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隐幽幽,风一拂就能灭了。 掌柜的不太放心:“让伙计送您回吧?” 嬴政温声笑了一下:“不必了。” 他提灯走入黑暗中,窄袖长衣在风里扬起,明灭的烛火照着半边吹拂的衣袍和一只修长白净的手。 掌柜目送那一点渺茫的火光走远了,有些不放心地转身,打算和伙计一起收拾店里的东西,然后冷不丁看见张良站在自己旁边,探头望着巷子尽头。 老板吓了一跳,刚要说话,被张良一个噤声的手势打住了。红衣少年讳莫如深地摇头,眨了眨眼睛,“我去睡觉了啊,好梦。” 掌柜一头雾水,奈何这位现在是个摇钱树,点头哈腰地应了:“好梦好梦。” 张良带着他的酒坛子去了二楼的杂物间,房间堆满了各种东西,勉强塞了一张紧紧巴巴的小床榻,张良倒在上面,哼了首郑风的情歌,脑海中回想着这个魏如的一言一行。 这个人想做什么?绝不可能只是来交朋友。人无利不往。张良仔细算了算自己身上可利用的地方,泡妞不行,打架不行,官职没有,穷得一匹,长得倒是挺俊俏……嗯,这位连秦王都睡过应该不会稀罕自己。那到底是为什么呢? 张良脑海中闪过无数个可能,但都拿不准。他竟然看不透这个人,并非是对方隐藏得太深,而是太过昭然,根本不屑于掩饰。以至于张良想从他的言行中窥探什么都只能无果而终。 有句话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过度的坦白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深藏不露。 “算了!管他的!”张良卷着薄毯在榻上滚了半圈,不再想这些糟心事,他自己都快顾不过来了。 他吹灭了案头上的小油灯,房间陷入黑暗。而在窗外,视野开阔的不远处的一座楼阁上,紫衣青年站在回廊上,吹灭了手中的灯烛,转身进入室内。 他合上门,将还飘着青烟的灯台放在了案上,展开了旁边放置已久的帛书。 是赵政的字迹,只有两个字,安否。安字之上还有一点墨汁滴落下来形成的痕迹,浸透了绢帛。 嬴政提笔回了一句安好,想要写些别的,千头万绪,又无从说起。等他回神,悬空的笔尖太久不书写,墨汁滴了下来,绢帛上多了另一点墨迹。 久别不成书。万语千言,最终落笔一句安否。 嬴政都能想象到千里之外的咸阳宫内,赵政失神良久才写下这两个字的样子。 其实才过了半个月而已,也不算多久,走之前他一再嘱咐赵政尽量不要与自己往来书信,然而今夜回到住处,真的看到案上这份绢书,他竟是有些开心。 也不知道在开心什么。 嬴政提笔,想了想,还是决定遵循本心,在“安否”旁边落下了另外一行字。 一别半月余,甚念。 · 次日,一份来自韩国新郑的书信送到了秦王手中,正巧赶上朝议,满朝文武正在为了伐韩后怎么安置韩国宗室和大臣吵得脸红脖子粗,这信一到,使官一嗓子直接把所有声音都盖了过去。 所有人都看向了信使。 信使奉着一个小竹筒走到殿下,由侍官接了信筒,小心取出绢帛,奉给秦王。 众臣子心说最近又没有战事,哪里来的信这么重要,直接送到殿上来? 然后他们就眼睁睁看着平时高冷寡言的大王展开了绢帛,刷的一下又把帛书合上了,脸颊明显浮起一层薄红。 臣子们:? 昌平君暗戳戳推了李斯一下:“大王这是怎么了?难道出什么事了?” 李斯避之不及地躲开了视线:“能出什么事,大王这是……” 他说着比划了脖颈两侧:“激动了。” 昌平昌平君:“大王这么冷清的人还会激动哪……” 李斯看着一边望天一边凑过来偷听的众臣子:“……” 相邦,您这嗓门儿还能再大点吗? 王座上的赵政自然也听到了昌平君的话,他扫视过全场,难得地语气柔和了一些:“有什么事明日再议,寡人略有不适,都退下吧。” 臣子们忍不住多看了大王一眼,按捺住八卦之心应声退出大殿。 只有昌平君恋恋不舍地回头看了一眼,然后就被大王凶巴巴地瞪了一下。 昌平溜了溜了。 人都散了,赵政才再度展开那份绢帛,微不可见地笑了一下,笑意直接到了眼底,像是三月的潭水染了一点桃花色。 一别半月余,甚念。 甚念。 赵政收起了绢帛,精神抖擞地展开了奏书,对身旁的侍官道:“去告诉少府,寡人得到真人托梦,三日后斋戒十天,谁也不见。” 侍官:“……” 这又是要做什么去,借口也太糙了吧大王…… 。 韩国,新郑。 自从张良到了嬴政的住处,见到了他带来的许多书籍后,就赖在三楼的书阁不走了,整天泡在书堆里,连吃饭都差点把墨水当酱汁蘸了。 嬴政给他在书阁里腾出了一块地方放了张榻,张良整个人就像仓鼠一样住在里面。 这一日夜晚,张良看完了一本《长短经》,觉得这么蹭吃蹭喝又蹭书有点过意不去,他跑到二楼问嬴政:“魏公子,你有没有什么事需要我做的?我什么都可以!” 嬴政坐在窗边烹茶,月色中他放下了茶盏,看着突然良心发现的张良:“书看完了?” 张良摇头如波浪:“没!我就是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平时吧,你请我吃饭喝酒我都能厚脸皮接受,但是书不行!不报答你我都不好意思看这些书!所以,给我点事情做吧!” 嬴政笑道:“那你会做什么?” “做饭、洗衣、泡妞……啊不,泡、泡茶!” 嬴政仍是笑:“那就做饭吧。” “好!那我接着……” “看书”两个字还未说完,张良忽然呆住了。 嬴政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却是落窗外的回廊上,一个黑衣人飘然落了下来。 显然黑衣人也没料到张良居然在这里,也是呆了一瞬。 他是奉命给长安君送信的秦王密卫,受过严格的训练,要不是这封信很急,他也不会这么大意。 想起之前受到的命令,在所有人都没有反应过来前,当即抽出袖中剑,朝嬴政划了过去。 这一剑看着盛气凌人,实则并无杀意,更像是某种提醒。嬴政微微一闪躲了过去,他且退到张良面前,将张良推到门外,张良大惊:“这是刺客啊魏公子!我要留下来陪你!” 嬴政甩给他一句“我会武”就啪一下把门合上了。 张良:“……” 门内很快传来各种东西倒塌碎掉的声音,张良听得心惊胆战,想冲进去救人,奈何里面上了锁,他只好狂拍一气:“魏公子!我给你祈祷!祝福!我就说那个秦王肯定会派人来杀你,你不要出事啊!” 室内,嬴政一边走一边踢翻了一个花瓶,冷嗖嗖地看着正在制造打斗声的密卫。 这一幕莫名有点搞笑,但是两个当事人谁也笑不出来。 毕竟被张良撞见了,不装作是刺客,也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 外面张良还各种加油鼓劲,嬴政当然不会以为张良是真的在给他祈祷,他的声音低而冷:“秦王密卫,就是你这么做的?” 密卫冷汗涔涔道:“下臣罪该万死,只是这信,大王急着送给长安君,下臣大意了,自会回去请死。” 嬴政从他手中拿了信收入袖中,也来不及看,略一思索,当务之急是消除张良的疑心。他知道最近张良看似和他友好,实则处处试探提防,并且,张良已经隐隐猜到他和赵政是在做戏。 密卫出现,既有可能使他确定心中所想,也有可能使他彻底消除疑虑,就看能不能利用好。他冷声道:“刺我一剑。” 密卫陡然出了一身冷汗:“长安他们这些密卫直接听命于秦王,而秦王则下过令,一旦送信时被张良或者韩非撞上,要装成刺杀长安君的刺客,必要时,为了帮长安君获取韩张二人的信任,可以适当伤害长安君。 然而最后这个条件,秦王说得非常不情愿。想来,应该是长安君本人的意思。 然而密卫还是不太敢,他觉得以秦王对长安君的重视,自己在这儿刺他一剑,回头就能被秦王剁成稀碎。 “罢了。”嬴政看他也不敢的样子,自己亲自动了手,他用密卫的袖里剑在胳膊上划了一道,连眼都没眨一下,旋即扔了剑:“你过来。” 密卫跪着爬过去,嬴政在他耳边说了几句,他看着那吧嗒吧嗒落在地上的血,直愣愣地点头:“是、是……” 门外,张良喊累了,掂了掂手里的经书,警惕地眯起了眼。 还在打?该不会是在商量什么吧?就在这个想法刚刚冒出来的时候,他面前的门忽然被一道冷冽的剑光劈开。 张良吓得往后一跳,整个人倚在了走廊墙上,眼睁睁看着那扇倒了下来,那刺客挥剑冲了出来,似乎是嫌张良挡了路,扬手就要一剑斩下。 张良文弱书生一个,跟武字半点不沾边儿,急急抱头道:“救命!魏公子!” 几乎同时,一支细箭从室内飞射出来,正中刺客后心。刺客闷哼一声,箭上显然淬了剧毒,刺客只来得及吐出一口黑血,就倒在地上不动弹了。 室内,嬴政堪堪收了手,广袖之下,是一个精巧的机关袖里箭。 他轻咳了一声:“没事了。” 张良愣愣地抬起头,只看见屋里的东西倒的倒,碎的碎,墙上剑痕纵横,还钉了几支细箭,和刺客身上中的一样。 然后就是甩得到处都是的血迹,地上更是抹开了大片猩红。 张良的脸色顿时一言难尽。 先前他还怀疑这个魏如是故意和秦王决裂跑到自己这儿来拉拢他和韩非的,现在他只想给自己一个巴掌,这场面要是都能作假,他就给这位爷跪了! 张良忙跑过去,看着嬴政满袖子的血,慌得不行:“你这这这……我带你去医馆!” 嬴政指了一处柜子,“那里有伤药。” “对对对……先包扎一下!” 张良忙去翻箱倒柜。 深夜,嬴政和张良沿着长街往医馆走去。 张良很是不放心地伸出手:“真的不用扶吗魏公子?” 失了那么多血还能走得这么稳,他也是跪了! “不用。”嬴政其实头很晕,好在包扎后血暂时止住了,他避开了张良的搀扶,“我没事。” 张良还是扶住了他,“不行不行,我不太放心,那什么,魏公子,跟你说实话啊,我先前还有点怀疑你是秦王打过来的间细来着。” 嬴政道:“我的确是想替他拉拢你和韩非。” 他这是兵行险着了。跟张良这样的小机灵鬼说话,诚实反而会让他找不出破绽,越是瞒着他,越会把他推远。 张良懵了一下,也不知道是真懵还是假懵:“啊?他都这么追杀你了,你还替他拉拢人啊?” “良禽择木而栖。”嬴政用未受伤的那只手拢了下黑色的披风,夜来的晚风被挡在了外面,他看向张良,不无真诚道:“韩国的朝堂不能施展你们的才华。大争之世,英才辈出,不说韩非,但说你,张良,你甘心就这样埋没在韩国吗?你这样的人,若遇明主,必将青史留名,功刻千秋。” 张良的脚步猛的顿住了,他干笑两声:“你抬举我了,我哪有什么能耐啊。我就是个混吃混喝的……” 说到这里,他忽然默然了,想起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还是从他的忘年交韩非的文章中读到的。 楚人和氏在山中得到了一块璞玉,献给了前后两位楚王,然而都被相玉者断定为普通的石头。楚王怒而砍掉了和氏的双足,直到文王继位,和氏抱着他的璞玉在楚山之下痛哭至泣血,文王听说后,问他为何如此悲伤? 正此时,耳畔传来低沉的声音:“天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张良怔了一下,看向嬴政。 嬴政也转头看他,通透的眸子让人看不出所想。 张良没想到嬴政竟能和他想到一处去,叹了一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视之石也。” 我痛心的不是失去了双足,而是美玉无人可识,被当做石头啊。 和氏的璞玉历经两任楚王,到了文王才得到赏识,玉犹如此,况英雄乎?美玉百年而犹存,英雄百年,只剩冢中枯骨。 时不我待,大浪淘尽,又有几人能站在青史的巅峰? “你是聪明人,有些话也无妨直接言明。”嬴政会心道,“七国征战,各自称雄,魏国、楚国、赵国都曾经称霸一时,但它们生不逢时,如今的天下,秦国是新的霸主。七国最终都会成为一国。” 嬴政说着微微叹息了一声,缓缓道:“你想一想,这是怎样的功业。” 即便周天子分封天下,也是许多诸侯国林立,天子所直辖的不过是一部分王畿重地。倘若七国一统,却是真正地消除了国与国之分,将偌大的天下,都变成秦王一个人的。 一人之天下,千古之变局。 哪个男儿心中不想跟随这样的人建功立业,扬名千古?哪个自负才名的人愿意庸庸碌碌,苟且一生? 嬴政的话,是给张良心中下了一记猛药,纵然张良不给予回应,也能种下一粒种子。 只要他不甘这样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这种子终会生根发芽。 是啊,这样的乱世,最不缺的就是良才。秦王必将建立亘古未有的奇功,一个崭新而庞大的版图将在他的手中实现,跟着这样的人打下一片江山,和跟随后来者,意义完全不同。 后人至多承袭他的帝国,但建立,只有一次。现在,不仅仅是张良和韩非,还有许许多多的英才,都正巧站在这个风口浪尖上,站在这个历史的岔路口。 在走到终点之前,没有人知道自己选择的路是对还是错。 张良也不例外。 但那样,就意味着,他要背弃自己的母国。 他不由得苦笑了一下,这个魏如真是直白得让人无所遁形,知道他心里在意什么,就抓住了这一点精准打击,偏偏吧,他还真就在乎这个。 识人如此,难怪秦王盛宠一时。 嬴政知道他心中的纠结,并不勉强,毕竟上一世在韩非那里他已经有过一次教训。 他轻轻笑了一下:“你可以慢慢考虑,即便不答应,也无妨。” 真的无妨吗?张良也没心没肺地笑起来。 长街无人,四下漆黑,两个人沿着路边慢慢走着,夜风带来了隐约的花香。 偶然遇到了巡查的禁军,都看在张良的份上过去了。 等嬴政处理好伤口走出医馆,站在街边树下系着披风的领带时,张良才拎着灯和药走到他身边,犹豫了一下,问道:“魏公子,你都被他逐出来了,他还派人刺杀你了,你为什么还要帮他?” 嬴政道:“因为他是秦王。” 这个答案有点无厘头,张良先是一怔,继而又释然地笑了笑:“也是。” 回到住处,张良帮嬴政打扫出了另一个房间,硬着头皮把那个密卫从原先的房间里拖出来。 张良的祖父和父亲都是韩国相国,他从小相府里长大,别说埋尸,他连死人都没见过。好在这人是中毒死的,血没流多少,就是死状渗人,整个人铁青铁青的,嘴唇和指甲都黑了。 张良拖着他下楼梯,一个不小心踩空了,那尸体直勾勾地压到了他身上,僵硬又带着死气,张良大叫几声爬到一边,也不知道哪儿来这么大力气一脚把那尸体踹了下去,整个人窒息到了极点。 嬴政站在楼梯上拿着一盏灯帮他照明,看他这么排斥,忍不住想笑。死人什么的他见得太多了,宫里的明争暗斗从来不缺死人。尤是那些人小位卑的宫人,一口枯井隔三差五就能有人失足摔死在里面,一方池水也三天两头就能有人失足淹死在其中。 不过嬴政倒是没有亲手杀过什么人,这密卫算是第一个。 张良看他在一旁拿着个灯笑笑地,本来就黑漆漆的楼梯更阴森了。 他喉头哽了一下,差点说不出话:“魏兄!你能别笑吗怪吓人的!我胆子小!” 嬴政点了点头:“你行吗?” “行的!你受伤了就不要出手了!”张良一咬牙,拖着那尸体就噔噔噔下了楼。 到了院子里,嬴政看着其中一棵白玉兰树,“埋在树下吧。” 张良道:“这还有讲究的吗?是不是树底下埋了他就不能化成厉鬼作乱了?” “想多了。只是觉得可以成为养料而已。” 张良佩服地抱了抱拳:“公子你真是人尽其用,死了也不放过。” 嬴政被他逗笑了,“或许吧,我天生性格如此。” 大半夜的,张良吭哧吭哧挖了个坑,把人草草埋了,还从三楼搜出了一沓嬴政都不知道哪里来的纸钱烧了,才算安心。