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小说

传奇小说 >夫郎的现代小相公小说免费 > 第189章(第1页)

第189章(第1页)

  他看着宋勇跟谢川都牵着小马,急得抓耳挠腮,在弟弟们的劝说下,他去看了别的小马,但别的小马都不能让他心动,他非要有个性的小马!  他想了想,说:“那先把它放在庄子里养着,我会天天来看它的!”  马要跟主人培养感情,他要天天来!  谢星珩哪能放心?  这可是舅爷家的命根子。  他找来马厩的管事,叫个伙计跟着一起,帮忙把小马送到了宋家,让宋勇能天天在家里看见小马。  至此,他完成了对小孩子的承诺。  今天有点晚了,他回县里,先去逛小集溜达了一圈。  回家了,不来逛小集看看,合作伙伴们不放心。  谢星珩跟他们约好开会时间、人数,又在散会前,把需要时间办的事,先通知了下来。  主要通知给白、黄、王三家合伙人。  不管他们用什么方式,也不管糖盒的最终形式。  不论是盒子、袋子,有印花还是素样,是木质、布艺,还是多种工艺混合。甚至用上金玉。  “九月时,我要看见三万只盒子的成品。”  白喜文、黄乐文、王延三个人都侧耳瞪眼:“什么?”  三万只盒子!  白喜文想:把学徒们算上,手都能刨出火星子!  黄乐文想:绣工们的眼睛不要了!  王延想:这还打什么络子,手指都能打结了!  谢星珩说:“这可是泼天的富贵,你们不想接?我提到了金玉,可没有找杨掌柜上来说事。”  杨掌柜是开首饰铺的,是目前逛小集里最能叫价的合作商。  白喜文问:“是装果干的吗?果干这么挣钱?”  谢星珩摇头:“是装糖果的。”  水果糖和软糖。  高端的商品,需要配上高端的包装。  津口县发展落后,当地的手工业还没发展起来的,现有的手艺都在及格线上下,远远没有审美,更没有批量性的好手艺人。还得看丰州县的。  理念同步,碍于林木问题,木盒子的数量要控制一下。  丰州县有小江南的别称,耕地很珍贵。  谢星珩已经在控制牧场的发展范围,现有的规模,可以再扩大两轮,这样供给一个县城,辐射到周边区域,都没有问题。再大,就不适合在丰州县发展。那会占用太多耕地。  养殖的地方都少,哪还能有大片的空地植树造林?  以此为参考,白家其实也不适合在丰州县发展。  谢星珩认为他们更加适合在南地发展,那里有成片的林区。  当然,这是以后的事。  植树造林的事,他已经跟林庚商量过。  他们规划好了新城区的地界,在新城区之外,所有的荒地,都先开荒种树。  不要果树,种能做木料的树。到时砍了不心疼,大小树龄总有用处。  植树造林的计划,会在南地的荒野地区进行。那里地广人稀,想种粮食都没有人手。  话回正题,谢星珩特地提醒白喜文。  “你家受限于材料,不用太紧张,可以放松点。”  但白喜文想接下泼天富贵。  他皱眉想了想,“不知上水县现在的情况如何,我家林区没有卖掉,地契林产都有登记的,还是我家的东西。若能回上水县拉木料,我也能联系上老师傅们,他们能分担些生产压力。”  谢星珩也很心动。  他理智分析,昌和府是广平王的地界,上水县紧挨着丰州县,就是紧挨着昌和府。是最好的“眼睛”。  那里的情况,肯定已经稳定了下来。但那里的县官,一定是新皇的人。  金公公来家里宣旨时,有说过皇上很欣赏他。  嗯……  是真心话,还是阴阳怪气呢?  他接待过举人和进士的观光团,在书生里很有声望。也是为民做事。  不至于为了点木料为难他吧?  木头也不是什么战略物资。  谢星珩沉思许久,保守起见,决定找人去上水县问问。  现成的好壮丁——孙知县。  白喜文听见后:???  “啊?!”  找个知县去拉木料?!  亏你想得出来!  谢星珩是忙里偷闲跟他们说个事,这便起身要回家。  “你们先设计着,图纸我要审核的,我过稿了,你们再打样,我说好,你们再量产。别急着起飞。”  白喜文依然不放心,追他追到了楼下。  谢星珩笑他没出息:“瞧把你吓的。我说让他去问问,打听打听情况,又没说要他把木料拉回来,你怕什么?”  白喜文:“……我是个小商人,我跟你这举人老爷不一样,我害怕官啊!”  谢星珩理理衣衫,跟他玩梗:“我知道你害怕官,但你以后不用怕了,因为我也会当官的。”  白喜文:“……”  有点恶心,但突然之间,真的不害怕了。第130章宋家分家  农庄的事,让江知与很警醒。  他在糖厂也做了一番巡视,糖厂暂未出问题。  糖厂有吴术吴先生“看家”,他在镖局很有威望。镖师跟镖师家属都要给他面子,再远一点的亲戚关系,不敢闹他面前来。  大表哥宋原也是有手腕的人,各处事务都井井有条,让它们在酝酿之前就熄灭。  江知与松口气的同时,也引以为戒,对人员之间的矛盾做了几个方面的改善措施。  能劝和最好,若不能,则分开。看他们选择去分厂,还是离开糖厂。又或者是担任外派的职务。  都说和气生财,原来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怎么安生日子过着,反而有了不满?  同时,他也跟贾叔深谈过。  糖厂跟逛小集、农庄不同,这是会全国开花的产业,需要的人手以千为数。  只要贾叔愿意培养人才,江知与能做主许诺,他们在上陵府的兄弟,都能过来谋个差事。  但来到了这里,就要守他的规矩。什么关系都不好使。  各项细节确认后,江知与也正式任命贾叔贾代全为丰州县的糖厂厂长,兼任人才培养的职务。  他是宋家的老人了,两头都有给他安家做准备。  前阵子江家人都不在丰州县,宋威已经给他买了一处宅院,一家子都住进去了。  江知与又问过田产,给他家添置了二十亩良田,配了一头牛。现在的人,没几个不喜欢良田的。  贾代全不想要,来丰州县一趟,还没开始干活,就又是宅子又是良田的。  他跟江知与说不通,又去找老东家宋威。  宋威让他收着。  “你一家人往后就在丰州县安家了。安家嘛,住的地方要有,田地也要有,我这外甥办事实在,你也别小气,有什么本事都拿出来,还怕挣不到二十亩良田的钱?”  贾代全心里不安。做他们这行的,从来不信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宋威想了想,留他在家吃饭。  “我们家晚上要商量一件事,你在也好,帮着拿个主意。”  宋家晚上集体议事,讨论跟江家合作的事。  这件事准确来说,是跟江知与和徐诚合作。  宋原在糖厂兼任了几个月的厂长,对糖厂经营模式、订单量、出单量、净利润都有数。  以一个厂子来说,分红也就那么回事。他还看不上。  但糖厂的发展速度,他们都看在眼里。  是谈合作,江知与也拿出了诚意,把他们的规划地图给宋原看了。糖厂开到完全体,会有三十二个厂子。  厂区多了,又会低走。他们目的不是为了垄断,数量多了,糖就不稀罕,到时会把价钱打下来,让糖成为寻常百姓家能吃得起的东西。  宋家原是做盐的生意,这方面无缝替换。百姓才是大头,积土成山,集腋成裘。看似亏本,实则薄利多销。两相转换,哪头挣得多还不一定。  这个道理,也在江家的逛小集上有所体现。让利多,甚至打出了“白给”的口号,可逛小集亏本了吗?真亏本,哪能吃下那么多的铺面。  宋家没手艺,有钱能买个手艺。依着两家的关系,他们甚至能换个地方开榨油厂,同样能有自家的营生。  但生意做小了,各处成本刨除,加上打点的花销,总体还不如糖厂的分红。  跟糖厂合作,最直观的利益是上面有人罩着,他们一年到头各处打点的钱财,时日久了,能再省出一个宋家的家底来。  最直接的坏处,则是人心的稳定性。  因钱财翻脸的人,还少吗?  江家都有个前车之鉴在。  宋威能信得过江承海的人品,半辈子过来了,人品不好,他早把弟弟接回家了。  后辈里,说实在的,他也信得过谢星珩的人品。抄家的刀子架脖子上,还能大老远的跑回来跟钦差硬刚的人,又是有本事但愿意舍财为百姓做事的人,哪会是什么背信弃义的小人?  江知与就更不用说了,自家孩子,懂事,贴心,宁愿自个儿吃亏受委屈,也不会为难家里人。  关键是这个合作方里的“靠山”。  世上有几个商人,能跟权贵谈公平?  跟他们合作,就是当了牛做了马,最后还有成为肥羊的风险。  宋原倾向于合作。  “我们家没出读书人,又没上边关挣军功,翻身太难了。不是被这个人宰,就是被那个人宰。只是外人出尔反尔,大刀子砍、细刀子割,对我们来说都是平常。自己人亮刀子,就会痛一些。”  宋威老骂大儿子,但心里对他是满意的。哪个老子不喜欢出息儿子?  他听着这意思,是赌一把,便又问老二的意见。  老二宋野没长心眼子,问他意见,他说不出个一二三四,只会说:“大哥说得对!”  孟秋都忍不住扶额。  宋威早知道老二扶不起来,这便略过了,让贾代全以旁观者的视角来说说看,这个合作能不能成。  贾代全也觉着合作好。  他还想到了另一处的事。  “江家跟徐家关系亲厚,两个小辈是一起长大的交情,现在还合作做这么大的生意。徐家的小哥儿嫁得好,跟咱们家没关系,攀旧情也求不来好的前程。但这回趁着江徐两家火热,我们掺和一脚,看大少爷能不能在里头挣一份功名回来,这不比挣钱实在?大少爷有了功名,就不算‘肥羊’,自有立足之地,成就一番事业。”  宋威也想到了这里,但他舍不得放孩子出去冒险。  他这一代才创业,家业已经足够三五代人富足,家里人就这么点,他也老了,就想家人齐齐整整的。  宋原还没想到这层,他问贾代全:“怎么个挣法?”  贾代全看一眼宋威,得宋威点头,才跟宋原说:“你知道徐家小哥儿的夫君是谁吗?”  宋原当然知道。  他不确定:“我去参军?”  贾代全摆手:“那又何必欠人情?我记得糖厂有个预留仓库,存货三千斤,新的来,旧的出。说是对军销售的。售卖简单,运货难。这里可以争取。”  宋原知道这里。  订单还没到,不知什么时候会来。  他脑子转得快,立刻就想到谢星珩搞皮料生意,还跑到津口县那么远。  他们在丰州县看场子的时候,江家的生意都过手了。江家还有个米铺,盈亏不定,把铺面的损耗放进去,总体是亏本的。但米铺同样有存粮。  宋家也是经历过动乱的人,这才团聚没多久。  这些事情串一串,宋原就明白贾代全说的机会在哪里了。  运气好,他能顺利等到。  运气差,合作也不亏。他在外面跑的时候,一样可以为自家寻个别的营生做根基。  后半段的议事就跟说天书一样,宋野半点没听懂。  到他听懂的时候,是宋威说要分家。  宋野:??  分家,是他们对“人心”做出的防备。  在生意之外,也把宋原这个人分出去。相当于断尾求生。  宋原好,宋家都好。  宋原没能成事,宋家还有家资兜底。  宋威分家很简单,叫贾代全做个见证,家财地契一分为三。他们夫夫俩一份,宋原一家四口一份。宋野光棍占一份。  但宋威跟宋野说:“你没几个才干,钱就少拿点,多些良田和铺面,家里老伙计帮你经营着,后半辈子也能富贵着过。”  宋威跟孟秋拿捏着皮料跟香料生意,留些活动资金。  余下的钱财、宝物、丝绸等,都给宋原。  江知与现在提出的合作,还用不上太多的钱。  只需要宋原点头,就能上任干活。  但他们做生意发家的人,最知道哪些地方要花销。  小鬼难缠。钱财开道是最快的方式。  决定要入伙,就用最快的速度把地位稳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