笑呵呵的示范排队。  他们态度好,又说这样能快点完成招工。上头喊话的管事,还一项项说着当福利待遇。  工钱高,福利又好,年节有奖金,更有厂区专属福利“糖包”。  福利是谢星珩后期升级改版过的,同步到了所有厂区。  参考国企来,给他们把日用品包圆了。  在丰州县执行的时候,半分压力也无。因为有逛小集存在,拿货价低,还能清存货。  江家本身就有油盐,大头都解决了,余下的小玩意儿算得了什么?  到了外地,这部分的成本会更高一些。不过初期的员工数量有限,在承担范围内。  福利待遇的公开,让招工现场变得激烈起来。  原来配合着排队的百姓们,都争抢着往前面挤。  管事的敲铜锣,大声道:“插队者永不录用!新厂开业,招工人数有限,但我们厂子订单多,开业一年已有三家厂子!以后还会继续招工,大家理性对待,原本有活计的,不要急着来,免得两头落空!”  现在招工的地方很少,都是做苦力活的。一份好工作难找。  别因为这里的福利,一时上头跑来挤着抢,又恰好被自家老板看见。新工作没着落,老饭碗也丢了。  这一番话,让百姓们都忍不住笑。  人群中还有喊人名的,说某某人,在某某地干活,现在跑来糖厂招工,要告诉他老板。  就近招工,来的都是附近街坊的人,互相都眼熟,多看两眼,能有好些熟人。  喊一圈话,人少一半。  原先想进厂看看糖厂是怎么个合作法,让他们连配方泄露都不怕的商人们,被福利惊到,一个个排排站在厂区门口,看着眼前的招工热况,都摇摇头,又有了在做梦的错觉。  世上哪有肯招外人、还给外人这么好的待遇的老板?  没等一会儿,厂里有管事出来,说是“招商代表”,领着商人们看厂区的环境。  厂区又进行过调整,根据丰州县糖厂的情况,调整得更加符合生产需求。仓库跟作坊都扩大,从建设之初,就做好了隔离。  外地选址,他们也以传扬名声为主,设立在了靠近城镇的郊区。  这样既不扰民,又方便被人知晓。  商人们,尤其是游商们,哪里见过这样子的作坊?听说是叫“厂”。他们连连点头,的确很敞亮。  厂区内外环境都看,现在还没开工,但大小作坊内部的设备、工具,都一览无余。  有的商人老实些,眼睛都不敢盯着看。  糖厂的招商代表还很客气,跟他们说:“没关系,看就看了,我们能带你们进来,就不怕你们学了去。”  这也是策略之一。既然有泄密风险,他们又不怕泄密,那就坦荡、大方些,显得有底气。  有的商人急躁,这就开始问:“你们糖厂的合作方式是什么?真的不怕我们学?”  招商代表目光四移,看大家伙都很着急,就请他们去会议室详谈,将厂区参观暂停。详谈后,感兴趣的话,再继续逛逛厂区。  合作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当加盟商。  加盟商模式也很简单,只需要有一间挂牌“糖果屋”的糖铺,就能直接以出厂价拿货。  招商代表声音充满诱惑:“出厂价会比你们自己生产贵个几文钱,但你们不用去收购原料,不用为了原料的多少发愁,也不用操心原料价格的起伏。更不用忧心原料、半成品、成品的保存。招工不用管,不用建设厂区,更不用你们费心经营。我们有定期的销售活动,帮助加盟商们快速打开销路,在当地扩开名声,让百姓们知道,买糖就要选择糖果屋!”  本地来看热闹的商人们还没回过味儿,这对他们来说是全新的概念。  他们一方面怕理解有误差,另一方面,也心怀谨慎,怕被糖厂的声势骗到,大把的银子打水漂——加盟是不要钱,可进货要啊!  游商们则灵光一闪,即刻将多个同名糖铺的疑惑解开。  加盟商!那些都是加盟商的店铺!  难怪。  就说不可能。  不可能有那么富有的老板,各处开糖铺。  供货链拉长,成本翻倍,有的铺面开了不如不开。  原来是有加盟商!  他们对糖厂老板在外地开设分厂也有了理解。  因为要给加盟商供货,开一间厂子,一次性投入大,后面每一次运输都在省钱。  而且,加盟商会增加,厂子还能给别的供货商供货,亏不了!  游商们脑筋急转,立刻算了一笔账。  只需要有一间铺面,再做个牌匾挂上,就能以出厂价拿货,转手就能生钱,确实比费尽心机拿配方,然后再苦哈哈的开厂划算。  唯一不好的一点是,他们不知道糖厂能开到几时。  但这不是他们考虑的事。  做游商的,手里资金相对少一些。  他们不敢带那么多钱在身上,万一被抢了,这辈子都白干了。  而且,真的有大财,他们何苦在外头奔波?不如回家开个铺子养老去。  现在,他们可以回家开个养老铺子了!  拿的是糖制品,不是别的什么没人要的玩意儿。  他们沿路就能卖一些!  他们路上卖了,又有谁知道?大不了提前说这是糖果屋的糖!  几个相熟的游商凑一处交头接耳,他们把事情简化,不谈什么长远合作,也不说什么加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